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逐鹿记-第5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夏军进入了河内?”
李世民大惊失色,这个消息他的确没有收到,虽然,他底下天策府的人一直在搜集关东的消息,不过,由于道路遥远,人力不足,有些讯息的确没有官方来得快。
河内,天下之要地,乃各路势力豪强必争之地啊!
“李道宗驻守临清关,多次击退夏军的攻击,又怎么会这么快丢了河内呢?”
温大雅神情沉重地说道。
“贼将尉迟恭率领精兵三千从小道进入了河内,然后,奇袭新乡,断了任城王李道宗的后路,新乡一失,任城王再驻守临清关已经毫无意义,于是,任城王只好率领精骑突围而出,往西疾行,退守修武,只是兵力不足,在夏军地压迫下,不得不放弃修武,退守河内,此时,也不知战局如何?”
李世民紧皱着眉头说道。
“李道宗也是知兵之人,就算夏军从小道进入河内,兵力也不会很多,据温兄所言,不过区区三千人,这个时候,新乡守将只需紧守城池,稍微拖得两天,没有后勤,兵力又不足的夏军也不过是瓮中之鳖,缺粮之后,也只能四散而去啊!又怎会如此轻易地将新乡丢弃呢?”
温大雅苦笑着说道。
“夏贼极其狡猾,在进犯新乡之前,贼军已经派出精骑在半道截杀新乡令派往临清关的信使,随后,贼军派人假冒临清关之人,命新乡令率军出城与夏军野战,说是临清关的守军将在约定的时间出现在夏贼之后,前后夹击,而不知怎么回事,那新乡令居然误认贼军信使为真,果真率军出城和夏贼野战,接下来,在约定的时间,临清关的友军自然并未出现,我军也就一败涂地了!”
温大雅叹了一口长气,继续说道。
“本来,夏贼和东都伪郑交锋。对我们来说,乃是天大地好事,按照双方的实力对比,夏贼稍微占据上风。然而,夏贼乃是远道而来。伪郑只需扼守险关要道,夏贼要想轻易击败伪郑,绝非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到地,就算最后夏贼击败伪郑,要想夺得城池高大的东都洛阳,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知道,当初北周和北齐围绕这洛阳进行地攻防,所花的时间往往以年来计算!然而,现在伪郑集重兵于荥阳与夏贼对峙。后方难免有些空虚,夏贼若是占据河内,从河阳盟津渡河,可以直接进攻偃师,进而夺取洛口仓,在这种情况下,荥阳和东都地联系就会中断。那么,王世充地郑军难免会溃败。夏贼若是击败伪郑,轻易夺取东都,其势力范围大规模扩大,当在我李唐之上,那时。我李唐危急矣!”
最后。温大雅总结性地说道。
“所以,时间并不站在我方。若是夏贼击败伪郑,夺取了东都,平定了河南之地,那时就算秦王殿下你击败定杨军,夺回河东和并州,也为时晚矣!”李世民面沉如水,他也知道大势对本方不利,可是,在目前地局面,若是慌了手脚,孤注一掷和定杨军决战,那结果有可能更糟,现在地柏壁集中了大量地士卒,大半个唐王朝的兵力都集中在此,容不得半点闪失。
温大雅的声音在营帐内缓缓传送。
“秦王殿下,吾皇断不容许东都落在夏贼之手,为了阻止夏贼从河阳渡河,吾皇将派遣大军穿越太行,进入河内与夏贼作战,同时,若是伪郑向本方求援,我军也会出潼关,协助伪郑和夏军作战,而现在,我方的精兵大部分都在河东柏壁大营,因此,陛下才命我来向秦王说一声,希望殿下能够尽快击败当面的定杨军,当然,具体的作战时间,仍然由秦王殿下决断,毕竟,河东战局对我朝来说,也是至关紧要啊!”
“如此甚好!”
说罢,李世民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营帐内,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河内失守的讯息让李世民忧心忡忡,然而,这一时间,他的对手宋金刚的心情和他相比,也好不到哪儿去。
同一时间,定杨军大营。
宋金刚身着轻薄的皮甲,在自家地营帐内来回走动,他的心腹爱将寻相席地而坐,神情恭谨,目光随着宋金刚的身影来回移动。
寻相和尉迟恭一样,都是宋金刚的心腹爱将,当初宋金刚盘踞上谷时,他和尉迟恭城被宋金刚称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当初,宋金刚率领大军南下攻击河间高畅,他带在身边的是尉迟恭,留守上谷的则是寻相,不过,由于他和尉迟恭在战略战术上发生了根本性地争执,拒不接纳尉迟恭的建议,一意孤行,最后被高畅击败,率领残兵逃回上谷,尉迟恭因此落入了高畅手中,不得不投降了高畅,成为了夏军一员,现在正活跃在河内地战场上。
由于夏军穷追不舍,苏定方率部进入上谷,大败不久的宋金刚实力孱弱,不得不丢弃上谷,率领数千精骑往西进入了马邑,投靠定杨天子刘武周,寻相作为宋金刚的头号大将,自然也跟随在他身边。
去年,定杨天子刘武周发起了攻打李唐的战役,宋金刚作为前锋率部南下,寻相则率领本部人马作为前锋的前锋在前头攻城拔寨,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可以说,定杨军地攻势算得上摧枯拉朽,基本上没有遇见什么像样地抵抗,就连裴寂率领的十余万唐军也在度索原一役中被定杨军打得抱头鼠窜,溃散四方。
当时,寻相甚至认为在去年年尾,大军就会渡过黄河,进入关中。
然而,自从去年李世民顶替裴寂地位置,从龙门关乘黄河结冰率部渡过黄河,吞并柏壁,与固守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了犄角之势,定杨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好日子就一去不返了!
首先,唐军以深沟高垒为防线,进行了坚壁清野的战术,使得定杨军无法前进一步,宋金刚也不是没有想办法来破解唐军这一招,曾经多次派小股部队在唐军阵前谩骂。做一些侮辱性的动作,侮辱李唐皇族的声誉,在宋金刚看来,李世民不过二十不到。正是年轻气盛的年龄,血气方刚。也许受激不过,说不定会率军出来与本方决战,然而,事实证明,李世民虽然年少,却气度沉稳,根本就不吃激将法这一套。
随后,宋金刚组织了一些部队,向唐军的营垒发起了强攻,事实证明。这一招除了枉自耗费人力,损兵折将之外,并达不到任何效果,躲在高大地寨墙,以及许多壕沟后面的唐军能够轻易将定杨军击败,遏制本方的攻势。
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宋金刚让寻相率军南下。绕过唐军的柏壁大营,前去协助河东地王行本。想与王行本联手,前后夹击柏壁的唐军。
不料,河东很快就被唐军攻破,王行本也因此被杀,李世民亲率步骑3000夜奔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安邑)截击。大破定杨军。寻相只身逃回。
当初,出于兵贵神速地考虑。宋金刚率领定杨军一路南下,直奔黄河渡口,因此,除了沿途一线,兵锋不及之处,有许多城池仍然落在唐军的手中,后来,大军在柏壁受阻之后,那些仍然打着李唐旗号的城池也就成为了定杨军的心腹大患。
在柏壁和唐军形成对峙之后,宋金刚曾派出一些人马去进攻那些仍然打着李唐旗号的城池,然而,战事却对本方不利,那些城池的守将大部分都对李唐忠心耿耿,若是兵力不多,很难将城池攻下,若是集结大量兵力,又担心大营的兵力不够,对面的唐军会乘势发起攻击,本方难以抵挡,宋金刚因此很是白了几根头发。
后来,李元吉不战而逃,将晋阳拱手让给了刘武周,宋金刚也就全心对付面前的李世民,把安定后方的任务让给了驻守晋阳地刘武周。
可惜,刘武周虽然号称定杨天子,其本身的能力却仍然保持着马邑校尉的水准,在他的治理下,以晋阳为中心的并州各地可以说是民不聊生,草寇始终是草寇,不要说一国之地,就算交给他一座城池,他也管理不了。
不仅那些仍然打着李唐旗号的城池不听从刘武周的号令,就连并州各地地豪强地主也丝毫不理会刘武周的命令,他们凭借高大地坞堡自守,拒绝向定杨天子效忠,又或是表面上听从定杨天子的命令,暗中却阳奉阴违。
派遣大军去攻打这些坞堡,这计划基本上难以实行,并州是李唐的起家根基,李唐在此经营了多年,那些并州大族的势力基本上都和李唐绑在了一起,就拿太原王家来说吧,当初李唐起兵,军中的盔甲武器有一大部分都由王家提供,在唐军之中供职地王家子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他们反戈一击,帮助定杨军对付李唐,完全是天方夜谭。
自从定杨军占据晋阳之后,像太原王家这样地大族就已经离开了晋阳,他们的家族散落在并州各处地坞堡田庄之内,难以掌握在手。
宋金刚南下时,由于兵锋强大,并州当地的大族也没有组织兵力来抵御定杨军,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宋金刚也没有分兵去攻打这些大族盘踞的坞堡和田庄,他只是派出使者警告那些大族,必须向定杨军提供粮食,否则就会率军攻之,那些大族也非常识趣,大军一旦从门前经过,就提供了粮食和牛羊劳军,一时间,两者倒也相安无事。
宋金刚虽然是草寇出身,但是他也知道一味地烧杀劫掠是夺取不了天下的,那些大族始终是政权的根基,若是他们团结在一起,反抗定杨军的统治,那么,定杨军在并州也就始终无法站稳脚跟。
现在,那些大族之所以不站在自己这方,无非是在观望,在那些家伙看来,自己和刘武周恐怕不能成事,和李唐相比,实力处在下风,就算一时得势,最终也不能持久,然而,只要自己向那些家伙证明现在的局面并非侥幸得来。一旦兵锋进入关中,到时,他们自然就懂得取舍了。
这也是宋金刚没有分兵去攻打那些仍然打着李唐旗号的州县,而是率领大军急速南下。朝关中星夜进发的原因,只要逼得李唐迁都。占据关中长安,不仅那些仍然打着李唐旗号的州县会改换门庭,那些名门大族也就自自然然地投怀送抱而来了。
最初,事情的确在向着宋金刚预想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