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蠖嗍孔逦盘蠊弁行┎孔逡蛭飨牡陌饔氪蜓梗蛘哂衅渌南敕ǎ盘尉嚼矗⒓淳俦煊ΑT谡庑┎孔逭绞恐г拢制釉谖统潜呱辖ソソ苁莆茸
除夕夜,两军仍然在血战。
一直到天明,种朴的部下剩下的兵力不足一半了,郭成率中军赶到。这时,更多的部族从远方带着壮士,来到凉州城外,同时章楶也接到消息,大军渡过黄河,向卓啰城发起进攻,牵制着西夏的兵力。
下午时分,凉州守兵看到大势已去,弃城逃亡。
郭成再次分兵守城,率领大军出了凉州城,冲向济桑城。
当天晚上,将济桑城拿下。
初二,前线卓啰城西夏守兵闻听后方全部失守,再加上卓啰城本身渐渐不支,弃城从小道逃向零波山。
四天时间,凉甘二州收复,章楶又让郭成率一支劲旅,匆匆西上,支援王光祖。然后将大捷消息,用快马向京城通知。
消息初六就到达京城。
这时,宋朝君臣正在皇宫宴请契丹使者。
辽兴宗与辽道宗父子对宋朝不恶,虽然勒索了两回,让赵顼气愤不已。但谁让宋朝软弱呢,人善了要被他人欺负了,国家软弱了,他国怎能不想来吃上一口。当然,宋朝若有吞并西夏趋向,那么就不好说了。
宋朝主动给粮食种子,还有从倭奴国引进的水稻,在宋朝派出农民帮助下,也种植成功了,可能倭奴国稻种此时还十分落后,可能种籽还没有进化,产量并不高,一亩地收成仅有一百来斤。不过慢慢进化之后,产量会进一步提高。就是这一百来斤的产量,已经让契丹君臣开心万分了,北方天气寒冷,不宜种植粮食,只要能种植,地广人稀,产量虽低,可是辽东有多少黑土地啊。
还有宋朝那种更高产更耐旱的作物呢。
因此这次派出使者,带来了大量礼物,以表谢意。
其实就是杂粮,也没有那么高的产量,那是长势最好的几块地收成。一旦推广,肥料跟不上来,种植方法不当,产量会进一步下跌。若是粗犷式的广种薄收,产量会不及一半之数。并且天气因素、虫害、瘟病、土壤等等因素,会使产量进一步下降。这也是郑朗不满的原因。
不过想让郑朗满意,大约在郑朗在世的时候是不可能了,后世产量高,甚至出现一亩红薯产量达到三千公斤的高产,那是有多种因素的,一是化肥,二是种籽,甚至出现了转基因,现在这两样皆不可能出现。
这是他的想法,他人却不会这样想。
郑朗对照的是前世,他人对照的是现在,现在北方夏天种植的是粟,是豆。豆产量更低,而且对水源要求更高。粟产量也不高,并且现在脱壳技术落后,粟米里一半是粟壳,特难吃,若让百姓选,宁肯天天吃红薯,也不愿意天天吃粟米。事实在水稻未普及之前,隋唐时高档的主食非是粟,第一是米,第二是豆。就算一亩地玉米收成不足两百斤,红薯不足五百斤,对现在这个时代来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赵顼对契丹反感,特别是熙宁七年大旱契丹的敲诈,让他心中怒火万丈,但也知道轻重。一旦正式收复西夏,全国精锐尽出,虽然北方驻扎着许多禁兵,可是精兵勇将多在西北。一旦契丹动用了十几万军队围魏救赵,不要说苟和派,就是郑朗也不大放心。
宋朝伐夏,必须在灭夏之前,将契丹稳住,就算是灭了西夏,想要治理,最少得一年时间,这一年多时间内,契丹若出兵,对宋朝皆不利。因此赵顼在殿上,大叙兄弟之情,友邦之情。
气氛相当地好。
就在这时,太监悄悄地在赵顼耳边低语了几句。
赵顼面露喜色,不敢说,甚至为了隐瞒消息,以免惊动契丹,大捷消息都不能见于报纸。宴散后,赵顼将重臣留下。
契丹使者与其他大臣散去,赵顼说道:“诸卿,凉甘二州拿下了。”
知道真相的人不多,御史满中行闻之愕然:“这么快?”
前几天宋军还在兰州与西夏僵持,怎么就拿下了凉甘二州。况且凉州非是别的城池,城墙高大坚固,甚至还设有瓮城,仅凭一个凉州就能将宋朝阻挡一个月时间以上。
章惇道:“非是兰州方向宋军得功,而是之前章楶暗派郭成与王光祖自大斗拔谷潜行到凉州后方。”
原来若说大斗拔谷,也许有大臣不知道它在哪里,但这次宋朝风波闹得很大,多数大臣皆对西北投以观注。听到这四个字,许多人倒吸了一口冷气。
满中行喃喃道:“我们大宋军队这么强大啊。”
郑朗心中冷笑,就是此时的宋军,也不及汉唐时强大,只能说是比真宗仁宗朝的宋军好一点。之所以顺利拿下甘凉二州,乃是集中了章楶诸人的智慧,还有郑朗以前利用金手指数番大捷所积累起来的士气与信心,准备充分,武器更先进,将领任用得当,以及郑朗几十年的谋划,若是对象是幽云十六州,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当然,这一条不必要说。
总体现在宋朝苟和派还是略占上风,没有信心,就不敢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对幽云十六州,又那么渴望。难道非要与女真人联手收复幽云十六州吗?十之八九又会悲催。
但郑朗也长松了一口气。大斗拔谷对于古代人来说,是一道天堑,但因为有大雪山(祁连山)与癿六岭(东祁连山,也就是冷龙岭)的隔阻,现在人不得不将大斗拔谷当成两地来往的重要通道。计划是章楶制订的,反馈到朝廷,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郑朗也同意了。可是整个行军过程里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
如果运气不好,遇到那种特发性的灾难天气,宋军都有可能在这个谷道里全军覆没。当然,成功了,效果无比的显著。
新年来临之时,郑朗也知道宋军开始出发,一直在为这一行数万军队担忧。直到捷报传出,他一颗心才放了下来。
留下的都是精英。
到了图穷匕现之时,都明白了朝廷的战略企图,敢情宋军在三路陈兵列阵,皆是一个幌子,真正目标乃是河西走廊四州,斩断西夏右臂。
还有人也明白了郑朗为什么说辞去相位。
拿下河西走廊,西夏又因梁氏囚禁皇上怨声载道,经济上又出现了大麻烦,宋朝能不收复西夏吗?只要收复西夏,必然郑朗领军,得到西夏,郑朗功盖于世,还能再回到东府为宰相么?
多数大臣又高兴又惆怅。
张璪看着殿外一株腊梅迎着寒风绽放,喃喃道:“郑公,乃是腊梅啊。”
他是想拍郑朗的马屁,宋朝如今经济变好了,再加上各种杂粮的出现,文治上无几朝能过之,差的就是武功。若灭掉西夏,没有西夏与吐蕃的牵制,就算得不到幽云十六州,宋朝也能与契丹平起平坐,甚至不高兴了,可以直接拒绝屈辱的岁纳。那么虽不及开元盛世时武功强大,但最少在武功上逊色于汉武,文治上却高过汉武,甚至高过于文景之治,武功上也高过文景。这还不能算是盛世来临吗?
但盛世到来,郑朗却要辞职回家了。
这种品德无疑就象这株腊梅一样,百雪侵残之时,独迎风绽放,为这寒冷的冬天增加一份香气,百花绽放的春天,腊梅却无声无息的开始凋谢。
是好心,王安石却狠瞪了他一眼。
不能想的,一想这句话容易引起误会,尽管张璪是好心。
郑朗道:“介甫,无妨,但真正是腊梅的非是老夫,而是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
宋军无比迅速地夺下甘凉二州,宋朝君臣欢天喜地,然而西夏那边,几乎所有得到消息的人全部呆若木鸡。但这仅是第一步,不过在目标未暴露之前,宋朝开始扯皮了。
第九百一十八章 扯皮
肃州,位于河西走廊的中段,自古以来是一座重要的军事与商业城市。
因为西夏与宋朝交恶,西夏又为了敛财,加重了商税,丝绸之路在宋朝多改从吐蕃绕道而行,因此诸城市包括肃州在内,皆有些没落。宋朝得到河湟后,顺着青海湖两侧将商道重新修葺,又修建了一条很宽的防沙林,此时数年过去,沙林成荫,于是更多的商队绕道南丝绸之路,导致河西走廊商业更加萎缩,肃州也更没落。在肃州的南端也有几条小道通达青海,自去年宋朝封锁道路后,一度成了重要的走私商道。但本身彼端草头鞑靼没落,再加上冰雪封路,肃州防卫不严。
然而这个冰雪天气,也导致宋军行军速度下降,当曲珍前行军来到肃州时,肃州开始全城戒严。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有一个黑水镇燕军司。河西走廊北方就是大漠,也就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腾格里大沙漠,现在也是沙漠,但不及后世恶劣,大漠里有许多绿洲,甚至湖泊。比如石羊河的下游,就冲击成两个湖泊,其面积不亚于后世的巢湖。发达的石羊河湖水系,养育了许多游牧民族。但这不是最大的水体,最大的水体乃是自祁连山发源的山丹河,再到肃州的黑河,过了古长城后又称为弱水。弱水的下游位于夏辽边境,形成三个湖泊,居延海,是中国的第二大湖泊,面积仅次于青海湖,比鄱阳湖与洞庭湖面积还要大。
辽夏争甘州,辽国伐甘州回鹘就是从漠北出发,抵达居延海,再顺着弱水川、合罗川抵达甘州的。居延海与弱水川、合罗川水草丰美,又是到达漠北的重要道路所在,因此成为西夏的经济与军事中心。西夏在这里为了防止契丹南下,设置了黑水镇燕军司。
曲珍攻打了两天,未攻下肃州,燕山军司闻听后,派出军队来援,侥幸王光祖也料到这种局面,随后率领中军匆匆赶上。肃州攻防战开始。双方兵力对比宋军仍占据了优势。当地有百姓,但各部族也多反感西夏的统治,大多数保持了中立态度,在这里,在人和上两国是平等的。武器宋朝更犀利,西夏占据着的仅是肃州城墙优势。
连续攻打了十几天,经过一场场鏖战,王光祖牺牲了六千多名将士,包括曲珍本人也身负重伤,才将肃州拿下来。然后兵出肃州,直奔瓜州。未动黑山军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