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1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不可能恢复到景祐之年,已无形中成为新的门荫制度。其次便是节制科举进士数量。从根源上,将冗官现象控制住。
曾公亮又是一声叹息。
办法是好办法,但执行起来会有多难?
重新恢复与完善监察司,其他京城各部司都在缩减,唯独扩张的就是御史台,也就是这个监察司。
每路设一下属机构,一正使,一副使,两名文书,四名巡官,四名书吏,书吏非官,乃是吏,就是算账的会计,一路增加了八名官员。职责是巡查一路税务执行情况、官员作为、民间冤情以及保甲法、免役法、仓法以及其他种种,军政务皆人巡查之权,那怕是转运使的账册也可以有权拿出来翻阅。但只有巡查权,很大的巡查权,却没有过问权参与权,发现问题,向御史台汇报,御史台根据情况向两府三司或者皇上汇报,或者对相关的官员进行弹劾。
未必能起到十全十美的作用,明朝东西厂与锦医卫都未实现,一路仅八名官员与四名小吏,如何实现,但能给各路官吏一种震慑。曾公亮抬起头,看了看御史台十几名言臣,嘴上苦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继续往下看。
乃是一份长长的名单。
近两千五百人名单,包括各个部司都有,还有那七百余裁减下来的京官。
因为此次重组,牵连到各州各府,不但是重组,还有审核破坏掉的免役法、仓法、保甲法与各地兵士情况,未来成立的监察司是完成不了这个任务的。
从各部司抽出近两千五百名官员,由范纯仁坐镇于京城遥控指挥,再由十名言臣率领,到各州县巡查执行情况。这部分京官,根本各自的才能与表现,有的在巡查后调回京城,继续担任原职或者升迁,有的填补一些不良地方官员的职位。还有一些表现不好的,就要陆续裁去了。
曾公亮终于看出来,为了削减官员,让地方官对付地方官,甚至让这些京官对付地方官,一个个想保住差职,不拼命不行哪,地方官员肯定会互相攻讦,下去的京官肯定找地方官员麻烦,以便多出空缺让自己填上。
中书麻烦无形中减少。
哭笑不得的抬起头,看着郑朗问道:“行知,若此,京官是否太少了?”
这一去整去了一大半京官,难怪前几天郑朗天天在看京官的履历。
“明仲,不少,足矣了,若不是考虑到争议声会很大,一千京官也足矣。”郑朗淡淡地说。一千名京官肯定不够的,不过重组后政令畅通,一千五百名京官足矣。但郑朗也不敢说只要一千五百名京官,最终数字不会少于两千五百人,否则自己会马上被天下的士大夫们活活逼下台。什么都结束!
这是严厉的措施。
下面又有安慰的措施。
一些官员裁减下来,若不服,请拿出证据,自己做了那些政绩自辨。防止上级官员借机打压的。重新给一次机会,一旦实施下去,一路几乎有近两百名京官巡查,不可能两百官员一起协同上司做污证吧?
第二条,就是裁减下来,最少会保留职官,继续拿薪水。还给机会,除了老弱病残,严重昏庸无能不作为或者苛民的官员,大部分官员会有新的起复机会。宋朝各地义学已经不少了,郑朗推动之下,义学更多,但师资力量很薄弱,这些退下来的官员有许多是进士,让他们进入这些义学书院授学,顺便进行自我反思,有贡献者,以后官员有缺,再度优先起用。其次以职代吏,保留职官官职与薪水,跟随一些良官后面做小吏,学习观摩,进行第二次变相的磨勘,表现好者同样再度优先起用。
若化官为吏,就是裁去两万名官员,也安排下去了。
三条活命机会,怨言必会减少。
看到这里,曾公亮再度苦笑起来,对郑朗说道:“行知,智慧天无无几人能及。”
还会有怨言,但这样一来,反对声音必然弱了许多。
曾公亮都这样说了,赵顼长松一口气。
郑朗第一步就从官员入手,赵顼心中底气一直也不大足。
继续往下看,这些京官下去,不是看官员表现,还有许多任务。免役法顺利执行了十几年,若从郑朗自太平州算起,都有三十多年历史。如今全部破坏,一部分乃是官员不作为,懒得收,省得得罪人。一部分是巴结权贵,将免役钱往五等以下户上摊派。全面恢复旧制,对各州县进行审查,若地方所有豪强纷纷反对,也可以,恢复原来的差役法。两种选择,要么恢复旧免役法,自四等户以上分户等收入摊派免役钱,要么全面执前原来苦逼副的差役。反正宋朝还有七十几个州府依然在执行着差役,不多这一个。
曾公亮又是苦笑。
接下来就是保甲法,保丁多了,训练却在下降,还有许多一二三等户为了那个免税,充五等户进去。故病又犯。就是郑州都出现了类似情况。大规模的盘查,保甲法依然还在盘查之中。允许其改过自新,将税务补齐,不追究责任,甚至将他们作为善户,作为优先进入新监股户行列。若不改正,不但强行让其将漏税补充进去,还按照国家律法进行笞杖或者刺配。
终于看到一开始就说两监的作用。
招安式的苟和妥协,无奈,不然执行不起来。
查的还有各地税务情况,于各州各县,甚至重要的村寨,将国家税务标准张贴,若有官商勾结者,举报者能得其漏税款三分之一,若有重税者,向监察监举报,派人核查,朝廷将重税款项全部退还。
未提破坏的仓法。
多是挪用,而它则是重中之重,那场大旱,不远了。但现在不能急。
各州县减裁的吏差仅是淡淡提了一下,若各州县感觉不便,向此次下去盘问的京官们倾诉,再经审查,交与中书过问。酌情减少裁减数量。
最后就是隐田与并州县。
提到隐田二字,曾公亮更头痛,也在查问当中,此次共计六十个州,看到这个数量,曾公亮眉头都拧在一起。然而细细看下去,又冲郑朗苦笑地摇摇头。太狡猾了,六十个州,数最巨大,可这些州有一个显著特点,那种顶尖的豪门几乎没有一个。肯定得罪了许多人,但不会得罪顶级豪门。又能起到震慑作用。
但曾公亮也不知道,至于一些顶尖豪门,早晚郑朗打算碰的,此次一举将基础奠定好了,未来数年内,必拿几家动手,否则震慑力一直不足。至于隐田如何查,以前已有了严密的制度,仅是没有执行罢了。未说,接下就是并的州,一共并去三十二个州军,一百四十二个县。
动作不可谓不大,但有种种的妥协,还有两监利润的诱惑,以及一些巧妙的安排,难度会有,争议声与反对声音也会很大,但比曾公亮预想的会小。
看完,曾公亮说道:“陛下,臣不知对错。”
虽与郑朗关系不错,这次动静太大,后果曾公亮无法预料,只能摸棱两可地回答。
说完,将它递给富弼。
一个个查看。
有的说好,有的沉默,有的反对。
两封札子皆很长,主要是名单与报表,关心则乱,关心的主要是自己这一部门,可谁没有门生子弟亲戚好友呢,因此看得慢。
赵顼拿太监上茶,然后站起来,亲自替曾公亮沏茶。
“陛下,臣不敢当啊。”曾公亮差点吓得直哆嗦。
“曾公,国家危急时刻,还望曾公助朕。”赵顼说道。大家先将私心放到一边去吧,帮助朕将难过熬过去。
做得十分谦卑,一是心中急,二是多少受了郑朗影响。
可是喝着皇上亲自沏的茶,许多人心中五味杂陈。
一转茶倒下来,反对声音弱了很多。
也不是大臣私心重,知道好处,免役法重新振兴起来,保甲用真正的五等户保丁,减裁官吏,一进一出之即,有可能就是两千多万缗钱,若再有其他的举措,国家很快就会出现节余。
但实施下去,骚动太大,谁都没有信心。即便支持的人,也未必能做到信心满满。
既然一起不反对,赵顼说道:“草诏。”
“陛下,莫急,臣不敢担任。”范纯仁说道。
“你是怕麻烦?”赵顼不悦地道,别人不行,你可是郑朗的学生,范仲淹最优秀的儿子。
“非是,臣才能不足。”
“范卿,之所以郑公推荐你,有几个原因,一是你性格温和,若是酷吏,此举必会引起更大的争议。国家虽困难,还是要以温润清静为主。故你是不二人选。二是你的德操,处事不公,不能主持,也非你莫属。三是你的才干,无才干只会引起严重混乱,非你莫属。不过执行后,朕会让中书三司派官员协助你。”
范纯仁张口结舌,是欣赏,还是将自己往火海里推。
郑朗道:“尧夫,让你主持,乃是我的建议。陛下不是夸你,至少我想不出除你之外,有第二人选担当。非是你才干超过其他人,乃是此位只有你最合适。但没关系,若遇到困难,我与介甫到时候会相助你。”
范纯仁无话可说了。
不但颁发天下,王安石与郑朗的札子,还有报纸刊登。
果然一出,天下轰动。
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喝彩的,还有咒骂的。一旦真执行,无数大户利益受损,就是简单的门荫制,一年一次改成五年一次,官员会少荫举多少子弟亲戚门生?
若全部赞成,那才是怪了。
但有奇怪的一幕,还有许多人询问两监的事。郑朗含糊地回答:“一监有可能不亚于太平监,还有一监虽不及前监,既然我放于朝堂之上,规模也不会少。这是眼下的两监,将来人口更加稠密之时,还会有一监,那一监规模有可能会超过银行监收益。”
前面放出,后面赵顼就将郑朗喊到宫中询问。
郑朗悄悄地讲解了大半天,赵顼脸色凝重。郑朗道:“非如此,日益庞大的宗室,以及更加稠密的人口,无法解决。”
赵顼脸上还在犹豫,郑朗又说道:“莫急,还早着呢,况且到时候也能观后效后做决定。先将天下争议声稍稍平息再说。”
“倒也是。”
随后范纯仁与郑朗以及王安石,一起忙碌起来。两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