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的伪证-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水面下如何暗流涌动,人们的日常生活依然照常进行。几处小漩涡尚不能打破水面的宁静。然而事态不断行进,慢慢成形,终会酿成巨大的波澜。
樱花盛开,花瓣纷纷飘落,也飘进了津崎校长家的院子。这是一个晴朗的下午。难得在家的津崎校长接到了HBS的记者茂木悦男打来的电话。茂木记者直截了当地向他通报了一个信息。四月十三日星期六下午五点的《新闻探秘》节目将报道城东第三中学存在的问题。
电话十分简短,完全是事务性的。
津崎校长无能为力。
他站在窗前眺望院子,随后走进书房,在心爱的书桌前坐下,拉开抽屉,取出了白底的信封、信笺和一个小型的砚盒。这个砚盒是他的书法老师送给他的,平时都舍不得用。
得取些水来。
厨房里挂着一幅标有节气的日历,春天里能做的事、时令食物和写俳句的季语等一应俱全。春天是希望的季节,是重新开始的季节。
开学典礼在四月八日。日历上画着圈。
拿着水壶,津崎校长回到书房,慢慢向砚台注水,磨墨。窗外,小鸟在欢快地鸣唱。
墨已足够浓。他试了试毛笔,仔细舔齐笔尖。
用这支饱蘸浓墨的笔,津崎校长写下了他的辞职信。
34
书桌桌面的特写镜头铺满了整个画面。桌面上整理得井井有条,擦得干干净净,映照出天花板上的灯。
摄像机稍稍后退,书桌周围的景物逐步进入画面。分科目排列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夹在书立里;笔筒里插着自动铅笔和圆珠笔;还有几本厚厚的字典。书桌附带的书架上放着闹钟和模拟考试习题集。左侧的墙上挂着一本月历。翻开的那张停留在一九九〇年十二月。
这时,画面外传来女性的说话声。
“这房间,我打算一直保持原样。连挂历都不翻。我就当卓也仍然在这里,打扫时、开关窗时都会跟他说说话。”
木质地板上铺着方形地毯。窗户前,白色的窗帘轻轻飘荡。单人床、桌子、椅子。衣柜的把手上有衣架,挂着校服。床脚边是整齐放置的蓝色拖鞋。
伴随着影像一同出现的,是低沉的效果音和标题。
「柏木的身上到底发生过什么?
——检证·初二学生之死」
“开始了。”
听到喊声,藤野凉子抬头看了一眼电视。
“坐好了再看。我说,你可不是来这儿玩的。”
在母亲的催促下,凉子不情不愿地下来。她坐的位置正好在电视机对面,视线与节目的标题对了个正着。
决定到母亲的事务所来,和母亲一起看《新闻探秘》时,凉子并未感到过精神负担。
可到了快要播放的时间,胸口就觉得沉甸甸的,连呼吸都有点困难了。“不想看”的念头升到了喉咙口,妨碍着她的呼吸。
“刚才的说话声,是柏木的妈妈吧?”母亲邦子说。她正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
画面上出现了城东三中的校舍和校园。大白天,校园里一个人也没有。这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整个首都地区下了一场大雪。”
一个新的旁白响起。是男声。
“这是一个美丽的白色圣诞夜。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五日的早晨,城东区立第三中学的边门附近,积雪深达三十多公分。就在这厚厚的积雪下,发现了一名男生的尸体。”
屏幕上出现一张抓拍的照片。也许是在新生入学典礼上拍的。是柏木卓也的照片。被稍稍嫌大的新校服裹住全身的柏木卓也,面对着照相机,怕光似的眯着眼睛。
“柏木卓也,十四岁零五个月的短暂人生。”
卓也的母亲上场了。字幕随之推出。
“柏木功子,四十三岁。”
虽然没有播放完整的采访画面,但功子的视线明显偏向一侧,她轻轻点了点头,开始说道:“最初,是从学校那儿接到的通知。校长打来电话,问柏木那天有没有上学。”
旁白:“柏木自十一月中旬以来一直拒绝上学。”
柏木功子说:“当时是早晨八点刚过。自从卓也他不去上学后,早晨起床都比较晚,不到十点钟他一般不会走出房间。因此,那时我还没有看到他。我心想,说不定他那天要去上学,因为当天有第二学期的结业式。我到他的房间去看了看,里面空无一人。”
说着说着,功子的声音开始带着哭腔。
“我在电话里说,卓也不在家,校长就说出大事了,要马上来我家。”
画面转到城东三中的边门,摄像机镜头在卓也陈尸的位置扫来扫去。旁白响起。
“柏木瞒着他的父母,在前一天晚上很晚的时候离开了家。一夜过后被人发现时,他已经成了一具尸体。警方经过调查,发现他是坠楼身亡,并作出结论,认为自杀的可能性极大。”
画面回到功子痛哭流涕的场景。
“卓也他不肯去上学时,我和我先生都很担心,跟孩子交谈过好多次。卓也说不用为他操心,他只是暂时不想去上学,因为他厌倦了学校生活,觉得上学没意思。还说功课会在家里自学。不过,我们发现他有时会一个人直愣愣地发呆,脸上毫无表情。我们心想,或许现在的孩子也会得抑郁症。而且他原本身体就不太好,会不会觉得上学太累?我们一直在关注他,还想着等过完新年就带他去医院检查。”
画面转向一本相册,里面贴有柏木卓也的抓拍照片。一只女性的手在缓缓翻动相册。
“班主任和校长都来家访过,可卓也不愿意和他们见面。老师们也没有急着催卓也上学的意思。他们说,多花点时间,让他慢慢调整好心态就行。”说到这里,柏木功子哽咽起来,“老师们从未提到过卓也在学校是否曾被人欺负。”
“于是,柏木夫妇认定卓也是自杀的。”旁白继续解说。
“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不去上学,也不跟同伴玩耍,整天闷在家里,确实极不正常。相信他心里也有无法向我们明说的烦恼,肯定相当痛苦吧。卓也想问题有时会很深人,有什么烦心事也不会向父母诉说。他不想给我们添麻烦。他就是这么倔强,却是个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眼泪从柏木功子的眼眶里滚落下来。
“没想到他竟然会自杀,没想到他心里竟然有这么多无法排解的烦恼。我先生和我竟然一点也没有察觉。我们太没用了,如今只得以泪洗面,整天对他说:对不起,对不起。”
这时,场景再次转换。一个身穿西装、手提背包的男子走在马路上,表情严肃,精神抖擞。走到城东三中的大门口,他转过身来面对观众,开口道:“我是《新闻探秘》节目组的茂木。”
原来,刚才穿插在节目中的旁白就出自他之口。
“就这样,在当时,柏木卓也的死被认为是一起自杀事件,不存在任何疑问。中学生的自杀事件本身就是个巨大的悲剧,我们《新闻探秘》的学校问题采访组本该及时追究真相。但在那时,我们并没有马上去调查柏木的死因。”
言语干净利落,他的表情则像是在为当初的疏忽悔恨不已。
“然而,次年二月,一封寄到釆访组的观众来信,让整个事态为之一变。”
凉子瞪大了眼睛,怔怔地盯着下一个画面中出现的举报信。
“什么呀,这是?”仓田真理子大声叫了起来。
紧挨她坐着的小昌立刻学样道:“什么呀,这是?”
“小昌,别捣乱,哥哥他们在认真地看电视呢。”
“认真?”小昌笑了。真理子来玩时总会照顾着她,小昌正高兴得不得了呢。
新学期刚开学,城东三中就被这档电视节目搞得鸡犬不宁。校长为此说明了情况,并配发了相关的书面材料。然而有关此事,向坂行夫对自己的父母只字未提。父母都很忙,上个月爷爷又因胃溃疡住院,花了不少钱。妈妈照顾爷爷时积下的疲劳正在发作,身体很不舒服。总之,向坂家眼下也麻烦不断。
不管学校里出了什么问题,反正行夫自己身体好好的,学习也很认真。成绩说不上好,可也算尽心尽力。校园生活也很开心。既然学校出事和自己无关,这事说不说又有什么关系呢?
星期六的傍晚,对一般的上班族家庭来说,是个阖家团聚的时刻。但向坂家并非如此。印刷工厂那边依然传来“咔嚓咔嚓”的巨大声响。原本向坂也该过去帮忙,可他撒了个颇为得意的谎,留在了起居室。
“今天的作业是写电视节目的观后感。看三十分钟就够了。”
“真的吗?不会是找借口偷看漫画吧?”母亲的脸色很难看,行夫只当没看见。母亲还说过会儿要看他写的感想,行夫也没当回事。他知道,妈妈睡一觉就会把这事忘个精光。
倒是妹妹小昌不好糊弄。好在她喜欢画画,行夫哄她开始画画后,想到《新闻探秘》节目快要开始了,谁知这时仓田真理子来了。
“我妈弄了点烤猪肉,说要给你们尝尝。”她在跟妈妈说话。
“不好!”行夫赶紧将她拉进起居室,“真理子,你干吗呢?忘了作业吗?电视马上就要开始了。”行夫关上通往工厂的门,再关上起居室的门,擦了一把冷汗。
“作业?什么作业?”
行夫向她解释完前因后果,她笑了出来,还说“你真行啊”。这种时候,真理子总是领会得很快。
“我也没跟爸妈讲。那张打印纸早就扔了。”
“哎?这样没事吗?”
“没事儿。反正跟我没关系。你不也一样吗?”
他们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两家的大人也很熟。在家里时,相互间会用很亲热的称呼。上小学时,他们原本在学校里也这样呼来喊去,同学们听见了就起哄道:“你们是一对吗?”“一对肥猪夫妻!”后来,在外他们就互称“向坂”和“仓田”了。
“我觉得那节目看不看也无所谓,既然你要看,我就陪你。”
这样来一去,就错过了节目的开头部分,等到两人定下心来观看时,电视画面上正好拍到那封举报信。
举报信的内容不仅旁白朗读,还同时配上了文字。可是有好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