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大唐-第5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头元之没学过自然,张家“发明”出来的东西随便拿出来一样他都琢磨不明白,听到毕老头在那里嘟囔,好奇问道:
“隆择,你在说什么?莫非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不知道,我只知道天上的闪电亮,那是因为两种不同的云撞在一起产生的,和神仙没关系,吊在那里的东西会亮,是不是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撞在了一起?就比如我们用的火石。”
毕老头极力地用自己所会的知识来解释此现象,似乎找到了一丝关联,又无法准确地阐述,火石不停地打就会不停地亮,可那种亮毕竟是还有间歇的,头上那东西亮起来没间歇。
老头元之更迷糊了,怎么又和火石扯上关系了?想不通的话对毕老头说道:“别想了,还是说说三种套种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能不能在全大唐用?”
“应该能,张家也在验证呢,三水县不能种稻子的地方成功了,华原县挨着湖和河流的地方也成功了,耀州因没有张家亲自去教导,只有各别地方成功,陆州成功了,如这里再成功的话,那就说明一个事情。
不同的地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这其中的道理就是,哪一样东西能帮别的东西生长,在几个简短的互相帮助下共同生长,未必非要是猪、鸭等。”
毕老头给套种做出了总结。
老头元之也恍然地说道:“我懂,就是因地制宜,比如三水县张家最先庄子养的地龙,除了喂鸡之外,还能拿出来用在土地不好的地方,钻一钻,硬地也变软地了,应该让司农寺派人来蹲守。”
“这个倒是可以,但来了不能对张家指手画脚,天亮了,喝点粥去睡吧。”毕老头打了个哈欠,发现太阳出来了,时间过的真快,一晚上就这样过去了。
二人起身,毕老头摧了摧坐酸的腿,活动两下就没事儿了,老头元之则是站都站不起来,这还要感谢四个垫子,里面有夹层,把寒气给挡住,不然剩下的岁月可能就因为大理石地面被人抬着走了。
等毕老头扶着一点一点挪动的老头元之回到自己家院落的时候,一张张吃饭的桌子已经摆放好,正有人手上拿纸笔挨个询问。
“你吃什么?有包子,这么大,羊肉馅的,猪肉馅的,还有韭菜鸡蛋馅的,还有馅饼,同样馅的,也有馒头和果子,还有油丝饼,有大米粥,小米粥,还有两种米掺一起的,有豆浆与豆腐脑,分甜卤和咸卤,小娃子谁喝奶和鸡蛋糕?”
耳中充斥着这样的询问声,老头元之纳闷地转头看向毕老头,那意思就是怎么回事儿?
他在船上的时候也没吃到过这样多的东西,就三种,两种米的粥,豆浆和豆腐脑,卤就是咸的。
不等毕老头回答,那里又继续问是不是吃馄饨,吃泡馍,羊汤加贴饼等等等等,都是各地能吃到早饭人的习惯,还有张家后来“发明”的吃法,加在一起竟然有三十多样东西,上百种搭配。
“这个……”毕老头明白对方的意思,为啥坐船的时候吃不到?
“这个可不是我家厨子做的早饭,张王两家海云间酒楼给提供的待遇,以河南道那条线为界,那边是水云间,这边是海云间,等以后会相互竞争,知道就行了,你吃什么?我要一大碗鸡蛋糕,再吃一屉烧卖。”
“我和你一样,怎么挨个人问呢,费事。”老头元之听到那么多的东西都懵了,不知道如何选择,只好和毕老头点一样的。
“不挨个问怎么上东西?每顿饭的量都是别人说多少加起来再稍微多一点,不然浪费,我又没花钱。”
毕老头招呼一个记的人过来,告诉过二人吃什么,对老头元之解释道。
老头元之点点头表示明白,又突然问道:“那酒楼吃剩的怎么办?”
“京城酒楼怎么办的?好点的东西被伙计收起来带回家了,不好的就挑给过来等待吃东西的要饭的人,再剩下的就倒掉,在里差不多,只不过是好点的专门留出来给吃不上饭的人,不好的喂猪,哎……我大唐的百姓何时能不用再吃这种东西?”
毕老头谈起此事心中也不好受,哪怕张王家酒楼做的已经很好了,凡是给百姓的东西都是挑最好的,但毕竟是别人吃剩的,不只一次看到别的酒楼把那已挑过一次的东西,与泔水放在一起用桶担着让人从中抓。
有那运气好的小娃子从桶中泔水里面捞出来一只被人咬过一口的鸡爪子,对担过来的人也是满脸感激。
“可怜我还是户部尚书,掌管天下土地钱财,竟无力改变。”毕老头越想越憋屈,叹息了一句。
“快好了,就快好了,皇上励精图治,还有他张王两家的法子。”老头元之比毕老头更憋屈。
……
朝阳升起的时候,张忠的队伍又继续启程,不紧不慢地往回走。
还没修好的路本来就不够宽,队伍又大,后面的人不敢强行超过去,只能等遇到小路的时候快点绕到前面,前面过来的人也纷纷躲到路旁。
张忠已经让队伍别并排走,留出来位置给行路人,但行人不敢那么过呀,万一冲撞了某个脾气大的就遭罪了。
李珣一边跟在房子的旁边骑马走,一边手上托个夹子,用炭棒在纸上画来画去,不时还要问问同样骑在马上的张小宝这个地方的路应该怎么修,修多宽。
或者是遇到河流问张小宝应该建个什么样的桥,是拱桥好呢,还是用木头搭的平桥好。
张小宝又没学过土木工程,上哪知道去啊,只能看看周围的环境,有荒山的地方就说修石头的桥,有林子密的,或者是没有山的地方就说修木头桥,以寻找材料的难易度为主。
队伍走着走着就到了晌午,该吃饭了,停下来休息,主要是马累。
把房子中刚刚睡醒不长时间的小家伙们一个个抱出来,让他们自己在周围转转玩闹,张小宝和王鹃则是开始给弟弟妹妹单独做饭吃,大锅饭别人可以吃,小家伙们不能跟着吃。
“今天做什么?还做软炸肉?上回做了,有点吃不动,不如做鱼吧。”王鹃把围裙系好了问张小宝。
“这次带来的鱼,刺太多,锤打鱼肉太费劲了,做雪棉豆沙吧,小家伙们爱吃甜的,你拌豆沙,我打鸡蛋。”
张小宝顿了下说道,开始往外拿鸡蛋。
内院的人没什么反应,已经习惯了,其他官员则是眼馋啊,上次的软炸肉四个小祖宗就吃了不点,给他们分了,他们才发现,什么水云间海云间,做菜最好吃的竟然是张刺史和王将军家中两个最大的娃子。
两个娃子这几天以来,给四个小祖宗做的饭菜当中,竟然大部分听都未曾听说过,更不用说见了,凡是四个小祖宗吃不了的就放在旁边给内院的人吃。
开始时是本着溜须拍马的缘故,有官员过来非要吃那别人吃剩的东西,哪怕上面可能有小祖宗们的口水也愿意。
结果吃到嘴里后才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怪不得那将军家的女娃子不让别人给小祖宗们做东西吃,上次送个烤蹄筋还被赶回来了,原来是这样啊。
张小宝和王鹃忙碌的时候,四个小家伙就跑疯了,看见什么都好玩,到处乱蹿,把保护他们的丫鬟累坏了。
小贝转着转着就转到了路边沟中一家躲在那里不敢动的四个人面前。
这家最吸引她的地方是也有一对儿双胞胎,长的一模一样,只不过是两个女娃子,看上去和自己差不多大,怯怯地缩在母亲的怀中。
小贝跑到近前,叉个腿扎着小胳膊,身体微微前倾,歪个头盯人家姐妹两个看,大眼睛不停地眨动,似乎很好奇。
在人家两人身上盯了会,又看看自己的衣服,终于发现不同之处了,自己穿衣服呢,对面的两个没穿衣服,小脸也黑黑的。
站在那里琢磨了会儿,小贝转身又跑向房子,两个丫鬟追去保护,剩下一个丫鬟对一家四口人说道:“别怕,别怕,这是刺史大人的家眷,不会伤害你们。”
丫鬟的安慰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夫妻二人护着孩子说不怕那是假的,若是遇到了大人还好办点,万一那个一看就是金贵得跟眼珠子一样的女娃子跑到这里哭上了,那人家的大人还不得要自己一家的命啊。
跑到房子的小贝在里面捣鼓了一阵子,出来的时候一手拿了一个小棍,棍子的上面是用锡纸包的直径有十厘米大的圆片,转身又跑了回来。
两个双胞胎的父母吓坏了,不知道这个女娃子要干什么,又不干有任何的动作。
小贝这次一直跑到两个女娃子的近前,咯咯咯笑了几声,伸出手把那抓着的两个东西递给两个女娃子,嘴里说道:“糖,糖,吃糖。”
守在旁边的丫鬟这样明白了,小小娘子是要给人家糖,连忙在旁边对吓坏的两个大人说道:“这是我家小贝娘子,给你们女儿糖呢,快接过去,不然她要哭了的话……”
剩下的话不用说,这对儿夫妻一听就知道什么意思了,女的伸出手来就去拿糖,可小贝不给,就要往两个女娃子的手里递。
女的马上就把两个女儿往前推“大男小男快拿着,糖。”
两个女娃子不像小贝这样大方,可能和接触的人有关系,也可能是与营养有关系,再或者就是教育方法不同,吓的不敢伸手。
小贝愣了下,把左手的糖塞到丫鬟的手中,腾出手来把右手上的糖外面那个包装纸给撕下来,里面是一层糯米纸,做示范地用舌头在张小宝和王鹃专门为他们做的波板糖上舔了下,还吧嗒两下嘴儿,再次递过去。
姐妹两个眼睛登时就睁得大大的,这个能吃?还那么好看。
当中的一个就伸过来小手给接过去了,并学着小贝刚才的样子伸舌头舔了下,好像发现了最稀奇的事情,“嗯”了声又连续舔两下,终于是露出了纯真的笑容。
此时旁边另一个也学着凑过来舔一舔,与前一个同样开心地笑了。
小贝这时把另一个也剥好,递过来,等第二个女娃子像抓宝贝一样的把糖抓在手中舔的一刻,小贝就好像做了件最伟大的事情那般,张着小胳膊,脸笑的像朵花那样看两个女娃子舔糖。
守在小贝旁边的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