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411章

清山变-第411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勉强扯出一丝笑容,“你不懂。朕不是生气,只是觉得难过,你想想,肃顺是朕身边最的用的奴才,又有朕管着他,还弄出这么多的事情来,天下各省的官员呢?他们或为公事,或为私情,把银子送到京中大佬的府上,这些钱难道是从他们自己的腰包中拿出来的吗?自然不是”

“奴才明白的,只怕所花的银子,十倍百倍的都要从老百姓手中再想办法要回来。”

皇帝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惊羽,有些事啊,是朕没有和你说过,你说错了呢,朕也不好怪罪你。祖宗有制度,后宫不得干政,其实不但是后宫的嫔妃,朕身边的这些……”他用手胡乱的向六福几个一指,“……奴才,也只能小心翼翼的伺候朕躬,但有乱言乱道的,都要拉下去,一顿板子活活打死”

惊羽脸色吓得一片苍白,慌不迭的跪了下去:“皇上,奴才……奴才不知道,请皇上饶过奴才这一次吧。”

“这一次朕是正式的告诫你。朕与你情分非同一般,不过再不能有下次了,明白吗?”

惊羽慌乱的点点头,眼圈中噙着的泪水滴滴滑落,颤抖着声音碰头答说:“是,奴才记下了,今后再不敢了。”

第50节英使北来(1)

第5o节英使北来(1)

第5o节

奕几个鱼贯而入,在拜垫上屈身跪倒:“臣等恭请皇上圣安。”

“都起来吧。”

“是。”奕站起身来,开口说道:“皇上,臣弟得天津府胡林翼并派到天津与英夷接洽的荣禄的连衔回奏:英使已经从天津启程,沿途由兵士护持着,向北京赶来了。”

皇帝笑着点点头,“朕计算着日子,也差不多了。英使在海上白白等了一个月,想来海风冰冷,该让他们心中的火气消减一点了吧?”

“臣弟倒以为,英夷铩羽,本就没有什么和天朝讨价还价的本钱,容他们在海上漂流旬月,也正好煞一煞他们的傲气。”

“老六,你是不是以为,经此一战,我天朝就能说,即使英夷举国而来,我大清也全然不惧了呢?”

听皇帝这样说话,奕不敢大言,想了想,躬身答说:“臣弟不敢这样想,只是臣弟以为,我皇上英明神武,天下官民众志成城,即便再有来犯之敌,亦当丢盔卸甲,溃不成军”

“你这不过是颂圣之声,算不上什么高明之见。”他说,“暂时不必谈它了,英夷此番北上,你们可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的吗?”

这个问题似乎是问军机处全体,实际上能够答说的,也只有兼管着总署衙门的恭亲王奕了。近一月以来,通过与各国使馆的接洽,得到大多关于英国政府的情报,虽都是明面所见,却也很能起解之用了,“臣弟知道。——”

十一月初九日,只用了三天时间,从香港出的,以旗舰威尔士号为的十二艘兵舰便开抵了大沽夹河的入海口,正是寒冬飘雪的季节,根本没有条件驶进内河,只好在清军岸防火炮的射程之外下锚停泊,准备一旦看见岸上有联军出现,就不惜一切的向岸边靠拢,把兵士接到船上来,折返南行。

等了有两天的时间,望远镜中,只能看见很少量的大清兵士出没,偶尔有几个平民打扮的汉子和他们打招呼,说着什么话,希望出现的联军士兵,连一个也看不见。

同船而来的奥德里奇子爵和巴夏理商议了一下,以为距离额尔金爵士收到国内出的电报已经过去了一星期之久,便是爬,也该爬到海岸边了,此时不到,一定是出了很大的意外,此番从香港出,只以为到了岸边,搭载上联军兵士,便即刻南归,所带的物品不是很多,多等下去,消耗不起。只好下令船队转向,先回到香港再说。

船抵码头,立刻得到了一个极坏的消息:和伯麦将军一样,额尔金爵士率领的联军为清军阻击在安山湖一线,突围不成,全数缴械投降了

奥德里奇大惊,急急追问,“那,相阁下怎么说?可是要继续派兵吗?”

包令摇头,“现在暂时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他说:“不过我以为,此时派兵,缓不济急,更不用提大选在即,相阁下这一次可真的是打错了盘算了。”

在场的都是政海翻覆多年的,自然明白这句话的意义:对大清一战,若是能够取得1842年那般的辉煌战果的话,巴麦尊连任有望,但仗打输了,更害得数万联军将士生死不知,中国又是东方野蛮国度,战士们作为战俘,一定会饱受大清的欺凌——只是凭这一点鸡起的强烈民怨民愤,巴麦尊就休想在明年十月份进行的大选中能够得势——怕是还等不到明年大选,他就要引咎辞职了。

事实也是如此,自1842年中英一战之后的十余年间,在英国当兵成了苦差事,连番征战,死伤无数自不必提,连一个休整的机会也没有?特别是在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不久,又要派兵到遥远的东方去作战,而居然还全数败北?连同额尔金爵士也成了人家的俘虏?听说,中国人最是野蛮,在那里还有生吃人rou的习俗——这样的消息甚嚣尘上,巴麦尊辨无可辨,只好一再解释,却没有半点效果。民众的情绪越高涨,要求政府出面,挽救被困留在遥远的东方的孩子们。

巴麦尊焦头烂额,遭受了这样大的损失,没有人承担责任是说不过去的,他身为相,又是这一次对清作战的主要策划人和起人,自然也要由他来背负战败的责任——1856年的12月14日,在英国上院辞职,并向女王递j了请辞信件——他离职前签署下的最后一道相命令,就是让香港总督包令、前任驻华公使奥德里奇子爵与前任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理,全权负责和中国展开一切必要的会商,挽救和换回被中国俘虏的联军战俘。

奥德里奇几个人不敢多做停留,在香港休息了几天,即刻启程北上,这一次船行至天津塘沽外海,放下锚链,派人上岸投递公文,请求和中国方面就战俘j换的问题达成意见。

中方有意拖延时日,在天津府的衙门中足足放了半个月的时间,方才用驿马转送北京,到京之后,照旧是如此,甚至1857年的新年,奥德里奇一行人都是在海船上度过的。

过了新年五天,终于有回复传来,中方愿意就战俘谈判的问题,和英国人展开商谈,不过,从天津到北京的一路上,为保护英国使者的安全,要由大清国方面,派遣兵士护送前往。

奥德里奇当然不肯,以我是大英帝国派出的谈判使者,不是被贵国逮捕的罪犯为由抗拒。胡林翼的答复是:“阁下诚然不是罪犯,但贵我两国现在仍处在j战国的位置。天朝百姓心如赤子,对侵略我国的夷人从无半分容忍,一路上若是没有兵士保护的话,只怕连北京都到不得,就会有生在贵专使一行人身上的很令人觉得不幸的悲剧事件了。”

奥德里奇明知道对方是在扯谎,却也不得不防范一二,两国开战之后,位于北京东j民巷的各国使馆区普遍受到了大清官民的冲击,老百姓分不清到底是哪一国人,总之红头、绿眼睛的老外,都是一样的,幸好有清朝方面派出的兵士维持秩序,才没有闹出什么国际纠纷来,饶是如此,各国使馆里面的官员、家属也是很受了一番惊吓之苦。

考虑再三,奥德里奇只得答应中国方面这个很无礼的请求,同意由士兵保护着,前往北京。

听奕把经过大约的说了一遍,皇帝问道:“那么,奕,总署衙门那边,于谈判所求,可有什么成议吗?”

“是。臣已经会同户部、兵部、暨总署衙门详加疏爬,以为当务之急,是先要将被夷人俘虏的天朝将士逐一释回,等到再无后顾之忧的时候,再与英法夷人商谈其他。至于用何人j换,本年十一月二十五的时候,皇上曾有上谕,臣弟也以为,在英法两国的专使到来之前,不宜释放两国兵士,只选以印度兵士,作为j换之兵为佳。”

用印度兵换中国兵,是他前些日子里口谕之后,又诏准了的,故而这一节不会有什么窒碍,皇帝继续问道,“阎敬铭和倭仁前几日给朕上折子,计算之下,到十二月十六日为止,三国战俘在我天朝的各项费,就已经过了三百二十万两银子,此事,军机处是怎么想的?”

奕一皱眉,这样的数字虚头极大,几乎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不过皇帝铁了心要从英国人身上挖几块rou下来,百姓民也以为当年大清败于敌手,又是割地又是赔款,如今风水轮流,到了我天朝打败了夷人——找他们要钱、让他们割地,也是应有之义。他身为军机辅,也不好罔顾民意。更何况是皇帝肯的?

“嗯?”

“是,臣弟以为,这样的数字,怕英国人未必肯于答应。若真的是就戋戋黄白之物引致两国再起征伐,臣以为,有关大局,请皇上明察。”

皇帝逐一看过去,军机处的几个人都是面带不耐烦的神色,似乎这样的话题令他们觉得很委屈似的:这些读书人啊,满脑子想得都是圣人教化之言,却不知道,有时候偏偏就是这样黄白之物,才更加动人心魄哩。

皇帝心中苦笑着,对奕说道,“老六,英国相辞职了,此事你知道吗?”

“是,臣弟知道。”

“巴麦尊不会审时度势,一门心思想着以当年兵舰行于江海之威,再现庙堂。殊不知一战未果,连他自己的相位也保不住了但在朕看来,你刚才所说的,英国百姓为求远征军将士平安,聚众纷议,也是其难保禄位的原因之一。曾国藩,你说,朕说得对不对?”

“是。臣也以为,身为百姓民者,家国安定方是第之事。一旦家人遭难,最不可割舍的,就是家人的亲情二字。中英两国相距万里之遥,家人兵败被俘,彼此音讯隔绝,民怨沸腾,也是情理之中的。”

“所以呢,巴麦尊最后一项命令,就是着奥德里奇几个北上,为求将被俘兵士安然带回祖国而努力,自然的,此事不成,民怨不止,英国政府那边,怕也没有什么太多的心思去处置旁的事情。故而在朕看来,远征军将士安然踏上故国的土地上之前,天朝不会有丝毫外敌忧患之事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