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乱臣 >

第52章

乱臣-第52章

小说: 乱臣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车队折返南下,现在倒不急着立即办理此事,还得等这知府把事情交待到各县去,各县贴了告示再说。趁着有时间,自然是回庐江老家一趟,想到即将要去见从未谋面的‘家母’,吴辰忍不住在马车内苦笑,坐在车辕上的沈保珍瞅机道:“大人为何苦笑?可是那知府留难大人?”

吴辰摇了摇头,顾左右而言他的问:“这庐州府附近可有近来新上任的县令吗?”

马如初咋舌不已:“大人就太为难小人了,小人又不是庐州人,哪里知道的这么细,不若我叫个伙计去问问。”

吴辰点了点头,便默然不语。

走了半天的路,大家下车暂歇,马如初还记挂着吴辰的吩咐,让一个伙计骑马到附近的集镇去问,等过了半个时辰,那个伙计马不停蹄的赶回来,向吴辰通报道:“大人,巢县和无为州都换了县尊,有一个刚刚上任,还有个正在来的路上,还未来得及交割。”

吴辰心情一爽,转脸对马如初道:“看来我是遇到了好时候。”他掏出一点儿碎银子,打给那伙计,道:“我给你个差事,若是办得好了另外还有奖赏,你这几日就不要跟着车队了,骑着马到安徽、江苏各处转转,打听哪个府哪个县换了新官便记下来,到时候再到庐江县去找我们。”

那伙计接了银子,眉开眼笑的回话道:“谢大人赏,小人这就去,绝不敢耽误大人的事。”说着不顾头上的淋漓汗珠,牵马走了。

马如初颇有些不解,问:“大人可有什么深意吗?”

吴辰神秘一笑:“过些时日你便明白,我先卖个关子。”

马如初嘿嘿一笑:“似大人这么随和的官,小人是第一次遇到。”

………………

求收藏,推荐,非常感谢!

第七十六章:吴家大宅

车队终于抵达庐江地界,随后抵达南乡沙湖山,这是吴家的原籍,这沙湖山原本不过是个小庄子,庆军应势而起,也大多是沙湖山的佃户、农夫响应,如今大功告成论功行赏,这里的武官人家也是最多的,一座座大宅子连成一片,远处的小河也修了拱桥,宅子的缝隙之间用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与其他的村舍相比,实在是一个天上地下。

这小小的庄子原本只有两百户人家,在剿灭了太平军之后,晋升七品以上武官的便有四十多户,也大多是在庆军中办差,自然与其他村舍不同,见不着衣衫褴褛的乡民,看不到竹篾编织的茅舍,映入吴辰眼帘的尽是青砖白瓦。

王二蛋早在一个时辰之前便骑着马赶回来先行报信,此时庄口早已聚满了乡民,远远的看到吴辰的车队过来,立即便出一阵骚动,早已做好准备的几个青年点燃了爆竹,便立即洋溢出喜庆的气氛。

吴辰下车步行,抢步过去施礼,乡民立即围拢过来高声回诺,时不时有人插话道:“大少爷,我家长青在营里头好吗?”

“得志可有随大少爷回来吗?几年见不着人,老爷总得给他告个假吧。”

吴辰硬着头皮回答了一阵子,围过来的妇孺就越多了,有个半大小子扯着吴辰的马裤,仰着脸问:“大少爷,我爹什么时候回来?”

吴辰哪里知道他爹是谁,吱吱唔唔的刚要敷衍,一个肥胖的花甲老头子挤进来大声呵斥:“瞎囔囔什么?大少爷赶了这么多路,老夫人还在等着呢,都散了,散了!”

这老头子显然极有威信,那些三姑俚婆们纷纷散去,吴辰认得这老头子,他是吴家的外管事,叫王从胜,亦是王秋的父亲,向他微笑着点了点头。王从胜道:“大少爷,快回家里去吧,老夫人早就等着了。”说完陪同着吴辰一道穿过几条宅巷,见左右无人,低声道:“大少爷,王秋现今过的怎样?没给老爷和您惹事吧?”

吴辰忙道:“王秋如今是我的左膀右臂,哪里会惹什么事,朝鲜苦寒了一些,但他如今好歹也是个武官,吃不了什么苦头的。”

王从胜笑颜逐开的捋着花白的稀须,连声道:“这就好,这就好。”

到了一处最大的高门院落,那门前两座石狮虎虎生威,门上挂着匾额写着忠厚传家四个闪闪生辉的大字,因吴辰未拜谒家母,所以这吴家的门前都显得极为冷清,只有在吴辰进了正堂行了礼之后,其余的姑婆、俚媳、子弟辈才会过来向吴辰行礼,吴辰掸了掸衣袍上的灰尘,深吸了口气,徐徐入了前院。

抵达正堂,放眼望去,四周早已侍立了不少亲眷、奴婢,女眷们则环伺在坐在上的老妇人身侧,老妇人长的并不出众,鬓角处微微可看到几丝白,绫罗锦衣,望向吴辰的眼睛多了一分温情。

“儿子拜见母亲大人,母亲大人身体刚健。”像吴家这种大族,规矩自然不少,比不得那些小户人家,吴辰正儿八经的跪下行了个礼,深深稽。

“好……好……”吴母崭露出欣慰的笑容,似乎想站起来将吴辰扶起,只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怕坏了规矩,沉吟之间只说了几个好字,最终还是坐在原位没有动弹:“快起来吧,赶了这么多天的路……来,见过你的舅娘、姑母,还有表嫂子……”

吴辰按着辈分一一作辑,吴家的亲族但凡是男人大多都入了庆军营,这些女眷们闲来无事也就干脆到吴家大院子里来住下,彼此有个照应。

向长辈们行了礼,接下来便是那些小辈们过来给吴辰问安,先是吴辰的亲弟弟吴保初站出来,吴保初此时不过十三岁光景,脸上略显稚嫩的走到吴辰身边跪下道:“给家兄请安。”

吴辰亲昵的拍了拍吴保初稚嫩的肩,笑道:“保初竟长的这样高了,我在外随父亲带兵打仗,全仗着你在家奉养母亲呢,你现在读的什么书?待会我要考考你。”

吴保初在后来被世人称为清末四公子,与谭嗣同、陈三立、丁惠康等维新派齐名,现在看到他,吴辰总觉得这半大小子颇有灵性,是以颇为亲近,摸了摸吴保初的脑袋,心里大爽,啧啧,后世鼎鼎大名的吴保初竟是自己的弟弟。

大世家繁琐的礼仪之后,吴辰陪在吴母末座聊了会天,讲了些朝鲜的战事,吴母关心的主要是时局对自己的丈夫和儿子是否有影响,吴辰自然是捡好的说,时而讲些趣事惹得吴母掩嘴失笑,等到洗尘宴张罗好了,附近庄子的人纷纷带着礼物过来,吴母一声令下,便开了宴席。

宴席分了前后两场,前院摆了十几桌是给男人们喝酒的,后院则是女眷们的宴席,吴辰与吴保初一对兄弟挨肩坐着,其余的大多随意坐下,推杯把盏,讲的就是热闹二字。

酒菜也大多是庐江的家乡菜,令吴辰庆幸的是,前院的男人并不多,精壮的都跟着打仗去了,留下的大多是老弱,也无人给他拼命灌酒,在这沙湖山,倒是女眷不少。吴保初吃了几口便放下了筷子,趁着四下无人过来敬酒,低声对吴辰道:“大哥,听说你在仁川维新?”

吴辰侧过头去,看着这个人小鬼大的‘弟弟’,不由得失笑道:“你从哪里听来的,什么维新,胡打瞎闹而已。”

吴保初不满的道:“是传家书的刘顺子告诉我的,说你在弄洋务,与洋人打了很多交道呢。”

“怎么?”吴辰放下酒杯,饶有兴趣的望着吴保初:“你对洋务有兴趣?”

吴保初正色摇摇头:“洋务治标而不治本,我才没有兴趣。”

吴辰倒是惊讶起来:“怎样才能治标治本?”

吴保初摇头晃脑的道:“非改制不可。”

吴辰便摇摇头不再说话了,继续与人敬酒把盏。

吴保初扯着吴辰的袖摆,急切道:“我说的不对?”

第七十七章:大旱

酒宴过后,吴辰作出一副酒力不胜的模样退席而去,吴保初小跑着跟了过来,气嘟嘟的道:“家兄,你还没答我呢。”

吴辰在后园子里徘徊几步,找了个小亭坐在雕花纲岩的扶栏上,笑吟吟的看着吴保初:“你年纪这么小,凭空想些这东西做什么,你现在要做的该是努力读书,宝剑未经磨砺亦不过是根烧火棍而已。”

吴保初坐在吴辰的身边,祈求道:“家兄,我想和你一起去朝鲜。”

吴辰头皮麻的道:“这恐怕不成,家里总要有根顶梁柱支撑着。”他用手搭在吴保初的肩上,这个比他小上六七岁的弟弟显得比寻常的孩童要成熟的多,吴辰笑了笑:“你就是我吴家的顶梁柱,有你在,我和父亲方能安心在外。”

吴保初漆黑的眸光中忍不住失望,垂着头道:“男儿志在四方,偏居一隅指望着守成持家算什么男子汉。”

吴辰笑了起来:“你算什么男子汉,年纪这么小,长大了再说吧。”

吴保初脸上犹如沾染了红晕,气呼呼的反驳道:“方才你还说我是顶梁柱的,原来是诳我。”

吴辰一时咋舌,竟不成想自己把自己绕了进去,只好讨饶,说了一堆的好话,这个时候,有婢女过来请吴辰去歇息,吴辰这才抽身出来。

这一觉睡得极为香甜,往常在仁川,虽住在高粱画栋的郡守府里,吴辰却找不到这种踏实感,每日的神经都是崩的紧紧的,如今神经一松,一直睡到第二日清晨,起床洗漱之后粗略一算竟沉睡了八个时辰。这也有沿路旅途困顿的缘故,如今精神一爽,仿佛什么钩心斗角的事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吃过了早饭,吴辰去后院侧厢房里去给吴母问了安,吴母手扯着吴辰唏嘘不已,想来是昨日人多不好和吴辰过于亲昵,如今厢房中只有母子二人,自然掩饰不住母性,牵着吴辰的手说了好些话,最后才展露出笑容,抚着吴辰的背道:“辰儿已经大了,该找个婆娘了,为我吴家添个长孙,为娘的也就知足了。”

吴辰讪讪不敢搭话。吴母见吴辰不情愿的模样,也就再也不提了,又安瞩了一番,才让吴辰去各家转转。

吴辰依然出了吴家大宅,在这庄子里转了几圈,到几家拜访了一番,这些人终于忍不住自己男人的境况,吴辰也只是往好里说,到了正午在王从胜家吃过了饭,刚刚回到吴家大院便被吴保初缠住了。

吴保初正儿八经的道:“家兄,我昨夜一宿没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