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760章

天下枭雄-第760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陛下!”

“我一定向家父转告殿下的问候,另外,唐军西撤,不知殿下可需要我们出兵相助?”

这才是王应玄最关心的问题,他们还能不能保住自己的军权,如果杨元庆要他们协助,那极可能就是要夺取他们的军权。

如果不要,那就是他们还能保持独立,现在杨元庆为刀俎,他们为鱼肉,他们已经身不由己,事关能否生存,此时王应玄的心都悬了起来。

杨元庆明白他的担忧,淡淡一笑,“你们兵力不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就留下守城吧!”

王应玄大喜,这就是杨元庆准他们继续拥兵了,他深深施一礼,“多谢殿下之恩,我们一定坚守洛阳,绝不让李唐东进一步。”

……

回到大营,谢思礼有些遗憾地叹息道:“殿下今天为何不趁机夺取洛阳,反而让王世充继续领兵,王世充是枭雄之辈,野心勃勃,他安肯真的效忠于大隋?”

杨元庆笑了笑,“我怎会不知道?王世充只有洛阳、弘农两郡,他势力能发展到哪里去?留下他,他永远是唐朝门前的一颗钉子,绕都绕不过,王世充此人奸诈狡猾,他比谁都明白生存之道,若离开我,他立刻会被唐朝像臭虫一样捏死。”

“可是他今天居然托辞不来见殿下,也太无礼了。”谢思礼心中还是有一点耿耿于怀。

杨元庆负手一笑,“他毕竟是枭雄之辈,能有勇气去除帝号已是不易,做人要存三分素心,也不能太过分逼他,我就当给他留一点面子。”

……

王世充已经从皇宫里搬出来,住在郑王府内,也就是原齐王杨暕的巨宅,王世充此人虽然阴险狡诈,不过他确实也有过人之处,至少他能言出必行。

他虽然是被迫答应去除帝号,但既然答应了,他就会做得很彻底,毫不含糊,不仅烧掉了所有违禁之物,还封闭宫门,搬回郑王府,甚至他宠爱的几个宫女也没有带回来。

房间里,王世充半靠软榻上,听世子王应玄汇报去见杨元庆的经过,他确实因为守城太疲惫,有点感恙病倒了,但也远没有到不能去见杨元庆的程度,只是他面子上放不下。

他曾是皇帝,现在变成郑王,他该怎么去见杨元庆,让他像臣子一样恭敬,或者对杨元庆奴颜婢膝,他做不到,托病不见便是最好的办法。

“父亲,孩儿觉得杨元庆此人倒也宽容,并不是传言中的那样咄咄逼人。”王应玄对杨元庆的印象很好,使他对前途又有了一点信心。

“宽容?”

王世充冷笑一声,“那是你不了解他,被他的假象所骗,当年在江都,他是怎么对付张云易,我比谁都清楚,手段之毒辣连我都自愧不如,我现在已经成了他的看门狗,看门狗自然不能拔掉牙齿,等有一天他不需要我了,他就会毫不犹豫把我宰掉,给我随便安个造反的罪名,就像当初他对付张瑾一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王应玄沉默了,半晌道:“照父亲这样说,我们迟早会死在他手上,是这样吗?”

“那倒不一定!”

王世充阴阴一笑,“真到局势不妙之时,我们王家可以去海外建国,比如琉球,比如林邑,现在关键是我们要培养一批绝对忠于我们的死士,人数不一定多,两三千人足矣,这就是我们以后要做的事情。”

……

在洛阳以南距城池约十五里处有一座村子,叫做洛南村,这座村子被山势所围,不太被人发现,也没有遭遇兵乱,一直比较宁静,这座村庄也被当地人称为郑家村。

几年前,因李密率瓦岗军占领荥阳,荥阳郑氏举族迁往洛阳,一部分住在城内,另一部分便住在这座洛南村中。

但随着唐朝建立,太子妃为郑氏之女的缘故,家主郑元铸被封为唐朝太常卿,这使郑氏家族渐渐偏向长安。

尤其这两年洛阳连年天灾人祸,大量民众逃亡,郑家大部分族人都逃去长安,连王世充的御史大夫郑颋也弃官去了长安,只有洛南村还留有十几户郑氏族人。

下午,千余隋军忽然封锁了这座村庄,杨元庆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来到其中一座大宅前。

大宅门口,十几名郑家子弟已经等候多时,这些都是比较偏房的郑氏子弟,地位较低,在杨元庆的威压面前,他们显得战战兢兢,双腿发抖。

其中一名年长者上前深深施一礼,“小民郑环,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当然不是来找这些偏房郑氏子弟,他冷冷道:“我来找郑弘之妻杨氏,请她出来。”

早就几名郑氏子弟奔进宅去,片刻,一名年轻少妇被郑氏子弟请了出来,她手中牵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娘,年轻少妇看见杨元庆,一下子惊呆了,忽然,她泪水涌了出来,用手捂住嘴扭过头去低声哭泣,她便是杨元庆之妹杨娇娘。

杨娇娘是郑夫人幼女,但她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刻薄狠毒,相反,她与人为善,杨府上下都很喜欢她,包括杨元庆也很喜欢这个同父异母的幼妹。

但由于杨元庆和郑氏关系恶劣,杨娇娘也不敢和这个兄长多接触,他们之间的兄妹之情也就淡了下来,杨元庆离开杨府后,两人便再也没有见过面。

大业九年,因为杨玄感造反,郑氏怕女儿被牵连,便匆匆把她嫁给了侄子郑弘,杨娇娘对母亲强行安排的这门婚姻极为不满,和母亲的关系也因此闹翻。

杨娇娘的丈夫虽是郑家嫡子,却是一个病篓子,前年不幸病逝,她膝下只有一女,便带着女儿在郑家守寡,

这两年郑家大部分族人都逃去长安,但她却不肯去,她不想再见到自己母亲,带着女儿在洛南村耕种几亩薄田度日,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此时,杨娇娘做梦也想不到已经十几年未见的兄长杨元庆居然来找自己了,她心中悲苦万分,几年的委屈一下子从心中涌了出来,跪在地上抱着女儿哀哀痛哭起来。

杨元庆走到她面前,在她面前蹲了下来,他心中也有些伤感,虽然他曾经无比憎恨郑氏,但这是他的妹妹,和他流着同样的血液。

杨元庆见她头上的钗子竟然是木钗,衣裙陈旧,他心中更是酸楚,低声道:“跟我去太原,有兄长在,我不会再让你吃苦。”

杨娇娘拉住兄长的手,失声痛哭起来。

“娘,他是谁?”小姑娘胆胆怯怯问道。

杨娇娘擦去眼中泪水,脸上强露出一丝笑容道:“他是你舅舅,小梅,快给舅舅磕头!”

小姑娘很懂事,立刻跪下,给杨元庆磕了一个头,奶声奶气道:“小梅给舅舅请安!”

杨元庆把她抱在怀中,又将妹妹娇娘扶起,对小娘姑笑道:“我带去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有很多哥哥姊姊陪你玩,要不要去?”

小姑娘欢喜得直拍巴掌,“小梅要去!”

这时,杨元庆冷冷瞥了一眼旁边一群战战兢兢的郑家子弟,问妹妹,“娇娘,他们有欺辱你吗?”

杨娇娘叹了口气,“冷嘲热讽当然少不了,不过他们害怕母亲找他们麻烦,还不敢做得过份,只是不闻不问。”

杨元庆重重哼了一声,“这是你们的幸运,倘若你们曾有半点欺辱娇娘,我会把你们郑家斩尽杀绝!”

一群郑家子弟吓得面如土色,双股战栗,谁也不敢说一句话,杨元庆命两名女兵把妹妹扶上马车,立刻令道:“去北邙山!”

大队人马调转马头,向洛阳以北的邙山疾奔而去。

……

北邙山去墓区的道路已经封锁,数千隋军将墓区戒备森严,在杨素的墓前,杨元庆带着杨巍和妹妹娇娘,恭恭敬敬地向祖父之墓磕了三个头。

杨元庆将三炷香插进香炉之中,沉声道:“孙儿元庆告慰祖父在天之灵,元庆没有辜负祖父的期望,祖父平生夙愿,将在孙儿手中实现,愿祖父含笑九泉,瞑目安息!”

第三十四章 发现敌踪

一场夏日雨后,天气很快变得闷热起来,树叶上还挂着未干透的雨珠,在阳光的直射下格外刺眼,夏蝉受到雨露的滋润,叫声更加响亮,大地上热气蒸腾,窒闷得令人难以忍受。

今年的夏天格外炎热,老人说这是打仗死太多人的缘故,怨气挥散不去。

颍川郡最北面的尉氏县,这里也是大平原地带,只是在平原上偶然会突起一两座山岗,给单调的平原风光增添几分景致。

在尉氏县城以西约十几处,矗立着一座方圆三里的山岗,叫鹤鸣岗,传说有仙人之鹤在山岗上起舞鸣叫而得名。

山丘高百尺,中间是一条长长的沟壑,其内林木幽深,山泉潺潺,一棵高达十丈的千年老树冲天而起,树身笔直,树冠如盖,格外引人瞩目。

此时在沟壑内,一群战马正静静地站在小溪边饮水吃草,小溪不远处的树下则横七竖八地躺着十几名疲惫的隋军士兵,大部分士兵的头盔罩在脸上,已酣然入睡。

这是一支由二十人组成的隋军斥候,他们的任务是探查尉氏县唐军情报,唐军八万主力已经推进到颍川郡北部,唐军的斥候已经进入荥阳郡境内。

目前的局势是唐军控制了颍川郡,而隋军控制了荥阳郡,双方势力在两郡边境上犬牙交错,形成对峙状态,而探查到对方的兵力部署,这便成了两军斥候们的主要任务。

这支隋军斥候已经在尉氏县寻找了三天,种种迹象表明,尉氏县应该有一支敌军队伍,现在斥候们怀疑,这支唐军队伍就在县城内。

由于天气炎热异常,隋军斥候们都是昼伏夜行,白天休息保存体力,晚上出来巡视。

斥候首领是一名姓赵的旅帅,由于肩负重任,他不能像士兵们那样休息入睡,他背靠一棵大树,在补画这两天探查的结果。

忽然,他手中炭笔停住了,他发现他们的探查漏了一个地方,那就是西北面的陈家村,三条山岗呈三角形排列,将陈家村包在其中,方圆约十里。

赵旅帅眉头微微一皱,他在回想为什么放弃对陈家村的探查,半晌他才想起来,是因为当时发现了一支唐军巡哨,他们为了防止被巡哨发现才临时撤离。

既然那边有唐军巡哨,那么陈家村很有可能也军队驻扎。

就在这时,大树上有哨兵叫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