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大唐-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洋战场节节胜利,但战役打得非常艰苦;在中国战场,中日双方处于战略对峙,谁都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总的来看,日本战败已成定局,但美国估计,要达到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战略目标,美国还要多牺牲几十万的军队。为此,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英的重要议题就是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然而他们为达到这个目的,不惜出卖中国利益,答应了苏联的无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现状,即承认并要求中国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笔交易实际上是在罗斯福和斯大林之间进行的。蒋介石得不到罗斯福的支持,面对斯大林的重压,在万般无奈之中,于1945年8月14日,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条约中正式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这种巨大代价,终于换取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后来美国因使用原子弹对日本本土进行打击,迫使日本迅速宣布无条件投降,使得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的行动变得毫无意义,美国开始为当初对苏联做出太多的让步、牺牲太多的中国利益感到后悔,但为时已晚)。 1949年10月,中国的内战以共产党的奇迹般的胜利震惊了世界,国民党的军队被赶到台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蒋介石在退到台湾后,对斯大林没有遵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条款感到愤慨,并以苏联违约为由,在联合国状告苏联(当时虽然大陆已经易手,但在联合国,中华民国仍然拥有中国的合法代表权,并且是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联合国对此予以承认。这就是至今在台湾的中华民国版图上还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主管中国政局后,由于当时与苏联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意识形态开始束缚中国领导人的手脚。斯大林蛮横强硬的立场,使新中国的领导人在国家统一与社会主义大家庭之间左右为难。而新中国百废待兴,又需要苏联的大量援助。***第一次出访苏联,本打算与斯大林讨论黑龙江以北的土地、巴尔喀什湖以东的土地和外蒙古问题,却受尽了斯大林的冷落。最终在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时,也被迫承认了“蒙古人民共和国”。(如果早知道他们今天会全盘西化,当初我们就应该跟美国结盟,而决不咽下斯大林的那口恶气)。 1953年,斯大林死掉了(我不用逝世这个词)。赫鲁晓夫上台后,决定与中国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开始与中国解决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通过谈判,苏联归还了旅大军港,归还了东北铁路的管理权。但是当周恩来提出蒙古问题时,遭到了赫鲁晓夫的无理拒绝。中国失去了最后一次收回蒙古主权的机会。中国的这次行动,很快传到了蒙古人的耳朵里。他们立即行动,与中国交换地图,划定边界。中苏关系破裂以后,蒙古也亦步亦趋象走狗一样跟随着苏联的指挥棒大骂中国。蒙古几乎成了苏联的第十六个加盟共和国。 然而星转斗移,时过境迁。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往日的苏联已不复存在。俄罗斯自顾不暇,哪里还能接济别人。蒙古被人家无情地抛弃了。于是蒙古开始把眼兴投向了南方的这个日益兴盛的大国、不久前的祖国-中国。中国的博大胸怀真是世所罕有。当初中国衰弱的时候,他们背弃了祖国,先是投入沙俄的怀抱,后来又投入强大的苏俄的怀抱。今天中国强大了,他们又回过头来,要求得到中国的帮助。而中国待他们是何等的宽容。九十年代初,杨尚昆主席访问蒙古,带去了大量的物质援助,使陷于崩溃边缘的蒙古经济得到恢复,日益贫困的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今天,蒙古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蒙古没有出海口,蒙古的进出口贸易严重依赖中国的铁路和港口。没有中国的帮助,蒙古不知要穷到何时。 历史是一面镜子。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要了解历史。祖国的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教训。历史证明,这个世界上没有公正可言,落后就要挨打被欺。为此,蒙古独立的前前后后,我们应当在教科书中加以体现。对蒙古的独立过程,我们不能彻底遗忘。今天,台湾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如果我们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不够强大,台湾问题难免象当初的蒙古问题一样难以解决。而时间拖得越久,台湾就会象蒙古一样与我们越生疏,这期间如果我们的力量增长出现停滞或倒退,那么台湾问题将永无解决的日期,甚至有一天会象蒙古一样做为即成事实,在有求于人的情况下被迫加以承认。为此,每一个有种的中国人,热爱祖国的中国人,都要把建设祖国做为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的祖国一定要强大,我们的祖国一定要统一,这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历史责任。 台湾问题与蒙古问题还有一点点的联系。现在台湾当局没有放弃对外蒙古的主权。我看可以对台湾的说法加以补充,即在统一的前提下,承认现在的中国是一个分治的中国。然后以联邦制或联合政府的方式实现海峡两岸的统一。这样,因联合政府的一方没有承认外蒙古的独立,或许将来还有解决蒙古问题的机会。但愿我们的祖国能够实现真正的统一。
第二十九章 名人的无奈(上)
商定了最后造纸的细节,定下三种纸型,分别是细芦宣(上品)、皮宣(中品)、粗竹宣(下品)后(即便是粗竹宣,也较原大唐最好的纸张质量不知高出了多少倍),定下工艺质量标准,先送走了紫霞公主,再打道回府。
……
诗词酒会应酬,多如牛毛的邀请令精力充沛的孙小宝也应付不来,无法,只好令三夫人出马,参与王公府弟专为女人所设的诗会,抄他后世名句,应付了事。
就算是应付,那也得有写的时候。
……
我咬着自己削尖的硬笔,坐在书桌前,出神的望着窗外一抹朝阳。心中感慨不己,孙小宝啊孙小宝,您老在天国好好安息吧,俺一定充分利用好你的身体,不让您受半点委屈。想想来大唐快二年了,从一名无所事事、混吃等死的纨绔子弟一跃成为人中之龙,其间火箭般的速度令人咋舌,有时候自己都沉得恍忽在梦中一样,二年过去了,我已成功的融入到这个社会,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已与这时平行时空的大唐人一般无二,众人已习惯了我的鹤立鸡群,现在的我至少走在大街上不会被偶像围攻,值得庆幸!
咬着笔杆出神,我正在为颖参加芷兰公主的诗会发愁,女人,女子,要突出女人心如发思的心境和情怀,难啊!二年来至少用了后世不下三百首诗,我都快诗源枯街道办事处竭了。写些什么好呢?
……
我想起了李清照,这个女人不简单啊!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 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 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劊痤瘟铩:托咦撸忻呕厥祝窗亚嗝沸帷#▌}袜,不穿鞋。) 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 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