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攻略-第2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公子也笑眯眯地上前打起了招呼,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靠,这二位居然都是观德王杨雄的门生,嗯,算是门生吧,这年代还没有门生的说法。
杨琼与观德王乃是本家,乃是杨雄远房堂弟的孙子,而县尉韩雄曾经是杨雄的亲兵,因为有些本事,所以杨雄很是大方地举荐其为官,另外,原本在这里呆着的县令也是观德王杨雄的手下,靠!
整个县相当于全都被观德王所掌握,难怪这家伙说帮我就能帮得上,这让我不得不对这种世家门阀的势力暗暗惊心。
这两位告诉我,观德王杨雄有言,他们之所以留下来,是因为杨雄觉得他们都比较能够服从上峰的领导,而且才干不错,留下来,就是为了辅佐我的。
嗯,这样的马屁话本公子坦然受之,又想这二位询问了一些关于本县的事务,并且告诉他们,本公子是一位很从善如流的县令,只要你们能够乖乖的听本公子的话,照本公子的吩咐去做,那么,不敢说升官,但是发财的机会大大滴。
另外,本公子问了之后才清楚,不论是哪个州县,想要修路,只能自己干,比如韩城县,朝庭要求当地,必须保证每年修整一次,至少保证道路与外界的交通,但是,想要国家出钱,那简直就是扯蛋。
主要是韩城县既不在国家主要交通干道之上,所以,只能由当地派发徭役以修整道路,每年大约也就是一个月的时候来修整道路。或者是干啥。
而本县的成年男丁不过一万出头,一万多人,一年只一个月,除了修整道路,还要修缮城垣,甚至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事务,所以,想要修路,光靠徭役完全是扯蛋。
又聊了一些关于韩城县的情况之后,本公子才知道,每年韩城县所缴纳粮食、绢布折合下来,一年的税赋收入也大概在一万五千贯左右,听到了这个消息,本公子很是黯然无语。俺一个月的收入的十分之一大概也就这个数,本公子跑马一次,不,是酒马贸易来上一次,所获得的收入至少是一年税赋的五十倍甚至还要超出。
一万来贯,一个县的税赋,居然才这么点,不过转念一想,这个时代的税赋仍旧是以农业为主导,而七山一水两分田的韩城县地方偏僻,又没有其他的产业收入,所以,一万五千贯,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一年下来,整个隋朝的税赋收入据说也才数百万贯,千余州县摊下来,倒也不算少的。不过这样也好,这样的穷乡僻壤,什么也还没发展起来,如此本公子也才能够更好的做出成绩。
只可惜,这二位虽然是我的手下,但是却是那观德王杨雄的手下,能用是能用,但是许多的事情,还是尽量别让这二位知道的好。
或许等本公子发展起来之后,大隋开始陷入了纷乱,本公子再看这哥俩的反应,以确认是否把这二位纳入我的圈子。一番客气之后,本公子随着这二位赶到了韩城县,距离黄河岸边将近十里路的韩城县还真是不大,城墙最多也就是两丈高,而且还全是用黄泥磊成的,看得本公子直翻白眼。城里城外,大多数的房子都还属于是那种泥坯房。只有少数的地主或者富户,才用的是砖石修造。
第三百一十九章 虽然贫困,却是宝地
看样子这里三分之二以上的都位于贫困线左右,而另外三分之一里边,富户与地主的数量怕是连十分之一不到,其他的,最多是比那些贫困线上徘徊的百姓强点,但也强不到哪。
“咱们这儿,地主不过几十户,商贾富户也不过百余。而这里,每逢五,逢十方为集市,周边的百姓会赶过来售卖自己的特产,又或者是米粮,还有一些猎到的野兽、山货之类的……”
越说,本公子越是无语,够穷的,原本呆在东都洛阳,觉得古代的生活很美好,等我来到了属于本公子的县衙之后,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实在是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一个字:穷,两个字:很穷,三个字:超级穷。本公子坐在这间已经打扫干净的卧房里边发着呆,看着那豆大的烛火,很是说不出的味道。
第一,没有任何的工业,商业也不发达,而农业,几乎就属于是那种比刀耕火种好不了多少。很庆幸,自己幸好不是穿越在这样的地方,更庆幸自己不是穿越在战乱的山东河南之地,不然指不定本公子刚刚穿越,就让造反的老百姓又或者是赶过来镇压的官兵给宰了也说不定。
汗俺这是啥子神鬼莫测的思路,怎么一下子窜到那边去了,回来。看样子,本公子需要做的事情还真不少。不过最重要的第一点就是先修路。把路修到煤矿那里,还有一件事就是扩建码头。
第二天一大早,本公子就带人往那煤矿处而去,说实话,这煤矿距离城并不算远,大约十五里路,而县城距离河岸边约七里路,不过,这是拐弯的。
如果是煤矿到河岸边的直接距离,怕是十里路都不到。而且,到了这里才发现,这里的煤矿地势还算是平整,不需要翻山越领的,只需要走过两座山谷,就可以直接往河岸边行进。
而且,山谷也足够宽敞,山势低缓,想要开山凿石的难度并不大。而且从这里通过河运,运向洛阳的话,其实成本并不高,因为走的是水路,根本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运输。只需要足够的船只来运送。
按着那位老师傅的估算,这里的煤矿若是想要大量的开采的话,每天最少能够出煤两万来斤,唯一的困难就是运输,运输对于拥有大量马匹的本公子而言,实在是算不得什么,很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铁轨,没有蒸汽机车,不然,两万斤煤,也就是三分之一车皮的事。
当我问他能不能日产十万斤的时候,这老家伙用一种看神经病的眼神盯着我瞅,气得本公子一脸的黑线。靠,区区十万斤,难道就那么困难吗?想想后世,一个煤矿,莫说是十万斤,日产百万公斤的大煤矿都不少。本公子又不是想要闹浮夸风,只是要增产而已。
“公子,一个人一天最多也就能够挖上三五百斤,可是挖好之后,还得从矿井里边运出来,所以,一般若一个人上去一趟,最多也就是背个五六十斤出来,然后再下去,一来一回的……”李元芳看到了本公子的表情,赶紧解释道。
听他这么一说,我这才省起,这个时代没有炸药,没有电力机械,甚至于我看他们那些矿工,除了一把丁镐之外,就是一个背兜。几乎没有其他的玩意。
我能够看到,这一大片黑漆漆的山脊,或者说露天煤矿上,有五十多名工人正在勤劳的开挖着。也幸好是露天的,不然瓦斯暴炸,又或者是地下作业,那也太恐怖了,这个时代可还没有防爆灯,汗!
“这里的煤矿还好是露天的,不然怕是一万斤都采不到。”老家伙似乎想到了本公子不但是本县的县令,而且还是一位堂堂的国公言,似乎觉得自己刚刚鄙视了一位国公爷实在是不太妥当,赶紧陪笑道。
“没事没事,人才这么点,而且还要爬到这山脊之上来采挖,的确是很难扩大产量。”冲老家伙不以为意地摆了摆手,本公子又不是那种被别人说一句就会翻脸的货色,再说了,这位老师傅说的也是很有道理。
或许以后,再想办法提高产量,现阶段,本公子要干的,乃是努力地修路才是真的,不过,没有炸药的今天,想要开山劈石来修路,那实在是太困难,幸好这里铺装路面不需要那么做。
看完了煤矿,自然的去看一看那片山谷,从煤矿这边赶过去,一共是三十五里路途,不算远,只不过,路途很是艰辛,要翻过两坐山头,然后再经过一条狭窄的溪谷,才能进到那个长约十里,宽约近四里的山谷内。
这条狭窄的溪谷,还是当地的猎人领路,才找着的,不然,想要进去,那就只能从山峦顶上爬过去,那最少得再花上两个时辰,而且山势比较陡峭,连马都骑不了。
溪谷宽也就是十数米,长却将近一里地,而身下的座骑,都只能艰难地涉水而进,光是这一里路,就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而进到了山谷之后,感觉这里的温度似乎要比外面多温暖一些,而且那茂盛的野草,丰美得犹如即将丰收的稻穗。
一望无垠的草垫,从溪谷处出来之后,到处都是,而且里边的坡面,不如外面的陡峭,比较平缓,我跳下了战马,拔出了腰间的宝刀含章,戳入了泥土里,一把出刀来,可以看到,那野草的草根处,是那种肥美的黑泥,不知道多少年没有人迹,野草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轮回,将这些土地,培养得无比的肥沃。
“果然是个好地方,咦,这里居然有野苜蓿?”我朝着刀刃上挂着的植物打量了下,顿时眼前一亮,靠了,老天爷还真是够帮忙的,不但送给了本公子这么一片良好的养马场所,甚至连草料都准备好了。
“公子,这还真是一块宝地啊,养上四五千匹马都够了,而且还有水源,您看那边,河水就从那里流过。可惜就是想要进出不怎么方便。”李元芳兴奋拍了拍那匹正在猛啃着这些黄绿相间的野苜蓿的座骑,一脸的喜色。
而我身后边的那些部曲也都是一脸的欣喜之色。“好大的一片山谷,若是养马,连用来训马都足够了。”部曲们在那里七嘴八舌地议论道。
“已经很不错了,要是方便进出,这么块宝地,能够轮到咱们来用吗?”本公子白了一眼这家伙,实在是贪婪。在李元芳和青霞姐及五十来名部曲的拱卫之下,缓缓地策马来到了距离溪谷处约半里的河边。
河水汹涌朝着东南方奔腾而去,宽约不过五十余步的河面,翻腾着浪花与白沫,而我立足处,是一块巨大的平整的石头,看着脚下的河水隆隆而过,其充沛的水量,实在是让本公子笑开了怀。
而在距离谷品的东南端出口处,那里的河谷陡然变宽了许多,看起来不像是河,反倒像是一个湖,宽至少约有近三百步。而河水就在狭窄处和宽阔处,形成了一个不高的瀑布,河水隆隆而下,在那一带,形成了淡淡的薄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