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盛唐-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老男人的逆鳞了。
今天有人敢杀掉一个,明天就有人能把那些暗访使全部干掉。这样一来,暗访使:这把悬在那些贪污**的地方官头上的利剑,还有个屁用?于是千牛卫暗中赶赴汝州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至于可怜的李文忠,老男人喝斥他,并且让他配合千牛卫调查的圣旨,已经在传往汝州的路上了……
所有人中,最为伤心的,就是婉芝郡主李婉芝,情郎一身学识,刚刚展露才华,被京城誉为不下于李白的超级才子,竟然死在了一个小小的汝州。最后竟然连尸体都不知所踪,这种事情对于李婉芝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不由得她不肝肠寸断……
看到女儿伤心的日渐消瘦,老宋王更是急的团团转,暗骂杨钊是个害人精。关于杨钊外放的原因,自然也就三缄其口,谁也不敢说,唯恐落下宝贝女的埋怨。
张氏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昏了过去,唯一的儿子竟然死无全尸(传言),这对于张氏来说比世界末日更为可怕,一时间,坐落在朱雀大街的新杨家大院悲伤成灾,满院缟素,凄凉至极……
从这一点看,杨钊这一式乾坤大挪移,转移矛盾的招数,很有些没脑子的感觉。
李林甫和郑炎开始磨刀霍霍的放对,李岫拍拍屁股回长安了,汝州被各方势力紧紧的盯着,他自然不能在汝州多呆,否则被有心人抓着这样一点死不松手,到时他浑身是嘴都说不明白。
躲在客栈之内的杨钊,并不知道,外界因为“他”的死,长安城内已经暗流涌动,风雨欲来。按照杨钊本来的计划,一个月之后,将会是他再次闪亮登场的时候,因为一个月之后足够两者斗出结果了。
登场之前,先利用独立于地方官府之外的驿站系统,让王维帮忙转呈一封给老男人的奏章,将前因后果说清楚。到时现身将那些杀手们吸引过来,设局擒住,然后顺藤摸瓜,找出幕后之人。郑氏只能吃不完兜着走。
因此这时,杨钊安心的躲在客栈之内,读起了书……
各个世家大族却没有了杨钊的悠哉,他们都希望李林甫和郑炎,斗他个头破血流翻天覆地,最好是像年初信安王李玮和宇文融那样,两败俱伤,然后被皇帝一撸到底。这样其他的士族才会有出头的机会。为此,他们并不介意偶尔推波助澜一回……
经此,新一轮的政治洗牌,即将开始……
第165章:“杨钊”之死六
长安城风云将起,郑炎和李林甫两人不约而同的开始动用能够掌握的力量,打算一决雌雄。作为大唐第一士族的郑氏,郑炎有信心也有能力收拾一个礼部尚书。而且他还就打算这么做了。
李林甫不甘束手就擒,本就受李唐王室猜忌的赵郡李氏他指望不上,也不想指望。为了一次莫名的争斗,就将家族势力倾巢而出,李林甫还没有蠢到那份儿上。
因此面对着郑氏的步步紧逼,李林甫只好走迂回路线,同武惠妃联合。武氏因为武则天的关系,想成为大唐第一士族,根本不可能。但是武惠妃却十分乐意见到一些实际的利益。
因此李林甫红口白牙的说,只要搬倒郑氏,到时候空出来的位置利益等等大半以上将会留给武氏。急需积聚力量,为自己儿子寿王李瑁铺路的武惠妃自然同李林甫一拍即合。
于是这位跟武则天十分相像的武惠妃便在床底之间,给老男人吹起了枕头风。李隆基虽然英明神武(开元时期),但耳朵软的毛病,他一辈子都没有改。
经过武惠妃的一番鼓吹,李隆基心里隐隐的觉得,在杨钊之死的事件中,是郑炎做的过了。再加上,杨钊十有**是死于郑氏的手中,不知不觉间,他的心思,开始偏向了一向信任的李林甫。
大明宫,紫宸殿。
老男人眉头紧邹的思索着,他总感觉事情有些蹊跷。杨钊的身手不错,怎么会那么容易就被人暗杀了呢?年初已经将宇文融给一撸到底,年终再起争端,时时内斗,与治国不利啊……
在一旁伺候着,顺便替李隆基处理一些情报或者奏章的高力士,看到皇帝皱着眉头,大气都不敢出。作为一个太监,高力士很明白他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在皇帝心情不好的时候,他显得越发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强迫着,将自己的目光专注于内卫送来的情报之上,高力士越看感觉越怪。这份情报是记录着杨钊从襄城到汝州等等的事情。直到爆出杨钊的死讯之后停止。
单看表面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千牛卫本身负责外派暗访官员的安全,迄今为止,并没有传出任何关于杨钊的消息。而内卫的情报显示,杨钊死时,并没有任何人在身边。那么千牛卫的人去什么地方了?
有了疑惑的高力士接着翻开了,汝州刺史李文忠关于杨钊之死而上的自辩奏章,上面依然没有任何关于两个千牛卫的消息。仿佛石沉大海,两个千牛卫就这么消失的无影无终。
千牛卫是皇家卫率,忠诚无需怀疑。那么能让两个千牛卫消失的无影无终的,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杨钊并没有死。
推断出这样一个结论之后,高力士惊讶了,引发朝廷动荡,作为郑李之争根源的杨钊,如果没有死,那么对于现在跟一锅沸水的朝廷而言,是多么讽刺的一件事?
嘴巴持续的张着,高力士想不明白,到底是谁在背后推波助澜,将朝廷搅成一锅沸水的,这么做的目的又何在?
李隆基抬头扫过大殿,突然发现了高力士的样子,便咳嗽了一声。
高力士浑身一哆嗦,然后以极其快速的身形,将手中的情报呈递到了李隆基的案头。并且将事情的前因后果源源不断的解释了出来。
一点通,处处通,李隆基稍微一看,便明白了。这事十有**,杨钊并没有死。但可能是受到了袭击之后,假意装死,好暗中收集证据。却不想事情被一个所谓的李大棒槌给捅的天下皆知。无奈之下,杨钊假戏真做,带着千牛卫暗中藏起,等候事情水落石出。谁会袭击他杨钊,这事不用查都知道。但是再次的袭击却不得不防。
整个事情的疑点,经过一番分析之后,李隆基将目光盯在了如同昙花一现的李大棒槌的身上,这个人将矛盾升级,并且借着李岫前往汝州的事,转移矛盾。手腕不可谓不高明。思索了半响,李隆基缓缓的将目光盯向了最近极不老实的各个老牌士族的身上。在他看来,最后渔翁得利的也只有这些人。
将手中的情报摔在了桌子上,李隆基有些头疼,郑炎不识大局也就罢了。李林甫竟然也磨刀霍霍,难道朕还不能为你们做主了吗?
至始至终,李隆基都没有怀疑杨钊,在他看来,杨钊是一个有什么事总是第一个向自己禀报(先前的三份奏章),受了委屈又不声不响(隐藏调查)。不畏强权,刚正不阿,尽职尽责的好臣子。只是可惜,这个杨家大郎,似乎并不知道他在朕心中的地位要高的多……
思绪走到这里,李隆基的郁闷一扫而光。关于郑李之争,他的心里业已有了判决的方案。就等着两人在朝会上公开掐架,然后显示他作为大唐明皇的威严了。
——————————
朱雀大街,杨家大院。
按照杨钊的级别,大院暂时还没有称为杨府的权力。
杨母张氏,被杨玄缴给鼓捣着坐在了主位之上。这一天正是“杨钊”死讯传来的第十天。
如今张氏可算得上是家财万贯,但“杨钊”故去“许久”,杨玄缴的二儿子杨斌,同父亲合计之后,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因此杨斌早晚请安,日夜伺候伤心欲绝的张氏。卖乖讨好无所不用。
张氏虽然也知道杨斌的心思多半可能是冲着自家的财产而来,但是亲子已丧,若无一个养老送终之人,杨询一脉就此而绝,她又如何对得起九泉之下的夫君。心思稍稍回转的张氏,在杨斌苦苦哀求之下,不得不答应了杨玄缴将杨斌过继的想法。
尽管丫头雨桐和小玉环都不同意,但可惜的是她们在这件事上并没有什么发言权。
而这一日正是杨斌过继所举行的典礼。
杨斌乖乖的跪着,手里捧着一碗茶,恭敬的将之递给了张氏。高声道:“儿子,给母亲奉茶……”
第166章:“杨钊”之死七
第166章:“杨钊”之死七
长安城在一片风雨欲来的安静中,持续着他的繁华。
远在汝州的杨钊却不能再安心的等下去。
因为这个时候,千牛卫副将何义全已经带着大队千牛卫,以堪比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直奔汝州,在刺史李文忠诚惶诚恐的迎接下,何义全连同一众千牛卫住进了州府后院临时改出的钦差行辕。
客栈之内。
杨钊皱着脑门,听的王衡的禀报。
“你是说何义全带着千牛卫大队,已经住进了府衙后院?”
王衡道:“回大人,是的,而且还听说,何大人是为了彻查暗访使遇害的事情……”
何义全来了,杨钊不奇怪,但让他奇怪的是,为什么是何义全?最想知道真相的应该是李林甫才对。按照李林甫的脾气,被人移花接木的耍了,他不可能无动于衷的按照别人编排的剧本演下去。至于李林甫忙于斗争自顾不暇的借口也说不过去。
想了一会,不得要领的杨钊,只得问道:“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消息吗?”
王衡想了一下道:“卑职倒是听临风楼的酒客们说,好像最近有许多陌生人出现在汝州,大人,这些会不会就是郑氏的人?”
杨钊摇了摇头,郑炎还没有傻到这份上,汝州表面上平静,但是暗中却波涛汹涌。“杨钊”之死,牵扯的大唐朝廷一片云诡波异,老男人一副查到底的态度,让许多心思活络的士族们,纷纷将目光聚集到了小小的汝州。突然出现的这些人有可能是那些士族的眼线,也有可能是李林甫派来的人,但惟独不可能是郑氏的人。
何义全的出现,只不过是将事情前推了一步。
事情发生在汝州,然后投射进唐王朝的中央。等到政李二人分出胜负,再反射道汝州,事情才是盖棺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