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 >

第278章

天下-第278章

小说: 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苏尔是坚决同意与唐军作战,腐朽的倭马亚王朝都没有丢掉河中地区,新兴的阿拔斯王朝怎么能失去?只是他并不赞成由穆斯林去与唐军作战,而是应该由自己去打这一仗,他可是阿拔斯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艾米尔。

曼苏尔明白兄长的担忧,便劝兄长道:“尊贵的哈里发陛下,如果唐军只是徘徊在碎叶河流域,那么第一个反战的就是我,但唐军并没有那样做,他们向西进军,拿下了塔什干,甚至还夺走了我们的怛罗斯城,事实上战役已经开始了,他们击败了英勇善战侯梅德将军,我可以肯定,他们的下一步行动,就是撒马尔罕,这不是我们想不想与唐军作战,而是我们不得不和唐军作战,难道哈里发陛下愿意将河中作为礼物拱手奉送给唐军吗?”

阿拔斯叹了一口气,道:“如果是像去年那样只和唐军打一仗,我不会吝啬士兵的生命,我担心的是这场战役会无休无止打下去,这对我们的新王朝很不利啊!”

这时,阿布·穆斯林躬身道:“哈里发陛下,我就是为此来大马士革劝说陛下下定决心,只要陛下给我足够的粮食和武器,我有信心一战击败大唐,把他们赶回碎叶,结束大唐人对河中的梦想。”

正如很多人都知道的那样,穆斯林和曼苏尔面和心不和,他们的矛盾爆发是在上个月的库法,曼苏尔找到了唐军战俘中的工匠,发现实情根本不是穆斯林说的那样,有什么会造纸的工匠,没有,那些唐军工匠谁都不会造纸。

发现上当的曼苏尔恼羞成怒,与穆斯林翻脸大吵一场,这件事传遍了库法。

尽管他们二人不和,但在与唐军开战这件事上,两人的立场是一致的,曼苏尔看出阿拔斯动摇了,便向维齐尔法赫德使了个眼色。

维齐尔是官名相当于大唐的宰相,掌握着阿拔斯王朝的最高行政权力,第一任维齐尔便是阿拔斯掌管财物的心腹法赫德。

法赫德笑了笑道:“哈里发陛下不用担心,倭马亚王朝全盛时每年能从埃及收取一千五百万迪拉姆,现在我们已经收到了八百万迪拉姆银币,到年底我认为一千二百万不成问题,这说明埃及已经基本上被我们征服,叙利亚和亚美尼亚也开始正常缴税,反而是河中与信德、旁遮普的税额大减,这就意味着我们此时的重心应该偏向东方,和唐军作战是非常有必要,还有我们的大银矿都集中在呼罗珊东部,如果我们不能巩固对东方的统治,将极大地损害我们王朝的财源收入。”

在三个大臣的劝说下,阿拔斯终于做出了对唐军开战的决定,他对穆斯林道:“对唐王朝作战非同寻常,仅靠呼罗珊的军队是无法取胜,我任命你为前军统帅,贾法尔率叙利亚军为后军统帅。”

穆斯林大惊,他最担忧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曼苏尔将插手呼罗珊的事宜,他刚要发对,阿拔斯却一摆手止住他的话头,用一种坚定的、不同反驳的语气道:“这是我的命令,你若一战击不败唐军,就由贾法尔来打第二战!”

……

(很抱歉,阿拔斯王朝的第一任维齐尔是谁我没有查到,著名的哈里德·巴尔马克是曼苏尔时代的维齐尔,只得自己编一个名字,另外,因为阿拔斯不喜欢库法不是怕热,而是因为库法是伊斯兰什叶派的老巢,老高写这些是表示自己尽量忠于史实,写这种书真的很难,甚至一个奴隶的价格都要根据史实来写,不能像玄幻那样可以天花乱坠来编,请大家理解。)

第二百三十九章 北方小城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干。

一望无垠的草原上,一队骑兵纵马疾驰,奔上一座高丘驻马停下,时值黄昏,远方乌云低垂,平野漠漠,刚到石国的王昌龄望着苍茫的天空,不由豪兴大发,吟出了这首新作的《出塞》,吟罢,他纵声大笑,“诸君,此诗如何?”

他的诗通俗易懂,在士兵中引起共鸣,皆鼓掌大赞,李庆安一竖大拇指赞道:“玉壶先生果然作的好诗!”

王昌龄得意洋洋,捋须笑道:“路途无聊,吟诗消遣耳。”

李庆安一行八百余人从拓枝城出发,北行三天,眼看前方五十里外便是怛罗斯城了。李庆安见天色不早,便对众人笑道:“今天就走到这里,大家原地驻营。”

片刻,草原上出现了几十顶白色的帐蓬,一座高高的木质眺望塔矗立在营盘的后方,几十名巡哨向四方撒开,夜幕渐渐降临了,深蓝色的天穹笼罩在这片美丽肥沃的土地上,在中间的一顶营帐中,几名士兵在拼接一座沙盘地图,这是一片完整的河中地图,覆盖了从碎叶到乌浒河的广大地区,这是汉唐会动用了五百余人,以经商的名义耗时一年调查完成,又有五十名军人工匠在汉唐会大量的调查资料上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塑造,李庆安营帐中的这座沙盘只是缩小版,大小相当于后世的一张台球桌,而完整的沙盘,大小是它的十倍,放置在拓枝城外的军营中,属于绝密的军用物品。

很快,沙盘拼接而成,几名亲兵退了下来,李庆安将灯移到了沙盘旁的灯座上,柔和的光线照明了整个沙盘,这次李庆安是专门利用备战的空隙来视察怛罗斯城,虽然还不知道怛罗斯之战还会不会像历史上那样爆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怛罗斯城是大食控制北方地区和进军碎叶的一个跳板,他们在此经营多年,是绝不会就这么心甘情愿地丢掉,况且怛罗斯是去拜占庭帝国的必经之路,它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但现在李庆安关心的不是怛罗斯城,而是千里之外的撒马尔罕,毋容置疑,大食军东进,必然是以粟特九国中的康国为基地,而撒马尔罕是这一带最大的城市,只有它才能承受五到十万人的集结,从地图上看,从撒马尔罕到石国有一条平坦的大道,有利于重型武器的运输,在这一点,李庆安也不得不承认大食人对修路的重视,这得益于大食对商业贸易的重视和本身地面平坦,也使大食人的军事集结能力大大强于唐军,或许将来,他也要考虑加强道路的修建。不过这是后话了,现在他关心的是大食人出兵的时间点和兵力多寡,在他出发前得到的消息是,撒马尔罕已经开始征兵,但大食的主力还没有集结。

李庆安也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历史上怛罗斯之战的那种偶发性战争了,大食军需要争分夺秒赶赴怛罗斯,现在唐军已经占据了石国,目标明确,直指河中,这就意味着即将发生的战争是两国之间的一场大战役,这时,无论唐军还是大食军都不会仓促应战,只有进行最全面的准备才是制胜之机。

李庆安不由陷入了沉思之中,战争是不择手段的,如果他是阿布·穆斯林,他会运用哪些手段来对付唐军?而他了李庆安又能采用哪些策略呢?

“大将军,王参军来了。”

李庆安从沉思中惊醒,连忙笑道:“快请进来!”

片刻,王昌龄笑呵呵走了进来,先拱手道歉,“打扰使君考虑军务了。”

“哪里!我也正想找先生过来。”

李庆安连忙请他坐下,又命士兵倒一杯茶来,王昌龄点点头坐了下来,他的心情显得有些沉重,他这次从北庭过来是给李庆安带来了朝廷的一些重要消息,还有北庭的一些发展思路,他需要向李庆安汇报,他是在半路上正好遇见李庆安北上怛罗斯城。便也顺便一起跟着北上。

两人聊了几句闲话,王昌龄便叹了口气道:“长安的朋友写信给我,对朝内的局势深为忧虑,圣上已经完全不问政事了,整天沉溺于歌舞酒色,朝中几派朋党互相倾轧,政出无门,朝令夕改,尤其财力疲乏,国库空虚,圣上为贵妃娘娘做一次寿便耗掉近国库一半的钱,更不要说平时挥霍无度了,我大唐民户天宝元年还有八百万户,现在最多还有六百万户,朝廷税收锐减,入不敷出,度支郎和转运使已经换了几任,都没有效果,关键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长此下去,我担心大唐会有动乱爆发,那时,倒霉的还是无权无势的平头小民。”

说到这里。他叹了口气问李庆安道:“使君身居高位,有没有想过如何才能解决土地兼并的严重问题?”

“我怎么会没想过?”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我为河南道观察使时,土地兼并问题体会尤深,我也考虑过,要那些权贵把土地主动让出来,比杀了他们还难,要么就改朝换代,像隋末一样由新兴贵族推翻旧贵族,不过这种情况暂时不现实,要么就是像大食一样,以商立国。发展手工业和采矿业,让失地农户有养家糊口的收入,再就是向外扩张,让失去农民到外面去发展,缓解国内激化的矛盾,这后两点我认为可行,而且我也正准备这样做,先生也看见了,这一路上茫茫无际的草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还有北方无边无际的原野和森林,不正是上苍赐给我们汉民族的生存之地吗?”

王昌龄愣住了,半晌他才有些结结巴巴地问道:“使君不是说只建军镇,不取粟特人之地吗?”

李庆安笑了笑道:“现在暂时是这样,我说的是以后,大唐若想在葱岭以西长治久安下去,只有殖民一条路,让汉民族成为葱岭以西的主体,这才是治本之道。”

王昌龄低头沉思了片刻,又道:“可是朝廷会答应吗?”

“或许会,或许不会,关键是要看我们怎么去争取。”

说的这,李庆安想到一事,便笑着问他道:“这次我们夺取碎叶,朝廷赏钱五十万贯,但要我们自己铸造,他们倒是很会盘算,我想问问你,我们能铸五十万贯钱吗?”

“这……”

王昌龄有些面露难色,道:“我们一年最多能铸十万贯钱,就算多开炉子也没有用,主要是铜料不足。”

李庆安点了点头,这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听说这是杨国忠出的主意,朝廷财力不足,便只给额度。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李隆基也糊里糊涂同意了,不过这样也好,他便有借口自己铸钱了。

他从怀中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