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官 >

第66章

天官-第66章

小说: 天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这个缘故,知晓陈赤忠是纯一道人侄孙时,他的感觉就很复杂。时而觉得当顾念纯一道人的香火情,对陈赤忠照顾一二;时而觉得所谓转世之说无稽之谈,陈赤忠想用利用王府谋sī利实在可恨。

翻来翻去想的烦了,世子也就有了主意。不管自己喜不喜欢陈赤忠,看到纯一道人是父王好友的情面上,等其离开府学时,自己还是成全他。

没等到,陈赤忠渐渐变了,越来越世故,像道之心也没有那么坚了,世子真是很失望……

次日六个伴读,两夹四武,依旧各居各位。

除了陈赤忠依旧坚持自己的安排外;王琪与陆炳两个都毫不客气地照搬了西城旧例,有木有样地当起放手掌柜。

虽只过来一晚,可高康与道痴之间多了几分默契,天南地北的,倒是也能聊得热闹。

高康提及自己出京时的事。

王爷爱重世子,为了更好地养育世子,上了折子,要求增加承奉司的内官人数。承奉司内官人数都是有定例,哪里会少了呢?

王爷不过是嫌弃那些内官年岁大了,想要给儿子添些小太监使唤。皇上就如了王爷的愿,立时选了二十四个小太监派到安陆。

世子那时才五岁,小太监们也是七、八岁到十四、五岁不等。王爷从二十四个小太监中选出十人,陪着世子启méng,高康、黄锦等就是这十人之一。

关于世子身边这些小太监的来历,道痴曾听过些,没想到他们几个不仅是近身服shì,还是世子早年伴读,怨不得世子待他们不比常人。

提及往事,高康颇为伤感:“王爷使人给殿下讲的第一本经就是《孝经》,殿下事亲至孝,这些日子不知怎么难熬。”

提及这个想起今日是王爷“接三”之礼,两人情绪都有些低沉。

不知是不是被昨日的手段给吓到,今日巡街的兵丁衙役都成了小白兔,老实的不得了。

一天下来,太平无事,等到日暮众人再次收工之时,道痴在茶楼外看到一人,是王三郎。

王三郎穿着素服,神色憔悴,带着个小厮站在楼下马车旁,巴巴地望着道痴,yù言又止。

道痴好奇道:“三哥怎么在这里?”

王三郎哑声道:“父亲病重,想要见二郎。”

道痴闻言,心下微沉,转身对高康道:“舟公公,我伯父身体不好,我去探视一二,晚些再回王府。劳烦高公公与殿下说一声。”

看着王三郎与道痴相似的长相,高康还哪里不知道的。他心下不由腹诉,好好的儿子嫌碍眼过继出去,如今看着殿下重用开始巴结么?好不要脸。

他恨不得直接吃挞王三郎几句,替道痴出出气。可对方打着“父病”的幌子,用孝道压着,道痴除了听话,还能怎样?就是殿下在此,也不好拦着。

他只能道:“殿下的差事重要,二公子早去早回。”

高康带着众卫士回了王府,道痴带着惊蛰,上了王家的马车。

马车里,王三郎压低了音量道:“二郎,父亲是心病。他打发我来寻你回去,估计是想要通过王府打听南昌府那边的消息。若是二郎为难便罢,若是二郎不为难,就与他说两句好话,也好安他的心。”

道痴点点头,道:“三哥憔悴如斯,是得了宁王造反的准信?”

王三郎耷拉脑袋,道:“我不知该担心老师,还是怨恨老师……若是因我之故,连累父母家人,那还不如……”。

见他语带不吉,道痴皱眉道:“三哥怎么这样说?你不过稚龄之年机缘巧合跟在李御使跟前读了两年书。只要过几年世人忘了这一茬就好。不必胡思乱想。”

王三郎苦笑道:“可是父亲到底是怨我了!”

道痴闻言,心中一嗤。

王三郎拜在李御使门下时,不过八、九岁的童子,难道还能自己给自己求老师不成?多半是王青洪看重李御使的身份,主动将嫡子送过去。如今因宁王造反,怕牵连到自己头上,就将过错推到儿子身上?

对于王青洪这个生父,道痴真是越接触越是瞧不上。

他开口安慰道:“伯父怕是想多了,三哥即便曾拜在李御使门下也是稚子无辜,伯父又从江西官场急流勇退。即便宁王造反,也攀扯不到你们身上。”

王三郎闻言,眼睛一亮,道:“真的无碍?”

道痴道:“自然无碍。只是可惜三哥满腹才学,往后不能显达与人前。”

王三郎摇头道:“只有家人平安,其他的什么都不重要……二郎,我这两日真的很害怕……要是父亲有个……”说到这里,他颤票着说不下去。

看来王青洪这病的不轻,竟将好好的孩子吓成这个模样。

十二房的宅子本就在西北方向,距离西城并不算远,兄弟两个说着话,没一会儿功夫马车就停了,到了十二房。

王三郎带着道痴直接进了二门,去了主院上房。

刚进屋子,便是扑鼻而来的药味。

王青洪躺在床上,面色灰白。才再天半没见,他瘦得颧骨都凸出来。

王杨氏端着药碗站在一边,看着样子像是才奉了药。

看到道痴那刻,王青洪的眸子立时添了生气。他看了道痴一会儿,对妻子道:“慧娘,让我与二郎单独呆一会。”

王杨氏没想到丈夫会打发自己出去,心里很是不自在,可还是笑语晏晏地应了,对王三郎道:“让这爷俩说话,三郎随我去看你姐姐。”

王三郎虽有些挣扎,可还是点头应了,母子两个下去不提。

屋子里只剩下王青洪与道痴两个王青洪坐起身来,道:“好好的,世子怎么会安排你们去巡街?是不是外头有什么不好消息?”

这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不过道痴想着过几日百姓都会晓得宁王谋逆之事,便也没隐瞒:“宁王反了,带了大军奔安庆方向。殿下怕消息传开,地方有人借此生事,才安排我们几个带队巡城。”

“去了安庆方向?”王青洪闻言大喜:“如此甚好,安陆太平了。”

王青洪这几日心里跟火煎似的,非常难受。对于读孔孟书长大的王青洪,自然瞧不起乱臣贼子,要是早知道李御使会从逆,他打死也不会将儿子送过去拜师。

可是不说别的朝代,就是大明朝,还有“靖难之役,”有英宗与代宗的相争,每次朝野都要大换血。

偏生王青洪这边,致仕求去时得罪了宁王府;嫡子拜师,又不好面对朝廷这边。

不管朝廷与宁王谁胜谁败,过后追究起来,似乎都没有他好果子吃?

王青洪越是想,越是害怕,已经一连两天没合眼:“王府那边,可有反王新消息?”

道痴摇摇头,道:“只晓得他们离开南昌府,大军往东北方向行进。”

王青洪似有不满道:“怎么就这么点消息?”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道痴没有接话。

王青洪反应过来自己口气有些糟,强笑道:“关系民生安危大事,若是二郎在王府便宜,就帮我留心些……”

第七十八章 亲不亲老僧归来

对于王青洪的话,道痴即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

瞧着王青洪的样子,要是真的没给他点指望,说不得真要惊骇成疾,重病垩不垩起。真是想不到,为何他承受力为何会这么差,难道是半辈子顺风顺水的缘故?

道痴不愿引火烧身,让他将怨气归到自己身上,可也不愿被他借着生父名分呼来喝去,态度很是模糊。

从上房出来,王杨氏与王三郎都在院子里。

王杨氏望着道痴的目光有些复杂,她身为当家主母自然晓得丈夫的六心病……”到底是什么。

对于垩宁王造垩反之事,她尽管只是内宅妇人,可也不看好。毕竟天下承平许久,今上又不是失德之君。可是她也晓得,李御使既从逆,且做了逆王的“伪相”那儿子身上就带了污点,不管什么时候翻出来都是错。

可是道痴,背靠王府,也在科举应试。即便现下成绩不如三郎,可以后仕途却不会像三郎那样坎坷。

王杨氏不知该怨哪个。

精细教养大的嫡子,还比不过幼时痴傻的庶子?难道三郎从此要绝迹仕途,仰仗庶弟鼻息?

这一点王杨氏实无法接受,早些对于道痴偶尔生的那些怜悯也化作厌恶。

道痴自是察觉王杨氏神色有异,可他已经不是十二房的子弟,自然也没有必要看哪个的脸色。

他借口有事,推了王三郎的挽留,离开了十二房。

外面天色擦黑,王三郎不放心,便乘车相送。

走到路口时,道痴对王三郎道:“三哥,我先绕道到家里一趟。这些日子我怕是无暇回家,为防过几日消息传过来吓到祖母,还是先告诉她一声。”

听到这个王三郎的心又沉了下去,小声道:“二郎,会不会生灵涂炭?战火什么时候会烧到安陆?”

道痴笑道:“宁王即便恢复王府三卫,乓马也不过万五千,即便裹胁南昌府周边几个所,人马也就是再加几千。可南昌府北上路上,有前军都督府,中军都督府,浙江督司。宁王府的两万人马,能顶什么用?造垩反又不是儿戏。”

这些消息,是世子说与他们的。在经过最初的慌乱之外,世子对于垩宁王造垩反之事也淡定了。唯一担心的,是藩国内有人接此生乱,那样的话等到朝廷平叛后,兴王府说不得也要吃挂落。

世子与当今皇上虽是同祖堂兄弟,可天家自古无亲情,兴王府怎么敢将让朝廷抓到小辫子。

身为藩王,本就顾忌颇多。即便江西官垩府会召集兵马除逆勤王,地方卫所能应和,藩王这里却不能妄动,否则说不得就被按上“居心叵测”的罪名。

世子既不用领乓,只需守着藩国这一亩三分地,当然也就不再担心宁王那边。

听着道痴的话,王三郎精神一振,道:“二郎说的正是。”

心里踏实下来的王三郎,问起道痴现下的差事,显然对他小小年纪就的世子重用很是佩服,不过还是不忘提醒他:“二郎若志在科举,不可耽搁太过。毕竟二郎初学时文,按照现下成绩应院试还很吃力。一年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