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630章

天下枭雄-第630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艘斐1浠腥俗⒉话驳嘏ざ碜樱械娜颂萌窆嶙ⅲ劬锷了缸牌谂蔚牧凉狻

看得出,商人的地位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其实杨元庆很清楚,天下争霸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强势,也是经济、政治乃至于民心相背的全方位争夺,说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又是和经济、稳定等等紧密相连。

北隋之所以做得不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丰州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物资,所以支撑得起,还有河东受到的乱匪涂炭要比河北河南少得多,本身的人口经济状况都不错,但随着河北战役的推进,丰州的积累逐渐减少,他就不能再耗用从前的积蓄,必须要靠自身的经济发展来实现复兴,这就需要依靠商人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等李绅贾说完,杨元庆又对众人道:“丰州之所以严厉,是因为要防止细作混入,事实上如果是统一的江山,那就不会有那么多严厉的限制,但自由是我的思路,我主张取消商籍和匠籍,恢复他们的正常民籍,我也不赞成先帝对商人的歧视,我打算全面取消对商人的种种限制……”

杨元庆说到这里,下面的商人顿时骚动起来,每个人都异常兴奋,窃窃之声响成一片,杨元庆摆摆手,又让众人安静下来。

“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我之所以给丰州商人这么多自由,那是因为他们自己争气,新移民来了,商人们总是主动地帮助官府,他们搭建粥棚,帮助临时安置移民,突厥打来了,他们尽其所能帮助老弱撤退,给前方的将士捐衣捐粮,兴办学堂,照顾孤老有的他们的出力,如此,当我提出丰州撤销商籍时,便得到了丰州官员们的一致支持,可谓水到渠成,不瞒各位,我刚才称呼大家为绅贾,这是我在丰州的一贯称谓,其实和你们无关。”

大堂内一片寂静,楚王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要想得到自己,获得平等,还得靠他们拿出实际态度来,众商人沉默良久,一名资历最老的商人道:“启禀殿下,我们也愿意这样做,就怕官府不领情,民间几百年来形成的歧视难以改变,所以我们有顾虑,不敢为之。”

杨元庆笑道:“几百年形成的歧视和想法确实很难改变,但不是没有机会,在盛世机会不多,但在乱世却是很好的机会,如果你们在乱世有所作为,相信会极大扭转这种歧视,而且我不会因为你们的努力就惠及所有商人,那样也不公平,我会在河东郡进行试点,你们成功了,我就会率先在河东郡取消商籍,给你们以平等待遇,你们的子弟甚至也能考试入仕。”

议事堂内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旁边太守杜淹和裴文靖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露出欣喜之色,他们都知道这些大商人都富可敌国,可一个个都一毛不发,如果能够把他们财力物力调动起来,将会极大减轻官府的压力。

这时,那名资历最老的商人又问:“启禀殿下,那我们又该怎么做?”

杨元庆摇摇头,“该怎么做由你们自己决定,我建议你们成立商会,大家坐在一起商量该怎么做,而不是官府要你们就做,不要你们做就不做,那不行,有了商会,你们就可以协调行动,也不至于这家出钱,那家出钱多,会有人觉得不公平,我的建议你们想想。”

成立商会,这倒是个好办法,只是官府会同意吗?所有商人都向杜淹和裴文靖望去。

杜淹苦笑一下,对杨元庆道:“只要朝廷下旨,同意各郡成立商会,卑职没有意见。”

“这个没有问题,我回去后就会让朝廷下发旨意,准许河东郡先试行,如果河东郡的试行情况不错,紫微阁将正式讨论修改隋律中涉及到商律的部分,你们河东郡可以先试行商会。”

杜淹点点头,“卑职明白了。”

说到这里,杨元庆又对众商人笑道:“今天找你们来,是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刚才已经说了,希望商人能发挥作用,协助官府安置灾民,扶助老弱,现在我再说第二件事,是我想托大家做一个大买卖。”

第二十三章 隐形力量

杨元庆取出两枚铜钱,一枚是他发行的新钱,一枚是旧大业钱,他将钱放在桌上对众人道:“这两枚钱大家都很熟悉,我听说有人利用这两枚钱在隋唐间的差价来谋取暴利,我不知在座诸位中有没有人这样做,我这里要提醒大家,我已经给军队下了命令,严禁关中的大业钱进入河东,当然少量可以,每个人携带大业钱不能超过十吊,先警告半个月,半个月后超过千吊者将直接抓捕入狱,钱财没收,如果商人带了一千吊钱怎么办?很简单,去买货物入境,不要再触犯禁令,这件事我先提醒大家了。”

一名商人道:“回禀殿下,这件事我们都有所耳闻,但我们没有做此事,对我们来说,拿巨额铜钱在关中行走风险太大,这件事是关中那边的商人在做,殿下禁止大业钱入境,也就堵住了他们的门路,这件事我相信以后不会再有了。”

“好吧!既然如此,这件事我就不再说了。”

杨元庆便不再提此事,话题一转,他又笑道:“自从新钱发行以来,已经半年多了,我们手中储备了大量兑换来的大业钱,都堆放在晋阳宫仓库里,本打算全部销毁熔铸,但听说关中和巴蜀还在通行大业钱,我就想,与其销毁它们,不用利用它们从关中买些物资回来,我知道你们这些大商人都有各自的门路,我想把钱交给你们,由你们替我购进物资,什么物资都可以,粮食、油盐、布匹、茶叶、丝绸、牛羊、木材等等,这件事办得好,我会记下你们的功劳,怎么样?”

十五名商人大眼瞪小眼,他们现在才明白楚王找他们来做什么,刚才说了半天让他们激动的话,原来竟然是让他们去掏唐朝的家底,以他们的门路不是不可以办到,只是一旦被唐朝查获,就会面临扣人扣货的危险,当然,货物风险与他们无关,但人和骡马的损失却是他们的,这里面蕴藏着极大的风险。

沉默良久,那名资历最老的商人道:“殿下,这样做会有很大的风险,我们担心……”

不等他说完,杨元庆一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淡淡道:“你们都是河东郡有名的大商家,和关陇商贸紧密,我是外行,不懂得怎么回避风险,但你们应该知道,这件事你们回去商量吧!钱过两天就会从太原运到,我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

十五名商人都无可奈何地回去了,裴文靖临时有事先去处理,议事堂内只剩下杨元庆和杜淹两人。

在杨元庆和众商人谈话之时,杜淹基本都没有多言,但他心中却有很多忧虑,直到此时他才小心翼翼道:“不瞒总管,其实我也觉得这件事风险很大,一旦唐朝发现,他们确实会遭遇很大的危险。”

杨元庆对这个风险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他笑了笑道:“这件事杜太守就不用替他们操心了,他们都是成了精的商人,他们知道该怎么回避风险,他们绝对不会把自己陷入到危险境地,比官府要懂得多,所以很多事情不妨交给他们去做,他们会做得更好。”

杜淹见杨元庆胸有成竹,而且这件事已经定下来了,他担忧也没有意义,他又想到另一件事,道:“其实我真正担心的是商会,这会使商家团结起来,将来他们拧成一股绳和官府对抗,这些商人都很有头脑,世故精明,如果是一盘散沙,官府很好对付他们,杀一个,其他都怕了,可商会就不一样,他们有足够的财力物力和官府对抗,如果被唐朝拉拢过去,那更是一大隐患,总管,我确实不太赞成让他们成立商会。”

杨元庆端着茶碗微微冷笑一声,“你想得太多了,也太远了,自古以来,民不聊生才会奋起造反,几时听说过商人造反?商人是精明人,他们要的是利,而不是权,如果他们拧绳和官府对抗,那只有一个可能,贪官污吏逼得所有商人都走投无路,他们才会反抗,这样不很好吗?给御史一个线索。”

或许是觉得自己的语气有点太重,杨元庆又缓和一下口气笑道:“杜太守,我明白你的担忧,我也相信,每个太守都会有同样的担忧,但你也要想到,在争夺天下之时,商人是一股绝对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掌握着大量的钱财,只是他们没有地位,又很低调,所以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他们,他们是一股隐形的力量,我让他们组建商会,再给他们一点甜头,树立一个重商的形象,这样商人们就会为我效力,而不是向唐朝效力,杜太守,以后你修桥无钱,办学无粮,就去找商会,让他们自己去摊派,这不比你挨家挨户去敲门动员要好吗?”

杜淹默默地点了点头,他有点明白杨元庆的意思了,乱世时要充分利用商人的力量,等他们强大了,肥壮了,再考虑新的手段,这就如放水养鱼,总有一天,肥大的鱼儿终究会成为统治者的盘中之餐。

……

河东城西有一所占地十亩的大宅,这是河东大商人张元重的宅子,也就是那个资历最老的商人,按照隋朝的房宅令,商人其实是没有资格住这样大的宅子,再有钱也只能住占地一两亩的小宅。

只是因为战乱,律令已经没有太大约束力,所以张元重才买下了这座占地十亩的大宅,其实以他的财力,住百亩巨宅也没有问题,但他不敢招摇,这十亩大宅还顶着很大的风险,也是因为杜淹和裴元靖都为新任官员,还顾不上管他住宅违规之事。

在张元重的正堂内,十五名大商人都聚集一堂,商议今天杨元庆交给他们的任务。

一名商人道:“我估计朝廷储积的那些大业钱都要以数千万来算,一旦大量的钱涌入唐朝,买走货物,就会形成钱贱物贵的局面,物价暴涨,唐朝就会立刻发现是我们在捣鬼,一道旨意下来,所有河东商人统统抓捕,大家说该怎么办?”

另一名王姓商人却道:“其实也没关系,关中的粮食物资很大程度上是从巴蜀过来,我们只要控制一下购买量,不要一下子涌进去狂买,而是以细水长流方式购货,最终抽干的是巴蜀,而不是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