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之钢铁雄心-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是1993年后,双方交往起来就不那么顺利了。“有些技术材料绝对不给你,想要必须有些手段”李杰说,有人用一箱二锅头或中国的小土特产私底下交换一些东西,但像过去那样在实验室里正儿八经的实验,要价越来越高了。
“后来干脆只谈钱,没钱门儿都没有”
为了招揽苏联军工人才,当时的中国政府为此启动了一项【双引工程】,专门引进独联体国家的人才和技术。据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主抓这项工程,并放言说:“这是一批穷十年之力都无法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对我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定不能错过。”
为做好【双引工程】,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专家局于1991年正式设立国家“友谊奖”,用以表彰外国专家为中国所做的贡献,各省随后相继设立不同地方政府友谊奖。乌克兰籍专家奥坚科·沃洛德梅尔、科瓦连柯、阿诺·阿夫恰茹克相继获得国家级友谊奖;卡强·鲍维尔·尤力耶维其获得江苏省友谊奖。
2002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内部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10年来通过官民并举,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双引工程”,从俄罗斯以及其他独联体国家引进了大约上万名专家,2000多个技术项目。乌克兰是【双引工程】的重点地区,每年都有大批专家、学者应邀赴华讲学或从事科研。中国驻乌克兰使馆一秘李谦如在一篇署名文章中说:仅2006年,国内邀请乌克兰科技界专家学者赴华约150批次,2000多人次。
————————————————————
对于中国进行的【双引工程】另一边的魏玛共和国,其实也是支持这么做的。
毕竟当时的魏玛共和国,就算将这些人才留在国内也根本无法提供养活他们的工作,别提资助他们进行先进科技的研究了。
反之,如果将他们送到中国去的话,不但能够得到理想的研究环境,而且将来等到德国的情况恢复了,还能将他们重新邀回国内。
到时候,他们在中国所获得的一切研究成果,自然也就是德国的了。
对德国人的想法,严光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在将这些在德国混不下去的人才揽到中国后,严光不但替他们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而且通过各种手段对他们进行收买工作。
工作的成效还是很好的,等到纳粹掌权,希特勒上台并且开始恢复德国经济的时候,虽然在德国政府的召唤下有相当一部分的德国人员返回了自己的祖国,但依然有至少一半的德国人留在了中国,这个他们已经生活了十多年的国家——————小道消息,据说希特勒为此还发过脾气,大骂他们不配为日耳曼人…
由于当时中德关系还算不错,德国的情况也很糟糕,再加上当时的魏玛政府也在推动这项项目,所以当时到中国工作的各类人才差不多有三四万人的样子,最后虽然只有一半的人留下,但也有近两万人…
而这两万人,也对中国全面追赶欧美国家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至于另一个高峰,则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几乎波及了整个世界,尤其是美国本身和日本、欧洲是受创甚深,在这个时候唯一情况能够好一些的,也只有经济和这些国家截然不同的中国——————当然苏联是一个另类,由于苏联的经济体系和其他国家都不一样,所以当时波及全球的经济大萧条反而对俄国没什么影响。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当时的俄国反而成为了世界上一颗闪耀着的明珠。
另一方面的中国,由于在经济大萧条中受创并不是很深,再加上当时还有油田的收入助阵。基本上只要这个世界上的汽车、船只和飞机还在用石油做燃料,就不需要担心政府没钱的问题。
所以在经济大萧条后趁着上述那些国家都惨遭重创的机会,国社政府从美国和欧洲国家引入了大批人才——————德国除外,因为当时德国的人才已经被引入的差不多了。所以在经济大萧条后,就算引入了一些也是相当的有限。
当时国社政府从西方国家当中引入了差不多几十万的高技术人才,也正是这些人才使得中国在40年代前,真正的超越了全面的超越了所有的国家。
当然等到经济大萧条的后遗症消退了一些后,就像德国人一样,这几十万人中也有差不多一半的人返回了各自的国家。不过依然有一半的人留在了中国,并且在国社政府的资助下继续进行着他们的研究。
只不过这些人里,究竟有多少是其他国家的间谍那就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好在中国当时主要是基础上面逊于其他国家,在其他方面,由于严光的原因反而像个偏科生一样优于欧美列强,再加上有着军防局的存在,因此到不需要特别担心技术泄漏…
不管怎么说,最终在30年代中期,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总算是诞生了。而到30年代末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试飞成功并且很轻松的就越了当年由活塞式飞机创下的最高时速记录…
不过…
咳…
由于当时生产的喷气式验证飞机是和he…178,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喷气式一样的单发喷气式飞机,因此在创下了最高的时记录后,只是试飞了几次就摔了…
咳,反正航空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坠机史,摔几次死几个飞行员到没什么,关键是要找出坠机的原因让飞行员死的安心一些…
再加上当时国防军的将领都见识过了验证机那超越活塞式飞机的惊人速度,因此虽然验证机只试飞了几次就摔了,但是国防军依然对喷气式飞机的项目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
因此很快的,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和第五架验证机诞生了。
暂且不提这些验证机的下场如何,在见识过第一架验证机的下场后,国防空军和项目的主导者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现阶段的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还不是很可靠,所以如果不想谋杀飞行员的话,最好弄些保险措施。
比如说将单发改成双发,这样一来就算有一个发动机坏掉了,另外一个也能继续工作,最终将飞行员平安的带回地面。
于是在验证机不断试飞,不断坠毁的过程中,新的量产型喷气式战斗机很快也被设计了出来,也就是不久前才刚刚完成试飞的,军内代号为【应龙】的f…1型喷气式战斗机。
咳,虽说在后世好像也有某个国家使用的是f开头的编号,不过这种东西就好象卫星导航系统的卫星发射频率一样,“先用先赢”才是国际法则,现在中国用了,那美国就只好用别的了。
(中欧这场卫星定位系统频道之争,源于欧盟于2002年起决定以伽利略定位系统(galileo positioning system),来打破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民用导航领域的垄断局面,并于来年邀请中国加入伽利略计划,让中国成为第一个非欧盟的参与国。
根据中欧双方合作协议,中方承诺投入2。3亿欧元的巨额资金。但进入2005年,据中通社报道,随着德国总理默克尔及法国总统萨科奇等亲美政治人物上台,美国同意在技术上支持伽利略的开发,继之欧盟排挤中国,投入巨额资金,中国进不到伽利略计划的决策机构,在技术合作开发上也被欧洲航天局故意设置阻挡,理由是安全等问题。拉中国参与该计划被一些人视为欧洲人的一种反美姿态,因此中国人感到被严重利用甚至是羞辱了。
中国遂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沉寂数年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上。2006年11月中国对外宣布,将开发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到2007年底覆盖全球的北斗二号系统计划浮出水面。但欧盟却直至2008年,伽利略系统的第二颗实验卫星才升空,比最初计划推迟整整五年。
到2009年,伽利略项目远落后于原先计划。北斗则不断前进,中国在开发自己的北斗系统上进展迅速。
“真令人难以置信”比利时eutralex航天机构主席米歇尔·福布曾与中国协作者打过交道时他说,“中国人确定主次,做出决策。没有争论,没有谈判。这与欧洲不同,欧盟做什么事之前必须统一27种不同意见。”
此外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技术上比伽利略更先进,定位精度甚至达到0。5公尺级。但由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频道与伽利略计划重叠,引发欧盟官员抗议,按照国际电信联盟通用的程序,中国已经向该组织通报了准备使用的卫星发射频率,这一频率正好是伽利略系统准备用于公共管理服务的频率。中国航空技术专家指出,按照“先用先赢”的国际法原则,谁就享有该频道的使用权,谁先启用频道既然北斗率先启用,那么伽利略只能重选择通信频率。)
————————————————————
不管怎么说,f…1【应龙】都是这个世界的第一种实用型战斗机。
而且和将喷气式战斗机当成轰炸机的希特勒不同,无论是严光还是军内的将领都对这种新式战斗机报以很深的期望。
然而在对f…1的使用和投产上,空军和海军却有很大的异议。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看不出喷气式飞机的巨大潜力,事实上单是f…1所拥有的速度,只要这些人的眼睛还没瞎就绝对不会看不出来。
但就算是这样,在空军和海军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将领反对将f…1投入生产。他们会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在他们看来f…1的性能还不够成熟,虽然如今的f…1战斗机装备着4门30mm机炮,再加上90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绝对要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一架战斗机更加强大,尤其是采用双发设计的f…1,在可靠性和安全性上也要比最早的验证机强上许多。
问题是,f…1的航程实在是太短了…
虽说f…1的时达到了900公里/小时,可是他的航程却只有1050公里,就好象历史上的me…262一样而同时期的zd…20和稍后的p…51野马,却都拥有着4000公里的航程…
只有1000公里航程的me…262无论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