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天下-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红袖招的灯火也出现在视线中,青楼女子的弹唱已经可以听到了。不过,中秋之夜,青楼妓馆之类的地方不会强迫女子接待客人,所以有得了闲暇的妙龄女子,也会推开窗子看看月亮。这时代的欢场女子,表面风光或许有,但是命大抵上都不太好。团圆之夜,除了几个要好的姐妹稍稍庆祝一下,或是看才子们比斗诗文……某些余闲的片刻,她们还是会望着团圆的月亮稍稍感伤一番。
话题随后扯到武功上,方元夫和郑婉仪谈着关于某个招式的问题。在高手这里,有些术语比较专业,许宣在旁边听了一会儿,不明白。倒是听他们言语间偶尔将眼下的讨论和过往的一些事情联系起来,比如某年某有某日在杀了几个山贼的事情,轻描淡写的,倒是让许宣有些错愕。郑婉仪说着偶尔会朝他投来一个炫耀的眼神,那意思大抵是说:看吧,你不懂了吧?
对于这些,许宣当然也不会在意,撇撇嘴说了句:“太极,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那边议论的声音顿时止住了,二人随后目光直直地朝许宣望过来。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许宣迎着二人的目光又说了一句,随后颇为苦恼的想了想,才摊摊手:“后面的忘记了……不过,这拳法很有名的。”
二人依旧愣愣的看着许宣,过得片刻,方元夫犹豫着问了一句:“你这话……你莫非认识王岳崎?”
许宣闻言有些疑惑:“王岳崎?不认识。这话是王宗岳说的。”
“你真的认识王岳崎啊?”郑婉仪惊奇地问了一句。
王岳崎?王宗岳?许宣怔了怔,随后想着,自己记忆里的那个一代宗师王宗岳,确实是万历前后的人……莫非便是王岳崎吗?
方元夫似乎想说什么,但有些顾忌的样子,随后还是不曾说出来。和郑婉仪望了望,眼神疑惑。也难怪他们奇怪了,这在后世有些烂大街的太极拳论,很多老少爷们都能胡邹上两句。但太极在这时代,毕竟才开始。很多东西都被人当宝贝似的捂着,陡然听到许宣这书生说了一句,便被吓了一跳。
“家师和王岳崎是好友。”方元夫解释了一句。许宣便知道他们想到别处去了,不过他也不多说,神秘一笑,随后略略觉得自己有些装了。
“轰!”
冲天巨响里,一篷花火在自东方的天空中陡然绽放出来,有大户人家点燃了烟火,烟花漫天,半个城池浸染在绚烂之中,惹得人们纷纷呼叫。三个人止住说话,抬头朝远处望过去。和后世的焰火晚会相比较,这个时代的烟花确实也没有可比性。但是,也已经很难得了。
“好漂亮。”郑婉仪轻快地拍着手掌。
一篷烟火自三人头顶散开,很大很大的花瓣,和月光相应和,当然,还有人间的灯火……少女偶尔伸手指着天空,脸庞被照得很绚烂。
大篷的烟花自头顶绽放,屋顶很小,更小的是人的身影……
一切都徜徉在欢愉、温馨、宁静的氛围里。
第八十一章 月色之下
中秋燃放烟花的严格说起来其实算不得习俗,不过是大户人家表达热闹的一种方式罢了。烟花在夜空中一篷篷地绽放出来,吸引了从屋内走出户外,人们欣喜地观赏,不时赞叹,中秋的气氛会更浓一些,而大户人家也会觉得有面子。
当然,习俗也是有的。这样的夜里,文人才子们在各大酒楼聚会,是一种任何节日时候都有的热闹场面,不独有中秋才能得见。而另外的一些,便是独属于这一天的。
郑婉仪带了一些月饼过来,甜豆沙,黑芝麻,各种口味都有一些。这个当然是中秋这一天必须要有的,若非如此,似乎也算不得过节。因此,即便肚子已经很饱了,许宣还是拿只月饼啃着,颇为努力。随后惹来郑婉仪一阵冷嘲热讽,他也不在意。
在徽州这里,关于中秋吃月饼,有个传说。那是元朝末年时候的事情了。汉人不甘忍受当政者的残酷统治,打算联合起来反抗暴政,但是苦于消息无法传递。后来,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他命王昭光制造月饼,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里面,接着四处散播流言,说冬季将有大规模的瘟疫,除非家家户户都在八月十五中秋这天吃月饼才能避免。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是这么来的。至于后羿和嫦娥……嗯,那是另一个故事了。
除了月饼之外,还有一些菱藕、瓜子之类的,因为实在吃不下的缘故,许宣只是拿起来看看,意淫一番。方元夫下了屋顶一趟,端来一碗清水。在徽州这边的习俗里,中秋拜月之后,蘸水涂目之后,能清凉眼目。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仪式,几个人嘻嘻哈哈一番,倒也有趣。
隔壁的屋顶上传来细碎的响声,许宣抬眼望过去的时候,已经有人在那屋顶上站着。是个女子,一袭青衣,五官看不太真切,脸型轮廓的线条很分明,风吹起她的衣摆,看着似有遗世独立的感觉。女子望望天际花火,烟火余晖偶尔将她的侧脸照亮。她看了片刻,也在屋顶上坐下来,至于这边屋顶上的三人,她倒是根本不曾在意。
又是一个……
武林高手,都快成岩镇特产了。许宣心中腹诽的时候,方元夫在旁边低声说了句:“是她,居然就居住在隔壁啊。”这话迎来郑婉仪的好奇:“喂,师兄,你认识她?”
“啊……认识的啊。”方元夫点点头,小声解释起来:“汉文还记得我曾经和你说过在回春坊见过的女子么?便是她了。”
许宣捏着月饼的手微微抖了抖,这轻微的动作在烟火余晖的掩映下,倒也不曾被人注意到。过了一会儿,他才点点头:“哦~~”
回过神来,他摸一把鼻子,又看一眼对面屋顶——女子正静静地坐在无暇的月色里,像是在睹月思怀——他皱了皱眉头,还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那日在水边上杀死的凶手。他将心头的某些情绪压下去,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心情有些不宁静。当然,事情在他这里,也只是心头的不稳定多一些,至于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在很久以前,他就已经习惯在这样的情形下面不改色了。
对面的屋顶上又上来一个男子,他朝这边许宣三人看了一眼,随后将手中的月饼朝女子递过去。女子只是看了一眼,不曾伸手去接,随后依旧目光定定地望着那月亮,也不搭理。男子手在空中顿了顿,收回来,将月饼叼在自己嘴里嘟囔了一句。因为距离的缘故,倒是看不清他的表情,但许宣觉得,应该有些讪讪的。
而这时候,在许宣心中,有些事情已经七八分确信了。
这么冷的女子呢,真的很像。
丰乐河水自西而东,因为是中秋夜,倒是少了渔家船只的身影,自屋顶朝那边眺望,几只画舫逡巡过去,倒映在水中的灯火,被风裁碎,粼粼荡漾,歌声时时飘过来。有的凄美,如泣如诉;有的欢乐,载歌载舞;更多的是兼而有之的。
城里嬉香龙的队伍出现在离河面不远的地方,岸边开始热闹起来了,这是中秋夜这一天,岩镇普通居民们最期待的节目之一。所谓的香龙,其实是稻草扎成的,龙身和龙尾因为简单些的关系,倒是可以辨认地出来。至于龙头,因为困扎的难度大一些,所以颇费了一番心思,但即便是这样,龙头看起来也只是可爱的感觉更多一些。横竖让人知道那是龙头,便可以了。
第一只嬉香龙的队伍出现不久之后,另外几只队伍也从不同的地方汇聚过来。有的短一些,约莫十丈长,至于长一些的,就有些厉害了,达到了数十丈。连带着嬉香龙的队伍也很庞大。入夜时候,龙身遍插棒香,嬉舞于城中,伴随而来的是锣鼓声、爆竹声,欢声笑语也有,利市彩纸漫天。
烟火在天际闪耀,一篷篷的花絮陡然绽开。人间嬉龙的队伍如龙,从许宣的角度看过去,喧哗自各处汇聚而来,繁华自有。许宣的那个时代,传统的很多东西都已经被破坏了,中秋节,全家能吃个团圆饭的,已经是难得的事情。至于他自己,后来已经很多年没有和亲人一起吃过,这里面当然有他并没有多少亲人的缘故……但更多的,其实,他也觉得没有意义。因此,眼下某种浓郁的佳节氛围,实在将他震撼了一把。
几只嬉龙的队伍,相互配合,很多人家在大门口设香案迎接一番,随后将点燃的棒香纷纷插在龙身上。路过青楼妓馆的时候,有女子推窗好奇地看着,互相指点着笑闹两句。才子们则顺口迎吟两首诗赞扬一番。队伍随后过去,在丰乐河边停止前行。沿河两岸聚满观看的人,哗啦啦的喧哗声音,同流水照应,场面壮观、热烈。随后条条长龙带着香火气息,被投入水中,紧接着被河水带着朝河中心飘荡过去。画舫连忙避开。
“神龙归大海!”方元夫在屋顶上说了一句。许宣知道,这是期望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节目。
在另外的街道上,也有一些其他的活动。大户人家请了戏班子,搭了高台,引了很多观看的人。锵、锵、锵、锵的声音传过来,弦乐器丝丝入耳。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方元夫喝酒是海量,端着坛子牛饮的举动和他书卷气的外表,形成比较大的反差。他放下坛子,感慨一番,随后看了看许宣身前已经空去的坛子,吟哦的声音止住,表情惊讶。
许宣朝他笑了笑,他已经发现自己蛮能喝的,至于原因,到不清楚……想了想,还是归功于这具身体本身的天赋吧,另外的,便是这时代的酒,度数实在不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红袖招里有卖艺的歌妓开始唱起歌曲。这首词自从问世之后,已经被唱烂了,许宣觉得,此时此刻,大明朝广阔的疆域上,同样唱这首“水调歌头”的一定不会少。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猜测,金风楼里也响起了弹唱的歌声,依旧是“明月几时有”,随后是水中的画舫上,大户人家的戏台上……总之,各种唱腔华丽丽的交融,仿佛要将中秋夜的高潮朝最高的浪头推过去。
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