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清山变 >

第1087章

清山变-第1087章

小说: 清山变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了。但此次的情况有些特殊,等进了京,一个奏对不利,就有大祸临头!李鸿章在舱室中沉吟片刻,整衣而起,有身边的下人伺候着,出门而去,他想到临近的舱中去看看张佩纶。

张佩纶也搭同一班船回京,他的伤情很严重,比鹤冈府外受伤的成祥好不到哪里去,而且他的身子骨远不及成祥那么健壮,所以旬月以来,伤情始终反复,没有个好转的迹象。进到舱中,正看见一个人正在拿热热的手巾把在为张佩纶擦拭身子,他的动作很灵活,在热水中绞一把手巾,口中呼呼吸气,显见水温很高,随即撩起张佩纶身的被子,探手进去,前后忙碌。

李鸿章以为是张佩纶的下人在伺候他,从旁观看,一直到对方忙碌得差不多了,才咳嗽一声。

“哦!”男子一惊回头,赶忙跪倒请安,“卑职见过大帅!”

李鸿章觉得奇怪,自称‘卑职,,这是什么来由?看看他,不认识,“你是?”

“卑职袁世凯,胡军门帐下,以录事参军听用。”

“哦,我知道你。”李鸿章确实听过袁世凯的名字,知道他是袁甲三之后,有一次过年,皇帝巡幸袁府,对他多有褒奖。因为一些原因从军之后,因为人生得不俗,笔下又很来得,给胡小毛提拔而起,在军中担任文案之事。“你来是?”

“眼下虽已入冬,但舱中温热,卑职怕张大人身子有伤,又不能移动,海途多日,难免汗透衣襟,所以……”

“你有心了。”李鸿章含笑颔首,走到床前看看,张佩纶呼吸平稳,似乎袁世凯的动作让他非常舒服,“你们胡军门呢?”

“我家大人还在睡觉呢?”

“啊?都这个时辰了,他还高卧不起?”

世凯忍不住轻笑,“我家军门最怕坐船,时间一长就觉得头昏脑胀,非得好好睡一觉不可,若不是用饭的话,他能从日本睡到船只抵港呢。”

“他倒是能想得开李鸿章不知道是羡慕还是挖苦的说道。

“其实,卑职和军门说过,……”袁世凯欲言又止,看了看李鸿章的脸色,声音放得很低,“这一次回京,可保铁定无事的!”

“哦?”李鸿章眉头微皱,觉得这个年轻人言语不俗,“你这话可有所指?”

“大帅学究天人,此事只为身在山中,一时为五色所迷罢了。其实您只要静下来认真想一想,便可贯通其中关窍。”袁世凯微笑着说道,“只是看皇命恭王爷派人托请英美两国居中调停,就可知皇于胡军门所行之事·心中的赞赏有加的。”

“嗯,”

“只不过,这等事先例一开,只怕军中将领有样学样,日后有如日酋西乡隆盛那样,不将朝廷律法、圣旨意当回事的乱臣贼子,到时候皇是杀是活?”袁世凯喟叹一声,慢悠悠的说道,“说起来·将这等事先行处置,未始不是万岁爷宅心仁厚之举啊。”

李鸿章倒是没有想到,这个袁世凯看事如此深刻!这可难怪当年皇帝驾临袁府的时候,曾经以‘袁家一门远望,尽在此子身,之语相加,今天看来,这份先见之明,实在是殊不多见啊!但他城府很深,不愿当着他的面说出赞赏的话,同时心中一动·袁世凯所说,固然是一己之见,但说得合乎情理,不由得人不认同他的话。“那,…老夫之事呢?”

“老大人,您过虑了。军门都不会有事,又何必追究您的责任?”

李鸿章缓缓点头,忽然问道,“你可有字?”

“卑职字慰庭。”

“慰庭啊,”李鸿章叫着他的道,“但老夫自问,这十数年来·冤家遍及朝野,如今为人抓住一朝之错,如之奈何?”

“只要有皇,大帅又何必为这些清谈之辈烦忧?”

李鸿章拈髯一笑,正要说话,听舱外有人声响起,“袁参军?袁参军?”

“我在这里。”袁世凯答应着,向李鸿章歉然一笑·走过去打开了舱门·“参军大人,军门醒来·找你呢。”

“我就过去。”袁世凯转身进来,只听李鸿章说道·“我也和你一起,去看看这个高卧不起的!”

李鸿章刚刚进京,就听到两个不大不小的消息,第一个是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阎敬铭病了。

这一次的病来得很快而且很凶,起因是为了阎某人早年贫苦,进入仕途之后,虽多方调养,但本源已亏,却不是后天能够补充得过来了。到这一年的冬天,情形更加恶劣,这又有三重原因。首先是用兵东瀛,他以大学士管部,本来是不必太过辛苦的,但阎敬铭为人精细,做事一丝不苟,很多时候,军机处退值之后,在户部衙门一呆就到了月明星稀,久而久之,身体大坏;第二是浙江出了杨乃武一案,皇帝迁怒之外,更有意株连,弄得人人自危,做事唯恐出错,不请旨根本不敢妄动,使他身的担子更重。最后一个原因是,咸丰三十一年,是皇帝的五十万万寿,虽然还有近两年的时间,但京、外各省进贡的驿差在这咸丰二十九年的年底就有开始络绎于徒的了。这些人的差事,都是各自护送本省督抚的宝物进京,路不敢有丝毫马虎,很多时候,安全送抵京中却也要内务府和户部签收,麻烦到了极点!

这三重原因累加在一起,让阎敬铭成了朝堂最忙碌的大臣之一,另外一个是立山,不过立山比他年轻得多,倒不以为苦,而他却不行了。

一场大病迁延良久,皇帝连续三次派太医院医正栾山、李德立几个过府诊禳,却没有很大的效果,最后甚至为了他的病情下诏求医,还是从西洋国请来的几个医生,集体会诊,得出阎敬铭是肺部疾患——用现在的语言来解释,就是肺炎—这虽然不是大病,但重在调养,更主要的是,不能太过劳累,最起码在他的病势彻底治好之前,不能劳累。

皇帝很觉得无奈,又无比心疼阎敬铭。他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三十年间任劳任怨,堪称朝臣表率,为了让他安心养病,不得已下了一道诏旨,免去阎敬铭本兼各职,只留着军机大臣、大学士的名衔,并特别说明,这不是因为阎敬铭犯有任何的过错,正好相反,要他安心调养,留此有用之身,以待来日。这还不算,在他的旨意中另外加了一句话,“有为公务到阎府探视者,一概要请旨定夺!”

这种做法在大清还是第一次,皇帝管天管地,竟然连别人去探望阎敬铭也管了!不过这也可见,对于阎敬铭其人,皇帝是如何的重视。

至于另外一个消息,则是翁同改调户部了。

第178节 多事之秋(1)

第178节多事之秋(1)

选择翁同龢进户部也有个缘故,这要从头说起。电子书下载**

咸丰十年的时候,肃顺授意内务府大臣明善上了个奏折,要修清漪园,阎敬铭掌管户部,心中对肃顺这种做法很不满,但念及皇帝多年辛劳,一个清漪园也不会耗费太多银子——当时内务府的报价在三百万两左右,皇帝很高兴,就准备照样施工了。

不料后来出了个李光昭报效木植案,搅得满城风雨,最后虽然被抓住杀了头,但这件事传扬在外,朝廷脸面尽失,百姓笑言:皇帝还是年轻,这样的骗局居然也会相信?弄得他有苦说不出,清漪园最后虽然修成了,但不论是工程本身还是皇帝的心气,都落到了谷底,只是去过几次,就再也不曾驻足了。

不但皇帝不高兴,内务府的一群人也恨上了明善,在他们想来,皇家修园子,是大捞特捞的好机会,不想李光昭案发,朝野震动,清流多上折子,认为内务府有人和李光昭狼狈为奸,意图从中渔利,要皇上降旨彻查。

皇帝无奈,只得派了阎敬铭和袁甲三做了监理大臣,全盘注意园子的工程进展——这样一来的话,就把内务府上下其手的机会完全堵死了!追缘论始,不能不说是明善为李光昭诈骗所引出的恶果。

这件事过去将近十年,到咸丰二十年的时候,有人看时间过去很久,旧事重提,又要开修园大工,但其实朝廷正在大办海军,银子都花用在这件大事上了,根本没有那么多闲散银子拿出来修园子。

不过内务府群策群力,找了一个满人御史名叫德泰的,上了一份奏折,内中说,内务府银库有个叫贵祥的库守,拟了五条章程,既不用动用库款,又可以代济民生,条理得宜,安置有法。

而这个所谓的章程,就是‘请于京外各地,按户按亩按村,鳞次收捐’。这简直比明末的加派还要厉害和狠毒的一招!而且行政如此苛敛,也违背了康熙朝‘永不加赋’的祖训。所以军机处拟旨痛斥!最后一段是这样的,“丧心病狂,莫此为甚,德泰着即革职,库守贵祥以微末之员,辄敢妄有条陈,希图渔利,着即革去库守,发往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以为莠言乱政者戒!”

结果,贵祥自然得到应有的惩罚,那个满人御史德泰也给吓得上吊自杀,这件事算是过去了。但等到了前不久的咸丰二十九年四月,中日战端发启之前,立山经人鼓动,又动了修园子的心思——眼看就到咸丰三十一年的万万寿,京中的景致都给皇帝游了个遍,只有一个清漪园,自打建成修好之后,也不曾有真龙落足的机会,放着那么一座空园子在那里,岂不可惜?

而且,到这一年的时候,朝廷经过近三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库的存银总数接近两万万两,放着它们,难道等着长毛吗?但皇帝登基之初,就有‘内外节用’的上谕,如今情势虽然不同,朝廷要拿出数百万两银子出来为皇帝修园子,终究不是什么美事,传扬出去,于圣德有玷。

立山请教肃顺,两个人经过商议,提出一个‘修缮如新’的办法,简单的说,就是认为清漪园放在那里,已经成了浪费,若是能够重新整饬一下,岂不是为天家又多一处可以观览的去处?到时候皇上和皇后驻足其间,圣心欢愉,不也是于朝廷大好的消息吗——须知爱君即是报国哩!

以这样的一番话进辞,很快打动了皇帝,这一次的情况又不一样了,皇帝命人到处翻找,把样式雷当年制作的图样重新找了出来,且亲自参与策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