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 >

第792章

天下-第792章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进走到第三道门前,又用另一把钥匙打开了过道最尽头的一扇铁门,一股含着铜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一盏盏油灯被点燃了,尽管李庆安想象过地下石库的壮观,但眼前的情景还是有些将他惊呆了,只见这座藏身于地下两丈处宝藏库俨如一座地下宫殿,弧形穹顶,全部用巨石拼成,没有横梁,也没有石柱,但它却显得坚固异常,仿佛浑然天成一般,李庆安见过花剌子模石匠的建筑水平,他不由暗暗赞叹,这样的地宫居然还有通风,十分干燥,一点都不潮湿,和别的地宫的阴暗潮湿完全不同。

地宫里渐渐变得明亮起来,只见地宫呈长方形,长约六十步,宽四十步,中间是一条长长的走道,走道两边是一间间半敞开的石屋,其实就是用石墙简单相隔,两边各十五间,一共三十间石屋。

大部分石屋里都整齐地堆放着一只只大箱子,密密麻麻,蔚为壮观,有铁皮箱,也有木箱,很多木箱子历经百年,居然没有朽坏。

常宽在一旁介绍道:“箱子虽多,其实并不值钱,里面都是上品铜钱,一箱六百贯,一共是三千只箱子,共一百八十万贯钱,真正值钱的是最后面四个仓。”

李庆安走到一只大箱子前看了看,见大箱子上有一块铜牌,上面写着‘贞观十五年,罗英献钱五百贯。’

四周十几口箱子,都是他所献,只是年代不同,有的是贞观八年,有的是贞观十三年,还有一口箱子上写着,‘永徽四年,罗逊献钱五百贯。’

“罗英就是罗品方的祖父,罗逊是他父亲,也就是主公的……”

后面的话常进没有说出口,其实他想说,就是主公的曾曾外祖父。

李庆安默默点了点头,跟随常进继续看下去,每一格都是装满铜钱的大箱子,密密麻麻,不知有多少,大唐一年的铸钱量是三十万贯,这里就堆放了大唐六年的铸钱量,也算不少了。

“我们也是后来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铜钱沉重,又太占地方,从高宗咸亨年间开始,我们便改变了藏富方式,钱用来购买各种产业,藏富于不动产中,我们在大唐各地拥有三百多处产业,价值上千万,这里只存放一些金银和名贵财宝。”

常宽走到最后四格仓,他指着其中一仓道:“主公请看这里!”

李庆安见里面放着许多小铁箱,和前面的大箱子完全不同,他随手拎了一箱,十分沉重,便笑道:“这是金银?”

“对!这里有六十万两黄金,主要来自于大食和拜占庭,按一两黄金值十贯钱来算,这里的黄金价值六百万贯,还有这边……”

常宽又指着两格放满了大箱子的仓库道:“这里面有两百万两银子,都是银链,主要来自大食。”

这时,他们走到最后一格,这里面却是三排货架,货架上都摆放着一件件独立的物品。

“这边就是一些古董和财宝了,价值无法估计。”

李庆安走到一只宫灯前,见上面镶满了各种宝石和明珠,在灯光下璀璨夺目,异彩万千。

常进上前笑道:“据说这是挂在隋炀帝寝宫里的七彩千宝灯,用一千零八十块名贵的宝石镶成,但最罕见的是下面有七颗夜明珠,每一颗夜明珠的颜色都不同,主公请看。”

常进将灯高高举起,李庆安向底部望去,果然看见七颗鸽卵大的夜明珠,七种颜色,光芒奇幻。

他惊讶问道:“这盏灯是从哪里得来?”

常进笑道:“主公可能不会相信,这盏灯是从一名突厥人手中得来,李回春在三十年前用五百头羊换来。”

“才五百头羊!”

李庆安笑了起来,“一头羊价值一贯钱,那就是五百贯钱,可上面一块宝石都至少价值百贯,这个突厥人若知道了,岂不悔青了肠子?”

“那不一定,突厥人或许认为这盏灯不能吃、不能再,只是好看,在他们眼中,或许连五百贯都不值,他们还认为自己赚了。”

“说得有道理!还有什么?”

“这是游仙枕,用极品于阗玉雕成,据说用它当枕头,可以梦游三山五岳;这是夜光杯,用三百颗小金刚石镶成,用它饮酒,千杯不醉;这只铁盒里是张旭的十几份真迹,是天宝九年他去世时,从他儿子手中购得……”

三排货架中的宝物至少有上百件,常进对它们如数家珍,一一介绍,胡沛云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但李庆安却没有时间继续听下去了,今天晚上张筠要来正式和他会面。

不过这些财富对他确实有用,李庆安心中迅速盘算,如果不考虑这些无价珍宝,就从金银铜钱来看,那就是一千万贯,若再考虑隐龙会的三百余处产业,那隐龙会的财富至少在两千万贯以上,他只拿一半,那这笔钱也足够他用来疏通漕运了。

……

(隐龙财富这章感觉写得不好,没必要详写,没什么意义,只是为了填前面一个小坑,前面某章说热海居占地很大,但只利用了五亩开酒肆,其余房间都锁着,显得很神秘,今天这章就是为了填这个坑,并不是为了灌水,写完就后悔了,但既然写完了,只能发出了,老高向大家道歉。

这两章主要是把隐龙会的结局做一个交代,让它走财团之路,至少在李庆安的有生之年,他还是能牢牢控制住这个财团,它也会对以后的商品经济发展有利,至于以后的结局,就不是本书所能考虑了,隐龙会还有一个纨绔子弟李珰,前面交代过,他已经疯了,和他母亲妻子居住在江南某小镇,以后就不着墨了。)

第六百一十一章 谁为左相

夜幕降临,一辆马车快速驶进了兴道坊,百余名侍卫警惕地护卫着左右,马车里,坐着刚刚升为右相的张筠,张筠舒服地倚躺在车壁上,眯着眼睛打量着街头的情形,往日一些熟视无睹的小细节,此时在他眼睛里也变得生动起来。

一群群孩子追逐打闹,天黑了也不肯回家,两名妇人坐在各自家门询问对方的晚饭,语气中带着攀比和炫耀,一个酒鬼躲在家门附近,拼命地用冰雪洗脸……

张筠笑了笑,关上了车帘,他心中确实是意得志满,十几年的诉求终于在今天变为了现实,政事堂已经一致通过决议,同意太后的提案,正式任命他为中书令右相。

中书令右相,百官之首,在皇帝虚位之时,右相的权力就变得更加举足轻重,可惜执政事笔在各相中轮转,否则就是当年李林甫的权势也比不过现在的他。

尽管没有能拿回执政事笔,但张筠还是心满意足了,他要的就是这个名份,大唐右相的名份。

马车在轻轻晃动,张筠闭上眼睛,他要再斟酌一下等会儿和李庆安的交谈,这算是他上任前的正式述职。

其实张筠也明白,李庆安之所以选中他为右相,并不是看中他有多大的能力,他真正想任命的右相是裴旻,是枢密处的那些人,那些才是真正的治国能臣,只不过现在需要他来过渡一下,在他登基后,他这个右相也就做到了尽头。

这也就是重用他儿子的缘故,让他将来能够心甘情愿地退下去罢了,这些张筠都明白,他也不在意,他要的是名份,只要能坐上右相这个位置,就算只坐一年,他也满足了。

马车渐渐减速,在李庆安的赵王府大门前停了下来,张筠从马车里钻出,整了整衣冠,快步向台阶上走去。

一般而言,重臣之间访问都很有讲究,首先是约定时间,估摸着时间快到了,被访问一方就会把儿子派出去等候,或者兄弟,然后主人再出来迎接,总之是不能让客人站在大门前干等,这不仅是一种无礼,更是一种极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当然,如果不请自来,那是另一回事,那种情况下,访问者会坐在马车里等候,不会站在大门口,像叫花子一样,眼巴巴地等主人出来,面子上也过不去。

不过在赵王府却有点例外,李庆安的儿子才一岁多,不能替父亲迎客,也没有兄弟帮衬,李庆安也不会提前出来在寒风中等候,就算早到了,访问者也不敢坐在马车里等候,毕竟李庆安已经是权势滔天的上位者了,就像被皇帝召见,皇帝在吃饭,相国也只能在毒日头下干巴巴地晒着一样。

张筠走上台阶,对门房笑道:“请去禀报你家王爷,就说张筠来访。”

“原来是相国,请稍后,我这就去!”

门房飞奔而去,张筠站在府门前,背着手耐心等候,片刻,门内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侧门开了,只见李庆安笑呵呵地迎了出去,“让张相国久等,失礼了!”

张筠心中蓦地一松,李庆安竟然亲自迎出来,而不是让亲兵带自己进去,在他记忆中,李庆安亲自出门迎客的情形几乎没有,都是让亲兵领进去,张筠的脸上顿时倍感荣光。

“哪里!是我来早了,打扰殿下休息。”

“张相国客气,在我记忆中,这好像是张相国第一次来我府上吧!”

“早就想来,就怕殿下怕我饭量大,不让我进门。”

张筠的幽默让两人一阵大笑,气氛立刻变得轻松起来,“请!请!请!我家米缸里还有点存米,请得起相国。”

两人笑着走进了府中,李庆安将张筠请到了他的外书房,这也是一种极大的荣耀,男人请朋友进书房,就像女人让别人看她的衣橱一样,没有特别的关系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张筠见李庆安没有请自己去会客室,而是去他的书房,着实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感受到了李庆安对他的重视。

两人在书房坐了下来,李庆安的爱妾如诗给他们上了香茶,这也是种极高的待遇,张筠从来没有听说过李庆安让自己的爱妾给客人上茶,一般都是丫鬟,或者是亲兵。

李庆安重重细节上的安排让张筠感到了今天的会见将不同寻常,李庆安找自己必然有大事商谈,但张筠没有直接进入话题,而是先聊了聊家常。

“听说殿下又收了个养女,真是可喜可贺!”

李庆安叹了口气道:“哎!说起来不怕相国笑话,我最喜欢孩子,可偏偏子嗣单薄,至今只有一儿一女,膝下寂寞,好在王妃要生了,但愿她能再给我添一麟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