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风暴-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他第一次遇上这种明军,小股部队乘夜穿入,然后在要害部位上进行隐蔽攻击,一点突破之后多点开花,吃掉他一股部队的同时,还搅得其余部队无法相救——这种战术,是他们此前从未遇到过的。
“一些只敢偷袭的无胆鼠类!”身边的玛瞻愤愤地骂道。
岳托懒得理他,看向杜度:“你如何看?”
“劲敌,看模样,他们进济、南了,这下子麻烦了,济南城不好打了。”杜度犹豫了一下。
“不好打也得打,这样一队劲敌,不除掉……”说到这,岳托就阴下脸,没有再说话。
原因很简单,他看到旌旗摆动,那是多尔衮来了。
多尔衮绝对不是来安慰他的,而是来看他笑话的。岳托很清楚这一点,但想了许久,他也没有想到如何应对。
“扬武大将军,蒙八旗正红旗旗主呢,他昨天还对着我咆哮,我正想看看他有什么本领,今日要用他攻城,怎么……没看到他来见我?”多尔衮一见着岳托,便阴阳怪气地问道。
岳托铁青着脸,却又不得不答:“恩格图昨夜遇袭,已然殉国!”
“殉国?我看不是殉国,而是……”
多尔衮一边说一边向周围打量,但看着看着,脸色也严竣起来,然后中途改了口:“情形不对,没有什么厮杀的痕迹?”
“是。”
“但是至少有几百人死在营帐外,显然是惊醒后被杀的,看模样,却没有做出什么有效的反击?”
“是。”
“这支偷袭的明军是何来路?”多尔衮吸了口冷气,鹰眼中寒芒四溢:“必须及早除了!”
当发现自己可能遇到一支极为可怕的明军之后,多尔衷立刻将算计正红旗的心思抛开,一代枭雄,虽然还只是初展羽翼,却已经展露出可怕的军事政略敏感性!
随着他这话,寒风猛然大起,便是习惯了东北气候的岳托,也忍不住咳嗽起来。
第八卷四四一、天下骁勇雄中雄(二)
青岛口同样寒风凛冽。
将岸眯着眼睛,一脸都是轻松。这几天来,他是第一次觉得轻松。
自从此次齐鲁之战开始以来,将岸就觉得自己像是背了一副巨大的担子,这担子也超过了他所能背负的极限,让他难以喘过气来。
他毕竟转到民政方面已经很久了,指挥作战更多的是呆在后方处理好后勤事务,而顾家明离开之后,最初时他还不以为意,接下来战局的发展,却让他紧张起来。
顾家明突入城中之后,凭借济南坚固的城防,生生扛住了建虏的强攻。而在城中多出两千精锐援军后,建虏攻城的意志不再坚决——事实上,建虏一路打来,根本没有攻击坚城,之所以会围攻济南,还是因为从俘虏口中得知,济南在里只有区区不足三千人守城。
根据将岸得到的消息,身为建虏两大军队首领的多尔衮与岳托不欢而散,双方分兵行事,多尔衮留在了济南城下,岳托却纵兵东向,开始进入青州,目标直指登莱,其前锋已经到了高密。
而且建虏也不掩饰他们的目的:青岛口。
显然,在京畿之战、皮岛之战后,建虏已经开始正视新襄虎卫这个对手,并且将新襄虎卫视为战场中优先打击对像了。
这完全出乎将岸的意料,原以为建虏就算要动手,也不可能隔着个青州府来,却不曾想建虏真做出了这样的大手笔!
他手里可只有不足四千从耽罗岛调来的部队,其中虎卫只有两千余人!
青岛口本身作为一个中转码头存在,并没有太多的城防措施,所以若是建虏来攻,那么他无险可守!
幸好。在他最焦头烂额的时候。看到了远处的船队。
船队的规模出乎意料的大,十余艘船以现在青岛口的能力,还不能同时进行装卸。因此。最先靠岸的,肯定是运人的船。一队队虎卫从运兵舰上登陆,虽然在虎卫的日常训练中有远程海运的内容。可坐了五十余天近六十天船后,他们还是忍不住用力蹬了蹬地面。
中间在泉州、温州、宁波都有过暂歇,可那之后,便是一直北上,呆在船上的时间足有二十天了。
将岸一眼就看到和虎卫军官一般装扮的俞国振,他快步小跑上向,向着俞国振敬礼:“羿城总督将岸,向公子敬礼!”
“敬礼!”
岸上的虎卫纷纷行礼,用敬仰的眼光盯着他们的领袖。
在船上呆了二十多天。俞国振的神情也有些憔悴,但精神头还好。他还了礼,说了声“礼毕”。然后一把握住了将岸的手。
“老将。辛苦你们了,小顾呢?”
“家明带两千人去了济南城。若他们不去,济南必不守。”
“哦?”俞国振有些不满:“他去就守得住?”
“城里有六十万百姓。”
这句话让俞国振神情肃然,他给顾家明留下的密令是必要时将张秉文和方孟式一家救出即可——方家可是对俞国振很重要的一个文人家族,而不仅仅是外戚。但是,城里有六十万百姓那就完全不一样了,他点了点头:“守不住也得守住!”
“是,朝廷没把百姓放在眼里,狗官没把百姓放在眼里,若是小官人再没把百姓放在眼里,他们就真没救了。”
“少拍马屁,咱们虎卫原本就是华夏之虎卫,不是我俞国振一人之虎卫!”俞国振哼了一声:“别拿朝廷和狗官和我比,我嫌丢人!”
将岸笑嘻嘻地点头:“是,小人说错了。”
俞国振翻了他一眼,他哪里是说错了,只不过是再确认一遍自己的想法罢了。
有的时候,俞国振也觉得好笑,他自己教出来的这些学生弟子,现在随着年龄见识的增长,也开始有了些自己的念头。像霍彦那样是走极端的,但更多的是像将岸这样,将自己教给他们的一些理念,用于指导自己的行动。比如说,俞国振在灌输虎卫的荣誉感时,经常会提到虎卫非一人之虎卫,乃华夏之虎卫,故此,大明有难,虎卫可以不出动,可华夏有难,虎卫不能不出动。
当然在后边,俞国振也补上了一句“量力而为,保存力量,不做不必要的牺牲”,这也是霍彦所没有记住的一句。
“小官人亲自来,是准备打一场大的?”将岸又问道。
“有这个打算,不过先要弄清楚情形再做最后决定,我们不打没准备的仗,也不打没把握的仗。”俞国振道:“现在建虏情形如何,朝廷的官兵如何了……嗯,孙克咸能给我们多大的帮助?”
到孙临,俞国振神情有些淡淡的。
孙临毕竟是这个时代的士大夫,又没有真正经历过大的波折,可以说,除了少年丧父之外,他都是一帆风顺,看问题想事情,就跳不出这个时代的拘束。比如说,他还是始终将对朱明皇室的忠诚,放在了对华夏的忠诚之前,或者说在他心中,朱明皇室便是华夏。
俞国振却不认为,百姓才是华夏的根本,没有皇帝,百姓照样活,没有了百姓,就连他的虎卫,也一天都难以存在,何况是紫禁城中的那位天子。
俞国振并不怪孙临,反正俞国振给予孙临的支持在皮岛战后也减到了五千人的装备,这一点代价,与俞国振拥有青岛口这座良港作为据点和中转港相比,可谓便宜至极。
虽然青岛口附近土地确实是崇祯赏赐的,但是换了旁人在此任总兵,绝不会容俞国振在这里放两千虎卫,囤聚大量军资,同时在此招募人手、工匠前往耽罗岛。
五千人的军资,以登莱兵的标准,也就是花了俞国振区区十万两银子罢了,新襄又不用负担他们的军饷。比起这些收获。他还是赚的——要知道通往朝鲜倭国的贸易航线。为了避开郑家明里暗里支持的海盗们,也唯有走青岛口——羿城——平户最为安全。
这个收入一年也不只十万了。
“孙克咸派人来了,他已经到了临清。而且……他有一封信,是给官人的。”将岸拿出一个布袋,交给了俞国振。
俞国振哼了一声。若孙临是虎卫,早就被他罢职了,十之八九是和霍彦一样,发配到哪儿去修路去。不过听说霍彦在新杭城干得不错,已经又升到了监事一职,那厮才能还是有的。
打开信,俞国振愣住了。
信上字迹斑斑,并不是用墨写的,而是血。
“我错了。”
只有这三个字。却写得刀劈斧砍一般,看上去触目惊心。俞国振眉头皱得紧紧的,看着将岸:“他这是什么意思?”
“他派来的人说。如今他虽在高起潜手下。却没有多少兵权,处处为高起潜所压制。特别是……见到卢像升死后,他便闷声痛哭,将自己锁了一日一夜。”
“只有这些?”
“那人还说了一句,他暂时在高起潜处,只等官人的命令。”
将岸着重说了“命令”二字,俞国振瞪了他一眼,他又笑道:“官人,是信使原话。”
看来卢像升的死给孙临极大的刺激,他当真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
而且,他只怕对于毁了他心血的高起潜心怀怨恨,留在高起潜身边,也是在等待某种机会。
“鲁莽的性子不改,只会惹祸。”俞国振皱了皱眉。
“高起潜部在临清,颜继祖等人在德州,他们是指望不上什么,虽然他们两边加起来,还有十余万兵马。”
颜继祖倒是没有多少人,但祖宽奉命遏建虏之前,手中却有山东总兵所辖的全部兵马,高起潜收拢残兵,手中人数也不少。他们若真的来援,建虏绝对不敢围攻济南。
“建虏呢?”
“建虏兵分两路,一路以多尔衮为首,围着济南,如今是围而不强攻,只是每日驱投降的官兵填沟实壕。另一路以岳托为首,已经进入青州,今早得到的消息,其前锋是个叫玛瞻的,带着约是三千人,已经到了高密。”
“高密!”俞国振闻言一愣:“这是冲着我们来的啊!”
“正是!”
“嗯……”俞国振有些讶然,他脑子里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他不知我已经到了吧?”
“便是小人,也是等听说船队来了,才知道小官人到了。”
“那好,你立刻封锁消息,不准任何人离开港口,只说……建虏来攻,故此戒严!”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