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第7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而是在离城十里外的清河乡崔家村,因为战乱而迁进城内。
在天下各大名门世家中,清河崔氏受隋末乱战冲击最大,这是因为,清河郡一直便是隋末乱匪造反的风暴中心,高鸡泊离清河县不过数十里,在持续数年的战乱中,清河崔氏子弟死伤过半,经济基础被彻底摧毁。
为保存家族余脉,清河崔氏一分为三,一部分被家主崔伯肃带去洛阳,另一部分跟随崔君素去了丰州,剩下子弟则由三弟崔平素率领留在清河县。
在三支崔氏族脉中,最惨的却是去了洛阳的崔伯肃一支,饱受洛阳饥荒,三十余名子弟,病饿而死了十几人。
而留在清河郡的一支却因为崔平素病逝而陷入一盘散沙,生活的艰难使他们不得不放下世家的清高,各房子弟分割家产,各自谋生,裴幽一家便分得了已经关门歇业酒肆,又重新开张,开始艰难的打拼创业。
洛阳王世充发动兵变后,已官任纳言的崔伯肃不愿为王世充效力,率领二十几名崔氏子弟返回了清河郡,而此时,是窦建德主政河北,比较重视民生,经济有所恢复,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崔伯肃返回崔家欲重振家族,但家族的一些烦恼却由此而生,被分割出去的财产怎么办?若重新收回势必会引起留守一系的强烈反对,可如果不收回,崔家就会四分五裂,而且对洛阳一系和丰州一系的族人也不公平,他们本该也有一份,但在分家产时,却没有考虑他们的利益。
虽然崔伯肃以战乱为平拖延此事,但随着河北战事平息,经济开始迅速恢复,崔家内部的矛盾也开始凸显出来。
崔伯肃已经五十二岁了,他在洛阳做得很不顺心,被卢楚一党和王世充党同时架空,只有一个虚职,没有半点实权,更重要是,洛阳管辖地域狭小,宰相还没有县令忙,在洛阳他实在是无所事事。
崔伯肃和杨元庆私交极好,他有意去投奔杨元庆,怎奈族弟崔君素已占据高位,他再去就难以获得高职,只得把心思又放回家族,不料家族之事更为烦恼。
房间里,崔伯肃正和几名家族长者商讨收回族产之事,他已经下定决定,一定要尽快解决此事,否则清河崔氏就将彻底消失。
大方向已经决定,现在只是用什么手段收回的问题,以最大程度减少家族内部矛盾。
“家主,我建议还是要适当考虑他们的利益,毕竟这么几年,他们也不容易,把产业维持起来,他们付出了很大的辛劳,不能这样说拿走就拿走,这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我认为应该适当给他们一点补偿。”
一名家族长者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另一名长者却怒道:“他们白白占用了几年的家族产业,不问他们收取占用费已经不错,还要补偿他们,这让别的家族子弟作何感想?绝不可能再补偿什么。”
“你去了洛阳,当然什么都不知道,清河郡这些年有多少店铺关门歇业,多少商铺成为废墟,你以为他们是占便宜吗?北城那座雅斋酒肆被二郎之妻裴氏一个人硬撑了起来,每天都要忙碌到半夜,天不亮又要开门,为了买到便宜的菜,她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孩子赶牛车奔波几十里,若不是她撑起来,这个酒肆还存在吗?你什么都不知道,张口就要收回来,家族上上下下会同意吗?”
“你以为我们在洛阳就容易?饿死了那么多人,大家还要出城去砍柴,自己种田种菜,不比你们更辛苦?”
“好吧!你们不要争了。”
崔伯肃无可奈何地打断他们的争吵,“战乱时期,大家都不容易,但问题总要解决,大家就不能让一步?妥协处理此事,我们崔家才有复兴的希望,否则人人都考虑自己的利益,那清河崔氏就完了。”
房间里所有人都不吭声了,这时,门外传来一阵飞奔脚步声,一名崔氏子弟拿着名帖飞奔进屋,上气不接下气道:“家主……快!楚王殿下来了。”
崔伯肃‘啊!’的一声站了起来,只呆立片刻,便一连声道:“开大门迎接!”
……
在大们,杨元庆正好遇到了他曾经见过的崔氏子弟崔杞,大业七年,崔杞来府上告诉他,清河崔氏遭受了乱匪冲击。
崔杞是崔平次子,年约三十出头,长得清瘦而文雅,是清河崔氏第三代中的佼佼者,在大业七年考上科举,但因生病没有能出仕为官。
他向杨元庆见了礼,又对裴青松拱手笑道:“说起来,我和裴家还有点关系,内子裴氏也是闻喜长房之女,不过这两年时局混乱,却要让她出头露面,开酒肆谋生,唉!大家都不容易。”
他这句话刚说完,程咬金却勃然大怒,冲上来一拳将他打翻在地,指着他破口大骂:“你这个孬种男人,靠女人养活,算什么东西!”
第三十二章 谁有骨气
杨元庆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崔杞就是裴幽的丈夫,见他被程咬金一拳打翻在地,杨元庆不由狠狠瞪了程咬金一眼,连忙上前扶起崔杞,这一拳打在崔杞鼻子上,门牙掉了一颗,鼻子也破了,鲜血长流。
崔杞痛得话都说不出来,捂着鼻子,又指着程咬金含糊骂道:“你这个无礼的匹夫!”
就在这时,一阵脚步声响,崔伯肃带着十几名崔家嫡房子弟迎出了大门,却见崔杞满脸鲜血,指着一名黑脸大汉怒骂。
崔伯肃一怔,这是怎么回事?但此时他来不及过问,上前向杨元庆深施一礼,“崔伯肃参见楚王殿下!”
杨元庆回礼笑道:“崔使君,我们多年未见了。”
“一晃眼有七八年未见了,我还记得当年我们对付齐王之事,就仿佛在昨天才发生。”
两人一起笑了起来,崔伯肃看了一眼崔杞,淡淡道:“怎么会不小心摔一跤,还不快进屋去洗洗!”
崔杞狠狠瞪了一眼程咬金,含恨进宅去了,杨元庆只得苦笑一下,这样最好,小事化了。
“这次来得仓促,打扰贵府了。”
“楚王亲自上门,这是崔府的荣幸,殿下,请进府!”
崔府众人如众星捧月一般,将杨元庆迎进崔府,在贵客堂内坐了下来,虽然崔伯肃把打人轻描淡写化解,但那只是避免双方尴尬,杨元庆却不想就此不了了之,他必须把话说清楚,该道歉他会道歉,但该质问崔家,他还要质问。
杨元庆不露声色道:“我们中午吃饭时,正好在酒肆遇到了王妃之姊,也就是崔杞之妻,我手下大将程将军便认为是崔家无礼,他又是一个急脾气,遇到崔杞便忍不住动手打人了,这是我约束部下不严,我向崔家致歉。”
杨元庆语气也隐隐有一丝不满,裴幽是王妃之姊,竟然当垆卖酒,难道崔家就不闻不问?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
杨元庆这句话说完,将崔家上下都惊出一身冷汗,谁都听得出杨元庆语气中的不满,崔伯肃因为被家族内部之事弄得焦头烂额,他竟然没有想到崔杞之妻竟然是王妃之姊,崔伯肃额头上渗出了冷汗,他意识到这是崔家的失误了,这不仅无法给杨元庆交代,也不好向裴家交代。
但崔伯肃毕竟是经验丰富的老政客,他心念一转,便对其他族人道:“你们都退下,这件事我和楚王殿下单独谈一谈。”
堂内众人都纷纷起身,向杨元庆施一礼,退下去了,贵客堂内便只剩下崔伯肃和杨元庆两人,
崔伯肃这才叹了口气道:“殿下,发生这种事情也是我不愿意,但清河崔氏遭受战乱的打击太沉重,三百多名清河崔氏子弟,这几年被杀死、病死、饿死,已超过一半,出生的孩子也大半夭折,我们也不想让王妃之姊当垆卖酒,但就算是这样,她的待遇还是让崔家很多人不满。”
崔伯肃便将崔家为分家产之事而发生内讧之事,详细告诉了杨元庆,尽管家丑不可外扬,但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给杨元庆一个交代,并非他们虐待裴幽,实在是他们也无能为力。
杨元庆眉头微皱,堂堂的清河崔氏竟然沦落到这个地步?半晌,他点了点头,“这件事是我错怪了你们,君素也没告诉我,你们崔氏竟然遭受如此大的打击,我深表同情。”
停一下,杨元庆又道:“关于裴氏开酒肆之事,我估计让她离开,她也不肯,这样吧!那座酒肆就由王妃买下,送给她,这样崔家也不用为难。”
崔君肃慌忙摆手,“这怎么能让殿下掏钱,那座酒肆就给他们经营,我特殊对待她就是了。”
杨元庆笑了笑,“治家如治国,崔家给他们特殊,何以面对其他族人?现在战局已平息,正是清河崔氏重新振作,恢复旧日荣耀之时,这个时候,需要家主用强力来维持家族的尊严,公平是最为重要,假如在酒肆上处置不公,将极大损害家主的声望,甚至会影响到清河崔氏的复兴,买一座酒肆对我来说是易如反掌,家主就不要再客气了。”
杨元庆的话句句说在崔君肃的心坎上,他沉思良久,叹了口气,“我明白了,多谢殿下的指点,酒肆之事,我会告之主要族人,至于交割,最好让王妃出面,她们是姐妹,更容易让人接受。”
杨元庆明白他的意思,若自己来买,有点瓜田李下之嫌,以崔家的家风,是很在意这一点,自己确实要注意一下。
想到这,杨元庆便笑道:“索性我让王妃在太原买一座酒肆,和崔家交换,这样也不涉及到钱物交割,家主以为如何?”
“这样也好。”
崔君肃欣然道:“那就这样决定了!”
杨元庆又想起一事,对崔君素道:“还有就是清河县丞,我打算由清河崔氏子弟出任,崔杞曾在大业七年考中科举,这个职位由他来担任比较妥当,过几天施太守会上门具体谈这件事,家主心里明白就行。”
崔君肃默默点了点头,他当然明白,这还是因为王妃之姊的缘故。
……
杨元庆又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离去了,杨元庆不可能绕过崔君素来清河崔氏释放一些实质性的内容,比如某某朝廷高职空缺等等,他就算有这个心,也会和崔君素先谈,然后崔家内部协商,他来清河崔氏只是一种礼节性的拜访,摆出一个重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