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305章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305章

小说: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事。”

“这些糖棉,是臣逼迫郑知州进贡的。”

“为什么逼迫?”

王昭明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几个宰相脸上全部起黑汗,这也算逼迫?但其中还是充满讥讽含味的。

不过这一次变化,终于使朝中所有大臣终于重视起来,一本很实用的中庸,一个奇迹之城,谁敢不重视!诸位大佬心神激荡的离开,赵祯却坐在宫中想着心思。

这是在一州推广,若是一国能不能推广呢?

然后叹息一声:“太小啊太小。”

不小了,可这个年龄担任宰相却是不可能的。不担任宰相召回京城会起多大作用?想到这里,赵祯又是幸福又是苦涩……

第二百七十二章 冲动

赵祯前思后想,调回京城不成,况且太平州那一摊子,眼下也没有其他大臣能挑得起。

想到这里,得意地笑起来。

两人友情是有的,但郑朗不会说出这种友情,你与皇帝交什么朋友?赵祯不会这样想,只认为郑朗对自己很忠心,是自己心腹臣子。

不是范仲淹,人虽不错,但太倔强,喜欢胡来,都开始结党。吕夷简也似乎有些不大放心。

唯独郑朗年龄小,让他感到很遗憾。

不能诏回京城加官,只好再次官复原职,将一百二十几顷的景春圩授给郑朗做封田。

后来的数圩,还是用景祐年号做圩名,然后到了景泰圩,景和圩,景安圩,景仁圩,景正圩,景春圩,景丰圩,景阳圩,景佳圩,景忠圩,景纯圩……

与之相对的是一堆祐。

大臣不能作声,难道不准郑朗用年号起名字?没这个理。

景春圩正是今年新圈的一个小圩,但在小圩当中算是规模比较大的。

多少耕地不知,勘探的结果出来,奏折上写着大约一百二十顷左右。

经郑朗一变,付出仅是两年的税务,那个二十五万缗钱物不算,没有太平州,安顿这些流民也不止二十五万缗钱物,就是养肿瘤养到厢兵中,在编于厢兵之前,最少也得花费这么多钱物。

生生变出一个若大的城市,七千多顷肥沃的圩田,仅赏赐一百二十顷,真的不算过份。

诏书下达后,但招来郑朗一顿狠抽。

不但不受,反而写了一份奏折递上京城,责问赵祯。

抗拒中书令书,是我自有苦衷,如今真相大白,陛下与诸相公应当明白。这是我还厚着脸皮继续留在太平州担任太守的原因。可是作为属下,与中书诸相对抗,本来就是犯下严重错误的。陛下贬臣官职不算为过。臣做了这些,虽略有小功,只能说是将功折罪。何敢再受陛下恩惠?往事才去不远,陛下两次欲复臣官职,置中书诸相何地?

也非臣一人功劳,上有诸位官吏同心协力,日夜操劳,下有百姓不分四季,辛勤劳动,才换来如今一点成果。陛下仅授臣一人之恩,臣有何脸面当之?陛下又欲臣于何地?

臣为陛下臣子,自当安邦治民,是臣的本职。而今略有功,动辄封赏一万多亩良田,那么陛下以后打算封臣良田五十万亩乎?试问朝廷有多少耕地象这样封赏下去?

开圩之初,我说过此乃私田,非乃官田,几百亩的田地都有定数,怎么能以私田授予官户?

后面一条,有些复杂,除私田外,还有营田、官庄、屯田、学田、弓箭手田、马监牧地,后来还有蔡京等人主办的西城所,这些田有的完全属于朝廷土地,有的属于半朝廷土地,交给农民耕种,正常交纳税务,但朝廷可以随时收回来。它们主要来源是开国之初的无主之地,有的是户绝田,没有继承人的田,抛荒田,因灾害逃亡的无主之地,涂田,包括江洲海涂等地,国家籍没的田地,边军开耕出来的田地,蛮荒之地开发出来的新田。

还有一种是专门授于官员的职封田,河北路最多,一共三十多万亩,利州路与岭南两广路、夔州路、梓州路、福建路等偏远地区很少,四万多亩,或者五万多亩,全国有两百三十多万亩。但官员仍然不满足,相互争吵。有的直接在外面兼并,北宋前期几位皇帝不算太昏庸,做得不过份。到宋徽宗宋高宗时,有的贪官污吏往往一占就是几个县甚至几个州的耕地。

这也导致一个恶劣的后果,明朝朱元璋上台后,只杀,不存在高薪养廉,宋朝那样都没有养好官,况且明朝脆弱的经济,于是几千几万的贪官杀。只要金钱好,还有后来人,杀了王贪贪,还有李贪贪,杀了李贪贪,还有张贪贪。也没有杀好。

无解!

宋代大规模开圩史要迟好几十年才发动,多是官私齐开,官家开圩占三分之一,大户人家占三分之二。官圩又分为两种,一种象郑朗这样全部交给百姓耕种的,一种还是交给百姓耕种收取税赋,但是以官圩名义存在的,也就是老百姓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郑朗可以将圩以官圩名义存在,也可以将于交于百姓手中,毕竟取之于民,还之于民早几百年前李世民就提了出来,他还是作为人君的身份提的。交到百姓手中,国家得到了赋税,性质一样。

还是有区别存在的,官圩百姓毕竟没有所有权,说收回就能收回,那么朝廷就能动辄封赏功臣哪,贵戚哪,几分几不分,没有了。

于是一旦圩成,郑朗立即给田契,授之于民。

但赵祯这道诏书下得也没有疑议,圩未成,未付之于民之手,可以授之。

几位大佬们看着这份奏折,气得哭笑不得,你这是在谦让呢,还是存心再次恶心我们几个人?

吕夷简想了想,得,咱不招你惹你,这是你与皇帝之间的拉锯战,与我们没有关系。将奏折递到赵祯手中。

元旦将要到来。

严掌柜收到孙子一份礼物,无非就是糖,还有一床棉被,这玩意儿也传得邪,没有看到,只说它非常非常的暖和,比绒被还要暖和十倍。但究竟是什么样子,无一人说出所以然来。

郑朗刻意拿来一些,给了学生,新年要到了,写一封家书回去,送一些礼物,向长辈问一声好。连孝道都做不到,何谈什么儒家?

是这种情况寄回来的。不但严掌柜家有,范吕司马王家都有,范家是双份,其他几个少年没有异议,范家有那个大范,一家人生活过得很苦逼。

真说起来,它也不会值多少钱,几百文足矣,可是礼轻情义重。

宋朝有一半状元最后因为这名头,成为凤毛麟角那一个小群体中的一份子,还有一半人进入仕途后也就消失了。郑朗不但没有消失,主动到南方,然而在南方风头还强劲无比,似乎比当初连中三元风头还要劲。

所以严掌柜更加感谢。

又不知道如何感谢,还礼,还什么?钱人家是有的,地位自己送不了,字画是求不来。严掌柜的妻子说道:“还佛吧,他几个娘娘信佛。”

“他信的佛不是你信的佛。”严掌柜一本正经说道。于是拿出五千缗钱买了八顷地,送给贫困百姓,正是状元公在江南做的事。但京城地太贵,只能买这么多。又提了一份厚礼,赠予知日。那算状元公的小半个师父。

算是义举。

逼得吕夷简无奈,出了一千亩私田,授予贫困无依的百姓,又对赵祯说刘处可以调回京城了,然后送厚礼于知日。

赵祯看到郑朗信后,哭笑不得。

自己加官封赏,居然这么难送出去。

抓耳挠腮,也想出一个办法,让刘处回京担任礼部侍郎,这个职说重要也清闲,说清闲也重要。仅是一个回报,刘处进了京城,必然成为打酱油的。

又赠送了一份厚礼送于知日。

知日郁闷得不行,俺不想沾这个光,太俗了,将它们折卖出去,也购了一份地,当作善地给予贫困百姓。

成了一件雅闻。

但更多的人在关注着那本《新中庸》。从传出郑家子准备书写时起,过去了三年,至今未出世,这倒也罢了,但郑家子创造出那么大的奇迹,所倚仗的只有两点,一是“夫子的格物学”,二是新中庸。

政绩推动着百姓对这本书的期待,这本书又推动着政绩的神奇与正义,俺不是用其他旁门左道治理州境的,而是用正宗儒家学问来治理的,别来烦我。

主要还是小,否则人们会对郑朗要求进一步拨高。

……

就在大家过着喜气洋洋的节日时,郑朗才带着几个学生从圩堤上返回来。

最关健的一年,最关健的一两个月。

圩堤需要人手,蔗糖又带来更大的困扰。利是有了,劳力却严重的缺少。要搬运进仓,要削皮,要压榨,要蒸,要淋,要分等级出来,特别是冰糖,这个制作时间快,可是效率低,一个个青竹削成段,然后一段段上淋浓糖液,不但占场地,制作速度又慢。没有办法,只好发动全州百姓,家家户户出劳力出来,妇人做轻活,男子做重活,给超高的薪酬。

最苦的还是小吏与衙前,一个个累得快趴下。

拨了一笔款子,每人发放一百缗钱补贴。

累到如此地步,一百缗钱不算厚赏。

郑朗更要自己带头。

从圩堤上回来,累得往床上一倒,没有力气说话。

崔娴腆着小肚子走进来,幽怨道:“你这个官做得未免太辛苦。”

“还有两个月就好了,以后不会再有这么忙。”郑朗有气无力地说,主要是圈圩堤与蔗作坊事务绞在一起,劳力不足造成的影响。

到明年不用再圈圩,劳力不会这么紧张,一切会进入正常轨道发展。

但有一件事,也要提上议程,那就是衙前,按照以前衙前数量,不绞在一起,官吏继续这样奔波,换谁长年累月下去,十有八九吃不消。

可一想起此事,郑朗隐隐地头就痛。

然后又盯着崔娴的肚子。

崔娴娇羞万分地说:“妾有了。”

“什么时候?”

“大约四个月。”

“那天你古古怪怪地与我谈孩子,还有以前那几个晚上……”

“那几个晚上是你不成体统的,与妾无关。”

“你又在耍聪明。”

“不是的,你们家世代单传,上一代就你父亲一个人,上上一代只有你祖父,还有一个姑姥姥,妾有了,也是你们家的高兴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