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

第174章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第174章

小说: 纵横隋末的王牌特种兵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枹罕出发时起,谢老四就一直提心吊胆,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回到了秣陵镇。听说商队回来了,谢翁山、谢翁明、谢翁达三个老兄弟亲自迎出了大宅,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当初派遣商队的时候,谢家内部争议很大。迫于杨广的压力,商队肯定是想派的,争议的焦点就在于商队的规模。最终,谢家只派出了一支近两百人的商队,在前往西方的十五支商队中规模最小。经过大半年的长途跋涉,最终回到秣陵镇的只剩下六十七人。

看到家主亲自出迎,谢老四也不禁哽咽道:“小人幸未辱命!”

看着堆积如山的货物从大船上卸下,再看着谢老四身后稀稀落落的几十个人,也不由感慨道:“大家辛苦了,回来就好,回来就好,赶紧下去休息吧。”

谢老四忽然想起一件事来,拱手说道:“禀家主,西海有位刘大人,让小人带来一些礼物。”

第45章 西海刀

“刘大人?”谢翁山满腹狐疑地看着谢老四,问道,“什么礼物?”

谢老四想了想,说道:“是西海郡太守刘大人。礼物,还是请老太爷自己看吧。”

刘子秋是什么官职,谢老四还真不知道。但他在威定城逗留了一段时间,知道刘子秋在当地部落中的威望很高,也见识过刘子秋手下的精兵强将,提到刘子秋,他就有种莫名的敬畏,甚至不敢提到刘子秋的名讳。至于箱子里究竟装了些什么东西,谢老四更是一无所知。箱口都贴着封条,有刘子秋派来的三十名武士亲自看守,他和手下的伙计再好奇,也不敢打开箱子。不过,谢老四却知道有一只箱子特别沉重,于是让伙计们将那只箱子抬了过来。

谢蕴亲自上前验看了封条,完好无损,这才朝父亲点了点头。谢翁山沉声说道:“打开!”

两名家丁上前,将箱盖打开,众人探过头去,“咦”的一声,脸上尽显失望之色,居然是一箱石头。谢蕴以为那位姓刘的大人是要戏耍谢家,不觉有些恼怒,把脸一沉:“扔河里去!”

其实,谢蕴行事一向很有分寸,只是一个多月前,最疼爱的女儿竟然被人逼得出了家,他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也失去了往日的耐心。几名家丁上前正要抬起箱子,却听谢志文说道:“等等!”

谢志文从箱子里捡起一块石头,仔细观察了一会,递给谢蕴,指着其中一个地方说道:“父亲请看这里。”

谢蕴迎着光看了一会,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挥手道:“来人,请任二过来。”

谢翁山兄弟三人已经退居幕后,在人前,谢蕴便是谢家的家主。听说是家主相唤,任二颠颠地跑了过来,躬身道:“奴婢在此,请老爷吩咐。”

谢蕴将手中的石头递给他,说道:“你仔细看一看。”

任二还有一个身份,是江南一带有名的玉工。他拿起那块石头,只看了一眼便吃惊道:“老爷,这块石头从何而来?”

谢蕴自然不会告诉他石头的来历,只问道:“你觉得如何?”

任二两眼放光,双手不住在摩弄着那块石头,口中喃喃说道:“好,好。如果奴婢看得不错,这应该是昆仑璞玉!”

昆仑玉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和田玉,即使在现代,也是极其珍贵。璞玉就是未经雕琢的玉石,后世又称为籽玉。自从晋末以后,通往西域的商路就被截断,中原因此失去了昆仑玉的重要来源,玉价一时高涨。任二手中这块璞玉比钵盂还要大一圈,如果雕琢得当,应该可以开出三、四块玉璧。

谢蕴这才明白自己误会了那位刘大人,脸上却不动声色,说道:“那你看看箱子里还有多少璞玉?”

任二走到箱子口,顿时惊呆了。满满一箱的石头,全都是昆仑璞玉,而他手中那一块的品质只能算作中等。对于一个玉工来说,能够有机会雕琢这么多的上等璞玉,就算马上叫他去死也值得了。

谢翁山强按住心头的激动,捋须问道:“任二,你看这箱子石头估价几何?”

任二摇了摇头,说道:“奴婢不敢说,其价连城吧。”

物以稀为贵,玉价本来就高,来源又断了,这个价值还真不好估算。不过谢家人都明白,这一箱如果都是上等的昆仑璞玉,再配上高超的雕琢技艺,价值连城还是谦虚的说法。

谢翁山愣了一会神,转头问道:“谢老四,那位刘大人究竟是何许人?与我谢家有何关系,要送如此重礼?”

谢老四拱手道:“回老太爷,小人只知道那位刘大人叫刘子秋,其他一慨不知。”

“刘子秋?!”谢家诸人都是大吃一惊。

谢志武性情最为豪爽,抚掌大笑道:“哈哈,我就知道子秋兄没事,没想到他还当了官!”

谢蕴瞪了小儿子一眼,又问道:“谢老四,刘大人现在担任何职?”

谢老四苦着脸,说道:“回老爷,这个小人确实不知。不过,整个河西道好像都归他管。”

谢蕴倒吸一口凉气,想不到大半年时间,刘子秋居然做成这么大的事业,看来当初他要把女儿许给刘子秋也算颇具眼光。但转念想到女儿如今的状况,谢蕴又忍不住摇头叹息。

谢志武却按捺不住,催促道:“快,快,看看另外几只箱子里是什么宝贝?”

接下来两口箱子里装的都是狐皮,一口箱子装的是火狐皮,其红似火,另一口箱子装的是雪狐皮,其白如雪。这些狐皮是刘子秋精选出来的,整张狐皮不见一丝杂色,也没有一个伤口,都是最优秀的猎手直接射中狐狸的眼睛猎获的。而且火狐和雪狐都极其稀少,能够凑齐这两箱狐皮并非有钱就可以办得到的。不过,和那箱昆仑璞玉比起来,这两箱狐皮的价值要小得太多。

谢翁达皱眉道:“谢老四,你说的可是长山村的刘子秋?他一个小兵能够弄到这么多钱?你有没有搞错?”

其实,谢家的势力现今只集中在江南,在河西一带根本没有什么交往深厚的朋友,更不可能有人送他们如此厚礼。而那位送礼有大人又姓刘,以谢翁达的精明,早就应该想到是刘子秋了。而且这三箱物品虽然珍贵,却也只是相对于中原和江南来说,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西海的特产,如果真如谢老四所说,刘子秋已经占据了整个河西道,要想弄到这些东西实在算不得什么困难。但是谢翁达最近和江都的王世充走得很近,他将自己这一支的前途都押在了王世充身上,自然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

谢老四沉吟道:“小人也不知道他来自哪里,过去是干什么的。只记得他说过,那个最沉的箱子是送给三位老太爷的,这两箱狐皮是送给老爷的,还有一个箱子是送给二位公子和小姐的。”

提到“小姐”,谢蕴心头又是一痛,挥了挥手,说道:“打开吧。”

箱子打开,却分成三格,显然刘子秋所送的礼物已经替谢志文兄妹分好了。

中间那一格放着几卷古籍,是送给谢志文的。这些古籍都是宫中的藏本,杨广西征时带在身边消遣所用,失落在大斗拔谷。后来冰雪消融,这些古籍被牧民捡得,不知何物,便献给了刘子秋。刘子秋自己对读书没有什么兴趣,却知道谢志文的爱好,于是来了个借花献佛。

左手一格却是一口佩刀,刀身如月,锋刃似雪。谢志武拔出随身的佩剑,刀剑相碰,只听“呛啷”一声,佩剑已经断成两截,那口刀却完好如初,不见一个缺口。谢志武身为谢家的公子,佩剑自然不是凡品,居然当不得此刀一击,众人见了,不由齐声称赞:“好刀!”

其实,这只是刘子秋军中将士最为普通的佩刀。刘子秋大练钢铁之后,就开始组织人手打造刀具。在中国历史上,唐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刘子秋入伍之后,作为特种兵,免不了也要接触各种冷兵器,他就在那时候学到了各种关于唐刀的知识。当刘子秋在西海发现了铁矿和煤以后,就着手打造属于自己的“西海刀”。

西海军中的刀具分为五种,仪刀、陌刀、横刀、障刀和马刀。除了马刀以外,其他四种刀具本来就属于历史上的唐刀。仪刀是依仗所用之刀,打造得很少,主要装备府衙守卫,形制与陌刀相仿,重量却只有陌刀的一半。而所有的陌刀都是按照刘子秋自己那把刀为模型打造出来的,全部重达五十斤。第一支五千人的陌刀军已经组建完毕,不过陌刀打造费时费料,这五千人的陌刀军却只装备了五百口陌刀。障刀是随身所携带的短刀,防身之用,只配备百夫长以上将领,而真正使用最广的是横刀。马刀与横刀类似,只是刀身更窄,弧度更大,更加利于在马上劈砍。

送给谢志武的这把刀就是横刀,与普通横刀不同的只是刀鞘装饰更加华丽一些而已。但在场的这些人都没有见识过如此锋利的佩刀,莫不以为是一口宝刀。相较之下,反而送给谢志文的那几卷古籍就显得黯然无光了。

谢志武收刀入鞘,大声说道:“快看看,他给妹妹送了什么?”

谢蕴对这个儿子很是无奈,不过他也想看看刘子秋送给谢沐雨的是什么宝贝,同时他的心里又非常矛盾,万一刘子秋送来的是珠宝首饰,而女儿现在却已经成了一个光葫芦,却不知道如何面对。

这时,谢志武已经将格子里的东西取了出来,三个黄绸布包。第一个布包里竟然是一把短刀,其实就是障刀。另一个布包里放着七颗光彩夺目的珠子,黑白红橙黄绿青紫,七种颜色各不相同,每一颗都有鸡蛋大小,寻常搜集一颗已经难得,要将这七颗珠子聚在一起,却不知要费多少力气。其实,这是陇西宫中的收藏,刘子秋顺手拿来做了礼物。而让所有人始料不及的是,最后一个黄绸包里却只是青盐。

第46章 拔刀相向

青盐是西海的特产,在中原和江南都是价格昂贵的商品。尤其在江南,因为本地就出产海盐,自然就没有人去买价格高昂的青盐,也就很少有人把青盐贩运过来,就显得更加稀少。但是,在见过了整箱的昆仑璞玉和七彩珠子以后,看到这包青盐,众人免不了有些失望。

谢志武却不管那么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