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玄幻小说电子书 > 梦回唐代 >

第62章

梦回唐代-第62章

小说: 梦回唐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行在心不在身,心一无所系,出家与在家有何区别?心有所系,便是出了家也是披了袈裟的俗人。再者,你说是离了尘世种种诱惑而放下高明呢,还是面对这种种诱惑包围却坦然不动更高明?”那僧人说完,又补充道:“越复杂的环境,越能磨炼出最耀眼的星子,你说是也不是?”

佳贝这时才大致明白,却又疑惑道:“那为何又叫我回去?”

那僧人叹道:“叫你回去是你该回去,虽然是他们叫你到这里接缘,却也是比他们更高者首肯的,并不只是这一种解决办法。更高者也正好利用你来此间之事,叫这个时代的修行者们都来瞧瞧,到你那个时代,未来弥勒佛到这世间传法,有多大难度!世人是多么难以渡化啊,看了许多修行真迹,又在俗世中遭遇了这许多痛苦,却依然要在红尘中跌打滚爬,放了不下。无怪乎东华帝君曾有话说,他是宁可度动物,也绝不度人。”

佳贝听了,忆起子旭他们转世之后依然恩怨往复的苦恼,果然在人中即是苦。但想起梅度的温柔笑容,还是舍不得与他分开,她不由慢慢有泪涌上眼睛道:“说到底,你们只是要将我们夫妻分开。”那僧人道:“梅度其实已在修行,正属不修道也在道中之人,身边早有正神看护。你看他哪里象尘世俗人一般为了名利二字终日碌碌?现在虽对你百般温存,总有一日,他要将这情放得干干净净。”

佳贝听了这话,泪终于忍不住滴了出来道:“那我回去了,可还有再见他的机会?”那僧人道:“当然有。成与不成,全在他自己。连神保不齐都有时往下掉,掉入红尘俗世之中,也变做人,更何况只是个修行中的人?”

她听了,这才横下心来道:“我要见过牛郎织女亲自问个清楚,他们若果真不是为了爱情,我才能安心离去。”

那僧人笑道:“你也是如此执着。牛郎织女已褪去人身,你这肉眼欲见——也罢,今夜就教她也与你梦中相会。”

下一章预告:佳贝亲笔记录,由第一人称所写,《织女访谈录》

正文 第90章 织女访谈录
(更新时间:2006…4…14 19:51:00  本章字数:2446)

梅度一直在佳贝床侧守着她,见她一直不醒,睡得十分深沉。他见夜越来越深,寻了温毛巾给她细细擦了脸和手脚,没舍得唤醒她,也躺在床侧睡了。等他早上起来,四处已不见佳贝了。

原来她早早爬起来点烛执笔,写了厚厚一叠东西,梅度下床穿好衣衫拿起来看时,见第一页是几个大字标题:织女访谈录。剩下十几页全是密密麻麻蝇头小楷,匆匆写就,多处笔走龙蛇。

内容如下:

我很早就熟悉牛郎织女的故事,尤其感慨扼腕于它的结局。说是织女与牛郎本已配为夫妻,天界却派人将她强摄回去。牛郎悲苦不依,便披了老牛的皮追赶,居然也能腾云驾雾一般直上九霄。眼见就要追上,王母却拔下玉簪往身后一划,银河便悬隔在牛郎眼前。当然最后毕竟出现了一丝亮色,大致是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他们尚能在鹊桥上相会。 

因此民间传说,织女之回瑶池,牛郎之返人间,必是痛彻肺腑的恨事。也许正因为织女终日以泪洗面,百分之百的不快活,天帝才特许她每年见牛郎一次。因此他们普遍的结论是,天帝是不通人情的,却毕竟疼爱儿女;人神之间的爱情是美妙的,却又注定了悲剧的命运。 

到我那个时代而言,七夕已变做中国式的情人节,我好似在哪个网站上看过,确有人在某年2月提议将其定了下来,给“中国式情人节”一个官方名份。

童年时祖母曾煞有介事地和我说,这天如能躲在葡萄架下偷听,还能听见小夫妻的窃窃私语;如果向蓝天遥望,或能看见彩虹似的鹊桥;至少,这天农家惯见的麻雀、喜鹊等等,因为要飞去搭桥,所以就从眼前消失。我从不同角度验证,竟然证实了最后一条。特别是某年七夕,我特地寻了喜鹊儿一天, 更是深信不疑。

我便相信这一个神话爱情故事,并非虚妄。梅度也说:“当然是真的。”他从不曾骗我,我只希望,我们的爱情虽不能似牛郎与织女一般千万年延续,但终其一生,我愿与他白头携老。

一直到有一天,有人对我说:“牛郎织女,并非为了爱情。”

我不信,于是要求亲眼所见,他果真带我直上九宵,织女果然在瑶池,牛郎也本是一方星君。我看见织女的绝世容光,果然不是凡间所有,更感叹她的衣衫,流光溢彩,浑然天成,真真是“天衣无缝”。

我本期待织女如泣如歌的倾诉,孰知她不仅没有满怀愁绪,反而无限的感恩天帝。牛郎似是由她克隆的一个版本,在百年之后归位到原处,同样欢天喜地。 

我实在奇怪,问他们:“你们是不是被天帝洗脑,早忘了人间的舞台?”

她却说:“是到人间时被洗脑了,所以和人一样执着于情事。” 

我问:“你们是否知道,世间人都有哪些说法?”

她说:“我们本是为他们而来,他们却误解了我们。” 

我如坠云里雾中,只得死缠硬磨了织女,要听背后真实的故事。织女没法,就与我徐徐道来: 

“我本九天瑶女,他则是一方星君。某日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照红尘,才发觉世人随着物质世界的演進,渐渐就失去夫妻之间的伦常。除开利益与肉体的欲望,根本就不珍惜生命在世间那至为宝贵的恩情。可是天庭早就给人规定了严格的标准,倘若人一再的败坏下去,那人就没有了继续存在的理由。然而当时,诸神震怒之至,都说应该降下灭顶之灾。你应该听说过的,上古时期的大洪水,遍及全世界的大洪水,即是那时人类道德无存了的报应。 

我和牛郎心有不忍,就想给人一次机会。我们经过周密的安排,牛郎便先到下界转生去了。众神俱为我们的悲悯之心感动,纷纷表示要全力以助。其中太上老君让出他座下的青牛,说是叫它跟了牛郎去作护法,待到圆满时自然超升。 

且说牛郎来在世间,选的却是一户穷困异常的人家。等到父母死了,哥嫂只分给他一头老牛。他虽受够了贫困与虐待之苦,然其天性善良、真诚,且柔韧,所以不怨不恨,不记不报,只与老牛相依为命。 

其实他有此一段历程,以及后来的全部故事,都有着深刻的用意。 

其一是牛郎的所为,是想向世人表证,什么是孝,什么是悌,什么是处家立身的最重要、最纯正的法则。 

其二是织女的所为,是想向世人表证,神所看重人间的,不是金钱、权利与高楼大厦,而是人品;人品纯粹而朴真,直接可以感动天庭。 

其三是两者共同演绎的情节,是想向世人表证,什么才是恩重无比、忠贞不渝的爱情;当一个女人已经托付了终生,男人同样负有从一而终的责任;当夫妻之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磨难,他们也能以精诚之心破除一切障碍。 

其四是王母终将织女掳回,是想向世人表证,天庭法度森严,神的标准远远高于人间;人天悬隔,天庭之爱,并非世人可以妄自猜测。 

其五是天帝允准七夕相会,是想向世人表证,这出悲剧必得留下强烈的余音,不能被凡间很快忘却;当天下有情人都有一个机会,得以重新审视彼此的爱情与婚姻,就能更加强化其情其爱其恩的基础。 

总之神到人间来展现夫妻恩爱的至上之作,自然不是出于人情,而是出于慈悲。当然他们要借人情来作悲剧的纽带,才能给人营造一个迷的环境,同时留下一幕深刻的印象。” 

我有些明了,继续问:“那么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是不是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她说:“是的。也是为了夫妇这一至关重要的伦常,神才一再上演类似的故事。” 

我说:“可是今天,谁还懂得这些原始的内涵?”

她说:“这也正是七夕不为人所重视的原因。其实牛郎和我自己,何须为那一段爱情而唏嘘。我们所悲悯的,从来都是日益蜕变的人心。” 

我说:“我明白了,如果当初王母并不掳你回去,你们可能也迷失在人间。” 

织女笑而不语,或已默认了我的说法。 

我离去时看她满面微笑挥着无缝天衣与我作别,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

原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果真已与爱情无关。

其实我早已知道,人生在世,并不仅仅为了爱情而活。毕竟除了爱情友情亲情等“情”外,还有“道义”和“责任”。

梅度看完微微叹息,随即走到院里张望喊她道:“佳贝!”

正文 第91章 此去别千年
(更新时间:2006…4…15 20:05:00  本章字数:2778)

梅度看完微微叹息,随即走到院里张望喊她道:“佳贝!”见她在院中梧桐树下坐着,也不应声,抬了眼睛静静瞧他。他便走过去坐在她身边笑道:“我见你昨夜睡得沉,只以为你奔波劳累,不想娘子真有奇遇,梦中竟到瑶池会织女去了。”

佳贝将身子靠了过去道:“先生,我知道你为何一心向住修行啦。”她说罢将子旭转世骆宾王拍了扇骨至秦易腹,又扑了一跤吓唬唐天雷转世的香儿等事略略说了一遍,说罢叹道:“一世世轮回往复,恩怨相报,千篇一律,实在苦恼。所以罗十三他们才要修行超出凡尘,获得真正喜乐。”

她注视着梅度的一双细长眼睛,继续道:“我以为牛郎织女的爱情已天长地久,原来只不过是他们千万年的漫长生命中,过客人间时转瞬即逝微闪的一下星芒。”

梅度闻言伸了臂搂她入怀,将下巴支在她头顶道:“她有很多话是说给修行人的,目的是要点化人修行,我们若选择做普通人,则不须理会。人间当然要存在,人也要有人生存的方式,情是给人的,他们又不是,人之生命虽然短暂,但活在其中依然要继续人生苦乐,”佳贝点点头道:“我现在才算明白啦。若不能全部放下,舍不得尘世者,便该以感恩之心对待周遭一切,珍惜眼前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