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悬疑推理电子书 >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 >

第52章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第52章

小说: 暗夜千羽--中国古代的异闻奇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解开这个谜,他历尽艰难险阻,来到蜀地,登门向严君平求教。严氏明习天象,以阴阳卜筮著称,此人见到严君平之后,把自己此前的经历,跟严君平说了。严氏听完之后,没有说话,让小童取来一个册子,他翻开那个册子,念道:“某年某月某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一下时间,正好是此人在河边见到牵牛人那天。

到目前为止,真相终于呼之欲出。原来,那一天,在水的尽头,他见到的是天宫,那宫里的织妇,正是织女,她们所纺织的绫罗绸缎,就是用来点染天空的云霞。而水边的牵牛人,则是银河岸边的牵牛星。

很明显,他真的沿着大海,进入了银河,而且,最终到达了天庭。而他自己,从地面上看,就变成了客星。

所谓的客星,是中国古代对天空中新出现星星的统称。用天文学的术语来说,主要是指新星、超新星和彗星,偶尔也包括流星以及其他的天文现象。这类天体如同客人一般,常常匆匆来去,故谓之客星。

这个故事,是我国古代关于牛郎织女的最早记载。

故事看似荒诞不经,实际上透露出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太空是昏茫一片,没有白昼和黑夜的区分的。

众所周知,人类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由苏联发射的。在此以前,人类怎么能够知道,太空中的景色,同地球上不同呢?白天,只要没有云彩,我们的头顶就是一片蔚蓝。到了夜里,天空中才显变得昏黑、暗沉。这主要是因为,地球上有空气作为反射光的介质,我们所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主要就是蓝光的反射造成的。而宇宙中则没有此类媒介,所以,进入外太空后,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就是昏黑的颜色。《博物志》成书于公元2至3世纪左右,他的作者张华,是通过什么途径,如此贴近事实地指出,太空中是昏茫一片,晦暗不明的呢。

这个故事里的人,同古代那些常见的飞天神话里的主人公不同,他不是通过潜心修炼或者借助于某种偶然得到的灵丹妙药,达到飞升的目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掌握了浮槎往来的规律之后,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坐上浮槎,开始了自己的天庭之旅。其周期,恰好是一年。

如果,跟他讲述这个故事的人,真的曾经到过天庭的话,那么他所到达的地方,是不是就是外太空呢?他所乘坐的浮槎,是不是就是我们所说的宇宙飞船?是不是,早在遥远的古代,就曾经有人,乘坐某种宇宙飞行器,离开地球,冲入浩瀚的宇宙,进入遥远的银河系,进行了一次漫长的太空之旅呢。

这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啊!

那浮槎,是他自行设计制造的,还是,由天外来客提供的呢?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吧。

浮槎也就是船,或者叫舟。中国自1992年起自行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都以神舟命名,从神一到神七,都已经顺利升空。这,难道仅仅是一种巧合吗?是不是,神舟系列的载人宇宙飞船,在命名时,也受到了这个二千多年前所发生的故事的启发?

有资料表明,载人的宇宙飞船,可以独立进行航天活动,也可运载物资,作为往返于地面和航天站之间的“渡船””,还能与航天站或其他航天器对接后进行联合飞行。作为于地面和航天站之间的渡船,它的往来,是有一定周期的。而且,载人飞船容积较小,受到所载消耗性物资数量的限制,不具备再补给的能力,所以,那个人才要一次带齐那么多的干粮和水吧!

这篇诞生于近两千年之前的神话故事,它对浮槎的构想,竟然同现代我们发射的载人飞船的有那么多相通、相近之处,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

原文如下: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至天河时也。

44、血嫁衣

大唐开元二十九年,是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之治的最后一年,也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这一年,朝廷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说,由于疆域广大,局部地区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吐蕃大军四十万众寇边,烽烟迭起,不过,最后有惊无险,沿边将领率军将其消弭于无形;其中,对以后的政治局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以安禄山为营州(今辽宁朝阳)都督,充平卢军使,两蕃、渤海、黑水四府经略使,开启安史之乱的战端。

战火没有烧到内地,大伙还是安居乐业,至于朝廷用人不当,既然它的后果还没有显现出来,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一样也少不了。

修武县有户人家,家有一女,正值豆蔻年华,虽出身小门小户,却生就剪水双瞳,嫩滑肌肤,纤细腰身,是远近有名的美人儿。

县里的后生,每次经过她们家门前,都要伸长了颈子往里看,就盼着能够得见那含羞带怯的芙蓉面。

看也是白看,女孩儿早已许了人家,成婚的吉日都已卜好,六礼之中,就差最后的亲迎了。

未来的夫婿,虽还没有面对面说过话,可是,他来的时候,她曾悄悄躲在屏风之后,偷偷观瞧。他瘦高、白净、儒雅,端的是品貌俱佳,只一瞥,女孩儿就红了脸,胸口扑通扑通地跳着,好像有一只小鹿在冲撞。母亲见她这般模样,知道小妮子是芳心暗许:

“唉——女儿长大了,留不住了!”母亲喃喃地念叨着,声音里面,有喜悦,也有失落。

女孩听了,撒着娇,滚到母亲怀里。“那我就不嫁了,永远陪着二老!”

说不嫁,当然是假的,谁家的女儿能一辈子留在家里呢,爹娘纵有万千不舍,那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才子配佳人,也算天作之合,男家虽然没有泼天的富贵,也还是个殷实人家,女婿的脾气又好,女儿嫁过去,总吃不了什么苦。

亲迎的那一天,屋里屋外,到处挂着红影影灯笼,装满嫁妆的黑漆箱子也早已收拾停当,那上面的铜活,擦得能晃花人的眼。箱子里面,藏着父母给的体己,还有前几天,姑娘同女伴们连夜赶制出来的枕头,被面,手帕,鞋子,荷包等绣品。

那上面,有花好月圆,五子登科,鸳鸯戏水,喜鹊登梅,白头偕老,都是时鲜花样,意思也吉祥。

门外,欢声笑语,鼓乐喧天。同新郎一起来接亲的后生一迭连声地催着妆,屋里的女伴们吃吃地笑着,打趣道:我们就要慢慢的,偏要他们着急。

半晌之后,胭脂与铅黄托出一张娇媚动人的脸来,那眼角眉梢,不仅女伴们啧啧称赞,连女孩儿自己,也看得痴了……

手拿团扇,遮住半张脸,女孩在伙伴们的簇拥之下,徐徐走出门外,在那动人的容光之下,所有的人,都不禁屏住了呼吸。尤其是新郎,不好意思去看,却又舍不得不看。

女婿家迎亲,不像一般的小户人家,仅仅以驴、马充事,而是赶来了一辆披红挂彩的大车,他们要用这辆车,把新媳妇接走。

(待续)

正当女伴们要把新娘子扶上车时,女孩儿的父亲状似无意地咳嗽了一声。女孩儿深谙父亲脾性,知道父亲实是有话要说,她上车的动作,也慢了下来。果然,不一会儿,她那虎头虎脑的小弟跑了过来,趴在新娘耳边,低低地说了几句话。

却原来,唐代有障车的风俗。亲迎之日,街坊邻居、亲朋故旧埋伏在喜车必经之处,一旦迎亲的车辆出现,便齐齐跳将出来,挡住车子,不予放行,势必待男方馈赠大量财物及酒食,才肯让出一条通路来。

这种行为,最初的意思是为了表现娘家惜女,舍不得她嫁到别人家去。发展到后来,几乎演变成合法的抢劫了。真金白银就这么哗哗哗哗地流出去,肯定有人心里不得劲儿,可是,这么多年以来,大伙儿都是这么干的。这么一拦车,一闹腾,也透着喜庆,要是觉着亏得慌,顶多别人结婚的时候你也去障车,把损失捞回来。

新娘的父亲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小气,怎么也不想便宜了外人,令自家女婿蒙受损失,考虑到会有村口会有人拦在那里障车,漫索财物,就事先从邻居家借来一匹马,让女儿骑上先走。躲过了障车这一关,再坐回车里去。女孩儿家胆小,为了防止女儿半路被山鸡、野兔、闲杂人等惊着,还让儿子骑着毛驴,远远地跟在后头。

女孩心里觉得不妥,却又不好违抗父亲大人的意旨,这是大喜的日子,父女两个当着众人的面较劲,还不生生让别人笑话了去。临出阁,女儿当然是什么都听从父亲的安排。于是她找个由头,悄悄溜到后园,爬上马背,一路专捡背荫处走,还好,一个熟人都没碰见,就这样,出了村口。至于怎么搪塞众人,父亲自会安排。

男孩子骑着他那头小毛驴,不紧不慢地缀在姐姐身后,二人之间的距离,有百步左右。小小的男子汉,把这件事当成了一次冒险,姐姐回头看他的时候,他便挺起胸膛,朝她做着鬼脸儿。

两人沿着崎岖的小路,一直往前走。很快,锣鼓声、唢呐声、亲朋的喧闹声,便被抛到了身后。

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了一片密林,过了这片树林,就可以和新郎迎亲的队伍汇合了。女孩儿想象着二人见面时的场景,心里有一股隐秘的喜悦。

啊—— 却扇,撒帐,行同牢礼,饮合卺酒,拜过花堂之后,她就是那儒雅温厚的男子的妻了……

她美滋滋地想着心事,林间的野草繁花,蜜蜂蝴蝶,小鸟白兔,这些平日里能引起她莫大兴趣的物事,此时此刻,都是背景,——她同他这场盛大婚礼的背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