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明末风暴 >

第498章

明末风暴-第498章

小说: 明末风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围一片啧啧称奇之声,让老段极是得意。

然后他看到俞国振从后边的车厢中下来,来到他身边,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做得好,老段,你这车子开得极好!”

老段憨然一笑,不知手脚该如何放好。他被挑来开火车机车,原因就是他老实,这其中的种种筛选,就是他自己也不清楚。

“现在加煤和水,准备回去,若是回去也一般顺利,那么这机车便可定型了。”俞国振又回头对蒋佑中道。

蒋佑中正点头,突然听得外围有人尖着声音道:“伯爷,伯爷,奴婢给伯爷请安了!”

俞国振回过头去,就看到范闲赔着笑的脸。

能在这时看到俞国振,范闲心中甚是欢喜,看到俞国振一副高兴的模样,他就更加欢喜,甚至顾不得回去如何交差,先在这边喊出声来。

这是钦使,这样对俞国振奴颜婢膝,是有损朝廷体面的,也有损他自己的尊严。但他反正是一个太监,天子家奴,要什么体面尊严的!崇祯选来选去,在朝廷文官和内廷太监相互推诿之下,最后选了与俞国振关系一向不错的他来,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必要时,崇祯也不得不向俞国振服软。

不知不觉中,俞国振的实力。已经增长到了让崇祯都无法正视的地步了。若是俞国振未曾征服倭国,未曾在海上彻底打败郑家与荷兰人,未曾占据大员岛,崇祯或许还不会这么容易屈服。

“竟然是范公公,怎么有空来这里?”俞国振见是他,脸上笑容未敛:“难得异乡得遇故人,我在这算得上半个地主。当招待范公公——公公可要上车来坐一下?”

范闲多少有些畏惧地看着火车,不过看到俞国振坐了上去,他咬了咬牙。便也跟着入了车厢。

车厢中有些狭窄,也就是比他的四轮马车稍宽敞,但是长度很长。俞国振坐在一个简陋的木椅之上。范闲想要给俞国振行礼,却被俞国振摆手阻住:“咱们多年交情,你来此是身负皇命,我也不向你行礼,你也不用向我行礼,坐,坐。”

范闲咽了口口水,脸上唯有苦笑:“是,遵命。”

有两三年未曾见到俞国振了,范闲觉得。现在的俞国振身上,虽然不再象他初见时那般锐气如剑,但多了种渊沉如海的气度。即使是在崇祯天子身上,他也没有看到过这种气度,范闲甚至觉得。崇祯的年纪与俞国振的年纪仿佛掉了个,俞国振才年过而立,而崇祯却是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

这样想,可是对皇爷不敬,但不敬就不敬,谁让他给自己找来这样的一件差使呢!

崇祯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挑来挑去,觉得挑出了一个最合适的人选,结果这个人选还是受俞国振影响极大的。范闲这些年因为俞国振的关系发迹,又因为俞国振的关系被冷落,所以对与俞国振有关的东西,他都仔细搜集过,包括《风暴集》、《民生杂纪》这样的杂志,他都一期不拉仔细阅读这。

“这蒸汽机,除了可以给工坊提供动力,还能拉车驾船,神奇之至也!”因此,范闲开口还是从火车开始的。

“范公公也知道蒸汽机?”

“在报纸上看到过。”

“原来如此……”

没营养的话说了几句,俞国振不急,而范闲却急。他想了想,然后起身又向俞国振行礼:“奴婢这次来,有陛下的口谕,令奴才向南海伯道贺,听闻南海伯扬威于域外,倭人臣伏,自此再无倭寇之患,西人远遁,海不扬波……”

范闲还是有些水平的,至少这些马屁话语在他嘴中说出来很流畅。但随着俞国振在椅子上轻轻一拍,这些话都停了下来。

“范公公,我们打过不少交道,你多少有些了解我,这些废话,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俞国振道:“事实上,有些事情你还不知道,就在今日早晨,我得到了最新战报,虎卫已经彻底清除了荷兰人在南海的据点,整个南海,除了被称为佛朗机的葡萄牙人,几乎所有西人的势力都已经被清除了。”

范闲虽然关注过新襄,但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太监,对于此事的意义,并不是很理解,他赔着笑,正待再恭维一番。却见俞国振又是一伸手,不让他发言:“我在原来的巴达维亚建了法显城,在原来的满喇加,建了郑和城。每城各驻三千虎卫,同时将水师南移,守卫港口——朝廷应该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我想问的是,天子遣你来时,他愿意拿出的诚意是什么。”俞国振道:“我不想去绕圈子瞎猜,那是文官们干的活儿。”

此话说得,当真是霸气,让范闲想了一路的绕圈话儿都堵没了。范闲甚至被俞国振这种直接弄得双腿战战,慌忙离座,跪伏在地。

“奴婢其实是不愿意来的,这是被皇帝逼得没有法子么!”他带着哭腔道:“奴婢知道,朝廷对不起南海伯,皇上对不起南海伯,朝廷里更是一帮子混蛋,憋足了气力想当秦桧。南海伯心里有委屈,奴才也有委屈,只因为与南海伯关系亲近,这两年奴才被高起潜那厮……”

他一番哭诉,絮絮叨叨,俞国振不由得想起两人初遇之时,他奉曹化淳之命来见自己,那时他的傲慢,现在是荡然无存了。

不过这个念头在俞国振心中只是一闪而过,他没有无聊到要在一个小太监身上将当初受的气全找回来。他只是觉得好奇,范闲为什么会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心里想的话全说出来。

他既是好奇,便问了出来:“跟我说这些……莫非你不怕传回朝廷去么?”

“有什么怕的,朝廷快要完了,只等人推一下,这个朝廷就完了!”范闲道:“奴婢虽然是残缺之体,却不缺心眼。除了宫里的皇爷,谁不知道朝廷就要完了。周延儒就是个裱糊匠,朝里的诸公想当秦桧却没有秦桧的本领。哪里奈何得了南海伯。伯爷是心怀忠义,否则入主京师,哪里是什么难事?”

“不是说朝廷也在编练新兵。要学着我们虎卫么?”

“奴婢见过虎卫,也见过朝廷的新兵,那新兵和虎卫相比,便是土鸡瓦狗。”

这些马屁话说得多了,只让人生厌,俞国振不想再听,摆手阻止了他:“说吧,天子的条件是什么?”

“只要南海伯麾下虎卫,不再北上一步,其余之事。皆可以谈。”

虎卫这一年漂亮的战绩,确实吓住了崇祯,无论他表面上如何云淡风轻,但夜深之时,往往为此不能睡着。虎卫调动数万人。远征南洋,紧接着又是同样的人数远征倭国,这其中展示出来的战斗力和远距离投放能力,让崇祯深切意识到,他呆在京师并不安全。

京城离天津才多少里,而俞国振若是数万人在直沽登陆。只怕一昼夜时间就能打到京城!

所以朝廷已经在制定津门守备的方略,要将直沽附近也打造成要塞。可在完成这一切之前,俞国振完全有威胁朝廷的能力。

“只有这些?”

崇祯的态度让俞国振很惊讶,这位刚愎自用的天子,莫非真的看清楚了形势?

“新襄的税赋……依旧。”范闲又道。

也就是说,朝廷还是需要俞国振的金钱支持了。崇祯十二年时,俞国振前后拨给朝廷的款项多达四十万两,对于朝廷来说,这四十万两并不少。

“只有这两点。”说完后,范闲补充道。

“首先第一条,若无朝廷明诏,我不会再带兵北上,但若是流寇祸乱至两广,我只能出兵保境,故此,杨嗣昌若是再妄图骄狼吞虎,将献贼赶到新襄来,就莫怪我了。”俞国振沉吟了一会儿道。

“杨嗣昌便是秦桧。”范闲道。

他这话说得俞国振心中一动:“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朝廷的意思。”

“朝廷里许多人的意思,包括周阁老。”范闲低声道。

确实,对于朝廷来说,最好的消弥俞国振怒火的牺牲品,莫过于带兵在外屡战屡败已经让崇祯失去了耐心的杨嗣昌了。俞国振点了点头,于是杨嗣昌的命运便被决定下来,对此俞国振没有丝毫内疚,杨嗣昌这人原当是该这样的下场。

“然后第二条,今年朝廷种种手段,令我今年收入大减,故此新襄给朝廷的款项也只能减少,只有十万两。”俞国振接着说出第二条。

范闲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原本崇祯就知道,现在还要俞国振出钱,未免太过一厢情愿。

但紧接着,俞国振说出的话,让范闲愣了。

“若是朝廷实在缺钱,可以拿人来换,一个人三到十两银子不等,朝廷组织那些流离的百姓来新襄,总胜过让他们去投流寇。朝廷再猜忌我,我也只是远忧,流寇与建虏,才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啊?”

大明不缺人,若是算上被隐藏的户口,即使是经过这几年的荒乱,大明人口也有一亿一千万至一亿五千万。这样的人口规模,将其中几十万流民送给俞国振,换成朝廷急需的银两,原本不是什么坏事。至于俞国振得到这些人口会发展得更加壮大,那至少是几年后的事情,甚至有可能是几十年兵的事情,至少现在,俞国振对朝廷还没有起反叛之心。

“我还有一条,便是新襄物产,大明不得再借故抵制,若抵制新襄物产,我便无财力足以支付朝廷税赋。”俞国振又道。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范闲并不知道这其中,俞国振设置的陷阱,毕竟这个时候,大明还没有人能够意识到,仅凭经济侵掠,就可以让一个大国根基动摇崩溃。

他只求这个朝中的秦桧名头,不要落在自己的头上就可。

第十卷五四一、半是英雄半为枭(一)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时光荏苒,转眼之间,便已经是大明崇祯十五年夏,对于百姓来说,这不是个好年景,去年中原一带接天蔽日的蝗灾,甚至扩展到了苏浙一带,致使吴江这样的鱼米之乡,米价都贵至四两一石。

这个时候,若不是来自南海伯的平价米粮,不知多少人要饿死!

但是南海伯终究实力有限,沿海沿江之地,象是南直隶、苏浙和,山东一带,他可以运来数十万石甚至上百万石粮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