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私生子-第7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滚!”
“那个……哥,小弟真不是那个意思……”
“自己先把这三坛酒渴完,记住,今晚若是再让我听到你的声音,就再喝十坛。”
赵偌吓得跳了起来,正想再解释,又连忙捂住自己的嘴巴,憋得脸红脖子粗,就是不敢再哼一声,双手焦急地比划着,活像大街上耍猴的。
连周邦彦这些文化人见了也笑得眼泪直流,杨逸坐到主位上,在厅招呼客人的李师师连忙过来帮他斟酒,杨逸能感觉到她在自己面前还稍微有些拘谨,低媚顺眼的不敢与他正视,嗯,在这一点上她确实还嫩了一点,尚缺花魁娘子的“巧答对,妙应酬”的机巧。
“来,各位请举杯,咱们先共饮三杯再说。”杨逸举杯相邀,众人纷纷端起酒杯和应,杨逸再次望向可怜巴巴的赵偌,“我们喝一杯,你喝一坛,喝不下以后别叫我大哥。”
“哈哈哈……”
在一片笑声中,赵偌不敢怠慢,举起酒坛猛灌,一坛还没喝完,他已经两眼翻白了,杨逸这才放过他,嗯,先把这个祸害给摆平,等下咱也少被灌些酒不是。
苏鸣佩重新装扮过后,也出来坐在杨逸身边侍酒,李师师则在乐声中献上歌舞,她日后能成为名动天下的名妓,绝非幸得,豆蔻年华十二三,不但人长得倾倒众生,而且歌声清婉,如黄鹂初啼。霓裳漫舞若仙子入凡尘,看得周邦彦等人如痴如醉。
呃,原来的历史上,周邦彦似乎和李师师也有些暧昧不清,好吧,我来了,我看到了,周邦彦也好,赵佶也罢,一边凉快去。
一支歌舞罢,众人聊起朝中之事,唐庚终是忍不住说道:“大人,万世芳四人被调入川,名为管理后勤,但却是迁职入川,章相公此举,有针对大人之意,大人!”
不光是唐庚,花厅里所有人都不由得向杨逸望来,杨逸不在京时,他们群龙无首,虽知章惇是借题发挥,有意削弱杨系官员在中枢的影响力,却是无法抗衡,现在杨逸回京了,大家肯定希望他能找回场子。
杨逸对马汉卿说道:“汉卿你帮我传个话给万世芳几人,让他们先安于职守,不可意气用事耽误了大理战事。不管在什么位置,把本职工作做好了,这就是他们的一份资历,其他的事我自会处理,让他们放心好了;你们也要记住,咱们走到一起,是为了让好的政策更顺利的施行下去,为百姓造福,而不是结党互伐,排除异己,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章相公这次确实有针对我的意思,但也不是纯粹为了排除异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万世芳等人曾随我征伐燕云,于军资后勤方面确定更有经验,调他们入川,对大理战事不无补益;若是咱们因此而群起而攻之,则朝堂必定陷入剧烈的党争,自熙宁以来,我大宋党争不断,外战皆败,内战皆能,百业凋零,民生困苦; 如今好不易有了这番局面,望诸君切莫意气用事,一切以国事为重,别的我不敢说,诸君只要有了功绩,我自会向天子如实报功,天子圣明,太后赏罚有度,岂会埋没了各位的功劳?”
杨逸的话让在座的人都沉默了下来,连最粗犷的刘武也没有说话,前些年的党争对国家的危害,不光是朝中大臣明了,就是刘武这些边将也深有体会。
当初朝中大臣忙于内斗,对外采取绥靖之策,敌军打进来了,边军甚至不愿出战,憋在城里看着敌军在城外肆意抢掠,因为出战不但无功,反而有可能要背负擅起战端的罪责。
当然,杨逸这番话也没有令他们失望,不管杨逸怎么说,有一层意思他们是听出来了,那就是不会让他们白受委屈,就算眼前受些委屈,只要用心做好本职工作,将来也一定会有相应的回报。
杨逸有旷世大功在身,太后却坚持没有让他封王,几年来稳坐翰林在学士一职,翰林大学士虽不理庶政,但相当于皇帝参谋,能经常接确接触到皇帝,或者说太后,这一点别的官员都不行,包括首相在内,想私下与太后见一面也是非常困难。
另外,大宋早已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首相多由翰林大学士出任,所以翰林大学士又有储相之称,章惇老了,杨逸几年来在翰林大学士一职稳坐不动,刘太后这分明就是“储相”。若不出意外,几年后由杨逸出任首相没有什么疑问了,至少也是次相。
因此,杨逸这番话不但没让他们失望,相反,杨逸以国事为重,胸怀坦荡的表现,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反而变得更高大起来。
就连苏鸣佩和李师师,看向杨逸的目光都明亮了许多。
各人安心下来后,这场接风宴个个喝得畅快淋漓,直到入夜时分,杨逸才由马汉卿送回到家中。
十三娘出来将杨逸扶了进去,一家人少不得围坐叙话,杨依依美媚嘴巴好不甜,一声声爹爹叫着,嘴里抹了蜂蜜似的,腻在阿爹怀里,得意地向两个哥哥扮鬼脸,这小丫头片子,小小年纪竟是一付精灵古怪的模样,连杨氏也被她逗得笑声不断。
好在这丫头对两个哥哥耍横,对弟弟杨轩到是很有大姐的派头,杨轩正在牙牙学语,她会很耐心地一字一句地教杨轩,据说有好吃的她总不忘分弟弟一份,正因为她懂事,性子又有些精灵古怪,越来越讨杨氏的欢心,每夜让她和杨轩一起宿于自己房中。
一家人聊天到二更天才各自散去,十三娘将微醉的杨逸扶回房中,眼中似笑非笑,为他倒了一杯茶,温婉地说道:“官人真的醉了吗?”
“嗯,头昏昏沉沉,刚才在娘亲面前,只得强撑着,唔,这会儿真是撑不住了,娘子,夜深了,早点歇着吧。”
“好吧。”十三娘很乖,很听话,很温柔,一句也没问他这一年来所干的事。
可越是这样,杨逸反而越觉得诧异,拥着十三娘那柔软的身子,竟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第八卷 第791章 注书立说
“娘子。”
“嗯。”
“娘子,以后我保证不再擅自出京了。”
“嗯。”
“娘子,那个……后就算出京,也一定带上娘子。”
“嗯。”
“娘子……”杨大官人莫名有些心虚,扪心自问,自己做坏事了吗?
呃,似乎做了一点点。
十三娘问兴师问罪了吗?
没有。
那自己心虚什么呢?
杨大官人手上轻轻抚动起来,从纤腰到粉背,柔柔的滑过,顺手一扯,将肚兜带扯开来,十三娘轻轻动了动,随即又没了声息,连呼吸都屏住了,他的手再次游动起来,从肩划到那丰润的酥胸前。
常言道久别胜新婚,十三娘正当花信少妇之龄,如何忍受得了他这番挑逗,嘴里终是忍不住逸出一声轻吟。
那窈窕的娇体轻轻扭动起来,不自觉地配合着他那双坏手,他的十指仿佛就是火种,抚过的地方一片滚烫,很快就十三娘全身燃烧起了来……
待到云收雨罢,十三娘已是体酥骨软,腻在他怀里娇喘着,动也不想动,她闭着眼睛歇了许久,才忽然轻声说道:“官人,妾身想你了,天天在数着日子,盼着官人回来。”
这是杨逸第一次听到十三娘说这样的话,这话充满了柔弱依恋之情,这和她往日高贵中带着几分妖气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
“对不起,娘子。”杨逸紧紧搂住她,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十三娘转过身子来,轻柔地吻着他的胸膛,幽幽地说道:“妾身也不知怎么了,官人不在家,妾身便感觉这个家空空荡荡的,特别是睿儿一进宫去侍读,妾身自己在家里就不知道做什么好。”
“那个……们景明队又输球了吗?”
“才不是呢,妾身就是想官人了,官人可不许笑我。”
“不笑,不笑,我也想娘子的,咱们五十步不笑一百步。”
杨逸突然感觉到一只小手伸到自己的腰肋上,大概十三娘还没缓过劲来,手指绵软无力,扭起来不疼,更像是抚摸。
但他还是赶紧补上一句:“娘子请相信我,我真的也是每天在想娘子的,其实这几年我多是征战在外,久而久之,也觉得累了,心累,所以人也变得念家了,这次印度的商路了打通了,今后的事,由别人去做就行了,官人我也偷得动弹了,打算传心在京里注书立说,娘子记得在旁帮我磨墨添香,嗯,反正再也不让娘子忍受离别之苦了。”
“真的吗?官人真的打算在京注书立说吗?”十三娘的声音突然拔高了许多,显然是很意外,很惊喜,静静的冬夜,窗外没有落雪,只有隐隐的北风声,衬得室内更是暖融融的。
杨逸帮她掖好香肩上翘起的被角,轻柔的蚕丝被舒适而暖和,这些细小的关怀让十三娘很受用,眸光在清淡的宫灯下明亮了许多,或许到了杨家这般荣华富贵,别的也没什么好求的了,十三娘所求的不过是自家夫君不时的呵护。
“当然是真的,这其实是我一直的打算,大宋的军事、政治、经济现在都不错了,唯独在思想方面尚需逐步引导,自大宋开国以来,到绍圣年初,无论是文人还是普通百姓,在思想上逐步趋于保守;一方面,这是由于太宗以后,军事上遭遇多场大败,西夏成心腹之患,辽国如巨石悬顶,国人在这种压力面前,会集体变得谨慎保守;另一方面,如欧阳文忠公等文坛领袖,极力地提倡尊王攘夷,民众这对外来的学说难免产生排斥的心里;神宗之后,新旧两党陷于剧烈的党争之中,百官结党互伐,蝇营狗苟,对外求和绥靖,一心只想着关起门来内斗,这同样是民众思想趁于保守的一个原因。这几年来,由于军事拓展,经济发展,党争消弥,保守的思想有了不少改观,但这远远不够。常言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别的民族一直在模仿我们,学习我们,以前无论是汉之匈奴,唐之突厥,他们虽然军事上很强大,但在国家体制上还是典型的游牧部落,注定了他们强大只能一时; 但到了我大宋国之时,却是完全不同,北边的辽国,还有西边的党项,他们都建立起了严格意议上的国家,各种国家体制都很建全,这对游牧民族来说是极大的进步,所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