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1625 >

第128章

明末1625-第128章

小说: 明末1625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皂莺又道:“这些女工,你一天给他们多少工钱?”

郑晓路笑道:“你猜猜看?”

“五文钱?”皂莺想了想自己以前卖艺,表演一整天能有人赏她十来文钱就不错了,于是试探地问了个五文钱,只见周围的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她,皂莺知道自己没猜对,于是又猜道:“十文钱?”

“切,扯蛋,我是那么财迷的人么?”郑晓路不满地嘟哝道。

“难道是二十文?不可能吧!”皂莺见周围的人都用嘲弄般的眼光看着她,只觉得心里有气。

“是五十文!还管饭。”彭巴冲终于忍不住了,他想起自己当年在石柱加入郑氏成为“特种工”时的待遇,忍不住心里升起一阵优越感道:“唉呀,皂莺当家,你猜的工钱也太小气了,这样的工钱被人听到了,会笑话的,我们郑氏哪有二十文钱请正式工的道理。”

皂莺吓了一跳,不信地问道:“开这么高的工钱不亏本么?”

“为什么要亏本?”郑晓路笑道:“四五个女工,只需要一小会儿就可以给我做出一件上品的羽绒服,我倒手往江南富裕之地一卖,就能卖四五十两银子。材料、工钱、运货费全部加起来,一件衣服的成本也不过两三两银子。”

皂莺又吓了一跳:“一件衣服就能赚这么多?不过你哪来这么多鸭羽毛和鸭绒呢?”

“嘿嘿!这就牵涉到我别的手段了,养鸡养鸭的作坊,现在在四川数都数不清。”郑晓路得意地道:“前年我传援了乡民们密集型圈养鸡鸭的方法,现在一个家里养上千只鸡鸭的事情,已经不新鲜了。这鸭毛鸭绒,还真不难弄到。”

“像这样的厂子,你还有多少?”皂莺忍不住问道。

“哈哈,不知道!”郑晓路笑道:“在各个县城府城开设分作坊的事情,我也没一个一个去过问,都是一个忠心的家人在负责。他叫杨帆,你不久后会见到的。不过我大致知道一些,像这样的工厂,我还有酿酒、制作鱼干肉干、榨油、织布……哎呀,反正三教九流,啥都有一点。”

“这……你这些厂子,能养活多少人啊?”

“我想,应该不少于五万人吧。”郑晓路有点不好意思地道:“其实不是我养活了他们,而是他们养活了我,虽然我给他们工钱,看上去是他们养活了我,其实他们工作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我给他们的工钱,我是靠榨取他们的剩余价值在赚钱……呃,说了你也不懂。当年朱元璋开国时,很得意地说他养活了一百万军队,切,其实根本就是人民养的,关他屁事。中国人啊,就是太善良了,被人拿走了剩余价值,反倒还认为是别人养活了自己,这不是扯蛋么。”

皂莺懂的大道理不多,这种事确实也听不太懂,摇了摇头。

“还去参观我别的厂子不?”郑晓路笑问道。

“不去了!想来也和这个羽绒服工厂差不多吧。”皂莺道:“我有点担心我那些部众,我们还是赶快回山寨去吧,我也有点想看看,你这个伪善的家伙修建的山寨究竟是什么样子。”

第4章 回到山寨

马车离了鹤山镇,开始向着长滩湖红崖子山的方向前进。本来郑晓路想安排厂子里派个马车将郑佳忻直接送回成都,但看了看郑佳忻现在黯然的心情,又不愿意让她一个人独处,便只好将她继续带在身边。

马车慢慢接近红崖子山,皂莺看到大片大片的农田,农田才收割过,里面还堆扎着稻杆儿。田边上建着一排整整齐齐的矮房。起码有几十户人家的房子,竟然是建在一起并排着的。

“这里的农舍真有趣,怎么几十家人的房子建在一起?”皂莺奇道:“我以前见到的农村,每一家人的房子相隔都很远的啊。”

“我来看看!”郑晓路仔细看了看这些矮房,然后笑道:“这些房子是新建的,时间不到一年,看来这些房子,也是我郑家的产业了。年初我派人接引了陕西成县、略阳县和徽县的灾民来四川,顺便吩咐了一下王小满要好好接待他们,给他们安排一些田地,想来这些房子就是用来安置陕西的灾民的。”

郑晓路猜得不错,这片田地以前是土豪里长耕的产业,在月圆之夜的战役之后,这些田地全部被郑家买了,当郑晓路还在陕西打着糊涂仗的时候,先一步送回四川的数千老弱,就被王小满和郝孟旋安顿在了红崖子山上的山寨里住了下来,每一个人分派了良田和耕具,成为了郑家的廉价劳动力,山上田地毕竟有限,就有一部份人被安排到了山脚下,散放在原先里长耕的田地里。

这些从陕西迁移过来的灾民,对物质的要求非常之低,只要能吃饱饭,什么也愿意干,而且非常勤奋,他们并不知道这些产业是属于郑家的,还以为是山顶上的“王家”的产业,因此更加以为自己的大当家是白水王二。这个美丽的误会,也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解得开了。

在贫瘠的陕西黄土地上耕作了一辈子的农民们,来到了四川这块美地,看着肥沃的长滩湖边的黑土地,这些农民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希望,这一年里有如上了发条一般辛勤地劳作,秋收之后,他们将种出来的粮食毫无藏私地上缴给了山顶上的“王家”,以表示自己的感激之情。不过“王家”也并不亏待他们,不但保证他们一日三餐,还发给丰厚的工钱。这种奇怪的雇佣种田方式,与以往的收地租方式大不相同,但陕西移民们没有表示半点的不满,反而觉得这种方式更好。

他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按田地多少上交地租太容易受到天灾影响,比如这次陕西旱灾,地主是旱涝包收,雇农们却要吃足苦头。反而像“王家”这种给工钱种地,种出来的粮食全部上交,反倒是由地主承担天灾的风险,这种雇农方式,使雇农更加有生活保证。

郑晓路的马车经过那一排房屋前,只见屋前站了一些人,正在说话,仔细一看,却是大梁带着几个部众,正在看望自己的陕西乡亲,原来这一排矮房里住的正是成县的灾民,是大梁部众的家眷。

大梁是第一批进入四川的,所以比皂莺早到了数天,这些天谭宏带着他安排了他的部众,又安排他的部众与家眷见面,与皂莺一样,大梁也被“王家”的繁容和富裕震惊了,这使得他更加感觉到自己跟了白水王二是个正确的决定。

郑晓路招呼大梁也上了车,一起向山寨驶去。大梁也是第一次见到郑晓路的容貌,不禁有些奇怪,问道:“大王,我听说你在白水聚众时,已经是壮年了啊,咋现在变成了一个年轻人了。”

早晚也得让大梁知道自己不是白水王二,郑晓路已有思想准备,便将自己是川西郑氏的事详细地说了一番,其实他自己从来没说过自己是白水王二,一直只是以阎王来称呼自己,别人会错了意那可不管他的事。大梁这才明白一直是自己看走了眼,不过他跟着郑晓路转战陕西半年多,早已深知郑晓路的能耐,因此倒不在乎他是不是白水王二,反正自己的大王是个有本事的,值得依托的大王,那就行了,管他是谁来着。

“以后就不能叫我大王啦,得叫我东家。”郑晓路笑道:“我们郑家在四川可是良民,造反这种事,还是悄悄的做比较好。”大梁点了点头。

马车到了红崖子山口,众人下了马车,前面就是山路了,马车不能再上去,这山路可不好走,当初郝孟旋爬上去还喘了一会儿气,郑佳忻娇滴滴的,如何爬得上去?郑晓路不禁有点担心地看了她几眼。

皂莺见郑晓路眼色为难,便走过去扶住郑佳忻道:“我扶姐姐上山,走吧。”

众人走了一段,来到去年月圆之夜里长耕的乡勇和官兵激战过的地方,刀砍斧凿的痕迹还可以在山石上看到。

“这里不久前发生过激战?”皂莺奇道。

“没错,官兵和一群土匪在这里打了一架,好不热闹。”郑晓路笑道:“不过那个土匪不是我。”

上了山顶,郑佳忻虽然有皂莺扶着,还是走得气喘吁吁,只见山寨门口一堆心腹排开一排,正在恭恭敬敬等着郑晓路的归来。张逸尘、谭宏、杨帆、王小满、郝孟旋、闵家兄弟……队伍末端猛地跳出一个红衣人影,对着郑晓路飞奔而来,边跑边大叫道:“你这无赖,怎么回来得这么慢,别的人都比你先到好些天,害我好等。”

众人一起失笑,原来这人正是郑佳怡,她一身红衣,还是那般阳光灿烂的样子。原来第一批的谭宏和大梁回川之后,杨帆就通知了她说少爷快回来了,郑佳怡就从成都来到红崖子山寨,天天守候在山寨门口等着自己的男人回来,不料左等右等,什么人都等回来了,就是不见自己的男人。此时终于见到郑晓路回来,她心中激动,双目已是含泪,但个性使然,温柔话语是不会说的,一开口就是责骂,但是骂语中满是喜意,却哪里瞒得了别人。

郑佳怡一头钻进郑晓路怀里,却见她身后还跟着跑出来了一个蓝衣身影,那就是向兰索了,向兰索是土家女孩,奔放热情原本远超汉家小姐,但是郑佳怡这个小辣椒却比土家女孩的动作还要快,向兰索来晚一步,没有怀抱可以钻了,只好站在对面,笑嘻嘻地道:“相公回来啦,阿妹好想你……”

“哈哈,回到四川真是好啊!”郑晓路伸出双手,一只手抱住一个,放声大笑。

郑佳怡一眼看到了后面的皂莺和郑佳忻,她也没细想是怎么回事,赶紧胡乱问道:“咦,好美的妹子,这位妹子是谁呀?大姐,你怎么回来了?找到姐夫了吗?咦,你心情不太好吗?没找到姐夫吗?姐夫死了?”不愧是小辣椒,一堆问题扔出来,她说话速度比脑子转得快,第一个问题才问出来,不等别人回答,立即又把自己准备好的问题依次问了出来,直到问了找没找到姐夫,才看到大姐表情不对劲,猜测多半是没找到,于是问题立即变了个九十度。

“这事,回头慢慢再说吧,这山寨门口这么多人,你问个啥!”郑晓路一把拽过郑佳怡,向着山寨里面就走。一众心腹赶紧跟上,杨帆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