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4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紫宸殿上,数十名重臣以官职分位而坐,这算是一次临时性的小型朝会,除了政事堂的几名相国外,各省台的主要头头脑脑们都参加了会议,紫宸殿中大臣们议论纷纷,语气中大多流露出对回纥人忘恩负义的痛恨,但许多大臣也忧心忡忡,关陇空虚,回纥人会不会一路打进长安,严重损害他们的利益?
“张尚书,我以为回纥人骑射厉害,如果他们不理会攻城,以劫掠为补养,他们很可能就会一路杀进长安,我们不得不防啊!”
陈希烈最为忧心忡忡,他家妻妾子孙颇多,家资巨大,他很担心自己会来不及撤出长安,张筠笑了笑安慰他道:“陈阁老不用担心,就算他们像你说的那样一路杀来,他们也进不了关中,再说,我们有朔方、陇右、河西三大节度府的兵力,关中还有近八万禁卫军,难道我们的军队就是吃素的吗?说实话,我一点都不担心。”
“张尚书说得对,我们确实不用担心。”
旁边的王珙笑着插进话来,道:“据我所知,回纥的兵力最多也就是十万,他们这次动用八万大军南侵,这就意味着草原空虚,这个时候,李庆安便可以从西面出兵,直捣他们空虚的老巢,回纥也应该明白这一点,所以我说,回纥人不敢在中原久呆,他们会很快返回草原。”
王珙的话使陈希烈一颗心放了下来,连忙拱手笑道:“多谢王相国开导,这下我就放心了。”
这时,他忽然听见背后传来一声冷哼,一回头,只见杨国忠阴沉着脸坐在首位,一言不发,陈希烈干笑一声道:“王相国说得不错啊!杨相国以为呢?”
杨国忠瞥了他一眼,目光中充满了蔑视,既蔑视他目光短浅,只考虑自己家的蝇头小利,和街头巷尾那些商贾势利之人无异,又蔑视他没有骨气,刚刚被王珙夺走了左相之位,这会儿便把自己的奇耻大辱忘记了,还称人家王相国,当然,杨国忠心中还有一丝不满,一月份时,陈希烈府中打死了一名奴婢,被王珙抓住把柄参了他一本,结果陈希烈被免去了左相,由王珙来接任,王珙由此掌握了门下省,和杨国忠处处对着干,每次中书省发出的指令和旨意,都会毫无例外地被门下省封驳退回,再加上东宫党的推波助澜,杨国忠这右相国竟做得举步维艰,使他对王珙恨之入骨,和他壁垒分明,而陈希烈刚才竟然和王珙打得火热,这就让杨国忠心中一阵恼火。
杨国忠哼了一声,不理睬陈希烈,陈希烈碰了个钉子,脸上尴尬之极,他心中也对杨国忠很有些不满,自从杨贵妃相当于半入冷宫后,杨家的地位便一落千丈,也影响到了杨国忠,很多大臣已经不看好他,尤其年初王珙被升为左相,这明显是为了制衡杨国忠,包括陈希烈在内的很多人都估计杨国忠最多再干一两年,杨国忠本身的才干能力就不行,又好独断专横,更由于他没有了后台,圣上怎么会让他长时间地担任右相这个重位,陈希烈也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崇敬他了,他甚至有一丝后悔,如果当年他不背叛李林甫投奔杨国忠,那么现在应该就是他接李林甫的班,而不是王珙,陈希烈心中懊悔,他同时也更反感杨国忠了,现在杨国忠摆脸色给他看,他不由暗暗冷笑一声,心中骂道:“没有了贵妃做后台,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还竟敢对老夫无礼!”
这时,大殿上传来了侍卫的高喝声,“陛下驾到!”
紫宸殿中顿时鸦雀无声,只听一阵脚步声响起,李隆基从侧门缓缓走入,大臣们一起站了起来,躬身施礼道:“参见陛下!”
李隆基坐到座位之上,他摆摆手道:“这不是什么朝会,各位爱卿随意一点,平身吧!”
“谢陛下!”
众大臣纷纷坐下,许多人偷看了一眼李隆基,皆大吃一惊,只见他须发已经全白,脸上皮肤松弛,毫无光泽,他今年还不到七十岁,可看起来就仿佛一个八十余岁的老翁,有细心的官员甚至还注意到,圣上刚才进来时,龙袍显得特别宽大,他明显比从前矮了一截,看来圣上已经变成驼背的传言是真的了。
官员们叹息不已,前些年圣上还精神抖擞、步履矫健,这才几年功夫,便老成这样子了,据说他夜夜寻欢,房事毫无节制,就靠一种药来维持体力,很多大臣都不胜唏嘘,估计圣上也活不了几年,好在有皇太孙,大唐江山还能维持下去。
李隆基虽然没有驼背,但他确实有点佝偻了,但这是他的大忌,谁敢提及,便立刻打死,他刚坐了下来,头忽然一阵眩晕,最近他的这种眩晕感越来越严重,稍微多走几步,他便觉得天旋地转,不用御医劝告,他自己也知道问题是出在那种助情花香上,可是他已经离不开那种药了,曾有一天晚上他尝试不服那种药,他就觉得自己痛苦得几乎要死去,半夜便爬起来服了药,而且要一次服三粒才有效果,他也派人去找安禄山询问,安禄山送来一盒类似解药的东西,可是根本不管用。
李隆基心中也害怕不已,可他越害怕,就越是忌医讳药,御医稍说一点不好的话,他便立刻命人重打,现在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最后会是怎么样了。
李隆基闭目良久,眩晕感才慢慢消失,他睁开眼睛,见群臣都望着他,便有些不悦道:“下面开始吧!”
他集中了一下精神,又继续道:“今天朕把各位爱卿召来,是为了商讨回纥南侵一事,此时关系到陇右万千民众的安危,朕希望大家拿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方案。”
他看了一眼杨国忠,便道:“杨相国,由你开始吧!”
杨国忠站起身,欣然对李隆基道:“陛下,臣就在来紫宸殿的路上,刚刚接到九原用飞鸽送来的消息,回纥人攻打九原失利,现在被阻拦在九原城外,暂时没有南下。”
李隆基精神一振,这倒是个好消息,他一直在担心幼子李那榭觯衷诳蠢蠢瞽‘没有让他失望,他又急忙问道:“飞鸽书在哪里?快拿给朕看。”
一名宦官托着一只放有飞鸽信的金盘走上前,将鸽信呈给了李隆基,李隆基急忙打开,只见上面简单地写了几句话:汴王身先士卒,鼓舞士气,老将军郭子仪指挥得当,大败攻城回纥人,九原城下杀敌数千。
李隆基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自己儿子的斤两,重要的是这个郭子仪,不愧是老将,在关键时刻便显出本事来了,更难得这个老将肯辅佐自己的儿子,让自己儿子在战争中得以锻炼,郭子仪是个可用之人。
这一瞬间,李隆基便做出了决定,罢免安思顺后,这个郭子仪可以重用。
他放下鸽信对众人笑道:“回纥自不量力,以为我大唐无人,一个九原城便将他们狠狠教训一顿,着实让朕虚惊一场。”
众人也都松了口气,这样最好,希望回纥人能知难而退,不要再继续胆大妄为了,皇长孙李豫却很清醒,他站起身道:“陛下,孙臣有一言要说。”
李隆基非常喜欢这个长孙,到目前为止,他对长孙非常满意,他虽然挑起了中书省和门下省之争,但朝廷的大部分决议还是能传达下去,关键就在于自己这个长孙善于协调,使朝廷政务不至于因为杨国忠和王珙之争而停顿,这样,他将来就完全可以放心地把社稷交给长孙。
他笑着点点头道:“说吧!”
李豫向皇祖父行了一礼,“多谢陛下!”
又对众臣拱手道:“各位大臣,回纥之所以兵败九原,我认为并不奇怪,回纥本身就是善于马战,至于攻城实在不是他们所擅长,败是正常,不败才是怪事,我担心的不是九原,我认为回纥人绝对不会在九原耗时,他们很可能会弃九原南下,直击灵州,打灵州一个措手不及,我甚至担心他们也不打灵州,而是直接长驱南下,劫掠陇右,为此,我们必须要出兵应对。”
李豫话音刚落,只见殿外传来一阵疾奔的脚步声,只听一名侍卫大声喊道:“紧急军情!”
刷地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朝殿外望去,只见奔进一名侍卫,他举着一份紧急军报道:“回纥人绕过九原,沿黄河南下灵州,在定远城大败安思顺所率军队,怀远、安静、宁武三县已失,灵州被围,形势岌岌可危。”
大殿里鸦雀无声,众人面面相视,刚才还有利的局面一下被扭转了,李隆基看完军报,脸色阴沉到了极点,这个该死的安思顺,明明兵力不足,还要去和回纥人硬拼,竟然损兵近半,导致现在局面被动,真是百死不足以赎其罪,不过也好,正好有借口罢免他的节度使之职了。
李隆基狠狠将军报向地上一扔,厉声道:“传朕的旨意,就地免去安思顺的朔方节度使一职,改任灵州都督,守城以赎罪,暂由九原太守郭子仪接任朔方节度使。”
在这里,李隆基没有直接任命汴王李诙仁梗茄龆崛ǖ暮奂L兀枰鼗匾幌拢热霉右窍壤醋鲆幌碌布啤
本来他还想和大臣们商议一下,但现在他已迫不及待了,停了一下,他便又接着下旨道:“再传朕的旨意,命陇右节度副使、鄯州都督李璿率六万陇右军即刻北上支援灵州,凉州一万军也同时北上,一并由李璿统帅,不得有一刻耽误。”
李隆基这道旨意一出,所有人都明白了他的真正目的,吐蕃之战中,陇右、河西两大节度府的十四万大军损失惨重,连伤兵在内还剩十万余人,李璿一下子便带走了七万精锐,剩下给哥舒翰的都是一些老弱伤兵,这一下哥舒翰军权尽失,李隆基利用回纥南侵,竟一下子夺取了两大节度使的军权,即使哥舒翰的节度使一职暂时不丢,但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李豫嘴唇动了动,他还有话想说,但最后他什么也没有说出来,心中长叹一声。
……
朝会散了,本来应由大家共同商议对策,最后却被李隆基自己的方案一锤定音,王珙、张筠的方案都没有拿出来,大家都心知肚明,李隆基其实并不关心如何击败回纥人,他唯一关心事情还是夺权,这个时候谁也不敢坏了他的大计,众人只得暗暗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