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徽商天下 >

第360章

徽商天下-第360章

小说: 徽商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内里也有一些担忧,如果历史不是按照原来的进程发展,那么有些事情就说不好了。但眼下,也都是还未发生的事情,暂时……就放在一边吧。若时候也只好同黄于升说声抱歉,毕竟这次考试,他也未必抱有多大的期待。

童生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部分。在严知礼这一层面所要负责的,就是县试这一关。按照规定,本县童生要有同考者五人互结,并且有本县廪生作保,才能参加考试。

这些都是规矩,没有什么难度。万历三年的试期在二月末,这样之后要考四到五场,内容看起来很多。有八股文、诗赋、策论等等,但总归根结底,也脱不开四书五经的范畴。这些考试的项目需都合格之后,才能够参加随后的府试。府试由知府或直隶州知州、直隶厅同知主持,考试内容和场次与县试相基本同,试期在四月份,也是很快就要到了。府试合格方可参加院试。院试又叫道试,由主管一省诸儒生事务的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后称秀才,方可进入官学和正式参加科举考试。这样之后,才能够获得正式的功名,生活就有了保障了,见官不跪的特权之类的也都有了。如果没有功名,还算不得真正的读书人。

严知礼在县衙之内,将一些治下的事务处理完之后,开始关心一下童试的筹备进展。具体的工作安排下去,自有人去做,他不过是抓住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本身并没有压力。

李毅将一些具体情况做了汇报之后,准备转身出门,严知礼看了他一眼:“你稍等一下。”

闻言,李毅回过头来:“大人还有何吩咐?”

严知礼先是眯着眼睛看他一眼,随后摇摇头:“有个人,我其实并不希望他考上……你觉得怎么做比较好?”

李毅闻言愣了愣,随后迟疑地说道:“许宣?”

严知礼在对面的地方,“呵”地笑了一声,算是承认了,目光却依旧盯着李毅。这样审视的目光,李毅其实能够明白过来了。东巷出了事情之后,他后来解释了一番,说是觉得问题不大,因此自己人被跟踪的消息也就没有立刻报上来。然后哭着检讨了。这样之后,事情虽然暂时过去,但严知礼对他已经产生了一些怀疑。虽然暂时倒不至于怀疑到身份之上,但是若是这一次不把事情办好,怕是要出些问题。

想了想,说道:“先前大人不是已经取掉了他参试资格么?为何……”

“考自然还是要考的。”严知礼声音淡淡地将他打断了,心中又想着那两封信。最后还是没有勇气去看。这个年代,他算得是传统的士人,虽然践踏了一些东西,但对另外一些东西心中依旧有着敬畏在其间。来自大明第一人的那封信,压迫感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连看的勇气都没有。如果给自己惹来麻烦……嗯,还是不看为好。

这样之后,明面上对付许宣的所有手段似乎都失效了。某一刻其实是动过杀心的,依照自己手中的掌握的力量,杀掉他怕是问题不大。但是有那两封信,若是许宣真的死掉了,自己一个地方官,肯定是会被追究到底的。这算是给他惹来的很多的关注,倒是若是哪里露出马脚,自己的身份暴露出来……

李毅闻言,稍稍沉默了一番,其实对于严知礼先前出尔反尔的举动,心中也有着疑惑。在他而言,知道许宣在严知礼准备取消他参考资格后进行过拜访,不知道谈了些什么,居然让严知礼改变了主意……但是对于这些,他不能露出太多的好奇。这个时候,严知礼既然问起来,也只好回答了。

“既然他能够参试,以他的才学功底……要过并不是一件难事。这些都是大人说了算的……黜落一份卷子,算不得是多难的事情吧?”

“如果他真的写的好,因为一些原因,本官并不能将他黜落。”严知礼声音平淡地说道。

“这样的话……”李毅皱着眉头看了严知礼一眼:“如他自己出了问题么?”

“你是指……”

李毅点点头。

严知礼偏偏头,嘴角牵扯出一抹笑意:“交给你去做了。”

“是。”李毅躬身之后,转身朝门口走去。在严知礼看不到的地方,露出满脸阴沉的表情。

第二日,童试开始的第一天。

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件,也是这一天里被人们谈起来的最多话题。推测一下平素出名的书生,哪个能考上,哪个大概危险,考上的人又能到什么地步……

从酒楼到茶肆,甚至于路边的小摊贩们。

“那个谁,也去考了吧……”

“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考上就好了……”

这些家里多是目不识丁的人,对于能够去科考的书生,哪怕仅仅是有这样的一个机会,都会觉得艳羡。能考和不能考,人和人在这个年代,区分起来也简单。

但也不过是一些没有根据的对话罢了,这个时候的考试形式虽然比较死板,但是在标准层面上而言,反倒很有弹性。

考得上考不上,除了必要的才学之外,运气也很重要。

这一日的考试,牵动了很多人的心情。一些准备了很久读书人等着这一天施展才华,家境殷实的已经在此之前走过门路了,具体的效果也要等到考出来再看。对于岩镇的普通人,这一天会产生很多可供谈资的话题。许宣在清晨的日光里,做完了锻炼,吃过了早饭,从容地去准备考试了。感觉像是回到了曾经的某个夏天。

第三百七十六章 童试(二)

一个极为清澈的早晨,枝头新绿的树叶缝隙间,日光慢慢淌下来,鸟儿鸣啭,拍着翅膀飞来飞去。花丛之中因为还带着露水什么的,蜜蜂的影子暂时还没有。一只猫突然蹿出来,将人吓一跳。

晨光里,洗衣服的妇人腰间斜斜的挎一只木盆,朝河边过去,一路上谈论的居然也是童试的话题。

“三儿今天也去应考了吧?”

“是啊、是啊……”

“三儿那孩子,有灵气的,想来问题不大。”

几个妇人说着话从许宣身边过去,其中一人大概是那三儿的母亲,闻言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神色,摇摇头:“这种事,谁知道呢。”

话虽这么说,但是语气里,隐隐也有着几分自豪。

一路的说话聊天,谈这谈那。什么科考啦,童试啦……随后扯到家常里短之上,许宣才没有再听下去。

在他而言,此时倒也不至于有什么紧张的情绪。以前被各种各样的考试洗礼过的,如今的县试再怎样隆重,其实也都是小打小闹。因此,一路上的心态倒还是从容的。

这个年代,人要想往上走,最好的方式是入仕。但对于做官这种事,许宣确实也没有多少热衷。

如果能够将身边的麻烦解决掉,然后赚些钱,最好能够保证这辈子衣食无忧,其实也就达到了预期的基本目标了。当然,若是可以的话,就如同给张居正的那封信里写的一些东西,对这个时代是有用的,他才会去做一些。但也肯定不会有什么开天辟地的想法。按照后世的说法,大明朝已经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萌芽是萌芽,要想真的长成参天大树,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若是花大半辈子的时间去做这些无法保证结果的事情,那么会把自己搞得很累,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总之,还是做自己想做的。

看起来并不算特别有野心的想法,但是要实现起来也不容易。于家的问题要解决。不然时时被人惦记着,即便想要安稳的生活,也没有可能。

心头乱七八糟地想着这些事情,身边不时会有匆匆而过的书生,大概也是去应考,模样看起来都很紧张。甚至还有在翻书的,一面走一面看,没有注意转角的地方,就会撞到墙上。

“嘭”

“哗”

手中的书籍散落一地,随后匆匆忙忙地捡起来。揉着被撞疼的脑袋,自言自语道“先前看到哪里了”。

哗啦啦翻书的声音里,许宣耸耸肩,有些无语地从他身边超过去。

这个时候还是早晨辰时初,距离县试正式开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不是很赶的话,就暂时不必急着过去。毕竟,文会馆那边如今是个什么情况,大概能够想见。送考的、陪考的、应试的、看热闹的,气氛不会很轻松就是了。虽然不至于被紧张的氛围影响到,但此时他也确实没有想着去参合。

考试么,只要不耽误时间就可以了。

不过此时要说用来打发时间的方式,似乎也没有多少,于是只好随意地走动一番。倒是因此,见到了一些可以被称为“考试百态”的世情风俗场面。

他特意绕了一条稍稍远一些的路。以前知道岩镇文气繁盛,读书人很多,但是一来他从不去青楼之类的地方,二来也不怎么会赴那些才子书生们的邀约,因此没有明显的概念。今日这一路,算是粗略地见识了一番。

有大户人家,家里有人今日应考,早早的就开始做准备。许宣过去的时候,正逢对方在散财。这大概被作为一种积攒人品的举措,也是科考时代能够见到的场面。有年轻的书生从里面走出来,下人忙忙碌碌的准备着糕点之类的东西,在那家少爷模样的年轻人跟前跑前跑后。

“少爷今天棋开得胜啊。”

“少爷肯定能中案首吧。”

“这个吃个梨……”

“渴不渴啊?”

原本就已经算是养尊处优的,到得这一天,简直登峰造极起来。许宣笑着想到,若是对方能够考上状元,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当然,这个年代,不论谁家有人中了状元,那肯定都是当做泼天的热闹来弄。

穷人家的情况或许没有这般夸张,但是重视程度丝毫不见得差。有一家门口耄耋老母拄着拐杖将孩子走到门口,站在石阶之上,已经没有了牙齿的嘴巴,颤颤巍巍的嘱咐:“未虑胜、先虑败……未虑胜,先虑败。吾儿谨记啊。”

那边点头的读书人已经不算年轻了,握着老人家的手,一副“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模样。半晌才哽咽着说了声。

“娘……”

也有的人家是父子齐上阵的,这种情况很少见,但许宣恰恰就遇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