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中华无疆 >

第62章

中华无疆-第62章

小说: 中华无疆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要走,被朱红灯看到了他后背斜跨着的枪,朱红灯羡慕的问:“老弟,你背的是九四式冲锋枪吧,我看祁队长用过,真是好东西呀,一扫一大片。”王晨转过身,笑着把枪拿下来说:“是呀,我们也是才装备的,第一次用,这可是好家伙,七点六二毫米口径,两百米的有效射程,理论射速每分钟九百发,带七十一发的弹鼓,这么厉害的枪却只有七斤重,比机枪轻多了。”王晨说的什么射速,射程朱红灯是一句没听懂,不过他知道这是在说这把枪的好处,他羡慕的看了看冲锋枪说:“我要是能用上这种家伙就好了,看见倭寇就一顿猛打,保险能干掉一片。”旁边的张涛方半开玩笑的回答:“那你就参加人民军好了,我们人民军用的家伙都很厉害的,可不止这一种哦。”“好哇。”朱红灯听的眼睛一亮,随即又看了看天津的方向说:“不行,不带着大伙把日本畜生消灭光我决不能离开这里。”张涛方拍了拍朱红灯的肩膀安慰他:“不用担心,只要有我们司令在这些小鬼子很快就会完蛋的。”朱红灯坚定的点点头:“我听说过镇北侯大人的威名,但愿大人他能保护我们这些穷百姓。”王晨也走过来坚定的点点头:“一定会的,司令从未让我们失望过。”

就在他们谈论着李靖远的时候,李靖远正站在北京城的大街上发呆。突如起来的情景让李靖远的脑袋整个当机了。本来他盘算着自己带过来五万人马,加上丰台大营的三万人,还有京城内九城兵马司和禁军的三万余兵马,估计各处勤王兵马也能来个十几万,这仗怎么打也不算太吃亏。可没想到的是当李靖远带着第二集团军的五万兵马来到这里的时候,整个北京城已经算是空了,皇上跑了,各位大臣跑了,禁军、九城兵马司连丰台大营全都跑了个干干净净,而各省根本没派什么勤王队伍,整整五十万日军面前只有自己这支孤军了。

就在这时一名穿着武将盔甲的人跑了过来对李靖远一拱手:“下官拜见驸马爷。”回过神来的李靖远上下打量了大量这个人,只见他足有一米九的个头,身上的肌肉盘根错节,比之雪豹突击队的那些人也毫不逊色,身上穿着缀满铁片的冷锻瘊子甲,腰里挂着一口大刀,腰带上还别着一把老式的左轮手枪。整个人看着有些古今结合,不伦不类的感觉。李靖远微微一愣,感觉自己好像并不认识这个人,不过看看他的装束应该是大顺的军队,李靖远平淡的问道:“怎么,拱卫京城的部队又都回来了吗?”那个人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李靖远的意思,他连忙回答道:“下官抗命,并未离开,还请驸马爷处罚。”

“哦?”李靖远一听到来了兴趣:“什么叫抗命未离开?这是怎么回事?”那个人回答道:“启禀驸马爷,下官是九城兵马司的点军校尉刘其,手下有五千兵马,几天前京城得到倭寇入侵的消息,几位皇子力劝皇上移驾内地。起初皇上不肯。可是整个丰台大营都安插了几位皇子的人,他们很快调走了大营人马,皇上无奈只得同意移驾了,所以禁军和九城兵马司的人也都跟着跑到山西去了。我偏偏不信邪,那倭寇要来咱们就跟他拼了,咱们大顺这么多兵还怕他不成,就这么跑了太没骨气了,我就拼了抗命也要和倭寇周旋到底,所以我就留下来了,这几天都是我的手下在维持着城里的治安。”

打量着这个看似粗豪的将军李靖远有些感动,正是又这些有骨气的中国军人才能在腐败的封建王朝中挺起中国的脊梁,如果自己没有来到这里,恐怕这位赵其只能落个力战身死的结局,而现在他李靖远回到了这里,这种事情就绝不会再发生。中国的苦难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只要有他李靖远一天,就绝不会让中国被欺辱,绝不会让中国被侵略。心情激动的李靖远友好的拍了拍他的手臂:“干的好,大顺的军人应该如此有骨气,带我去看看你的士兵们吧。”李靖远心想五千人呀,虽然少了点也算是不错了,蚂蚁多了还咬死象呢,这饽饽渣多了也是干粮。可是看到被刘其仓促聚集起来的一些部队李靖远算彻底没了脾气,这些人虽然看起来很魁梧可他们的武器让李靖远差点晕倒。现在是什么时代了,连机枪都有的时代了,这些人居然还在用着大刀长矛,连前装枪都没有几支,不过也并不新鲜,九城兵马司只相当于后世的警察,当然不会配备什么好武器,也就难怪刘其的装束那么怪异了。

看着李靖远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刘其不好意思的挠挠头:“驸马爷,这武器差也不能怪我们,本来九城兵马司就没有什么打仗的任务,顶多在城里抓抓毛贼而已,所以我们都是不配备火器的。”李靖远点点头:“这城里有没有什么火器仓库?给兄弟们换换装就好了。”刘其为难的说:“以前这火器仓库就是在丰台大营,他们撤退的时候已经全都搬走了。皇宫里倒是还有一个小仓库,昨天我已经派人查过了,都是些估计放了百年的火绳枪和老式火炮,锈得已经连点火孔都找不到了,根本没法用,倒是有一百支驸马爷去年过年的时候献上的单装枪,我们已经全拿出来了,可是没多少子弹呀。”想想这些李靖远也挠头了,本来为了打好这一仗李靖远是尽可能的多带弹药和其他有用的物资,尽管他们征用了附近所有的马匹和马车,而内蒙古地区数量繁多的马匹和马车也让他们多带了很多东西,可是备用的枪带的很少,毕竟这场战争的烈度一定很高,弹药消耗也一定很大,而没了子弹的枪打起来还不如长矛好用,更何况还有一些李靖远不得不带的物资占用了极大的空间。而那些缴获自俄国的丹伯2型单装枪和北疆人民军目前装备的武器口径不同,弹药无法互换,而上次自己过年献礼不过象征性的带了两千发子弹,平均平均下来一把枪才二十发子弹,这怎么能打仗。看看李靖远这么郁闷刘其觉得还是给他打打气的好,他小声的在李靖远耳边说:“驸马爷,这大官和富户虽然都跑了,可他们为了跑的快都是轻身跑的,基本没带走多少财产,连皇上也只带了妃子和宫女太监们,这北京城现在就是一座巨大的宝藏呀,我这些天可是严加巡查,没发生什么抢劫之类的事情,可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呀,是不是把这些财产都集中保护起来。”听刘其这么说李靖远暗想,你小子真够阴的,想发国难财就直说嘛,什么集中保护,根本就是掩饰。李靖远用怪异的眼神看了刘其一眼,差点没把刘其吓趴下,随即李靖远嘴角撇出一个微笑说:“是应该集中保护,不过这北京城很快就会变成战场了,很不安全呀,还是北疆安全一些。”刘其听的暗暗佩服,黑,真黑呀,比我还黑,我就是想集中的时候顺手发点财,没想到这位驸马爷成心想让大顺朝廷破产呀。刘其自然会意,低声说道:“驸马爷放心,这件事我一定给您办的漂漂亮亮的,不过以后下官可是全靠驸马爷收留了。”李靖远点点头:“没问题,以后你和这些弟兄都是人民军了,这事给我办的手脚干净点,少不了你的好处,我让特警队换上便衣和你们一起干。”李靖远心想,让我在这里抗敌,你们全跑了,等我打赢了你们又回来接着坐朝廷,想的美。这回我可不吃亏,怎么说也要捞点出场费。刘其心领神会的笑着说:“没问题,您就请好吧。”

刘其的这五千人没有什么战斗力,自然就留下来维持北京城的治安了,加上李靖远从内蒙古带来了几千特警也安插了进去,勉强够用了。而李靖远在北京城里检阅刘其的队伍时,冯轻羽已经带着第二集团军进驻了北运河西岸了。北运河流经北京北部和东部地区。其上游为温榆河,源于军都山南麓,自西北而东南,至通县与通惠河相汇合后始称北运河。北运河是7世纪初隋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的最北段。北京城近郊区的河流,如北面的清河、南面的凉水河等几乎全注入北运河,是北京最主要的排水河道。北运河系元朝利用白河下游河道修竣而成。北运河河身狭窄,洪水期宣泄不畅,而很不巧的是日军进攻的时间就刚好在洪水期,而在北运河上的桥梁早已经被人民军工兵炸毁了,船只也全部被收拢,所以日军如果想渡河攻击北京,除了等到两个月以后洪水期过去,剩下的选择就只能在河道平缓,唯一可以武装泅渡的梁各庄附近了。

为了应付日军可能的疯狂攻击冯轻羽可是做足了功夫,所有的战士一起动手,在以梁各庄为中心的数十公里范围内做了五条防线,带来的水泥被建成了为数不多的暗堡,而在防线前面被拉上了三层滚筒式铁丝网,这些本来是他们准备打甘肃的时候用来防骑兵的秘密武器,现在到先用在直隶防御战上了。至于宽广的河滩,除了少数地雷外,大家还群策群力挖了很多各式各样的陷阱,有些在东北当过猎户的战士甚至做出了简易的捕兽夹埋藏起来。一些机灵的战士更是用地雷装在猪尿泡里放入水中做成了简易的土水雷,总之是这些千奇百怪的构思把前沿阵地搞成了铜墙铁壁。他们甚至在铁丝网前面挖了一道封锁沟,而附近自愿来帮忙的群众们更是突发奇想的在附近捉了很多蛇放到沟里,让来视察工作的李靖远看得一阵发毛。

当慢慢腾腾的日军来到北运河东岸的时候,让在望远镜中看到对岸的阵势,山县有朋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工事,绵延纵深十几公里,坚固的机枪堡垒和宽阔的壕沟,加上他根本不知道功能的滚筒式铁丝网,山县有朋自认没有这份能耐布置出来。其实这几天山县有朋也够烦了,人民军时不时的冷枪已经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开始还以为是散兵游勇,后来才发现那是有组织的狙击,等山县有朋醒悟过来才发现,他遇到了和俄国人一样的情况,这几天时间里日军阵亡人数就达到了六千多人,其中七成是下级军官,甚至包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