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1625 >

第232章

明末1625-第232章

小说: 明末1625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洋人们也制造了富有自己国家特色的玩意儿,名叫圣水洒,其实就是一个装满了火药的圆筒,单兵可以持在手上,敌人靠近时,点燃火线,圆筒里就会不停地喷出火焰,算是古老的火焰喷射器。

看着这些乱七八糟,也不知道有用还是没有的火器,再看了看自己的五千名来复枪兵,三千名黑杆枪兵,郑晓路感觉到信心满满,以这样的实力,如果拿不下七千土著守的成都,那就太可笑了。

这时各路将领也纷纷赶到,彭巴冲突然着钢甲,带着五百名身材高大的士兵跑了过来,原来是掷弹兵部队也集结完成。这一年多来,掷弹兵的训练也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五百名身材高大,手臂有力的士兵被训练成了精锐的掷弹兵,他们可以用极快的速度向敌军投掷手榴弹,在对抗敌军步兵方阵时,有着非常强大的杀伤力。

看着诸军集结完毕,各路头领也纷纷赶到,郑晓路环视了一眼自己的兄弟们:张逸尘、谭宏、彭巴冲、皂莺、大梁……阎王军的主力大将尽皆在此,另外,江百涛和闵家兄弟在毕节,赵水鬼在长江上游荡巡视,李逸风镇守着盐井镇,王小满和张廷禛留守红崖子山寨,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兄弟们!”郑晓路对着士兵们大声道:“这次出征,非常重要。我不喜欢吊书袋,所以我就说得简单直白一点了,这仗打赢,有饭吃,有衣穿,做大官,赚大钱。这仗打输,死,死,死,死无葬身之地明白了吗?”

诸军脸上表情一汗,心想,看朝廷官员讲话,都是满嘴之乎者矣,文绉绉的,也只有我们的阎王才这样搞战前动员。

张逸尘耸了耸肩,叹道:“就是爱胡闹。”

彭巴冲听到了,对着张逸尘笑道:“不算胡闹,我就挺喜欢听这样的话,简单,直接,省得我老粗听不明白。咱手下的掷弹兵,都和俺一样是大老粗,都爱听这样的话。”

“全军出发第一站,蒲江县城,我给你们一柱香的时间,给我拿下县城。如果一柱香都搞不定一个小小县城,咱们就不用去成都了,直接抹脖子吧!”郑晓路大声命令道:“打下县城,首要的注意事项是什么?说来听听!”

“于民秋毫无犯!”全民将士一起大声应道。

“好,出发!”郑晓路大手一挥,八千阎王军杀气腾腾地冲了出去。

蒲江县城鹤山镇里,爱钱如命的县令杨立仁面临着一点小麻烦,因为朱燮元派出的探子正在县衙门里向他询问一些问题。

“照你说来,有一个叫王小满的家伙曾经在红崖子山大兴土木,开荒垦地?”朱燮元的密探仗着自己是五省总督的亲信,丝毫不把身为县令的杨立仁放在眼里,因此说话极不客气。

杨立仁满头大汗,应道:“是的!”

密探又道:“这王家后来又做了些什么?”

“呃……”杨立仁道:“他又买下了里长耕等人的良田,到处请人来耕种,弄出了很大的动静。”

那密探想了想,认真地道:“红崖子山究竟在什么地方?”

“就在长滩湖的边上!”

“长滩湖?”密探倒抽一口凉气,道:“那岂不就是郑小路发家养鱼的地方?”

密探伸手入怀,拿出一大叠资料翻了起来,他和他的主人朱燮元一样,喜欢将情报写在小纸片上。翻了半天,他从怀里翻到一张小纸片,铺开在桌上仔细看,只见纸片上记录着:“王小满,忠州痞子,武艺稀松,目不识丁,天启六年加入川西郑氏,任职不明,后数场战斗皆不见出现。”

密探看到这里,猛地一拍桌子,大呼道:“我明白了,贼巢就在红崖子山!”

杨立仁吓了一跳,蹬蹬蹬连退数步,惨呼道:“不会吧?”红崖子山是他亲手批给王小满开荒的,后来里长耕等人的田地也是他卖给王小满,他确实赚够了银子,但将来朝廷剿灭阎王贼寇之后,论功行赏,论罪处罚,他包庇贼寇的罪名是怎么也洗不掉了。

这下死定了,杨立仁呆如木鸡,一下跪倒在地。

密探冷笑了两声,他也知道杨立仁的政治生涯算是完蛋了,这个废物已经不用再理会,他抬起脚,就想赶紧回去向朱燮元报告自己的发现。

刚走出县衙门,只听鹤山镇的城门方向,梆子声敲得震天价的响:“阎王军打来了阎王军打来了。”鹤山镇的城门守卫站在瞭望塔上,一边敲着梆子,一边拼命地吼着。

三百名鹤山镇守军,像没头苍蝇一样在城门边团团乱转,有人飞快地跑进县衙门寻找县令杨立仁,想请他来指挥大局,但杨立仁形如痴呆,哪里还能理事。

蒲江县的县丞和典吏、主薄等官吏,纷纷拥上低矮得只有一人多高的城头,向外张望,只见鹤山镇外,密密麻麻的阎王军士兵排着整齐的方阵,向着鹤山镇杀过来。

“这……这他妈的有多少人啊?”县丞已经吓傻了,他大哭道:“本县只有三百守军,如何能敌?”

三百守军看到镇外贼军如潮,多达八千之数,脚都吓得软了,连拿起刀枪的胆量都提不起来,只有典史大人胆气比较好,他大吼一声:“怕个屁啊,赶紧关城门,募集乡勇,叫城里的居民都出来抵抗。”

旁边的主薄大哭道:“你看看背后再说话吧。”

典史回头一看,鹤山镇里的百姓早已涌上街头,人人脸上笑颜逐开,无数人一起大声欢叫道:“鹤山镇百姓恭迎郑先生,重开工厂,重开信贷所,人人吃饱饭,人人穿暖衣!”

没有百姓的支持,想用三百人守住县城,简直是痴人说梦,典吏大人禁不住呆了,难怪蒲江县又被贼人们称为软地,自己一直没搞明白软地到底是什么意思,原来是这个意思啊。这时候,城外响起一声震天炮响,五门红衣大炮发出了恐怖的轰鸣。

典吏大人突然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爆炸了,然后他身子一轻,飘上了半空……咦?啥东西把我送上天了?原来……是一颗巨大的炮弹……

朱燮元派来的密探一见这情形,忍不住长叹一声,他历尽千辛万苦,全川奔走,记了满满一衣兜的纸片,好不容易抓住了阎王军的尾巴,结果……阎王军居然在这时候发动了进攻,这个时候才找到他们的老巢还有个屁用。

天意啊,密探大人忍不住仰天长叹

是日,阎王军八千大军攻破蒲江县鹤山镇,总共开了五炮,放了不到三十枪,鹤山镇县令杨立仁自尽,典吏被炮轰死,县丞和主薄逃亡但被百姓抓回,三百守兵,全数'。。'投降,无一敢战者,满城百姓,载歌载舞,欢迎郑晓路进城。

朱燮元的密探伪装成平民,欲从下水道逃窜,但被郑氏的密探盯上,以暗箭射杀……

这一天是六月初四,蒲江县人民永远都记得这一天,因为就在这天,幸福的旗帜被插在了蒲江县的县城鹤山镇里,而这旗帜一旦插上去,就再也没有被取下来,直至永远

“喂咱们的军旗为什么是红色的?上面还有五颗五角星?”皂莺好奇地问道。

“不为什么,就因为我喜欢!”郑晓路端正了一下仪容,认认真真地道:“我就爱这面旗,以后我们阎王军占领的地方,一律插上这样的旗子!”

他抬起头,看了看插在县衙门口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双眼微微地湿润了。西昌、毕节、都江堰,那些都不算,只有鹤山镇,才是真真正正,自己的根。

当年自己揣着一百两银子来这里买做鱼饲料的肥料,何曾想到,如今会在这里插上五星红旗。

编者按:明朝火器很强,火器在军队中的比例大约能占十分之一,军中拥有许多红衣大炮和弗郎机炮,红衣大炮的射程是七里,加大型号的射程十里,这些都是史书有记,并非本人乱扯蛋,当然,打这么远还能不能打准,不是俺能管的事,反正打得到这么远就对了。至于弗郎机炮,一般来说射程是三里,这东西打得近,但射程快,利于野战,在明军抗日援朝时曾经用过。打得日本兵很惨,我依稀记得那时侵攻朝鲜的是加藤清正什么的人,这些人就曾经挨过弗郎机炮的炮弹,很惨的。

不过本书前面很少提到明军使用火器,因为明末时军治败坏,官兵的火器也不咋地了,当然,这只是普通卫所兵不行,真正的精兵,武装是很好的。

第94章 进攻成都

尽管鹤山镇的百姓们热情如火地欢迎阎王军,但郑晓路没有打算仅在这里就开始享受胜利的喜悦,阎王军仅用了一柱香的时间,就清理了整个鹤山镇,然后穿镇而出,向着成都出发。

兵贵神速,阎王军必须要在最快的时间里拿下成都,以防朱燮元派出去的三路军队返回来救援。

这三路军队中以神弩将张令和副使刘可训那一只最不可能返回,因为毕节最远,自己开始攻打成都之后,朱燮元派出求援的信差只怕还没走到毕节,这边的战事就结束了,而且毕节堡地道纵横,江百涛又是经验丰富的老水匪,张令想轻松夺回毕节堡是不可能的,因此这八千官兵应该来不及回救成都。

林兆鼎带去平西昌的五千兵力也不容易返回,虽然西昌根本没有军队驻守,但从西昌走到成都,就算快马加鞭也要好几天,何况官兵大多是步卒,这一路军马也是不用担心的。

最容易赶回来救援成都的,只有候良柱率领着去都江堰平乱的五千兵马,实际上都江堰距离成都只有一百多里路,官兵如果收到成都被攻打的消息立即回军救援,一日就可以返回。也就是说,阎王军必须在一天之内攻下成都城。

八千阎王军穿过蒲江县,向着西北方向的成都急行军。不到半天时间,又至新津县,一柱香之后,新津县也插上了五星红旗。

“再过一个双流县,就到成都了。”郑晓路给诸军打着气:“大家加油,一举拿下成都。”

“加油?什么意思?”皂莺奇道。

“呃……”郑晓路这才想起来,古代又没用油跑的汽车火车,加油这词还没发明出来呢。

“过了新津县,就没有软地了。”张逸尘不无担忧地道:“临近成都的地方,大多是硬地,并没有那么容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