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盛唐-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去换身衣服,打扮的像个人样才对。”杨钊道:“好了,你回去吧!”
这是收我还是不收呢?小青年觉得一副打扮而已,杨钊的反应也太大了点,收不收徒也不吭一声,没个准信儿怎么办呢?
看来高人就是高人,一副美男子的打扮都能说出这么多道道来,人说本事越大的人性格就越古怪,看来拜这个老师应该不会错了。当然如果杨家大郎的年龄再大些,就更完美了……
第057章:无果的会议
王家的小青年无奈之下只好打道回府了,拜师的事儿依然没有结果。杨钊心有余悸的在客厅中想着关于搬家的事儿,鲜花男已经升级到了同性恋的级别,杨钊一门心思的想着怎么躲开,搬家似乎是个好主意。
但当杨钊的好主意一旦遇到张氏,便失去了探讨的可能性。
而就在这时,旱情终于波及到了这里。四月是梅雨时节,尽管连续阴沉下雨的天气在江南最为明显,但是如果整个初夏的四月都没有雨的话,在古老中国的任何地方都属于不正常的。蒲州犹是。
满心忧虑的永乐百姓们几乎家家祈雨,可惜的是他们没有等到雨水的到来,等到的确是各地受灾的消息,以及部分逃荒而来的难民。
李隆基日夜忙碌,熬得两眼通红嘴巴起泡,依然是难以兼顾大局。大唐十道六十四州,各地郡县都有灾情传来,整个朝廷忙的焦头烂额,但有限的时间之内,根本没有一个能够兼顾全国的策略。
各地郡县的一把手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时候,谁也不敢私自开仓救济灾民。殷实之家自然可以勉强维持,但部分贫寒之家在收成尽毁之后,却是衣食无着。于是逃荒这个很少出现在大唐前期的现象,便出现了。
永乐县衙,后堂。
李安道端起案几上的茶碗,却又没有心思喝茶。即将来临的大旱让他伤透了脑筋,永乐治下虽然没有出现逃荒的迹象,但天气持续干旱,逃荒是迟早的事情。作为一把手,此时不由得他不忧心。
“各位,情况大家都知道了,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面对着李安道的问题,下面所坐的一些人都没有说话。县丞郭远和县慰刘琦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因为这本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但是作为主簿的张方却不能不说。
“县令大人,以卑职看来,我等今后所面临的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以是我等治下之民的衣食问题,二则是逃荒而来的百姓的问题。两者必须兼顾才可。”
李安道摆了摆手,示意张方接着说下去。
张方便接着道:“前天的抵报上传来的消息,关中大旱,蜀中大旱,今年产粮锐减到不足往年的三层。尽管各地府库,大都禀实。但暂时却不能动。如何腾出粮食救济却是当前的首要问题。”
李安道闻听此话道:“主簿所说不错,官员要想法救灾本在情理之中,这一点没有什么好讲的。但怎么救,救到多大程度就有待讨论了。现今河流水位较低,引水灌溉难成其事,不知各位有何良策?”
大病一场的孙大山,经过一个月的调理,逐渐的好了起来,这个时候也成了开会的一员。见有些冷场,便大大咧咧的站了起来的道:“既然河水水位过低,那为何不打井以取水灌溉呢?”
李安道看了孙大山一眼,连理这个二百五的心思都欠奉,打井来用这一招谁都能想的到,但看似简单的回答却有着致命的缺陷。
张方只好解释道:“打井固然是好,但费时费事,一口井要三五个青壮劳力进五日的时间才可完成。这些都没有什么。主要的是取水的问题,一桶一桶的向上汲水,全县田亩那么多,猴年马月才能浇完?”
打井又不行,引水又引不到,水位太低谁也没有办法。张方甚至能想象的出要不了多少时日,全县百姓只能眼看着各种作物全部干死在地里的那种伤悲。
然而如果只有这些的话,凭借着府库中的粮食,道没有什么大问题。古往今来,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守着“靠天吃饭”的传统,水旱两灾都是普遍现象,随便翻翻史书都能找得到一大堆。这个时候有场旱灾,并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但是旱灾之后的事情就严重了,由不下雨而导致的旱灾往往与其他灾害相互作用形成旱、虫、饥、疫多重性灾害链。这些才是真正让人忧心的存在。虫灾和瘟疫,那可是要死很多人的。
因此,解决不了旱灾,那么真正的灾难往往才开始而已。史书上能用得着“大灾”二字的往往都是具有毁灭性的灾难。
张方解释完以后,孙大山就不吭声了,被人家笑一回,可能是不了解情况,笑两回的话就完全是自己傻蛋了。
场面逐渐冷清之后,县丞郭远却开了口:“如此说来的话,打井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总比束手无策要好。县令大人怎么看?”
还能怎么看?李安道一声叹息之间,根本就想不到什么办法,永乐虽说地处偏远,但粮食产量并不低,挖井虽然没有大用,但能挽回一点是一点。
“打井之事,倒是可以通知各地里正照之执行,本县希望我等能联名上奏,以获得危机之时可自开仓赈济灾民,尔等以为如何?”
众人对于这一点都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往年遇到灾害都是这么办的,有没有用先不说,至少这是标准程序。
将众人都没有什么要说的,李安道只好宣布了散会,留下张方处理一下来往公文的问题。
在李安道看来,县令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治安,民生等等,一县大大小小的事儿够让人头疼的了。而此时他更头疼的则是大街上几百个风餐露宿的流民该怎么安排。
叫来刚走没多久,正在衙房当值的孙大山,李安道着重吩咐一定要管好街上的几百个流民,至于救济这些人,自然轮不到他李安道掏腰包。
而此时的杨钊正聚精会神的躲在书房里面,继续着偷盗的大业,这一次偷盗的确是“论语正义”当年老爷子给他讲论语的时候,可不单单只是背书而已。能背能解释,还要能说出什么地方用了什么典故,这些典故的出处什么的都要知道。
按照回忆,杨钊将以前老爷子讲的给全部收录下来,经过一番加工之后,一本崭崭新的《论语正义》就诞生了,而且是原创的。不过目前他还只是开了头而已。
常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写学术性的书,可不是那么简单的。杨钊坐在书桌之前,以无比怀念的感觉回想着电脑,想着要是能把百度那种超级大杀器给带过来,该多好啊……
第058章:三个大胞
张氏很欣慰,原因就是躲在书房里没日没夜的杨钊,一摞一摞的书被小四从庞氏的书坊里面抱回来,然后落到了杨钊的案头。
欣喜之余,张氏还有些担心,杨钊一个八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劲头很难得,但身体却不能不注意,于是选购一些补品便成了张氏的一个爱好。
琢磨的该买点啥来给杨钊补一补,是张氏每天要例行的功课。而雨桐更是荣幸的成为了为之跑腿的采购员。
这一日,张氏不知道从什么地方知道了新成药铺近来有正宗长白人参的事情,便连忙打发雨桐去购买,准备在给儿子进补的菜单上再添一笔。
在旁边的小玉环一听要上街,顿时来了精神,能够出去玩,又不用跟张氏学习哪些扎手的刺绣,在小玉环看来,那上街跟去天堂一样。尽管上街有什么好处,玉环的小脑袋里并不清楚。
使出撒娇神功,小玉环抓着张氏的衣袖一阵猛摇,外加大眼睛放射出道道恳求的金光,在杨钊面前无敌的张氏,顿时败下阵来。微笑着同意了小玉环的请求。
挎着篮子,雨桐拉着小玉环便出发了。
观前街头依旧人来人往,如若不是乞讨的流民多了些,任谁也看不出这是会有大灾要来的景象。没多远两人便来了新成药铺。
刚一进门,药铺掌柜的便招呼了上来。
“呦,雨桐丫头,又来买补药啊?”
雨桐笑了笑,道:“是啊,掌柜的您好。听说您这儿有新到的长白人参?”
“雨桐丫头倒是先知先觉,不错,是前天刚到的货,你看看。”说着掌柜的让抓药的伙计将长白人参给拿了过来。这时比较著名的是高丽人参,但比较多。反而因为稀少,长白人参要著名一些。
将几根人参翻来覆去看了好一会,雨桐最终还是挑了个大的。付钱以后,掌柜的用绸布包好人参,将之放进一个木盒便由雨桐给收了起来。至于为什么要带个篮子来,那是顺道买菜的,买人参要是跟兜萝卜似地用篮子装,那不是开玩笑嘛。
“雨桐姐姐,为什么那些人都睡在墙边呢?”蜿蜒而行的小玉环开始注意不知道什么时候多出来的乞丐们,尤其是一个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女孩了无生气的坐在墙边,于是对着身边的雨桐问道。
雨桐摸了摸小玉环的脑袋道:“他们都是逃难过来的人。什么都没有,只能这样。”
“那……”小玉环含着指头,诺诺的问道:“那他们都没有饭吃吗?会不会很饿?”
因为家贫,感受过饥饿的小玉环认为这个世界上最为恐怖的事情就是饥饿。看到别人竟然面黄肌瘦的躺在墙边,小心眼里不由得布满了同情。
“是吧。”雨桐知道县衙在城门口开设的有粥蓬,不过一天两碗稀的能照人影的粥不过是聊表寸心,这些人该饿还是会饿。
“真的吗?”小玉环攥着小拳头,仿佛做了很大的决定一般,道:“那今天玉奴不吃桂花糕了,给他们吃好不好?”
“好啊。”雨桐笑了笑道:“少爷老夫人知道玉奴这么乖,一定会很高兴的。”
说着二人来到糕点铺,买了一些糕点,小玉环郑重其事的将之包了起来,准备去给那些乞讨的人吃。
两人刚离开糕点铺,便看见一个小女孩正哇哇的哭,边哭还便对着身边的母亲含着饿,无奈的母亲只能很无力的安慰着,随即自己也跟着哭了起来。
小玉环一见这场面,立刻咚咚的跑了过去,将手里的糕点递过去,道:“小姐姐,不哭哦,这个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