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永历大帝 >

第292章

永历大帝-第292章

小说: 永历大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伤兵占了两成,可谓是损失惨重,好在清兵也没占到便宜,找到的尸体有近六千,截获的粮食、马匹都不少。

“标下章言,参将将军。”章言一脸肃然的向刘国轩行礼。

刘国轩忍着伤痛连忙起来将章言扶起,若没有这个章言,他恐怕早已死在泥浆中了:“章将军不必客气,你是水师陆战队的救命恩人,更是我刘国轩的恩人,应当是刘某拜谢才是。”

章言起了身,身后的几个抚标官员也都与明军将佐见了礼,这才纷纷坐下。章言道:“抚标这边还有些粮草,海丰城正好缺粮,可分一部分留着,至于伤员,我们这也有些随军的大夫,也一并留下,将军还有什么需要的?”

刘国轩不由得讶然:“怎么?章将军不随刘某一道去江南吗?你们已经大张旗鼓的与满人反目,留在这里做什么?”

章言欲言又止,最后还是说了出来:“标下与弟兄们的家小都在济南城,此次率意而为,恐怕会连累了他们,因此,不得不先杀回济南城,先保下家小再作打算。”

刘国轩点了点头:“是刘某思虑不周了,只是济南城乃是一省巡抚的驻地,城池高阔,恐怕要攻下并非这样容易。”

章言苦笑道:“标下岂有不知?这也是无奈之举,不过济南城边的防卫并不多,原本就是我们这些抚标守卫的,若是日夜赶去突袭,倒是有几分把握,更何况兄弟们对济南城的地理极为熟悉,又多了一分胜算。”

刘国轩沉吟了片刻,才道:“不若这样,将军先去济南,若是能攻下便好,若是不能攻下,可立即回师海丰,等我大明水师赶到了山东近海,刘某再率一支人马前来策应如何?”

章言与属下的几个游击、千总相互对望了一眼,那几个游击、千总自然是点头的,有了明军策应,把握自然大了不少。

章言才道:“这就再好不过了,只是烦劳了将军……”

刘国轩摆了摆手:“我这便命人造饭,你们先去休息,待吃饱睡足再说吧。”

……………………………………………………………………………………………………………………………………………………

关于有朋友说满蒙骑兵实力应该没有这么强,特别是入关之后,战力急转直下,但是大家应该注意到,战力地下的是北京城的八旗而已,关外的八旗在这个时候还是很牛的。

第四百三十六章:噶尔丹

京勤政殿,朱骏看到这一份刘国轩传来的奏折,不由笑,此次登陆作战的效果来看,应当算是失败的,事实上,自从江南一役以来,整个大明朝野都弥漫着空前自傲的情绪,对满人不屑于顾,自视甚高,许多人甚至提出几万大军北伐便可光复关内,就连朱骏也冲昏了头,沉浸在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中。

这种情绪也并非没有根据,由于长江以南的清军大部分是以绿营为主,这些由汉人组成的汉奸部队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作战能力低下,士气普遍不高,偶尔极容易被南北镇府司渗透,因此明军才能以一挡十,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可是清军并非只是绿营组成,尤其是北方,满蒙八旗虽然在入关之后战力有所下降,战力仍然不容小觑。

小桂子小心翼翼的站在朱骏的身畔,不断的瞄着朱骏的神色,原以为皇上会因为这份奏折而怒,他去内阁接折子时就听过内阁大学士杨肆德的安嘱,让他小心伺候,因此颇有些胆战心惊。

朱骏伸了个懒腰,将折子放下:“小桂子,去礼部问问,祭祀大典的文准备好了没有?朕要阅览。”

小桂子见朱骏脸色平静,也不知是喜是怒,连忙应了一声,刚要下玉阶,冷不防伴了一脚,竟自玉阶上滚了下去。

朱骏抬眸一看,看到小桂子已摔了个四脚朝天,却不敢吱声喊痛,不由得笑了起来:“怎么了?今日怎么心神不宁的?有没有事,若是有事自己去太医院开服药吧。”

小桂子连忙爬起来:“没事,没事,奴才摔惯了的,皇上,您今日的心情是不是不太顺畅?”

朱骏听到摔惯了的这四个字时已冷峻不禁地又笑了起来:“哦?你又不是朕肚子里的:~虫,如何知道朕心情是好是坏?”

小桂子吞了吞口水,大着胆子道:“山东来的急奏皇上没有看吗?往常的军报都是报捷的,此次却是求援的,皇上难道不生气?”

朱骏板起了脸,原本想斥责他干涉国政,但是又想及小桂子并没有说什么政务,只是揣摩自己的心意而已:“胜败乃兵家常事,更何况刘国轩并未完败,只是没有完成预定战略而已,这一次试探却并非没有任何利处,至少可以让人收起狂傲,不要再小视敌人,你快去吧,这些原本都不是你过问地事。”

小桂子点了点头。小跑着去了。

朱骏伸了伸懒腰。心里想着山东地事。为了这次行动。各个战线地明军可谓是劳师动众。从苏南到四川。从武汉到朝鲜。几乎能够出动扰敌地军队都出动了。突袭地水师陆战队也是最优秀地士兵。装备配备上也绝对超过了普通部队。偏偏计划还是不能得以实现。甚至连北京城墙都没有看到。实在是有够失败。朱骏地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陡然想起了一件事。

满蒙八旗?朱骏知道。所谓地满人和蒙古人地结合并非完全是铁板一块。清初时蒙古主要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以及辽东于林间蒙古人地地方(他们是蒙古人。但不同于草原上游牧地蒙古人。他们是靠打猎为生)清初时。满人制服了辽东地林间蒙古部族。并且与之结盟。随后又逐渐地收拢了漠南蒙古。可是对于漠北、漠西地蒙古部族地统治力度显然就有些力不从心了。现今满人重要笼络地对象也是林间、漠南地蒙古各王。在各部族之间厚此薄彼。而大部分地漠北、漠西蒙古人并没有得到太大地实惠。不但如此。为了防备蒙古人。甚至在满人入关时也不允许蒙古人进入。若不是南明崛起。满人地兵力捉襟见腹。恐怕也不会责令蒙古各王地兵马进京。

朱骏最熟悉地自然是准噶尔叛乱。根据现在朱骏所掌握地情报。蒙古四部中。以漠西准噶尔部势力最强。先后兼并了土尔扈特部及和硕部地牧地。迫使土尔扈特人转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流域。和硕特人迁居青海。尔丹在吞并了新疆境内地杜尔伯特和原隶属于土尔扈特地辉特部后。进占青海地和硕特部。又攻占了南疆维吾尔族聚居地诸城。随着准尔势力范围地不断扩大。尔丹分裂割据地野心愈益膨胀。在历史中。尔丹与俄罗斯人勾结在了一起。在康熙朝中期动了叛乱。

但是由于一系列地蝴蝶效应。如今地满人与俄罗斯人已经缔结了盟约。俄罗斯人更多地精力应该在中欧应付奥斯曼帝国地战争。所

几十年内。绝对不可能与葛尔丹有过多地纠缠。但。尔丹地野心绝非是俄罗斯人挑起地。而要纵容葛尔丹。唯有一个强大地幕后推手给予他足够地支持那么提前动叛乱并非没有可能。

只要葛尔丹在漠西对东、南蒙古各部采取一定的压力,逐渐侵吞各部族的领地,那么蒙古各部不可能将自己的子弟兵还放在北京,为了自保,唯一的办法要嘛向清廷求援,无果之后单方面调回子弟兵,毕竟跟着满人大哥吃香喝辣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一旦要各部抛去牧场、牛羊、奴隶去支持带头大哥的傻鸟并不多,一旦漠南、漠北、辽东的蒙古部落自身难保,而满人为了防御清军也不可能对蒙古各部进行多少有效的支持,那么整个盟约就形同了一张废纸,失去了蒙古的满人实力至少下降一个档次,届时若是养精蓄锐的明军全线出击,整个战略的疆域岂不是就打破了?

朱骏理清了思绪,脑海中豁然开朗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小桂子抱着一叠文本进来:“皇上,这是礼部的祭文带来了。”

朱骏看到那一掌厚的文本不由得吓了一跳:“这些全部是?”

小桂子道:“是,这是礼部尚书亲自亲自提笔撰写的。”

朱骏摆了摆手,皱眉道:“不必看了,走,随朕四处转转,北镇府司的衙门在哪里?”

朱骏想到北镇抚司,是不知道北镇抚司是否在漠西有探子存在,如果有,那么事情就顺利多了。…………………………………………………………………………………………………………………………………………

南京原本就是大城,虽然是几年前遭受了满人的破坏,但是轮廓都还在,经过恢复,以及大批工匠的修缮,如今比之海都城尚要繁华几倍,南人人口众多,头脑灵活,朝廷自开海、鼓励经商之后,各种商铺、工厂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再加上在这里下定了都城,许多商人自然是看好南京的前景,前期已将产业搬迁过来,如今人口已超过了七十万,源源不断的人流仍然在往这边赶。

人类有史以来,聚群而居,人口的鼎盛才是繁华的关键所在,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下连江南,北连长江出海口,往北便是千里沃原,都说金陵王气尽失,可是这繁华却是任何城池都不能比拟的。

朱骏坐在马车上,随着车轱辘的转动转过几个街角,因时微服出访,因此侍从并不多,除了周围装作客商的侍卫之外,明面上的从人只有十几个,为的自然是上次那个历史中郑成功属下五虎之,在琼州用身体掩护朱骏的甘辉。

等到了北镇抚司衙门,这里坐落在一处小巷子里,门可雀罗,虽然锦衣卫校尉的形象改变了不少,但是留存给南人的阴影仍在,因此,没有人愿意在这里多待一会,就算是路过也是匆匆而行。

朱骏下了马车,小桂子已经进去传报了,待朱骏登上两座石狮相交的台阶,镇府司的大小坐堂官员已连忙出来迎驾,朱骏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正要进堂,却听到了一阵争吵声。

“皇上,这……小人这就去驱人。”坐堂的指挥使同知一脸尴尬。

朱骏淡然的摆了摆手:“驱人就不必了,去看看怎么回事吧。”说完背着手当先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