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梦里花落知多少 >

第26章

梦里花落知多少-第26章

小说: 梦里花落知多少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思想太多的人行动就迟缓,也是这个道理。至少从今天的这个对话里,我们会发现:不能勉强每个人,甚至自己对爱情或婚姻去抱持什么态度。我们要知道自己是什么,有什么天赋的个性,再去寻找,这是自然!〃

话题3欣赏的异性〃我欣赏的男性素质中,智慧应该占第一位。可是在另外几方面我的要求绝对严格:那就是道德和勇气。〃——三毛

〃我倒不一定强调本行的学习经验,但是我觉得广泛的了解和欣赏是必须的。聪明的女性总对我有较大的吸引力。〃——沈君山

自然而然,他们开始提到各人所欣赏的异性,这里的争论就比较少了,不甚关乎婚姻、爱情的严肃问题,沈君山侃侃而谈,表示了他对所接触过几位杰出女性的钦佩和欣赏。〃在我所提及的智性、感性和体性三者当中,我个人以为智性的沟通毋宁是比较重要一点。也许是我的兴趣比较广泛。我倒不一定强调本行的学习经验,但是我觉得广泛的了解和欣赏是必须的。聪明的女姓总对我有较大的吸引力。〃那么三毛呢?

〃问我欣赏什么样的男性。或许我能够罗列出很多条件,也几乎和沈先生所说的一致。我看过一些外在条件不错的男孩子,但是他们不能开口,一开口就令人失望了。所以我欣赏的男性素质中,智慧应该占第一位。可是在另个几方面我的要求绝对严格:那就是道德和勇气。我也曾经遇到过很多优秀的男孩,他们却有一个缺点:对于幸福的追求,没有勇气一试,对于一件当仁不让、唾手可得的幸福,如果不敢放手一试,往往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我并不欣赏;我倒欣赏那种能放开一切,试着追求一些什么的人。即使不成功,也不至于空白!

〃至于彼此的吸引力,这是条件以外的事。我遇见过许多朋友,他们'什么都对了'——就像电脑里出来的人物,然而一相处,就又什么都不对了。有的人从小就对自己说:要找个如何如何的丈夫。于是来了这样的一个人,然后你不要了。又有一天,出现了另一个人,然后你会说:就是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不相信一见钟情,但是就某种程度上看,感情并不只是'培养'即成的吧?换句话说:我的欣赏和选择条件,也许正是无条件呢!〃

〃我完全同意三毛的看法。〃沈君山抬掌比了一个出牌的手势:〃但是还有一点补充。或许我想应该先把欣赏和婚姻视作两件事。而您提到了智慧的沟通问题,这是维持双方关系的重要环节。对我来说,一个女子最大的魅力还是在她的人格或个性,而不只是道德。〃他扬眉一笑:〃当然,美貌仍是重要,也是调和两性情绪的缓冲剂。〃

〃那么您所谓的美貌是外在的?形体的?〃

〃在两性初见时,美貌是最直接而唯一的吸引力,且会持续下去。但是我相信沈三白所强调的那个'韵'字。人的年纪愈长,恐怕也就对这个'韵味'愈加讲究了。〃三毛一手支颐,浅皱蛾眉:〃我的解释——外在美是内在美的镜子,那不止是五官的匀称而已,我不愿意把内在外在分析得那么仔细。在我的选择里,它们是一体的。〃

沈君山接下去说道:〃这Appeal并非指灵魂如何。我所说的美,包括从男性来看女性的美。我把它归类为内在人格与外在相结合的美。〃

话题逐渐从智性达到感性的高潮,两位都是文坛上的亚斤轮老手,在文学成就上,三毛小姐迷离动人的作品风靡了许多读者,沈君山先生以科学家的笔触形成独特的风格;不同的出发点,造就了作品中相异的风貌。此时他们开始讨论作品的风格问题。

话题4我的写作观

〃我写作有三原则:信、达、。'信'是讲真话,'达'是文字要清晰,还有就是要'趣味'。

——沈君山

〃我的文章是身教,不是言教。印度诗哲泰戈尔有句散文诗:'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这是对我最好的解释。〃

——三毛

三毛说:〃我常看沈先生的文章。(沈君山笑着:谢谢!谢谢!)我比较喜欢看跟自己风格不同的作品,记得沈先生曾提过宇宙黑洞的问题。当然,沈先生的文章不仅止于文学方面,我想我不能做评论……〃

沈君山说:〃我想大家都很希望您谈谈自己写作的情形。您的作品拥有广大的读者群。——啊,我想起最近那篇《背影》,相当感人。〃

三毛略一沉思,然后说:〃我吗?我写的就是我。〃我认为作家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凭想像的,譬如写武侠小说的金庸先生,我非常钦佩他。我通常没有多馀的时间看武侠小说,但金庸的作品每一部都看。在创作上,他和我是完全不同的。他写的东西都是无中生有,却又非常真实动人,形式上是武侠小说。

〃我曾对金庸先生说:〃你岂止是写武侠小说呢?你写的包含了人类最大的,古往今来最不能解决的,使人类可以上天堂也可以入地狱的一个字,也就是'情'字。〃我跟金庸先生的作品虽然不同,就这点来说,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写一个'情'字。中国人不太讲这个字,因为讲起来总觉得有点露骨吧?

〃我是一个'我执'比较重的写作者,要我不写自己而去写别人的话,没有办法。我的五本书中,没有一篇文章是第三人称的。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

〃至于要分析我自己文章的内容,是如何酝酿出来的,我想我不能——〃

沈君山立刻接着说:〃就是您写文章前的一段经历,是不是一个意念要酝酿很久才写得出来呢?〃

三毛似乎透露了梦里的消息:〃有一个故事已经埋藏了九年还没有写出来,但它总是跑不掉,常常会回来麻烦我。这是一部长篇,我想可能到死都不会完成,可是它一直在我心里酝酿,就是不能动笔。我希望有一天,觉得时间到了,坐下来,它就出来了。所以说,写作的技巧不很重要,你的心才是重要的,对我来说灵感是不太存在的。

〃看起来我的作品相当感性,事实上它是很理智的。如果我过分有感触的时候,甚至自己对自己有点害怕。像这半年来,我只发表一篇较长的文章——《背影》。

〃在几个月前,报社的朋友常常跟我说:这是你最适合写作的时候,我总是跟他们说,〃你们还是等,因为我在等待一件事情,就是'沉淀'。我也的确把自己'沉淀'了下来,才发表了《背影》。〃

《背影》好像也被选入《读者文摘》中文版。什么时候可以推出,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于是三毛就这一点加以说明:《背影》虽然入选,刊出日期未定,因为他们要做很多的考证,很重视真实性。

〃我的看法呢,一个艺术到了极致的时候,到底是真的或假的,根本就不重要了。但是《读者文摘》要对它的读者负责,认为刊登的作品必须是真实的。

〃《每月书摘》把我的作品翻译成十五国的语言,不过,我并不很看重它被翻译成几国的文字,因为我看得懂的也很少。我认为作家写作,在作品完成的同时,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至于尔后如何,那是读者的再创造。

〃最近回台北来,碰到一个困扰的问题:就是参加座谈会时,很多人对我说:'你和我想象中的并不相同。'我觉得这也很好,于是跟他们说:'不必与想象中的我相同,因为你看我文章的时候,已经是你个人的再创造了,就像这么多人看红楼梦,每一个人看出来的林黛玉都是不同的。'这是更有趣的事——再创造。所以每一个有水准的读者,实在他自己也创造了一个新的人物。你同意我的说法吗?〃

沈君山这时说道:〃我不晓得您对金庸的小说也很有兴趣,在这方面我有一点补充意见。

〃金庸先生后期的小说里面有太多的message(信息)。我比较喜欢他早期的作品,像《碧血剑》、《书剑恩仇录》,现在有修订本《书剑江山》,不过修订本没有原来的好;原本一开始描写陆菲青骑着驴在官道上,吟诗而行,既苍凉又豪迈,那意境我读过了二十年还记得,现在可惜删了。金庸早期的作品描述的是更广泛的人类与生俱来的的情。后期的小说,技术虽然进步,可是他把政治上的意念摆了进去,反而有局限了。

〃像三毛所写的都是人的本性、感觉等等,每个人都具有的。可是金庸如果把太多的信息投入其中,有时可以传达得很成功,有时会把武侠小说本身的价值贬低了。因为我一直在看他的小说,从《天龙八部》到《笑傲江湖》,大部分对大陆上的政治加以讽刺。像《天龙八部》中的丁春秋,一天到晚吹牛,他可能在讽刺毛泽东。这是我个人的看法。〃三毛接着说:〃所以我认为文学是一种再创造。同样的金庸先生,你我之间的看法有那样大的不同。〃

沈君山立刻接道:〃刚才谈你的写作,我就想起两句话:'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文学的一个高境界,人一生有许多矛盾和冲突,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境就是文学最好的题材,从希腊悲剧以来最好的文学,都是如此——人与环境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自己的冲突,没有绝对的喜恶,但却得牺牲,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好的文学就要把这种悲剧表达出来,这就是'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意境。〃第二句'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是有共鸣感,如果只是不相识的燕子,就不会有这种味道,似曾相识的燕子,才会更有'无可奈何'的感觉。

〃最近看的电影,如《现代启示录》、《克拉玛对克拉玛》,觉得后一部电影更好,就是因为后者能引起更大的共鸣感。虽然《启示录》也许更具'信息'的使命。

〃因为您写的是基本的人性,每一个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所写的又是很'无可奈何'的事情。这是我对您作品所补充的两句话。还有,我觉得中国小说里白先勇的《台北人》最具有这两句诗的味道。〃

三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