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帝王传奇-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早年,作为知府的彭大雅虽然知道重庆城的地理位置易守难攻,但是泥墙却是其致命弱点,成败的关键也在于此。出使北方的时候他已经亲眼见识到蒙古铁骑的风驰电掣,他非常担心蒙古大军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宋,因此回到重庆后,趁战时空档他马上下令加固重庆城,古代的城墙都是用泥土砌成非常脆弱不堪一击,而他则下令全城军民用砖石砌墙,并扩大了整个重庆城的规模,延伸到了通远门、临江门一带,这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古代重庆城”。
当时的百姓和官员们都十分不理解,对彭大雅在这个经济困难时期大兴土木非常不满,他们走到衙门里大声责骂他,但是彭大雅却说:“不把钱做钱看,不把人做人看,无不可筑之理”,意思是都到这个时候了,皇帝和宫里的大臣们都不把钱当作钱看,人当作人看,现在筑城护国反而成为大兴土木之理,但是由于时间紧迫彭大雅已来不及向大家多做解释,依然带领部下不分日夜的修筑城墙。
正是因为彭大雅在这个关键时刻的“一意孤行”使得蒙古大军带领十万铁骑也没能攻下这座城,并使得蒙古军南下时多次在重庆城这个地方遭遇败仗,使摇摇欲坠的南宋政权能够风雨飘摇的多延续40多年。这时百姓和官员们才后知后觉,大表其功。可惜的是,就在彭大雅筑城竣工与敌人鏖战之时,他因为功高受人妒恨,被奸人屡进谗言,昏庸的宋理宗将他革职查办,彭大雅被贬为庶民,最后带着忧愤和遗憾永远离开人世。
不过,我在登基后,从先帝书房中看到了这份革职令,已经让人带信给彭大雅,令其在赣州好好修身养性,等待朕的进一步指示,彭大雅在收到我的书信后,心情顿时逆转,并回信言道,自己一定会保重身体,为国效力。
这三人都是南宋末年的忠勇之士,且都非贾似道之党。如此一来,三大镇边军我便能控其二了。
重庆张珏,彭大雅两人,我自觉可以放心,对于成都,因现在的昝万寿资历尚欠,还不足以成为四川的老大,而张珏等常年在重庆府,属于夔州路,对于成都府路也不熟悉。如果贸然令昝万寿都统成都府,会不会适得其反?我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我看着朝臣道:“众位爱卿,何人适合?”
良久,武将中无人出声,这些人中一来大都是贾似道一党,二来也不愿意去危险之地,干脆默不作声。
“陛下,若不嫌老臣年迈,老臣高达愿意前往。”
“高达?”
第131章贾似道的捷报
第131章贾似道的捷报
第131章贾似道的“捷报”
在宋理宗时期,整个南宋形成了四大制置使战区,一是以扬州为中心的江淮战区,二是以襄樊为中心的京湖战区,三是以成都重庆为主的四川战区,四是负责江防,海防的沿海战区,这四大战区构成了南宋国防体系的主体,成为国防的支柱。除了沿海战区相对平静外,其他三大战区都承担了相当大的防御任务。
从现状来看,四川战区最为混乱,自五年前发生宋蒙战役后,孟珙元帅留在四川军中的班底四分五裂,被贾似道逼得无路可走的刘整投降了蒙古,王坚,张珏留在重庆,李庭芝受贾似道提拔升为扬州制置使,而高达则受到排挤。
高达性情耿直,曾因讽刺贾似道不懂军务,胡乱指挥,於是贾似道在理宗面前说高达的不是,希望可以除去高达,幸而理宗还有点智慧,没有杀死高达。回京后,理宗帝任命高达为枢密都承旨,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然而,高达知道,枢密院中,贾似道一手遮天,也就得过且过,不问世事。
“高爱卿通晓军务,倒是适合。”我点点头,随即又看着贾似道,“师臣,眼下高达就职于枢密院,如果离开,有人可以替代否?”
贾似道毫不犹豫答道:“陛下,以大事为重,枢密院自当服从陛下之安排。”
廖莹中眉头一皱,似是反对贾似道的意见,但在大殿上众目睽睽,也不好言语。
我知道贾似道的想法,让高达去前线,和蒙古人拼过你死我活,当年先帝保你一命,就让蒙古人去收拾你吧。在贾似道看来,前往四川,就如同发配一般。
“既然如此,朕也觉可行,高达听令。”
“臣在。”
“朕封你为成都府路制置使,都统成都府,重庆府等四川境内所有军务,领正三品衔,枢密院军务交接后即刻启程。”
“臣高达遵旨。”
“昝爱卿听旨,朕封你为成都府路副制置使,领从三品衔,协助高爱卿处理一切事物,原商业部事物即日交接,随同高爱卿启程。”
“臣昝万寿遵旨。”
“兵部尚书范文焕,吏部尚书叶梦鼎听旨。”
“臣在。”
“传旨,加封重庆知府事张珏为成都府路副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事,协同高爱卿处理四川境内军务。”
“臣等遵旨。”
“恩,还有,吏部即刻派人前往赣州,招原重庆知府事彭大雅立即进京面朕。”
“彭大雅?”叶梦鼎楞道。
“正是,先帝时被贬官至赣州为民的彭大雅。”
“是,臣遵旨。”叶梦鼎不知我为何突然想起了彭大雅。
四大战区中,沿海战区暂时无忧,扬州有李庭芝坐镇,也可放心,虽然在历史上襄樊最终被攻破,那也是几年之后的事了,我眼下最不放心的反而是成都府路。如果再不整顿,或许就会成为军阀割据的局面,而且降将刘整精于水战,以现有川军将领来看,除了张珏,似乎无人是其对手。
对于军队的掌控,我先从镇边军和水师开始,最后才是贾似道的嫡系禁军,至于厢军,已不足为虑。
“退朝。”
下朝后,廖莹中急急忙忙随着贾似道回到贾府。
“大人,莹中觉得今日之事不妥。镇边军三大战区中,李庭芝态度暧昧,四川处于混乱之中,今高达前往,势必会让四川军务归于皇上掌控之中啊。”
“莹中,无须担心,如果老夫所料不差,蒙古人日后攻击我朝,一定是先取四川,况且成都府路之镇边军一向各自为政,除了当年的孟帅,谁也无法协调,四川军务本就脱离了老夫的掌握范畴,这一烂摊子就让赵禥,高达他们去收拾吧。”
“大人,莹中总觉得有些不好。”
“莹中,其实老夫也不是不知道你的顾虑,但是你说说,枢密院或禁军中,有谁能够担当?这些年来,投靠老夫之人越来越多,但在武将部曲中,除了吕家兄弟,有谁真正能够上得战场?”
廖莹中丝毫不通军务,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大人。”贾宣打断了两人的谈话,进屋后说道,“襄阳急报。”
“恩,下去吧。”贾似道接过急报,慢慢看了起来。
“吕文德报,蒙古屯军,是欲求置榷场于襄阳城外。”
廖莹中道:“原来蒙古大军是想在边境修建榷场,与我朝通商。”
“是啊,吕文德急报,是问老夫的意思,如果可行,蒙古人立即退兵。”
“那大人之意?”
贾似道思索良久,缓缓道:“莹中,准备笔墨,立即快马传书,让吕文德上报朝廷,就说襄阳之战大捷,襄阳守军和禁军合兵一处,军威到处,蒙古人自觉不敌,遂退兵。”
廖莹中担心道:“大人,这行吗?”
“有何不行,榷场之事无关紧要,让吕文德自己拿主意就是了。老夫需要的是一场大捷,原因不论,有结果就可,这样才能提升禁军和枢密院的威望。吕文德自然懂得,蒙古退兵时,做样冲锋一阵便可,至于榷场,不让赵禥知道罢了,反正要修建榷场,也得半年时间,到时让吕文德多购买些战马,自然就能搪塞交差。捷报如何写,才是关键,老夫已撰写完毕,让吕文德抄录后上奏即可。”
襄阳城外的榷场,乃是蒙古忽必烈根据刘整的建议,与阿术,伯颜,史天泽等人商议后,作为进攻南宋的前沿。吕文德在收受了蒙古人大量的金银玉带和一百匹蒙古骏马后,默许之。吕文德用这些金银骏马为自己打造了一支百人护卫,这支队伍全由当地武林高手组成,号称可以和蒙古怯薛军相提并论,并取名做襄阳铁卫。几年后,直到襄阳大战开始,吕文德才知道蒙古设置榷场的用意,后悔莫及,叹曰:“误国家者,我也!”
从这点就能看出,贾似道,吕文德等人的眼光远远不及蒙古忽必烈,而廖莹中又不通军事,这才导致后来的襄阳大战自开始便陷于被动。
贾似道写完后,盖上大印,令贾宣立刻派人前往襄樊。
“大人,皇上的冷静出乎我等意料,看来朝中的变革已经无法阻挡了。”
“是啊,赵禥变了。”
廖莹中沉默片刻,似乎还想说什么,却被贾似道打断:“莹中,你去将均含叫来,昨日他说有事要找老夫。”
“是,大人。”
不一会,吴均含来到里屋,道:“大人,小徒韩震前几日来府中拜访,正巧大人外出,便托我转告大人,说他意欲从军,报效国家。”
贾似道心念一动,喜道:“恩,此事很好,老夫正在考量,这禁军将领中无甚杰出之人,范文虎,夏贵之类享乐太久,已经胆怯,只能动动嘴了,而夏建刚,龙在田等只会匹夫之勇,要让他们带兵出战必败无疑,韩震文武双全,的确适合带兵打仗,均含,在适当的时候,老夫就会向赵禥提出,应该就在旬日之内吧,到时慢慢让其掌禁军。”
第132章李北洋
第132章李北洋
第132章李北洋
“什么,李北洋也要加入龙牙?”我有些惊讶地看着陆秀夫。
“陛下,正是。欧阳建青加入龙牙后,不经意地将龙牙一事告诉了李北洋,那李北洋对此似乎十分有兴趣,通过欧阳建青转达了他想加入的意图,臣也和李北洋详谈过,他赞同龙牙之宗旨,并希望能见见龙牙之首,臣不敢自行决定,这事还请陛下定夺。”
“很好,君实,那就约见李北洋吧。”
“是,臣来安排。陛下,是以龙牙之首的名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