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局势瞬间急转,贺少康勇猛无比,一口气冲上三楼,后面跟着一百多名叛军士兵。
咚咚的楼梯奔跑声使杨广脸色惨白,他已听出对方到了三楼,他感到一种末日来临的绝望,杨元庆却冷静异常,他经历过无数次生与死的考验,他知道死亡之神还没有来临。
他拾起长戟,从五楼一跃跳下四楼,惊得杨广站了起来,急呼:“元庆将军!”
四楼传来杨元庆的声音,“殿下不用担心,有卑职在,可保殿下无恙!”
此时贺少康的心激动得快跳出来,他离杨广的直线距离已不足五步,只相隔一层楼,一路冲楼的顺利使他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但他却不知,楼上还有一名武艺超然绝伦之人,当他刚冲上四楼,一支强劲无比的箭闪电般向他前胸射来,他本能举盾相迎,‘喀嚓!’一声,那支箭竟射穿了他的盾牌,钉射在他的肩窝上,贺少康只觉一阵钻心剧痛,他的后背重重撞在墙壁上。
贺少康大怒,扔掉盾牌,挥动长矛猛扑而上,在空中一矛刺向杨元庆的咽喉,但杨元庆并不躲闪,他的长戟也迅疾无比刺向贺少康胸膛,在电光石火的一刹那,贺少康的长矛离杨元庆咽喉约半尺处停住了。
杨元庆的脸色冷漠如石,贺少康慢慢低头,不可思议望着自己前胸,他的胸膛已被一戟刺穿,他明明感觉对方的速度并不快,但他还是被先刺中了。
贺少康突然爆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惨叫,这一声惨叫中包含着他的无尽绝望,在临死前的一瞬间,他仿佛看见了自己被灭九族的那一刻,一口血喷出,他身体一软,就此死在杨元庆的长戟上。
杨元庆将他尸体甩出去,将后面几名惊呆的士兵砸下楼梯,后面一名直殿长不甘心地冲上,却被杨元庆一戟刺碎了他的盾牌,戟尖刺穿他的头颅,将他钉死在墙上,脑浆喷出,杨元庆长戟一收,尸体翻滚下去……
整个白玉塔内一片寂静,贺少康担任左卫直阁将军已近十年,极会笼络人心,他的大部分手下都对他绝对服从,可当他一死,众士兵便失去了精神上的支柱,他们茫然、疑惑,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就在这时,杨广的声音在白玉塔五楼响起,“孤是太子,即将是大隋皇帝,尔等被贺少康蒙蔽,犯下大罪,现在首恶已伏法,尔等立刻散去,孤不追究,否则满门抄斩!”
士兵们军心已经溃散,他们惊惶异常,纷纷退下楼,争先恐后奔出白玉塔,扔掉兵器四散逃走,此时,黑压压的东宫侍卫已冲过半山腰,柳述见大势已去,他惨笑一声,从怀中摸出一只小瓷瓶,拧开瓶塞,一口喝下,慢慢躺了下来,望着天空悠悠的白云,他不由长长叹息一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白玉塔前惨叫声一片,五百余名东宫侍卫冲进院子,将数十名来不及逃走的叛军悉数杀死。
杨广已从窗口看见了从山脚下奔来的杨素和宇文述,他知道大局已定,顿时长长松了一口气,虽然离登基还有几步路,但至少不会像今天这样狼狈,这样生死悬于一线间,杨广听见身后脚步声,他回头凝视着走上楼梯的杨元庆,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激,就是这名年轻的将军在最危急时挽救了自己,半晌,杨广淡淡问道:“元庆,你尽管说,要想我封赏你什么?”
杨元庆半跪行一军礼,“卑职今天所为,不过是为人臣之本份,尽力尽心成为陛下之盾,卑职不需要任何封赏!”
“这里只有我们二人,没有第三人,在我面前,你可以不用说那些虚伪的空话。”
杨广笑了笑,又缓缓道:“今天遇见你虽然只是巧合,但这也是天意,你救了我一命,虽然你不想要封赏,或许你愿做我的坚盾,但我也从不欠任何人情,你说吧!想要什么?”
杨元庆心中苦笑一声,真的要封赏自己什么,还须征求自己意见吗?他沉思片刻,便道:“卑职只要一样东西,希望将来有一天,殿下能纳卑职的一次劝谏。”
杨广凝视他半晌,终于点了点头,“我其实并不喜欢听人劝谏,不过看在你救我一次的份上,好吧!我答应你。”
杨广脸上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元庆,你的救命之恩,我会铭记于心。”
第十八章 少童何人?
东宫侍卫已经将杨广护卫下山了,杨元庆走出白玉塔,缓缓走到院门口,百余名侍卫正在清理尸体,身着紫袍柳述已自杀身亡,尸体靠放在大门立柱旁。
另外,在大门立柱旁还有十二具尸体,十二名侍卫,他们全部都死了,其实最后应该还活下三人,但他们此时也死了。
杨元庆望着最后三人死不瞑目的眼睛,不由低低叹息一声。
“你叹息什么?”宇文成都出现在他身后。
“没什么!”
杨元庆的目光又转到了柳述身上,掩饰住了自己对最后三名侍卫的心痛。
“我叹息柳述执迷不悟,他已经位极人臣,却甘冒如此大的风险发动宫廷政变,就算成功,他又能得到什么?”
宇文成都摇了摇头,“他已经不是为了权力,他是希望大隋王朝走向另一个方向,或许杨勇能实现他的家国理想。”
宇文成都又淡淡一笑道:“宫廷斗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比,如果今天不是他们死,那明天死的就是我们,你不要有任何内疚。”
杨元庆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沉重,倒不是因为谁死谁活,他经历太多的杀戮,对死亡早已看淡,就算杨勇被满门抄斩,他也不会放在心上。
虽然杨元庆已知道杨广并不是历史上那样昏庸,他会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但杨元庆还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杨广狠毒的一面。
杨广把最后三名幸存的侍卫杀了,就因为他不想让别人知道他落难时的狼狈模样,杨广在白玉塔内吓得瑟瑟发抖,缩成一团,他胆小怕死的一面被侍卫们看到了。
杨元庆又想到杨广问他要什么封赏,杨广若真想给自己封赏,他有必要问吗?
杨广压根就不想给自己任何封赏,当然,这并不是杨广吝啬,而是杨广不想让别人知道他杨元庆有救驾之功。
杨广那样问自己,其实是他在给自己出了一个生死之题。
应该是自己答案正确,杨广才没有杀自己,就是因为在最后关头,他回答不要任何封赏,只想要将来的一个劝谏。
正是这个回答,杨广才饶过了自己一命,所以最后杨广脸上才会出现一丝会心的笑意。
‘元庆,你的救驾之恩,我会铭记于心。’
这最后一句话才是杨广给他的奖赏。
这一刻,杨元庆才深深体会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滋味。
……
杨元庆心中很烦乱,也对杨广感到一种莫名的失望,他只想离开这个纷乱之地,杨元庆叹了口气,对宇文成都道:“请你转告我祖父,我先回京城。”
宇文成都感觉到他的情绪低落,便拍了拍杨元庆的肩膀,“等我回来后,我请你喝酒。”
杨元庆默默点了点头,转身向山下走去,宇文成都凝望着他的背影,感到他的背影竟是如此孤寂、落寞,宇文成都心中非常能理解杨元庆的失落,立下如此大的救驾功劳,最后却险些丧命,谁会不失落呢?
……
皇帝杨坚驾崩,国不可一日无主,当天晚上,太子杨广在数百重臣的拥戴下,在仁寿宫登基为帝,正式开启了他的帝王生涯。
虽然登基为帝,但他的杨广之位还并不稳,为防止杨勇余党玉石俱焚,对白天发生的宫廷政变,杨广秘而不宣,只推说宫廷侍卫因琐事发生内讧,驸马柳述不幸在内讧中被杀。
这样,除了杨素、宇文述等少数心腹大臣外,其余大臣并不知道仁寿宫曾发生过惊天政变。
尽管杨广不想把政变之事扩大,但他还是密令宇文述连夜毒杀前太子杨勇,并派心腹侍卫入京,杀死杨勇所有的儿子,斩草除根。
杨广又下令封锁圣上已崩、他已登基消息,同时以杨坚的名义下达诏书,任命杨素之弟杨约为京城留守,速去京城掌握京中兵马,控制住京城局势。
时间渐渐到了三更时分,疲惫不堪的杨素在几名侍卫的陪同下,回到山脚自己的馆舍,走到门口,杨素却看见他的长子玄感正站着门口等候。
“玄感,你怎么还不去休息?”
杨玄感晚上也参加了杨广的登基,他已从父亲口中得知了政变之事。
杨玄感已经下山好一会儿,在等父亲回来,他连忙上前扶住父亲,“我心里有事,睡不着。”
杨素点点头,“进屋去说吧!”
父子二人进了房间,杨素靠坐在软榻上,杨玄感又给父亲倒了一杯茶,双手奉给他。
“坐下吧!”杨素指了指身边。
杨玄感在开皇十九年后,因父亲的功劳而封为大将军,他几个弟弟也封为上仪同,杨玄感也算是朝廷重臣,他眉头一皱,低声道:“刚才我看见父亲和宇文述争执,是为什么?”
“没什么大事。”
杨素淡淡一笑道:“就是关于这次政变参与者的处置,宇文述希望彻底清查,一个不漏地铲除,我则担心影响太多,建议圣上不了了之。”
“父亲,你认为圣上会不了了之吗?”
杨素摇摇头,“圣上的心机很深,他不会放过这些人,不过他会用别的借口下手,凡是支持前太子杨勇之人,迟早一个都逃不掉。”
停一下,杨素又道:“今天元庆护驾之事,你知道吗?”
“原来是元庆!”
杨玄感万分惊讶,他连忙道:“我有所耳闻,听说圣上被一个年轻军官所救,就没有想到会是元庆,他什么时候来的?”
杨素有些不满地瞥了他一眼,“你们父子之间关系很淡,你不找找自己的原因吗?”
杨玄感脸上露出尴尬之色,他也叹了口气道:“是我从前对他太冷淡了,从小不闻不问,没有尽到父亲之职。”
“是你对他抱有偏见,认为他是庶子,今天圣上也对我说,元庆是天姿骄凤,是我孙辈中第一人,你可明白圣上对他的看重?”
杨玄感心中也有几分懊悔,他惭愧道:“我也想挽回,就不知还有没有机会?”
杨素拍了拍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