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天下-第3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色已经开始黯淡下来了,南风吹来春天的气息,园中菜蔬的叶子微微摇曳一下,将一些馨香混着农家粪肥的味道送过来,并不算难闻。暮色的时候,有农人趁着闲暇挑一担粪从许宣面前经过,他稍稍让开一下。
慢慢朝前走的时候,先前在富山那边的经历又一次划过脑海。一些约定还是记得的——关于对农业的改革,他心中确实有着一些野心。
要做事情……还真是多啊。心头稍稍叹了叹,但也知道这其实也是好事情,最怕的便是游手好闲,无事可做的状态。
建设大型农业基地,只是手段而已,并不是为了赚钱。其实,按照眼下农业的形式,也无法真的赚到钱财。但是,大明朝以农立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到得眼下已经算是顶峰了。照着这条路发展下去,即便再来一千年,或许整个世间还是这个样子。
而改变这些……这便是他的野心所在。
对于传统农业的修补已然看不到出路,那么就需要一些真正新的东西。比如生产的方式,生产工具……都要提升一个高度才可以进一步推动生产力。
这个过程中,新品菜蔬的选择和开发,新型肥料的利用,并不需要多深厚的技术手段,每一项似乎看起来都蛮有前途的样子。在这之后,便能发挥一些作用。一些反季节蔬菜,达官贵人肯定是喜欢的,这过程中可以不赚钱,但是也会收获一些人脉。若是能够到得最高的层次,比如摆在宫廷的御膳之中……
当然,如果要真的做出来,也需要一些周密的部署。
作为这个野心之中最巅峰的东西的便是杂交水稻了。对于植株的选择自己已经有些了解,如果能够成功的话——不需要达到后世的水准,只要能够提高产量——那么……自己大概会很厉害了吧?
不过这些也是需要时间来证明的。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又想做一点事情,那么最准要的矛盾自然要抓住。眼下他人微言轻,影响不到高层的决策,胡乱说话又有妄言朝政之嫌。因此能做的便只有实践方面了。
还有就是土豆、玉米、番薯之类的东西……
要做的事情还真的挺多呢。
想爬到心中预期的某个高度,除了走科举这条捷径之外,在农业方面进行一些创新,大概是最好的出路了。毕竟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事情,如果想法能够顺利实施,也能够和随后就要来的政治风潮联系起来。
张居正的改革……大明朝为后人所熟知的事迹之中,这个是排在前列的。
有些问题,比如土地兼并——眼下当然不会这么叫——自明朝中叶之后就已经相当严重了。皇族、王公、勋戚、宦官,总之一小簇人利用政治特权,使用投献、请乞、夺买重重手段,大量占夺土地。比如前朝大学士徐阶一家,就占有良田土地二十四万亩,而这些田地原本都是要纳税的。
另一方面,地还是要人来种,就只有租出去。租种官田的农民生活极为清苦。平日里所乞求的也不过是年景能够风调雨顺一些,这样或许能够保证勉强的温饱。若是家中出个事情,那么,整个就会陷入困顿之中。
都是随处可以见到的事情。
两百多年的发展,大明朝即便真的如一艘航船一般披荆斩棘,但是到得此时也已经开始变得千疮百孔了。很多的危机隐藏的升平的歌舞之下,天朝上过的梦幻还不曾破灭,因此暂时看起来,表面上是国泰民安的。
如果他身体健康,那么有生之年或许就能够见到。毕竟即便富裕如同徽州府,眼下也有“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这样的歌谣在传唱。
在原本的格局里,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农民租了地,要交租。若是第一年交不上的,勉强还通些人情的地主或许能够稍稍减免一些,但是更多的确是要轮到下一年当中。这样子,人就被土地紧紧地束缚住了。
处境若是真的悲惨到一定程度,那就只好铤而走险,于是起义就成了唯一的出路。但是对于许宣来说,这些已经不是猜测,而是知道随后就会发生的事实。烽火狼烟会在多年之后,燃遍这方眼下看起来还算安宁的土地。
不是没有人看到问题,比如眼下已经掌握了大权,雄心勃勃的大明首府,已经在酝酿一场改革的风暴。但是人治的时代,有些东西没有制度的保证,也无法长久。张居然虽然在后世看来,算得上高瞻远瞩的一代名臣,但是其实真正掌握权力的时间也过十年。
十年又能改变什么呢?
后世的某次改革,即便三十多个春秋,依然步履维艰。
在随后就要到来的改革之中,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正要抓的重点。在他那里将赋税的不均和欠额是土地归为隐没不实才会导致结果,所以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勘核各类土地。
在清查土地的基础上,张居正会正式推行了一条鞭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虽然清查土地的过程中,一些被兼并的土地会暴露出来。地主们迫于压力,会将这些土地稍稍松绑掉。但是这样的政策并么有进行多久,随着张居正人亡政息之后,很多的努力就付诸东流了。
虽然他并不是要拍张居正的马屁,但是对于这位大明朝的臣子在这一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还是佩服的。
因此既然知道历史的大势,那么他就能有目的的做一些准备了。比如将这个进程稍稍推早一些进行,比如通过对农业的改造,让这个过程变得不那么艰难。将原本大范围的土地进行比较高效的利用,按照这个时代原本的方式进行一些潜移默化的变革。
后世所谓的变革,都是在西方的压力之下被迫的迎合。并且因为原本就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过程中,国家和民族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总之,机遇这种东西,终究是要抓一抓才知道的。眼下的自己并没有什么好失去的……
当然,在这之前,他还有要紧的事情去做。
结婚……还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快刀斩乱麻,最好是今夜就开始行动吧。
第三百八十九章 如梦一场(二)
娶妻生子,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在许宣这里,却显得有些复杂。当他从吴婶家里出来的时候,望着天上璀璨的星斗,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难以处理的多角关系倒在其次,眼下最关键的,是找不到一个好媒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话并不是说说而已的。在眼下的时代,都是必须要遵守的规矩。如果没有三媒六娉,就如同后世不曾领证便非法同居一般。
“宣哥儿,此事老身是不答应的。先前已经替你联系了人家,白大夫哪点不好了,还是神医,人家也同意了,你居然看不上……看不上这个也由得你,但是……商贾之家的女子……老身并不是偏见,只是毕竟被人从杭州休回来。”
“你不要解释了,是不是良家女子这个暂且不论,但是若真的没有问题,也不至于被休回来……流言蜚语之类的,即便老身也有过耳闻。你是有前程的,不能在这种事情上自误……总之,此事老身不会去做。”
对方的苦口婆心,其实也很好理解。原本的许宣自幼失去父母,这些年就在吴婶眼皮底下长大,已经被当做子侄来看待,眼她以半个长辈的身份自居,话说的也比较严厉。许宣有些话就不好再说出来了,比如……
她已经是我的女人了?怀了我的骨肉?
啧……真是麻烦的时代,恋爱自由都没有。
他所认识的其他人,大都是一些商贾,或者如方元夫、范阳这样的读书人也有一些,但是提亲这种事情,他们自然也帮不上什么忙。
不过也不是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媒人在眼下算是一项职业,当然,替人做媒,赚些外快,也多是兼职。若是诚心要找的话,总归是有的。
……
黄府之中,许宣还是第一次过来。许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相较于黄家的财大气粗,自然还是有很大差距。盐商是徽州府行业里最富的,黄家业盐两淮,眼下南方的市场机会被垄断掉了,所获得的东西总要体现出来。装点门面,肯定是必须的。
连灯笼都比一般的要大上一倍……真是。
表明了身份之后,黄家下人客客气气地将他安置好,随后过去通报。许宣喝着茶,随后黄于升一溜小跑着进来,远远的先传过来的是他惊喜的声音。
“汉文呐,汉文……嘿嘿。”
许宣笑着站起来同他拱拱手,黄于升看了他一眼随后说道:“这样客气,不像你啊。你直说吧,有什么事?如果是要借钱修楼的话,那肯定不是问题。”对方大概认为他是为临仙楼的事情而来,因此抢先将话说出来。
“倒不是因为此事……”许宣摸了摸鼻子,抬眼看了一下厅堂之内的小人,随后说道:“可否借一步说话?”
黄于升狐疑地看了他一眼,随后说道:“好。”
黄于升有一间独立的宅院,随后便带着许宣到了他的书房的方向。远远地能够见到书房里已经有人在了,灯火将人的影子映在窗纸上——是个女子的身影。
他看了许宣一眼,随后急急的过去将门推开,板着脸冲屋里的女子说道:“你怎在这里?”
“呃,三哥……”那边灯火之中的少女大概在找寻什么东西,将他的书房翻地很乱,闻言转过头问道:“你之前那本书呢?怎么找不到了?”
黄于升脸上露出紧张的神色:“什么书?我为何不知道?”
“就是那本啊,你之前藏掖着的……”
“不知道、不知道……你快出去,有客人。”黄于升双手慌乱地摆着,随后将人朝外赶,当然也不免介绍一句:“这是许宣许公子,你见过的。”
少女抬眼看了看许宣,很久之前的见面,意识其实已经模糊了。但是对于这个喜欢男子装扮出行的少女,许宣还有着比较深的印象。黄樱。
“哎,是你啊……”正准备同许宣打招呼,黄于升的声音急不可耐地响起来。
“出去、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