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67章

天下枭雄-第567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主人年约二十五六岁,身材瘦长,目光闪亮,显得十分精明能干,他名叫麴名贵,是河北冀州太守麴稜之子,现任窦建德部下铠曹参军事,受窦建德的派遣出使长安。

窦建德之所以派麴名贵出使长安,就因为麴名贵的岳父是唐朝纳言刘文静,可以通过刘文静的关系见到唐朝决策者。

麴名贵曾经几次来过长安,对长安比较熟悉,便对手下道:“我们人不多,直接跟我去岳父府上,不用在另外投宿了。”

他轻抽一鞭马匹,沿着朱雀大街向北而去,一路打听,他们进了崇仁坊,来到一座大宅前,这里便是刘文静的新宅。

虽然李渊不愿再用刘文静,但为了安抚随他在太原起兵的老臣,再加上太子李建成的反复劝说,李渊最终封刘文静为纳言,掌管门下省。

刘文静刚用完晚饭,正在书房内喝茶看书,这时他的管家在门口禀报道:“老爷,姑爷回来了。”

刘文静有三个女儿,都早早出嫁了,因为刘文静的父亲也算是隋朝高官,他的女儿也自然嫁给隋朝名门,长女嫁给李密之子,次女嫁入了太原王家,晋阳县丞王遂之子,三女儿则嫁给了冀州太守麴稜之子,算是官宦门第。

刘文静愣了一下,他的长女婿已死,二女婿和三女婿都不在长安,便问:“哪个女婿?”

“是三姑爷!”

刘文静心念一转,立刻猜到了七八岁,要么是窦建德派来,要么是麴稜想投唐,这个时候不会有别的原因。

“带他到我书房来!”

片刻,麴名贵被带进了书房,他跪下行礼,“小婿名贵叩见岳父大人。”

刘文静并不喜欢这个女婿,准确地说,他是憎恨亲家麴稜,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时,他写信给麴稜,麴稜立刻响应投降了李渊,成为河东道外第一个投降的郡,当时引起轰动,给他挣了很大的面子,不料投降还不到一个月,窦建德的军队便攻下了冀州城。

刘文静是希望麴稜要么逃跑来投奔李渊,要么守节自尽,偏偏麴稜选择了投降窦建德,让刘文静大丢面子,裴寂前不久还拿这件事做文章,弹劾自己,虽然李渊没有追究此事,但恨屋及乌,刘文静对女婿也憎恨起来。

刘文静冷冷淡淡道:“你来长安有什么事吗?”

麴名贵恭恭敬敬道:“小婿是受窦公所派,前来联系唐朝,怎奈投路无门,只得请岳父大人帮忙。”

既然是公事,而且是受窦建德所派,刘文静脸色稍稍和缓了一点,便问起女儿:“秀娥近况如何?”

“回禀岳父大人,秀娥身体还好,这次小婿是临时受命,从军中出发,没有来得及回家,所以无法给岳父带秀娥家信,请岳父见谅。”

刘文静也知道窦建德准备进攻河内郡之事,今天圣上在早朝时还说起此事,提出要加强情报,关注中原情况,居然傍晚就来消息了。

刘文静忽然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他的一个机会,可以利用女婿为窦建德使者的有利条件,争取主导这件事,增加自己在朝廷中的说话份量。

刘文静心中顿时激动起来,对女婿的态度更加和缓了,脸上也有了岳父那种独有的笑容,“贤婿先去吃饭,吃完饭,我带你去见太子。”

……

一般而言,太子都不准参政,也不准随意结交大臣,但作为开国太子,李建成却没有受到这方面的束缚,相反,他父皇李渊还准他自立门户,搜罗人才,甚至还准他领兵打仗,建立军威,这一切都是因为李渊对李建成极为信任,他知道自己的长子是宽厚仁德之人。

李建成已搬到到东宫,虽已入住皇宫,李建成的心腹大臣们依旧可以随意出入,此时,李建成正在东宫显德殿和他的妻子,太子妃郑氏商议削减东宫开支之事。

李建成因为搜罗人才耗费巨大,尽管父皇没有异议,但建国之初,民生凋敝,税赋并不丰足,李建成心中也过意不去,便想削减自己宫里的开销,省下一些金钱。

郑氏是荥阳郑氏之女,当年还是杨玄感之妻郑夫人牵的线,是鲁郡太守郑善果之女,郑善果因女婿为唐朝太子,也献鲁郡投降了唐朝,被封为太子宾客,是李建成的心腹。

郑氏颇为贤惠,理解丈夫的苦衷,便提议削减自己的脂粉钱,以下宫妃皆可效仿,李建成却不赞成削减妻子的脂粉钱,便笑道:“脂粉钱毕竟不多,削减也没有什么意义,就算了,我倒觉得饮食上至少可以削减一半,每餐几十个菜,太奢侈了,大部分都是浪费了。”

“可是太子有没有想过,这些饭菜虽然吃不完,但最后都是赏给了侍卫,其实并没有浪费,如果削减了饭菜,实际上就是削减了侍卫的福禄,不太好吧!”

郑氏的建议使李建成有些犹豫了,他想了一会儿,便笑道:“算了,节流不成,就想办法开源吧!父皇也准我成立皇商,想来想去,还是做买卖赚钱更有效果。”

这时,东宫侍卫首领杨嵘在宫门口禀报:“太子殿下,刘相国紧急求见!”

杨嵘当然就是杨玄感次子,杨元庆之兄,长安城破后,杨峻和杨嵘都投降了李渊,一直被冷落,唐朝建立后,因为这兄弟二人的母亲是太子妃的姑母,李建成便力保他们二人为官,李渊虽然不喜欢这兄弟二人背叛父亲,但考虑到他们将来在对付杨元庆时或许有用,便准他们二人在东宫为官。

杨嵘被李建成任命为东宫侍卫首领,杨峻则被封为东宫善赞大夫,郑夫人也被他们兄弟二人接到了长安。

李建成其实是考虑让他们兄弟二人重建弘农杨氏,毕竟弘农杨氏的族人还在,在弘农郡依然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可以吸引不少人才投奔自己。

李建成听说刘文静有急事找自己,便点点头,“请他到我书房稍候!”

……

太子书房内,刘文静正背着手来回踱步,他已经详细知道了窦建德的用意,他正在考虑对策,他心中已经有了想法,只是他还要考虑一些细节。

这时,李建成走了进来,笑道:“相国有什么急事找我?”

刘文静和李建成的私交极好,算得上是李建成的心腹,所以窦建德之事,他首先是来向李建成禀报。

“我女婿麴名贵刚刚来见我,他是窦建德的特使,带来了窦建德给圣上的亲笔信,窦建德希望和我们结盟。”

刘文静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这就是窦建德的亲笔信,李建成看了看信封,‘河北长乐王致大唐皇帝陛下’,他眉头微微一皱,窦建德毕竟是乱匪,和他结盟会不会影响到朝廷的名声,而且等级也不配。

“我估计父皇不会考虑结盟,如果是册封他或许有可能。”

刘文静笑了笑,“其实结盟只是一种说法罢了,我们可以改为和他合作,尤其这次窦建德攻打河内郡,我觉得对我们更是一次机会。”

“相国此话怎讲?”

刘文静捋须缓缓道:“窦建德亲自率军进攻河内郡,杨元庆必然也会亲自应对,这样一来,杨元庆的军队便会被牵制在河内郡,那么我们就可以趁机出兵弘农郡并占领它,然后再观望河东战况,若杨元庆被窦建德击败,我们便可以分兵两路,从西面和南面同时渡河,占领河东郡,杨元庆这时会生恐被唐军和窦建德军两路夹击,必然不敢反攻河东郡,这样,我们便打开了逐鹿中原的两条道路。”

李建成眼睛慢慢亮了起来,他知道父皇对失去河东始终耿耿于怀,而且他也想找机会占领弘浓郡,这确实是一次机会,父皇一定会对这个方案感兴趣,他急问道:“不知相国的女婿现在何处?”

“就在东宫外等候。”

李建成立刻站起身道:“我们现在就去见父皇!”

……

九月下旬,李渊接受和窦建德的请求,将双方结盟改为合作,他抓住了杨元庆被窦建德军队牵制住河内郡的机会,命河间郡王李孝恭率军三万出潼关,向弘农郡杀去,拉开了唐军参与中原争霸的序幕。

第十五章 遭遇之战

大凡疆土边线,都是用一种自然形成的山水阻碍为界,大至国界,小至县边,无不如此,河内郡和河北汲郡的边界也是一条横亘不断的山脉,这是太行的一条支脉,延绵两百余里,就像太行山脉伸出的一条腿,一直延伸到黄河边,支脉上覆盖着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

因为河水穿流和天然崩塌的缘故,支脉中也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隘口,这些隘口便成了人行往来两地的天然通道,这些通道大多集中在中南部,其中以共城道、临清关和延津关最为有名。

宋金刚部走的就是共城道,这一带山高坡陡,县城易守难攻,他们便占据了共城县,为窦建德大军进入河内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宋金刚也深知南面新乡县和临清关的重要,怎奈他兵力不足,不敢再分兵,只得眼睁睁看着隋军占领新乡县和临清关、延津关。

宋金刚心里也清楚,共城县北部是山区,南面是平原,所产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军队的需要,最多只能做一个通道,要想获得一个攻打河内郡的后勤基地,必须拿下新乡县。

为了最大程度地获得夺取新乡县的机会,宋金刚派侄子宋虎率一千骑兵沿着百门陂南下开路。

百门陂是一条长长的灌溉河塘,由山泉水汇集而成,河塘东岸是一望无际的田地和大大小小的村庄,此时秋收已经结束,农民们在田埂路边四处焚烧稻杆,使得天空被烟雾笼罩,四野灰蒙蒙一片,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烟味。

这时在白茫茫的烟雾中出现大群扶老携幼的民众,他们捂着口鼻,低声咒骂烧稻杆的人,人群中有一辆辆牛车,牛车上满载着粮食,人群越来越长,足足有三四千人之多,女人抱着孩子,男人背着值钱的细软,老人则牵着猪羊,这些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被隋军疏散去新乡县,他们的家园即将成为战场。

新乡县和共城县之间有大大小小三十几个村庄,数千户人家,从半个月前便开始有先知先觉者逃往新乡县,而最近几天,由隋军组织,动员各个家族南迁,每天都有数千人南迁避难,今天这支队伍是最大的一群南迁队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