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将血 >

第935章

将血-第935章

小说: 将血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景帝手上木剑被人击飞出去,老者愤然离去,他才有些目瞪口呆,赶紧跑下门廊,招呼人搬来椅子,倒上香茶,为陛下消火,至于那离去的老者,给他个天作胆,也是不敢去训斥的,人家敢对陛下甩脸子,还在乎他一个臣下?

他身后的韩文魁面无表情,犹豫了一下,还是在他身后跟上,来到景帝身边。

这个时候,景帝火气已去,不过脸色还是阴沉的厉害,当然,这些天他的脸色就从未好过,朝臣动辄得咎之下,被叫到勤政殿的大臣们都是战战兢兢,连李承乾这等近臣也是如此,但皇帝陛下这一次的火气是非常之大,总不见消减,苦的自然是那些触了霉头的大臣们了。

不过出了一身透汗,景帝这些天积攒下来的怒火终于也少了许多,虽然也恼恨那不知死活的老郡王,但像这样多少有点无欲无求的闲散皇室,又挂着皇叔的名义,教训皇帝几句,甩个脸子,真的是不算什么。

“陛下龙精虎猛,看上去还是一如当年,当真是羡煞王虎。”

景帝心里舒坦了许多,脸上带出了笑意,摆手道:“不成了,若是当年,又如何会这般狼狈?”

见了景帝笑容,王虎心中一喜,又恭维道:“陛下勤于政务,疏于武艺也属平常,陛下正当壮年,若再捡起来,谁人又能是陛下对手?”

景帝大笑,道:“好了,不必恭维朕,咱们啊都老了……嗯,你来瞧瞧,这武安殿若操练兵马的话,能练出多少人?”

王虎瞅了瞅四周,笑道:“这里宽敞,比羽林军军营还要平整许多,要是练兵的话,王虎看能同时操练一千人。”

景帝笑着转头,对韩文魁道:“爱卿看呢?”

韩文魁躬身道:“王大人知兵,臣自愧不如。”

景帝笑笑,不以为意,韩文魁深沉难测,又是驸马,除了当年迫不得已,让韩文魁到潼关传旨之外,他从来没想将什么重任交给韩文魁,当然,看押太子这事除外。

让他满意的是,韩文魁从来没有什么怨言。

现在不同了,大将军赵柱国,也就是景王府旧人中最得用的一个,已经不堪信重,羽林军中,多有此人旧部,即便有赵布宗等人看着,他也不很放心,还是要多做些准备。

前太子李玄持如今病重,魏王虽然现在还活蹦乱跳,但也失了锐气,对于皇位有威胁的人越发的少了,加之在那件事上,对韩氏一门心存愧疚,所以,也该到补偿一些的时候了。

而他之前的话也不是随便问问,沉吟了片刻,才道:“既然你们都这么说,那你们两个可愿为朕在这里练一支人马出来?”

两人同时一惊,在皇宫内苑练兵?两个人可是做梦都没想过的。

不过之后,两人表情迥异,王虎喜色上脸,当即跪倒在地,大声道:“谢陛下隆恩,臣这一次,若再有负圣恩,便自己抹了自己的脖子……”

韩文魁脸色变幻,最终平静下来,叩拜道:“臣遵旨。”

景帝笑着摆手,“都起来,不是什么大事,朕也只是想着,羽林军士卒轮流值守宫禁,多有不便之处,你们呢,在这里练出一支御卫来,常驻宫内,也能为枢密院,兵部省下不少麻烦。”

王虎此时喜不自胜,一个劲儿的点头,韩文魁却要冷静的多,垂首问道:“陛下欲操练人马,臣等旁无责代,但这兵员……以及人马番号还请陛下钦点。”

景帝点头,“这个朕已经想好了,就叫左右宫门御卫吧,兵士定额在两千人,至于汰选兵员,可从禁军中抽调,也可在京兆招募,但你们记得,必定要身家清白之人,宫内值守,出了岔子,朕惟你们是问。”

“臣等遵旨。”

“再有,你们多商量一下细节之处,随时回禀于朕,定下来了,朕自会下旨,望你们两个不要负了朕之厚望才好。”

辞了景帝,两人一路出宫,王虎瞅了韩文魁两眼,心里不由有些懊恼,方才只顾着高兴了,却是让这人得了先手。

不过韩文魁却是一改之前姿态,笑着抱拳道:“恭喜王大人官复原职,将来更进一步,也未可知啊。”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王虎那粗疏的性子,这辈子恐怕也是改不了了,即便在金州吃了不少苦,但那种大大咧咧的心性此时却表露无疑,还是高兴闹的。

听韩文魁有恭维之意,心里也确实得意的厉害,笑容是止不住的,笑着回道:“同喜同喜……”

不过之后话里的酸味就能闻出来了,“韩大人身在京师多年,虽少经行伍,却有知兵之名,看来啊,这次还得是以韩大人为首啊。”

韩文魁微微一笑便道:“王大人莫要笑我,在下也不过多读了几本书而已,怎么比得上王大人久经行伍,多晓兵事呢,若是以韩某为首,何以服众,过几日圣旨下来,定是以大人为主,韩某为辅……”

王虎谦逊,但心里却是高兴不已,韩文魁更是趁机邀他一同回府饮酒,也好商议一下练兵之事,这般热情,王虎半推半就的也就答应了,心中块垒也是冰消云散,不过心里还是有自己一番打算的。

陛下让他们两人商议行事,但早一步拿出练兵条陈来,却还是要占上一点先机的,这个可是轻忽不得……

第十卷 天下兴亡谁人晓 第836章 平静

定军侯府的日子很平静,实际上,自从府中赶出了很多下人之后,定军侯府所有的家丁,仆妇,丫鬟,各个管事就都被吓住了。

定军侯府的规矩向来很宽松,而主人家人丁也不怎兴旺,定军侯爷的妻妾也没几个,三个平妻,一个小妾,连个通房丫鬟也不曾有的,而侯爷的妻妾当中,还有两人是朝廷的将军。

这般一来,府中事情就少,绝不似其他府邸那般各房各屋的闹腾不休。

所以下人们一直在定军侯府中呆的很惬意,就算偷点懒,也没人会拿着家法来打你,辱你,这样一来,许多人的胆子不免也就大了起来,拉帮结派的在府中图个逍遥什么的。

但这一次,惬意的下人们终于感觉到了惊悚,也感觉到了来自于主人家的威势,那一天,突然间就是雷鸣电闪,许多在府中有些地位的家伙被拖出去,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顿棍棒。

噼里啪啦的声音,夹杂着惨叫,回旋在定军侯府的上空,被赶出去的人接受了极其惨痛的教训,也让留在府中的人也整晚整晚的失眠,回想着自己之前是不是也曾不经意的触怒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事情,过几日是不是也会被打上一顿,赶了出府。

定军侯府迅速的清净了下来,下人们开始谨守规矩,丫鬟们不敢再在背地里偷偷谈笑,不敢在送菜送茶的途中,自己先尝尝味道,仆妇们干活那叫一个麻利,伺候起人来那叫一个周到。

外院的家丁们再不敢往府中内院窥探什么,来取匆匆,干活卖力,也再不敢抱怨厨房里的饭菜难吃或是聚在一起小赌怡情。

家将们好一些,他们都是侯爷旧部,情分自然不同,但在这个时候,也再不敢偷闲,紧着在府中各处巡视,练武场上也渐渐热闹了起来,他们都知道,大帅见到这个肯定欢喜。

府中厨房的人几乎整个换了一遍儿,府中的伙食有那么几天都是从外间酒楼什么的要的,直到又请了一些厨子入府,这些厨子的来历就各式各样了,有在酒楼聘的,有侯爷旧部将自家厨子送过来的,最多的,还是长安种府那边派过来的人。

来历五花八门,饭菜的水准也开始变得参差不齐,有些之前抱怨饭菜难吃的家伙就想,原来的厨子做的东西还是不错的嘛。

府中平静,作为定军侯府的主人,大将军赵石的日子也变得清闲了起来,上门拜会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其中多为赵石旧部,有羽林军中将校,有六部官吏,殿前司禁军中人也有,他们离的远些,但作为曾经随大将军平蜀时的麾下,许多人还记得大将军的好,人虽没到,却送来不少贺礼。

国武监的生员就更不用说,许多人是以师礼过来拜见,来的最多的其实也正是他们,这些人如今任职也是五花八门,有入六部为官的,有进入京军,殿前司禁军从军的,还有那么一些,直接留在国武监成为了国武监教授的。

这些人多是寒门出身,位卑职小,过来也见不到大将军本人,多是随大将军回京的护卫或是南十八,孙文通来应酬。

而这些人岁数也都不大,来的目的也许是想攀附于大将军府,也许是为了师生情谊,这个得看各人品性,即便是南十八也不会去一一猜测他们的心事,因为没那个必要。

而他们谈论最多的,还是河中的同窗们,大将军的护卫军兵一水儿的都是他们的同窗,谈起河中战事来,可说的就多了去了,他们一起回忆国武监时的趣事,一起谈论谁谁谁升了都尉,谁谁谁升了将军,又有谁谁谁战死在了河中,然后好像老人般一脸的唏嘘,看上去有些可笑,但说到战死于河中的那些同窗们,却从来没有人笑过。

多数人都会在之后感叹,当初因为什么没去得了河中,不能与大家伙儿同生共死,让人遗憾终生什么的,年轻人一腔热血,在此时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很长一段日子里,定军侯府的访客都没断过,与大将军平蜀归来后门庭冷落的情形截然不同,虽然来拜会的人官职都不算高,对朝堂大势也不甚了了,但却也只说明了一个问题,大将军赵石的势力正在膨胀当中,很多有心人看在眼中,心里立时充满了忧虑。

而让他们更加忧虑的是,许多大族世家子弟也不甘寂寞,开始带着三两仆人,提着礼物登上定军侯府的门儿。

有的很正式,递上拜帖,然后登门造访,有的却很干脆,直接便上门请见……

最可笑的是,当年大将军大婚时,曾殴斗于府中花厅,后来给定军侯府看了一段日子门儿那些家伙们,却也打着这个旗号上了门儿,还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让人哭笑不得。

当然,这些世家子弟是见不到大将军本人的,他们的身份差的太远,但奇怪的地方也就在这里,要说大将军赵石在京中各大世家豪门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