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我伐天下 >

第208章

我伐天下-第208章

小说: 我伐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础!

妃嫔们见他说得郑重,都一时不好再劝下去,夜宴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

这时还是那个刘贵妃出来打圆场,“抗儿你的恩师?能给我们讲讲吗?”她的眼神闪动,看上去充满了好奇。

赵抗现在发现这个看似娇弱的绝世美人并不像看上去那样好对付,只能简略地将陆仁以及当初教育训练他的事说了出来。

“好可怜,那么小的孩子……”妃嫔们纷纷感慨道,几乎是众口一声地谴责陆仁的惨无人道,“那老头可真狠,亏他做得出来。皇上也真是的,居然把这么可爱的儿子交给那种人。”大概是喝了酒的原因,大家胆子大了很多,连赵构也一并骂上了。

赵抗看着这一切,真是哭笑不得,“老师要我禁酒,看来还真是很有道理。”

大概是好奇心被激发了,妃嫔们的问题越来越多,使赵抗疲于应付。问得最多的问题自然是“有没有喜欢的姑娘?”之类的,另外,对赵抗突然停止发育这件事,她们也有着极大的兴趣。

“抗儿,你说你十四岁后就不再长大了,是只有相貌和身材不长了,还是所有的一切都不长了?”刘贵妃脸上的醉意更浓,说话也愈发大胆起来。

一直被人揭疮疤,赵抗心里很不高兴,但也只能如实答道,“所有的一切,全停下来了,就像时间定格了一样。”

“也就是说,你还相当于一个十四岁的男孩?怪不得皮肤这么细嫩,比我还好……”妃嫔中年纪最小的郑贵人不知道是不是觉得不甘心,忍不住又捏了赵抗一把。

“等等,照这么说,岂不是皇上要绝后了?”一个妃子叫道,这话点醒了其他妃嫔,大家都用一种同情的目光看着赵抗。

“虽然十四岁就停止生长了,不过娶妻生子应该还是没问题的。”赵抗忙辩解道,他可不想有那种不光彩的名声。

“那就好……”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不过这时不知是哪位喝醉的说了一句不该说的话,引来了一场混乱,“嘻嘻,能不能看看?”

这话一出就好像捅了马蜂窝,再加上妃嫔们大都喝了不少,居然有人把赵抗的上衣扯了下来,还说了一句“看哪,毛还没长呢!”

赵抗一时真是羞愤欲死,终于忍不住发怒了,“母妃们请自重,儿臣不是三岁小儿,如果不小心伤到你们,到时候面上都不好看!”与此同时,一直压抑着的滔天气势一下子又涌了出来。

被赵抗这一喝,妃嫔们的酒意减退了不少,开始意识到刚才的荒唐,大家一时都有些尴尬,不知该如何打圆场。

赵抗这时把语气稍稍放缓说道,“儿臣知道母妃们平日里的辛苦,这件事就算了,希望大家都当它没发生过,现在子时已过,儿臣先回去了,告辞!”。赵抗声音虽然不高,但自有威势,一拱手便离开了皇宫。

大家这才意识到,赵抗虽然看上去还像个孩子,但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皇子,他同时还是一国的君主和大军的统帅。

“看上去还是个孩子,但已经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刘贵妃看着赵抗的背影,喃喃自语道。

虽然闹出了这么尴尬的事,但好在没有非当事人在场,而赵抗和那些妃嫔都不可能将此事说出去,所以这件丑事才没有传开。即使如此,那些妃嫔再见到赵抗时总是显得不太自然,而那件事中最乱来的刘贵妃倒是显得很坦然,令赵抗不由怀疑她那天也许真是喝醉了。

不久,除夕终于到了,这也是赵抗第一次和家人一起过年,两个姐姐更是开心得很,仿佛连身体都好了不少。经过这段日子的相处,赵抗对自己的父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我的变态,也不一定是老师培养出来的,说不定是从老头身上继承下来的呢。”

赵构这人其实很重感情,无论是对母亲、发妻还是现在的吴皇后和其他妃嫔,确实感情真挚,大概也只有当初对赵抗的母亲是利用居多,那么他究竟不正常在哪儿呢?

一般人如果失去挚友或至亲,会伤心难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而赵构则不同。因为难过也不可能让死去的人活过来,所以他哭上半个时辰不到,就可以像没事人这样。做了亏心事也是一样,过上一点时间,他就完全不会内疚。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就是赵构他很会麻醉自己,这也正是他这些年来心中备受煎熬却依然保养得很好的原因。赵抗其实也是这样的,只是他也很难确定自己这样是来自于赵构的遗传,还是来自于陆仁的教育。这样的人,自己会活的很快活,因为快乐的时光长久,而痛苦则会很快过去,但在一般人看来则往往难以容忍。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儿子在父亲死后下葬时已经能嘻嘻哈哈开玩笑,我想没人会认为他不是一个不孝子吧。

第三百二十七章 灵感

赵构离完人还差得远,他极端自私,虽然他爱很多人,但为了自己,他是什么人都可以牺牲的。他心中的排序是:自己最重要,其次是自己的家人,然后就是外人,最后是敌人。也即是他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人,为了家人,可以牺牲外人,为了外人,可以牺牲敌人。

这点在赵抗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不过赵抗比他父亲优胜的地方在于,一旦到了公事上,他就能以公平为第一准则,而不会因私废公,这就要感谢已故的陆仁了。

不管怎么说,在如今自己没遇到威胁时,赵构还是表现得相当温情脉脉的。赵抗也部分接受了他的感情,心中却在慨叹,“如果生在太平年代,他会是个好皇帝的,可惜,这就是命运吗?”

“不对!”赵抗好像突然想通了什么,“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在那种局势下,根本不可能出现能平定乱世的好皇帝!”

确实如此,因为大宋崇文抑武,所以才会遭到灭国之祸。而在这种氛围下长大的皇子,几乎必然对军事一窍不通。以赵构为例,他在赵佶的儿子里是唯一一个会武艺的,但也仅此而已,对军事他就完全是个外行人了,而其他皇子更不必说。要他们去平定乱世根本就不可能,没怎么接触过军队就会带兵的天才,几百年才出一个,比如虞允文和后来的伟大领袖,指望他们出生在某个特定的家族中,这概率比起买彩票也高不了多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平定乱世,就必须改朝换代,出现新的皇朝,这样也许还有机会。但那对原先的皇族来说,可不仅仅是丢失权位那么简单,等待他们的是灭族……

而如果靠手下的大将去收复失地,那么结果其实也是一样。如果失败,国力虚耗,很可能会就是一蹶不振,甚至亡国,那自然是死路一条。而如果成功,那黄袍加身的场景必定再度上演,就算大将再忠心也是没用的,部下为了富贵一定会将其硬推上去,就像宋太祖赵匡胤一样。而新皇帝能够善待旧皇族的概率实在太低,像赵匡胤这样的仁慈之君,历史上可没几个啊。

国家强盛,谁都希望,但如果要付出生命做代价,恐怕比例就远不到一半了。而如果要以自己全部族人的生命为代价呢?又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呢?而且就算真这样做了,也未必会有什么好名声,因为汉文明在历史上一直是以家庭为基础的。有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战国时魏国大将乐羊率军征伐中山国,他的儿子此时在中山任职,被抓作人质。中山王派人要求魏文侯退兵,不然就杀了他儿子,但乐羊毫不徇私,继续攻城。最后中山国被灭,而乐羊的儿子也被杀死。但是以儿子性命为代价完成魏王重托的乐羊,回国后却遭到了冷落。魏文侯的理由是“他连自己儿子的命都不在乎,还能对我忠心吗?”而后来的历代皇帝都以此为教材,认为这类人不可信用……

乐羊的事还是发生在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而后来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后,这个问题就更加严重了。在五胡乱华及随后的南北朝里,那些为了保全家族投靠外族的人甚至受到夸赞,而为国牺牲全家的人则受到鄙弃,这种文化氛围正是导致现在这种局面的根源。虽然明面上都说国家重于家庭,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家庭显然更为重要,那南宋只剩半壁江山就不足为奇了。

“不对!并不是毫无办法,只需要稍作改动即可,关键是制度!”赵抗很快就想通了,看似毫无生机的制度,只要稍作改动,结果便全然不同,即使民风不怎么尚武都没有关系。

其实这就是他设想中的国家制度,所有的皇族都必须将军事作为从小学习的首要课程,并在成年后派到战场上去历练。这样军权都掌握在皇族手中,异姓将领造反的情况就基本可以避免了。而那些文臣嘛,骂骂人是可以的,闹不出什么大事来,所谓书生造反,三年不成。

这样做唯一的危险就是同室操戈,但是别忘了,这种体制下,只有最能打仗的皇子才能成为皇储,继位后又获得了中央庞大的军力,岂是那些兵力不足的藩王所能反得了的?

但是,如果老皇帝因自己的偏爱,选择了军事能力并不是最强的儿子继任,那这个体系便会崩塌,所以皇储绝不能由原来的皇帝指定。

至此,赵抗终于豁然开朗,他心目中较为理想的国家制度终于初步完成了。日后谁也想不到,这个奠定了国家根基的制度,竟然是来源于他在除夕家宴中的一次走神……

“小弟,你怎么了?”大姐赵佛佑可不知道赵抗这么点时间竟想通了这么重要的大事,此刻见他愣愣地坐着,不说话也不吃菜,有些担心地提醒道。

为了掩饰自己的想法,赵抗立刻拼命大吃起来,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而赵抗则在心中迅速补全了细节,“皇储的人选应该以功勋的多少来选出,不过如果看总功勋的话,那年轻人就太吃亏了。这样吧,以五年内的平均功勋为评判标准,但立功年限必须超过八年,以免因经验缺乏而不能胜任。至于筛选范围嘛,亲缘关系三代以内的赵氏子弟均在其中,还有……”

赵抗虽然有心事,但他也注意到了,似乎赵构也是一样,一直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赵抗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