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五代当军阀-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被称为“内相”。尚书省六部及下属各司的职权,在安史乱后,由于使职的趋重与普遍化,逐渐被分割,故三省六部制在唐中叶以后,趋向名存实亡。
简述唐代三省六部制。答:唐代的三省为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即尚书省下属地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掌管官吏的考核任免、户口和赋税、礼仪制度、军政、法律、刑狱、水陆工程等。各部长官为尚书。三省分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能,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
第146章 改制,中央集权(二)
一个高效机构的建立是保证改革进行的必要条件,接来的几天里李昇以雷霆般的手段将这一切给施行了下去,各个部门的人员都分配了下去,但任命的大多都是副职;这是李昇的平衡之策,一旦有了更好的人选可以随时撤换,更重要的是李昇将决策权及人事任免权牢牢的抓在了自己的手中,三省中只有掌管行政的尚书省和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的门下省任命了临时负责人,而负责决策机构李昇则没有任命人选,六部中吏部李昇亦暂时选择了空置;许多寒门之士被提拔了起来,前段日子发出的招贤令有了一定的效果,虽然这个时代士族门阀已经基本上分崩离析,但家族的观念依旧存在,往来投奔的大多是一些寒门士子;李昇在这些士子就任之时召见过他们一次,令李昇惊奇的是这些人当中有许多人竟是行伍出身,不过一想也随之释然,在这个武人跋扈的时代,这些寒门士子也不可能去安心的做一个纯粹的文人,更多的是“兼职”,想来此时文人、武人并不是分的那么清楚,各人量材而行,比如王处存他是只不过是因为身体素质没这些当兵的好,力气没他们大,所以注定不能当将军,只能退而求其次做个参军;在这些寒士当中李昇倒是发现了两个不错的人才,其中一个叫韩光嗣,北海人。时代为官,张万进为李昇从沧州逐出之后祸乱青州,闻沧州招贤令,隧全家徙往沧州,李昇任命其为户部侍郎;孙晟,密州人,随海船遇盗贼流落至登州(山东)。极富文采,然口吃不能道寒暄。李昇以之为秘书郎,随侍左右,撰写文书。
随着一番整治与整顿,沧州上层建筑重新架构起来,李昇将沧州原有官吏彻底打乱,充任到各个部门中,做到上下职互不相识。其中几个“顽固分子”李昇将其充入王处存的御史台中和张砺地大理寺中,有了这一批新的寒门士子的加入,整个气氛变得焕然一新,再不似从前般拖沓,从前的事情一把抓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改善,每个人各擅其职,虽然还有很多部门和机构还没有组建和完善,但一套流畅而又高效的运转机构已基本上建立了起来。
正当李昇要抽出手来转向军队改革上之时,有消息传来晋军又败了。周德威这会败得更彻底,仓皇地逃出易州,幽州以北全部丧失,落于契丹人之手,晋王李存勖屯重兵于易州,两方兵马中间隔着一个幽州随时准备一场大战。巧合的是整个中华大地全都平静了下来,仿佛都在静静地观望着这场战争的结果;此时李昇的心却显得上下不定,如果李存勖败了对他也不是一件好事,虽然历史上这场李存勖屡次大败契丹,但此时历史已有所不同,契丹大举入侵提前了数年,他不敢这么肯定,按战略上来说他此刻正是休养生息大举发展之时,但从他那颗火热的心来说出兵才是他的本意,但这一切都要等到他的兵制改革之后……
机制是推行政策的必要条件。新地沧州运行机构的建立使得各项命令都在以极快的速度在执行着。按照李昇的意思李昇将整个西城划作了禁军的属地,按照功勋大小来非配属地。原来跟随李昇的老兵们自动升为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女人一个,这只是李昇军制改革的一部分,先让这些老兵们彻底融入沧州民生体系,这样即将这些人牢牢的和沧州绑在了一起,为施行功勋爵位制度树立榜样。
李昇地政令通过门下省侍郎张砺迅速的下发到尚书省及六部,这家新架构的机器顿时高速的运转了起来,其中户部韩光嗣及工部郑浑是最忙的两个部门,韩光嗣核算成本,统筹人口编制,郑浑则更不用说,光是数千处的民宅就能够让他数月不休息地,不过好在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加盖,再加上如今的沧州人力充足,军屯颇有成效,组织不用花太多的功夫。
不过尽管如此,人手还是显得有所吃力,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等各项工程都要重新开展,尚书省将全部人力投入进去之后还是显得极为吃紧,李昇不得不从军队中抽调了一些稍通文字的士兵过去充任,以解燃眉之急;秋风飘至,天气渐渐的变得不那么的热了,李昇屹立于一片青石台之上,俯视不远处一片黄澄澄的麦田,眼看着田里一片片沉甸甸的粮食,满足感跃然心头,暗道难得的丰收年啊!相信此刻所有地沧州民众都和他一样吧,说来这还是军屯地功劳,军屯也为府兵制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军屯毕竟是一个权益之际,历史上任何一次大规模屯田只能够持续不长地一段时间是因为他的本质上是一种奴隶制形式。
“报!”远处一个侍卫飞身来报。
“说!”
“德、景二州兵马已到城外,史都尉、景都尉求见!”
“嗯,你下去吧!”李昇转过头望着身旁的王处存,道:“将入城队伍情况详细告诉我!”
在各部操力于新政事宜之时,王处存的“鹰眼”也在飞速的组建中,从亲卫营、老陷阵营各处抽调一批精明灵巧、忠心之人充任鹰眼内门,而外门则从遍布工、农、士、商、贩夫走卒《小说下载|wRsHu。CoM》,一个充斥于整个沧州的谍探网络开始缓慢形成,而此刻正是李昇考验新建的鹰眼之时;王处存行礼,恭谨回道:“入城为德州、景州精兵,共四千一百二十人,德州统领为景延广,景州为史弘肇,德州军多配置强弓,景州军多枪兵,战力不俗。”
“就这些?”
“呃……”
“两军何时起行,路程如何,军中可带粮草,原陷阵营、破军营老兵几何这都查清楚了么?”
“属下这就去去查!”
李昇苦笑着摇了摇头,看来鹰眼的效力还是要靠时间来慢慢检验,一挥披风大步朝帅守府走去;“兄长!”
景延广老远望见李昇那英武挺拔的身躯大步行来,心中一阵激动,长兄为父,李昇在他心目的地位比之父亲,自河滩之战携手闯出李存勖包围圈以来,李昇一直就充当了这个角色;“航川,化元!”
三个坚实雄壮的躯体重重的抱在了一起,虽然说这个时代伦理道德皆丧,但李昇始终认为有一种东西是始终存在的,那就是热血的兄弟情谊,也许一些文人会对此嗤之以鼻,但在李昇心中却是一直将这个看得很重,在骨子里还是一个武人,那赤血豪情才是他真正的归宿。
“兄长,我……”景延广眼中浮现出一丝雾气,七尺高的汉子此时显得有点忸怩;李昇拍了拍景延广的肩膀,温和道:“别说了,我都明白!”
兄弟情谊一切尽在不言中……
“走,带你们看看我为弟兄们盖的宅子……”
李昇拉着两人的收欢笑着一路畅言,给他们讲锦州,讲大漠,将异族,三人在欢畅的气氛中巡视着沧州的新变化;在兄弟三人的齐心配合之下,李昇将军制改革迅速的推行了下去,史弘肇与景延广带来的德、景二州的老兵及精兵四千人,加上留守沧州的兵马八千人,总共一万二千人马进行一次大的整编;整编的主要内容是将所有部队序列全部打乱,重新建立羽林、神武及骁骑营,羽林、神武两军每军五千人,骁骑营二千人,随着锦州根据地的建立,马匹的问题已经顺利解决,每次出海都可运送数百匹马,清一色制式武器,全部配备长弓、长枪、横刀,每军配备弩千把,所有口令、制度、旗语统一规范;骁骑营按照唐初轻骑兵模式编成、装备、训练,战略、战术等等则按照大漠模式来操练,唐高祖李渊曾有言“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早在太原起兵之前,他就曾全面模仿突厥轻骑兵的模式,训练其军队,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唐王朝以精锐的轻骑兵平定天下,进一步从实践中证实了其优越性,因而在唐代轻骑兵逐渐完全取代了甲骑具装;对此李昇可是深有体会,在大漠之时他正是用这种战术扫平数个强大的部落的。
建立军校制度,李昇为军校校长,当初陷阵营的百余老兵成了第一批学员,学员对李昇承师礼……
第147章 改制,中央集权(三)
在利益及强压之下,此番军制的改革并没有在军中有引起多大的阻力,老兵对已分得的利益十分满意,新兵对二十级功勋制度也十分期待,且他们的利益与沧州已经牢牢的绑在了一起,如今剩下的只是如何加强战斗力的问题了;但繁琐的事情远不止这些,机构的建设也远远没有完备,三省六部且是简单的构架,还有五监九寺的建立,即掌文教的国子监、掌手工业生产的少府监、掌土木工程的将作监、掌制造军器的军器监和掌水利建设的都水监,九寺即掌礼仪祭祀的太常寺,掌皇室酒醴(lǐ李)膳羞的光禄寺,掌兵器仪仗的卫尉寺,掌皇族谱籍的宗正寺,掌皇帝车马和国家牧政的太仆寺,掌刑法断狱的大理寺,掌国宾、礼仪的鸿胪寺,掌国家仓廪储备的司农寺和掌财货,贸易的太府寺。这些都是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虽然李昇是精简再精简,但必要的还是不能少,原有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