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61章

天下枭雄-第761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植帕偈背防搿

既然那边有唐军巡哨,那么陈家村很有可能也军队驻扎。

就在这时,大树上有哨兵叫喊:“旅帅,三郎他们回来了!”

很快,两名商人模样的年轻人走进了沟壑,他们也是隋军斥候,奉命扮作商人去县城内探查情况,赵旅帅站起身,迎了出去,“县城里情况如何?”

一名斥候道:“没有什么唐军主力,只有几百驻军。”

赵旅帅眉头紧锁,如果县城没有驻军,那么唐军极可能在陈家村,他已经等不到晚上,立刻下令道:“大家都起来,立刻出发!”

一刻钟后,二十名隋军斥候骑马冲出了沟壑,向西北方向疾奔而去。

……

陈家村所在的地方叫三龙岗,三条山岗呈一种不规则的三角形排列,西北方向有一处很大的开阔口,中间是一片占地数千亩的平原,平原边缘的山脚下有一座村庄。

这座村庄叫做陈家村,原本有两百余户人家,但在大业八年先后被两支乱匪抢掠殆尽,成为一座荒村。

这两年,随着各地势力不再像从前那样抢掠杀戮,开始懂得放水养鱼,一些逃到异乡的村民陆续返回,山村又渐渐有了一点生机,目前已经恢复到五十户人家。

但这几天,村子旁却驻扎了一支唐军,巨大的营盘使小小的村庄相形见拙,这座营盘里驻扎有一万唐军,由李孝恭手下大将毛文利率领。

隋军斥候已经摸到了一座山岗上,他们居高临下,可以清晰地窥视到唐军大营,赵旅帅在细细清点帐篷,估算营盘面积,从这些细节上,就能大致推断出这支唐军的规模。

夜幕降临,二十名隋军斥候借着夜色的掩护,迅速离开山岗,他们分兵两路,几名斥候回去禀报,而赵旅帅继续率其余弟兄监视住这支唐军的动向。

……

隋军的主力大营位于管城县以南约八十里处,就在两天前,大将牛进达奉秦琼之命率一万军从东郡赶来和李靖军汇合,加上管城县有数千降军,使李靖手下总兵力达到四万五千余人。

不过又分去三千军镇守虎牢关,以及部分军队防御管城、荥阳等县,目前隋军大营内的兵力有四万人。

李靖全权负责东线作战,他将东线战役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是夺取并巩固虎牢关,稳住后防。

一直到杨元庆率隋军主力渡河,将李世民逼离洛阳,李靖才率军南下,开始他的第二步战略。

中军大帐内,李靖正和罗士信、王君廓、牛进达、程咬金等诸将商议军情,大帐内摆放着一架沙盘。

李靖用木杆指着尉迟县西北角,对众将道:“刚刚接到斥候禀报,在这座叫三龙岗的盆地内,发现了一支万余唐军的大营,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支唐军,相距不足五十里,各位有什么看法?”

众人沉默片刻,王君廓道:“长史,末将以为这支唐军隐藏很深,或许它是要抄我们后路,攻打管城县,截断我们的粮草供应。”

李靖见罗士信欲言又止,便笑问道:“罗将军有什么想法?”

罗士信笑了笑道:“可能是我想得有点阴暗了,我觉得这是唐军的分兵之计。”

“罗将军请继续说下去!”

罗士信接过木杆,指向许昌县,“唐军主力位于许昌县,距我们约六十里,他们没有必要再分兵一万去尉氏县,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兵力只有他们一半,如果我们再分兵一万去对付尉氏县唐军,那么我们主营兵力只有三万,那对方主营兵力就是七万,优势更加明显,所以我认为这是唐军是分兵之计。”

李靖点点头,又问牛进达和程咬金,“两位将军的想法呢?”

牛进达为人比较沉默,并且很有主见,虽然罗士信说得很有道理,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末将认为唐军在尉氏县驻兵一万,是为了牵制我们南下,一旦我们主力南下许昌和唐军主力对峙,这一万尉氏县唐军就会绕到我们身后,不仅截断粮道,还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我们就很被动了。”

牛进达话刚说完,程咬金便扯开嗓门嚷道:“商量半天也没有行动,聚在这里净放屁,既然发现了,那就去打呗!四万对一万,打它娘的屁滚尿流!”

程咬金虽然话糙,但理不糙,不过他破锣般的嗓子和尖刻的话语激起了众人的恼怒,一起向他怒目而视。

李靖只觉一阵头大,他这才明白为什么每次商议军务,总管都把这家伙打发出去,他那张臭嘴实在是在惹人恨了。

“这个……程将军,话不能这样说,如果我们不能看透敌军的用意,贸然去打,那大营怎么办?敌军主力离我们并不远,这很可能是他们调虎离山之计,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程咬金呵呵一笑,“我只是提建议,长史觉得不妥,不采纳就是了。”

这时,王君廓沉声道:“长史不必烦恼,卑职只要三千骑兵,便可击溃尉氏县唐军,若无法取胜,卑职提头来见!”

罗士信也傲然请令,“长史,我也只要三千骑兵,愿立下军令状。”

李靖看了一眼两人,笑道:“罗将军虎牢关已立下功劳,这一战就交给王将军吧!”

他又对王君廓道:“就依将军之言,我给你三千精锐骑兵,若战胜不了尉氏县唐军,我也不要你人头,我记你大败一次。”

王君廓抱拳道:“末将遵令!”

半个时辰后,王君廓点齐三千精锐隋军骑兵,如狂风般冲出营门,向尉氏县方向疾奔而去。

……

唐军主力大营位于许昌县北,距离隋军大营约六十里,李孝恭率八万襄阳唐军出兵已近二十天。

对于李孝恭而言,他的这次北上中原也是分三步走,第一步是巩固淮安和汝南二郡,将两郡官吏换成唐官,确保唐朝对两郡的控制。

第二步才是北上颍川郡,力争占领颍川郡,这也是朝廷交给他的底线,兵进中原,占领颍川郡以南。

经过近半个月的努力,他的军队已经占领了大半颍川郡,正稳步向北推进,如果能击败隋军,他们还可以占领荥阳郡,兵抵黄河南岸。

当然,李孝恭也知道他将遭遇隋军的强硬反击,如果他稍稍大意,他连颍川郡都不保。

下午,李孝恭正在自己的大帐中给圣上写一份军情奏疏,这也是圣上交给他的任务,每三天就要写一份,李孝恭只有作战部署权,而没有战略决策权。

包括李世民也没有战略决策权,重大战略决策都必须向皇帝李渊汇报,像李世民停止攻打洛阳,西撤弘农郡的决策,就必须得到李渊的同意才能实行。

在这一点上,隋军就明显占有优势,杨元庆亲自指挥整场战役,他就能根据形势变化迅速作出一些战略决定。

李孝恭正是执笔沉思之时,帐外有亲兵禀报:“启禀王爷,屈突老将军有要事求见!”

第三十五章 激战尉氏

屈突通救下赵王李玄霸向东突围后,一路南下,找到了李孝恭部,李玄霸因伤势较重,被送回长安调养,而屈突通则在李孝恭的再三挽留下留在了颍川郡。

屈突通是一个老持稳重之人,他很清楚唐军中山头林立,除了秦王和太子两大势力外,还有很多小势力,比如李元吉派、李孝恭派、李神通派以及柴绍派。

尽管李孝恭是支持秦王李世民,但并不意味着李孝恭就是听从李世民的指挥,所以屈突通很谨慎,一般李孝恭的军务会议他都不会参与。

不过今天屈突通有些紧张,他发现在战略上,唐军已经处于一种不利的境地,他再也忍不住了。

“卑职参见殿下!”

屈突通进帐向李孝恭行一礼,李孝恭连忙起身回礼,“不敢受老将军之礼,老将军请坐!”

屈突通坐了下来,忧心忡忡道:“殿下,隋军的部署对我们不利啊!”

李孝恭吃了一惊,“老将军此话怎讲?”

“殿下,现在局势很明显,隋唐两军以虎牢关为界,进行东西两个战场的大战,现在的趋势已经看出来,谁能做到两军互相支援,谁就能取得战略主动,而隋军已经先发制人了。”

屈突通走到沙盘前,拾起木杆指着襄城郡道:“现在襄城郡是整个战役的关键,杨元庆已经意识在先,命徐世绩部两万人抢先进入襄城郡,徐世绩部就成为联系东西两部隋军的纽带,这样一来,杨元庆在西,徐世绩在中,李靖在东,整条战线就活了起来。”

说到这里,屈突通叹了口气,“相对而言,东西两支唐军却是各自为阵,没有联系,在战略上处于劣势,殿下,我很忧心啊!”

李孝恭脸色有些发白,其实他也意识到了一点不对,只是他的意识并不明晰,屈突通这一说,他一下子明白了,他意识到了他们的不利局面。

更重要是,让出了颍川郡,隋军就可以长驱南下,对汝南和淮安两郡形成巨大威胁,这一系列的后果他不得不考虑。

不仅如此,还有就是他无权做出这样的战略调整,必须报圣上批准后才能执行,李孝恭无奈地叹了口气,“老将军的建议我很欣赏,只是不太现实。”

屈突通一怔,他有些明白过来,又劝道:“殿下,无非是官员任免之类,殿下不用考虑这个问题,只要击败隋军,颍川郡还是属于唐朝,这些事情再从容安排也不迟。”

“老将军,不光是这个问题,做出这样重大战略调整,我必须要禀报圣上,还秦王那边也要禀报圣上,双方都得到圣上的批准,才能移师襄城郡,我不能擅自而为。”

“可是这样会贻误战机,殿下,会误大事的!”屈突通有些焦急起来。

李孝恭很无奈,“如果我擅自做主,胜了还好交代,可如果败了,我真的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请老将军理解我的苦衷。”

屈突通长长叹了口气,“唐朝还是新王朝,就变得如此老迈僵化,何以争天下?”

他心中万分沮丧,站起身感叹而去。

李孝恭望着他的背影走远,他心中也感觉沉甸甸的,连屈突通这样的老臣都不看好前景,这一仗该怎么打?

……

尉氏县陈家村,一队唐军斥候疾奔而至,来到唐军大营前高声禀报,“有紧急军情,要禀报毛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