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立国传-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石苞有着石虎的优良传统,酗酒好色,贪财好利,样样不缺,只是没有石鉴等人那么残暴,暴虐酷政比石鉴好上那么一些,而且手下有石光等几个能臣,八五八书房在甩手掌柜石苞底下竭力做了一点好事,所以情况比石鉴时要有所好转,却想不到石苞还真的以为自己堪比“尧舜”。
当石苞还在长安准备出兵的时候,谣言已经传遍了长安附近的京兆、扶风、冯翊三郡。各地豪强世家知道石苞的德行,也明白一旦为了争位打起来,关中要为石苞付出什么?大家已经被“先帝”石虎那“征集战略物资”的政策搞怕了。于是众人为了免受石苞的刮地之苦,迫不得已纷纷暗中派人向南边传信,希望梁州王师能进军关中,真正地救万民于水火之中。
当关中豪强世家的传信送到汉中时,曾华正在府中后花园同范敏和真秀两人赏月。
曾华一边给大腹便便的真秀剥石榴吃,一边在给两人讲牛郎织女的故事,讲到动情处,范敏和真秀都不由听得发呆了。
最后范敏幽幽地说道:“牛郎、织女尽管一年只能见一次,但却能永远相会,不用担心生死离别,也算是一种补偿。”
吃着石榴的真秀却快言快语道:“姐姐,我可不这么想。相好就要好好的相好,一年只能见一次,这样在一起简直就是一种折磨,还不如厮守一生,那怕就只有这一世,也算是不错的。”
范敏宛然一笑,知道这种事情是没有办法去争论的,于是转说其它的事情。
这时,一名婢女领着一名侍卫走了进来,低头呈上了一封军情。
曾华稍稍看了一眼便问道:“车大人、笮大人等都看过了吗?”
“看过了!正等着大人你的定夺。”
“好的,你传信给诸位大人,明日上午在军机厅议事!”
“是的大人!”侍卫领命后连忙低头退下。虽然曾大人府中的规矩是两位夫人并不刻意规避外人,但是这两位夫人姿色过于出众,明艳不可方人,诸人都是不敢多看几眼。
“夫君,有什么事吗?”看到曾华的脸色变得凝重起来,范敏不由出声问道。倒不是她关心出了什么事,而是关心到底是什么事让曾华担心了。
“没什么事,只是关中的豪强世家想请我去关中。”曾华闻言卷起书绢笑道。
曾华的确觉得好笑,自己一向“打土豪分田地”,却想不到居然还有土豪来找自己,非要自己去他们家。不过这也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苛政猛于虎呀!为了免除石苞的苛政,居然甘愿迎接自己这个名声在外的虎狼。
看着两人担心的样子,曾华安慰道:“不要紧的,不要紧的,只需三、四个月,我就会接你们去长安了。”说罢,曾华轻轻地抚了一下真秀的肚子笑道:“恐怕差不多是孩子满月后的事情了。”然后又轻轻地拍了拍范敏的粉脸说道:“只是那个时候你倒是行动不便了。”
第五十五章 … 关中(一)
关中,西有散关,东有潼关,北有萧关,南有武关,为四塞之国,故称关中。四关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真乃固若金汤,更有泾、渭、沣、涝、浐、灞、高、橘、洛纵横,肥沃千里,号八百里秦川。
----------引言摘述
“大人,前面就是沈岭(骆谷北口,今陕西省周至县南)了。”镇北将军长史车胤指着前面的山峦说道。
这里正是芒水,两万多梁州厢军正在渡河。
“是吗?前面就是沈岭?就是你说的前蜀汉姜维进关中止于此的沈岭?”有车胤在身边就是有好处,那个书袋子,遍读诸书,没有他不知道的,行起军来有他在旁边一路讲起典故来,倒也不寂寞。
“前魏甘露二年五月,征东大将军诸葛诞通东吴,于淮南起兵反。太祖文皇帝(司马昭)尽调关中精锐东下平叛。前蜀汉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姜维闻魏分关中兵以赴淮南,欲乘虚取秦川,故亲帅数万兵马出骆谷,至沈岭。时前面谷口的长城戍积谷甚多,而守兵少,魏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司马望及安西将军邓艾进兵据之,以拒维。维壁于芒水,数挑战,望、艾不应,于是长峙与此。甘露三年四月,姜维闻诸葛诞兵败身亡,只好引军还汉中。”车胤骑在马上摇头晃脑地说道。曾华听得不由神往,坐在坐骑风火轮上不由地看着不远处的沈岭发起呆来。
过来好一会才回头笑道:“看来我接受武子你所请,改拜你为镇北将军长史是没有错的,一路上真是不寂寞,而且受益颇多!”
听到这话,车胤不由得意地抚着自己的长须,微微而笑,而旁边的笮朴只是淡然一笑,封养离等亲卫却不由裂着嘴笑起来了。
前几日,大家商议好决定出兵关中,车胤死活要跟着大军北上。原本要留他在汉中的曾华无法,只好改拜他为镇北将军长史,让他跟在身边。
曾华表甘芮以前军将军领梁州刺史,武毅将军张渠已经被调了过来为其副手,一同领四厢步军移驻西城,窥视魏兴、上洛诸郡;表冯越以汉中太守护梁州刺史职,留在南郑调度粮草物资,以冯越的内政能力,还是很胜任这一职的。而宣威将军柳畋率领两厢人马拱卫南郑、沔阳等要地。
张寿还是领益州刺史坐镇在成都,那里是曾华“新附”的大后方,不但要防止内部动荡,也要防止他人的“窥视”。他的副手是讨寇将军蔺粲,领着一厢步军和五府折冲府兵协助张寿。而武烈将军徐当被调到武都,充任毛穆之的副手,和乐常山一同领着四厢步军正在经略天水、略阳郡。魏兴国留守武都。
五月底甘芮率领残缺的三厢步军、一厢骑兵回来,曾华将全军上下大大表扬了一番,尤其是杨宿,因殊功被表了个横野将军,让远在成都的杨绪都觉得有面子。然后曾华立即将步军各厢补齐,而那一厢羌氐骑兵却被正式编入飞羽军,这样曾华手里的羌骑兵就有了四厢,一万两千骑,分由当杨宿、当煎涂、巩唐休和当须者都统领。
经过大家讨论,最后决定由骆谷入关中。这里从沈岭到长城戍,再一直到谷口以北数十里的整屋县下,都有当地豪强接应。而且这里出去就是始平郡槐里县,离长安不近不远,正是曾华心目中理想的距离。
于是在永和五年七月十九日,曾华率领左右护军营、五厢步军、四厢骑兵,步骑共三万余,镇北将军长史车胤、都护将军长史笮朴为参军,左右陌刀将段焕、赵复为先锋,在南郑誓师,经骆谷出兵关中。
“大人,骑兵已经跟上来了。”杨宿策马过来禀告道。
“好,步军已经占据长城戍,段焕正率领左护军营攻取整屋县,前面没有什么大碍了。你们骑军要加快速度过骆谷。这道路虽然曲折艰难了些,不过应该难不倒你们羌氐骑兵,坚持下,过了整屋县就好了。”曾华安慰道。
“大人放心,这骆谷道比武都山路要强多了,自然不会难倒我们。”杨宿答道。
“今天骑军能全部过沈岭吗?要知道前面还有衙岭、分水岭两山峰。”曾华问道。
杨宿看看天色,心里盘算一下说道:“没有问题,动作快些的话,估计能有两厢骑军过分水岭。”
“那就好,注意安全就是了。”曾华再细细叮嘱了一下。
杨宿领了个诺,策马回身去安排兵马去了。
看着缓缓前进的军队,曾华不由摇摇头,自己人才太少了,兵马也少了些。老听古书上说人家古代帝王大将出征动不动就是十几万,猛将如云,谋士似雨。自己呢?东拼西凑才得八万步骑,就这样还被车胤、冯越唠叨死,说这么多人马太耗粮草了,几乎是梁州、益州的极限。而仅仅二、三十个部下都是盘算来盘算去才安排妥当,总算让各个重要岗位都有人。
看来以后自己还要努力呀!光是招揽人才就够自己喝几壶了。
看到曾华在那里摇头不愉,车胤以为他为这骆谷小道艰难曲折而发愁,于是就出言解释道:“大人,不必烦恼。由汉中入关中,自古就是路途险阻,而进兵路线约有四条:一者故道,东北即为散关、陈仓,为古来之大道,汉淮阴侯韩信攻三秦、前魏武皇帝(曹操)攻张鲁就是由此出入。二者褒斜道,又名斜谷。南口曰褒谷,北口曰斜谷,谷长四百七十余里,前魏武皇帝称其为“五百里石穴”,前魏颍阴侯陈长文(陈群)也称其“斜谷阻险,转运有抄袭之虞”者。可由褒中(陕西褒城)直驱郿县,但路途险阻,行军不易,上次甘大人由此进出扶风自是艰辛无比。三者傥骆道,就是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骆谷,南口傥谷,北口骆谷,谷长四百二十里,其中路曲处有八十里,且须爬越沈岭、衙岭、分水岭三峰,易受阻塞。四者子午道,北口曰子谷在长安南百里,南口曰午谷,长六百六十里,汉高祖(刘邦)入汉中,烧绝栈道,即在此处。汉顺帝时罢此道而通褒斜道,至前魏时荒废已久。”
“而由陇右转入关中者有路途两条,一者渭川道,即渭水河道,由略阳清水至陈仓,谷道三百馀里,两岸皆山,其形为箕,又称箕谷。山势可攀,且可用渭水行船运兵运粮。二者关山道,为陇山东西要道,西口曰陇城,又名街亭(甘肃秦安县东北),位于略阳郡中,东口曰汧城(陕西陇县),位于扶风郡中。山路约三百里,可瞰秦川四、五百里,其路间流水曰汧水,汇注于渭水,适于行军,因而成关中陇右之间的大道。毛大人已经占据陇城,数万大军可指日涌入关中。”
车胤的一番话让曾华表示深深的感叹,难怪古人都说秀才就是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在这个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时代,古人只能通过遍读书籍才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东西,但是这种知道太片面了一些,太笼统了一些。看来自己要让探马司和侦骑处多培养一些识得写字画画的人,将各地的人文地理都描述出来,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因为没有“GPS”而犯愁。
天黑了,当曾华到达谷口长城戍时,居然真的有两厢飞羽军翻过分水岭赶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