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杀明-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作为白衣军的最高指挥官,徐兴夏的心情,却是不怎么好。没别的原因,就是王启年来了,带来了一个让他很不爽的消息。其实,在林丹汗还没有撤走的时候,王启年就来了。只是为了避免影响徐兴夏的心情,他才什么都没有说。林丹汗一走,王启年就低声的说道:“徐千户,上面有风声传来,说是要调动你。”
徐兴夏的神色,开始的时候,并没有丝毫的反应,感觉好像什么都没有听到。好大一会儿以后,才慢慢的阴冷下来,好像是慢慢凝结的冰。不仅仅是表面结冰,连里面都被冻结上了。又是好大一会儿以后,他才缓缓的说道:“你确定吗?”
王启年语调有些晦涩的说道:“是的,确定。”
徐兴夏便慢慢的仰起头来,看着远处的天空。随着林丹汗的退走,镇远关附近的烟雾,正被北风逐渐的吹散,视野逐渐的清晰起来。原本浓郁呛鼻的火药味,渐渐的消散了。不知道为什么,闻着呛人的火药味,徐兴夏反而感觉挺好,很惬意的样子。现在,火药味逐渐的飘散了,他反而感觉有点不太舒服了。
天空,已经逐渐的放晴。羞答答的太阳,也从云层里面钻出来,将自己的光辉,悄悄的洒落在战场的每个角落。徐兴夏允许林丹汗带走了蒙古人的伤员和尸体。但是,战场上,依然残留了很多受伤的战马,又或者是战马的尸体。偶尔间,还会有零星的战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漫无目的的寻找自己的主人。
白衣军的战士,正在打扫战场。他们将蒙古骑兵遗留的武器装备,还有完好无损的战马,都一一的收集起来。武器装备可以重新回炉,作为废铁使用。至于战马,自然是直接补入各个部队。至于那些受伤的战马,以及战马的尸体,自然是被辅兵们拖回去,作为食材使用了。反正,这是敌人免费送上门来的,不要白不要啊!
和白衣军同样兴奋的,还有负责修筑镇远关的所有民夫。他们也亲眼目睹战斗的胜利,目睹了白衣军的强大。在战斗胜利以后,徐兴夏下令,将一半可以食用的马匹,都分给那些民夫,以奖励他们的辛勤劳作。如果是以前,徐兴夏做出这样的决定,心情肯定是很畅快的。可是今天,他的心情,却是怎么都畅快都不起来。
之所以心情会如此的糟糕,完全都是被王启年的消息给搞的。王启年带来的消息,表面是调动工作,实际上,徐兴夏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一把屠刀,正悄悄的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如果自己稍有不慎的话,就会被这把屠刀砍死,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而握着这把屠刀的人,正是那些和他完全不对付的高层官员。
王启年自己也明白里面的含义,才会选择在战斗胜利以后,才告诉徐兴夏这个消息。他知道,无论是谁,得知这样的消息,都需要好好的斟酌一番。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在这个危险的信号背后,还隐藏有无数的杀手。如果不考虑清楚,贸然行事的话,无论是做出什么样的选择,都可能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对于王启年来说,能够在第一时间,将相关的消息通报给徐兴夏,明显是违反了锦衣卫的规矩的。这种内幕消息,除了锦衣卫和东厂,又有谁能够第一时间得知?他的倾向性,已经相当的明显了。基本上,他这个锦衣卫百户,是自动自觉的给徐兴夏这个锦衣卫校尉打下手了。不过,只要他乐意,又有谁管得着?
其实,徐兴夏也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天,会这么早到来。毕竟,他治下的地方,包括威镇堡、镇朔堡、黑山营、镇远关,这些日子,的确是太引人瞩目了。引人妒忌暂且不说,最重要的是引人不安。六七万汉人奴隶的归来,更是让他处在了风口浪尖。如果上面的各位大佬,一点反应都没有,反倒是不正常的。
须知道,大明朝的文官,对于武将的私人势力,向来都是极力遏制的。要防止武将拥兵自重,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钱粮和兵员必须分开。简单的说来,就是管钱粮的不能管军队,管军队的不能管钱粮。比如说宁夏镇,总兵官李国臻,就只有管军队的权力,没有管钱粮的权力。钱粮都掌握在宁夏巡抚李懋桧的手里。
大明朝的文官,对于武将的掌控,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钱粮的分配。明朝的兵备道官员,掌握着各地明军的所有钱粮分配,其他任何人都不能染指。在这些兵备道官员的面前,武将一毛钱都不值。就算正一品的总兵官,在正五品的兵备道官员面前,也得毕恭毕敬的,否则,你就得不到钱粮。你得不到钱粮,部下就要造反,你就要承担责任。搞不好,就要被砍头,被抄家灭族。
第342章 家里有更加不好的消息……
如果细化一点,钱粮可以更加准确的引述为田地。自古以来,有田地就有钱粮。历朝历代,武将要是拥有自己的田地,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最后导致的,必然是武装割据,藩镇横行的局面。唐末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偏偏,徐兴夏就是这样的另类。
他一个小小的代千户,就拥有了三百万亩的土地,六七万的人口,而且人口还在不断的增加当中。更要命的是,这一切,都是在没有得到上级一两银子支持的情况下取得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没有任何的把柄,掌握在文官集团的手里。文官集团,也没有任何可以掣肘他的机会。这样的隐患,那些精明的文官,不可能不注意到。
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一直是大明朝文官的最大本事之一。有什么不好的苗头,一般都会被他们发现的。唯一的差别是,他们能不能察觉到其中的危险,能不能及时有效的措施制止。好像徐兴夏这样的另类,当然会被他们视为是危险人物。他们是绝对不会坐视自己壮大的,采取果断的措施,那是必然的。
为什么一般的卫所军,同样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有属于自己的兵员,上头对他们却不管不顾?很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些卫所军的领导者,基本上都是酒囊饭袋,没有表现出任何过人的能力。这样的一群废物,当然是不需要担心的。但是,如果废物里面,突然有一头狮子潜伏其中,他们就要格外的小心谨慎了。
现在,正是调动徐兴夏的最好机会。他现在不是代千户吗?不是要成为正式的千户吗?那行,将你调到一个鸟不拉屎,半年都见不到一个生面孔的地方去做千户。这样的千户所,在宁夏镇或许不多,在延绥镇和甘肃镇,却是多的要命。只要将你往那样的地方一放,就算你有飞天的本事,都很难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了。
“麻痹的……”徐兴夏用力的咬了咬自己的嘴唇,几乎咬出血来。
来自后世的他,看过不少的历史小说,对于今天的状况,还是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的。他也知道,在明末这种最黑暗的年代,人吃人是常有的事。好人在这个时代,早就死光了。能活下来的,每一个都是心狠手辣之辈。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一个群魔乱舞的时代,这是一个人性灭绝的时代,这是一个历史倒退的时代。
只是,想到自己这么辛辛苦苦,出生入死的,创立了这么多的战功,消灭了这么多的鞑子,投下了这么多的钱财,拯救了这么多受苦受难的军户,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保护了这么多民众的安全,最终却换来这样的下场,真是太令人沮丧了。
难怪明朝最终还是灭亡了。根本的原因,不是后金鞑子,不是李自成,不是厂卫,而是他们自己。是他们自己消灭了自己。这么腐败黑暗的朝廷,如果不灭绝,实在是没有天理啊!在那么一瞬间,徐兴夏的确有振臂一呼,揭竿起义的念头。麻痹的,你不让我安生,我也不让你安生,大不了同归于尽,怕个鸟啊!
当然,这也是想想而已,冷静下来以后,这个念头就逐渐的消散了。现在,还没有到那样的地步。要是他现在揭竿起义,将国内闹得一团糟,占便宜的肯定是野猪皮鞑子。萨尔浒说不定提前上演。图穷匕首见,现在地图都还没有献上来呢,着急什么?就算真的要揭竿起义,他也有足够的时间来做准备。历史经验证明,准备充分一点,是绝对没有错的。贸然行事的下场,一般都不会很好。
现在,上面只是表现出了要剪除自己的念头而已,自己还有大量的办法可以应对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你们既然表露出了真实的想法,我也得如实反映反映自己的意见不是?这件事,说白了,就是你们想要剪除我徐兴夏,我徐兴夏就是不卖你们的帐,你们又能奈我何?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最起码日后多个造反的借口。
当然,对于上头的那些大佬,自己万万不能掉以轻心。或许,上面的那些王八蛋,在鞑子的面前,个个都是软骨头,贪生怕死,畏缩避战。但是,对付起自己人来,却是很阴险的。这是一个怪胎。一个导致明朝灭亡的怪胎。要说耍心眼,耍手段,徐兴夏估计自己肯定不是上头那些大佬的对手。自己唯一可以依仗的,就是强大的军事力量。反正不管你们做什么,我只要有军队在手,就不怕你丫的。
如果自己拒绝调动,那上头肯定会调集重兵,对自己进行扼杀的。上面如果真的动了杀心,武力手段就是不可避免的。他们还有可能内部分化白衣军,收买几个叛徒之类的,试图架空自己。又或者是在关键的时候,反戈一击。甚至,他们还有可能借助鞑靼人或者是蒙古人的手,来对付自己。这样的例子,以前也不是没有过。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是乱世的最基本的生存法则。
“我知道了。”良久良久以后,徐兴夏缓缓的说道。
王启年什么都没有说,默默的离开了。他是锦衣卫的百户,什么样的情况没有见过?可以说,今天所谓的风声,其实就是上面放出的信号,是专门试探徐兴夏的。如果徐兴夏没有合适的应对方法,他就要被动了。一旦他陷入被动,上面的后续手段,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