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海阔凭鱼跃 >

第122章

海阔凭鱼跃-第122章

小说: 海阔凭鱼跃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亮之后,又建奇功的刘延庆兴冲冲的在方垢行宫中升帐,给手下各部众将论功,众人之中唯独不见了杨少保。问到陆文龙那里才知道,此人见已杀死方垢,说是大仇得报,他自己无意在军中谋取功名,只求日后在大宋境内中寻找救国济世之道,执意要隐身江湖。陆文龙因为当时局势尚未处置妥当,没有时间管他,只是竭力挽留了几句。哪知待大局已定再找杨少全,却是早已杳无音信,估计是已趁乱出城不知去向。刘延庆大为嗟叹,命人在功劳薄上为杨少全记下大功两笔,一笔是回龙峪陷住方杰,一笔是瞒天过海巧取歙州,并着其他众人的功劳一起报奏朝廷,待日后寻见此人之后必定予以重用。

歙州失守,断去了方杰残部回浙江的道路,而方杰伤口发作,人已是陷入昏迷之中,不能理事。尽管方杰的手下还有三四千败兵,但大家平时依赖方杰惯了,如今没了主心骨,无奈下几个中级将领商量着只好将方杰抬了,准备翻山越岭从小路撤回昱岭关。

第一百五十三章 面对时局各思量

大越皇帝方腊在杭州的皇宫中又一次呆呆地发愣。二哥方夏在从建康撤退途中遇到宋军的追击,全军溃败,八万人马撤到湖州的只有三万来人,方夏也受了重伤,至今昏迷不醒。侄子方杰在出击景德镇得手之后,成功地解除了仙霞岭方天庆之围,但在回军途中遭到宋军包围,据说经过血战已侥幸逃脱,带着残兵退入崇山峻岭,迄今联络不上。天啊!难道我方腊真的要大难临头了吗?

伺候他的宫女见皇上失魂落魄,没有人敢过来惹祸上身,连午膳都被放在御书房外面不敢送进去。大儿子方天定从外面匆匆地进来,手里拿着刚刚送来的宋江的密函,对方腊行礼后说:“父皇,宋江又派人捎来密信,外臣们不敢擅动,转给儿臣呈上给您。”“又是宋江!他到底要做什么?”方腊身手把信抓过来,拆开之后满怀怒火地看了起来。很快地他的手开始有些战抖,他的目光从看过的信纸上移开,手却停在半空中迟迟没有放下来。方天定不安地问:“宋江信中说些什么?”方腊无言地把信递给他说:“他想让我退出杭州。”方天定急不可耐地看完了信:“胡说八道!这厮居然让父皇放弃江山,另觅他处安身,可恶之极!若不是他在江阴横插一杠子,我们也不会搞成今天这个样子!”方腊摆摆手:“你去把丞相和高尚书都叫来,朕要商议一下。”方天定答应一声,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父皇,您要保重身体,午膳还是要用的。”见方腊冲他挥了挥手,只得无奈的退了出去。

高明培和高铭德看过宋江的来信都沉默不语,各自在心中措辞。方腊长叹一声:“宋公明还是了解朕的。”丞相高明培见方腊说完这句话就把眼一闭不再讲话,他大着胆子施礼道:“皇上,宋江此信恐有动摇我军心之意,不过,”他瞟了方腊一眼,见皇帝依旧微合二目面无表情,便揣摩着说:“不过,现在国事艰危,倒也可以考虑如何用好宋江这颗棋子。”这句话在不同人的耳中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倒是兵部尚书高铭德没有像他那样心思缜密:“皇上,微臣以为这是个可以让我们在现实条件下获得最大利益的契机。”方腊眼睛微睁了一下:“说说看。”高铭德说:“不管是否愿意承认,现在的战局对我们很不利,因此在尚且保留一定力量的情况下,与对方展开谈判,也不失为一种选择。”方天定在边上插话:“谈判?谈什么?”“什么都可以谈。”高铭德冲大皇子一抱拳:“先搞明白对方的心思和底牌,反正我们又不会损失什么。”“宋江的意思是让我们缴械投降!”方天定的情绪有些激动:“让我们退出杭京,另觅他处?我们去哪儿?这只不过是宋江的花招,离开浙江,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所以,我们跟他们没什么好谈的。要我的人头?可以,真刀真枪的来打,休想让我自己送上门去!我们跟他拼到最后一兵一卒,大不了就是一死嘛!”

与方腊的坐卧不安相反,宋江则是在静静地等,等方腊见了他的书信之后的反应,等去北国的卢俊义的消息,也在等东京镇守使宗泽元帅的到来。据戴宗手下的消息,在夺取了建康并在追击途中击溃方夏之后,大帅宗泽已带队东进,淮南、淮北两路经略使兵指湖州,他自己带了京师禁军和苏北的人马赶奔锡州而来,计划在这里与威盛军以及张叔夜的山东军队会合之后南下苏州。方腊的大越国已是无力支撑,不知他收了自己的书信之后又会如何反应呢?

吴用一掀帐帘,陪着田虎进来,见宋江坐在桌前冥思苦想的样子不禁打趣道:“哥哥莫非要学佛家打禅?”宋江招呼二人坐下:“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我是在谓方腊发愁啊!”吴用开玩笑说:“咱们费了半天的周折才把方腊挫败,哥哥难道是后悔了吗?”田虎插话道:“军师说笑了。在山西的时候,宋大哥说我悲天悯人,其实他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方腊与咱们毕竟是根生同源,虽说道不合不相谋,但我也有些不忍心看着他就此覆灭。如有可能拉他一把的办法就不妨试试。”

宋江说:“田兄弟说的是啊!所以我才写信劝他放弃抵抗远走他乡,一是不愿他因困兽犹斗给江南百姓徒增伤害;二是他若能幡然悔悟,迷途知返,未必就不能造福于民;三者我刚刚想到一个地方,你们来看”,他摊开地图:“福建对面,东海之外,有一大岛谓之台湾,此地长有七百里,宽有三百里,由泉州渡海过去,两天可至。岛上多是蛮夷之民,朝廷设了观察使,驻兵不过千人。”

田虎问:“是想让方腊去那里落脚?”吴用也问:“刚才说的这些是张清告诉你的?”宋江点点头:“不错,张清说他出海试船时已多次到台湾靠岸,说此地地广人稀,民智未开,朝廷并不重视,因为地处海外,以往遂有人来往,但直到本朝造出了大海船方往台湾设衙派兵。我是在想,若方腊肯去台湾,一则避开朝廷的风头,二则可在台湾演绎全新的政治,岂不是很好吗?”吴用皱着眉头:“怕是方腊不会领你的情啊!”田虎摇摇头:“也未必。只要跟他把事情讲清楚,他是个聪明人,应该能体会到我们的苦心的。只是在这个细节上还要谋划清楚。”

宋江点头称是:“我想等宗泽元帅和张节度使来了之后,我就去一趟杭州,与方腊当面陈说。”吴用脸色一变:“万万使不得!一则与宗大人、张大人他们不可全盘托出,他们是很难理解我们的想法的;二则去杭州风险太大。此次将方腊逼入死角的就是我们,实在不宜涉身犯险。”田虎站起身:“宋大哥不能去。威盛军的全盘计划都要依仗你,西征北伐也不能离开你。万一去杭州有所不测,岂不是因小失大?我替哥哥去见方腊。”宋江嘿嘿地憨笑:“两位兄弟不必拦阻,想说服方腊弃杭州去台湾,非宋某不可。放心吧,只要咱们计划周全,方腊是没有胆量加害于我的。”

第一百五十四章 同乡眼中的宋江

如果要历数朝廷各级官员中熟悉宋江的人,张叔夜无论如何也要占上一个名额。这位张大人近年来的升官速度之快,大概也只有符德安可以一比。由于能在其他人都不愿就职的济州知州的位置上稳稳当当地任满两届,又协助宿元景成功的招安了梁山军马,使得他由从五品攫升到从四品的山东学政,很快又升任正四品的转运使。没出一年又升至从三品的河北东路(山东)经略副使。机缘巧合,本该出任山东经略使的刘豫因为丁忧要离职一年,因而张叔夜得以主政山东,代判山东路。

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官运亨通,与宋江等人的精心运作是分不开的。除了水泊军早期晁盖在济州地面上智劫生辰纲,大战石碣村之后,梁山头领们在这一带生事却甚少,尤其是宋江入主梁山之后,更是让济州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梁山军马虽不断地有军事行动,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但把战场都移向外线。这固然是江湖中有“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宋江们了解到张叔夜是朝廷中少见的清廉干吏,对水泊人等尚能保持内紧外松的态势,留这样一个官员在济州,对于梁山来说更有利一些。到了后期,宋江干脆号令山寨上下一律不得在济州地面截击客商,甚至主动代替官府维护起地方上的秩序来。

济州官民也渐渐看出梁山的这一苗头,只要不去水泊门前惹是生非,就可保得相安无事,便索性不去干涉梁山军马的行动,山寨人等出入水泊也象到了自己家一样。及至宋江接受招安前后,曾与卢俊义、吴用多次到济州府衙行走,与张叔夜有了更多的直接接触,并在山东各衙门大肆活动,为张叔夜的升迁不惜千金一掷。

张叔夜可不是只知道那种只知道沽名钓誉的清流派,对宋江的用意是心知肚明,宋江也与他讲的很明确,说接受招安之后大队人马势必移师他处,家眷老小多是山东乡民,其中不乏愿留居山东者,还望张大人予以照看,且梁山尚有些产业不能随军迁移,也只好求大人一并眷顾。本来这些对于地方父母官来说就是分内之事,张叔夜自然一口答应,乐得见宋江帮自己这个两袖清风的穷官员上下打点。及至辅理山东路之后,宋江更是跟他明说,登州一带有梁山老营在养生防倭,请他设法安排妥当的人主任登州军政。

顺道宋江还把自己未成年的女儿也托付给张叔夜,请他在齐州一带寻访一位大家,代为教授文字。虽然一度顾虑自己与之交往过密是否妥当,但转念想着托妻献子这种事情可不是随便的交情就可以的,从中也充分说明了宋江对他这位昔日的父母官的信任程度,本着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原则,张叔夜还是答应下来并拖尾办理了。这一两年来风闻梁山威盛军在外屡立大功,在朝中的声望也与日俱增,故此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