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512章

天下枭雄-第512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渊也陷入沉思,他当然不会认为杨元庆仅仅是为揭露自己而亲自跑来关中,杨元庆不是这样冲动的人,更不是为所谓的替父报仇,以杨元庆的身份和城府,以及李渊对杨元庆的了解,他知道杨元庆亲自来关中必然是有更深更大的图谋,那会是什么?

李渊看了裴寂一眼,见他笑得颇为诡秘,心中顿悟,便笑道:“原来裴公已经想到,为何不早早道来?害我苦思不解。”

裴寂歉然道:“其实卑职也是突然之间想到,卑职认为杨元庆的真正所图或许和唐公一样。”

李渊蓦地反应过来,“裴公是指关内和陇右?”

裴寂缓缓点头,“除此之外,我想不到他还有什么目的了。”

李渊捋须沉思,他的下一步便是取关内和陇右,巩固后方,然后调头向东争霸中原,而杨元庆控制了关北六郡,尤其更是直接侵占了灵武郡,他极有可能会以灵武郡为根基,向弘化郡、平凉郡扩张,所以他这次亲自南下,其实就是他势力南下的信号。

这绝对不行!如果只有关中而没有关内和陇右,那就像人只有头颅而没有四肢和躯干一样,他李渊也绝不干。

“事情紧急,我要立刻部署兵力夺取关内和陇右。”

李渊终于下定了决心,这时他又想起一事,不由担忧地问道:“今天杨元庆公开指责我勾结突厥,我很担心民心有变,裴公可有什么良方挽救?”

裴寂微微笑道:“民多愚钝,人云亦云,只要唐公反复交代,五公子是杨元庆从太原所窃,所谓信也是伪书,随军突厥人不过是卖马的贩子,杨元庆是为报杀父之仇,故意来污蔑唐公,这样反复灌输,民众也就信了。”

李渊点了点头,裴寂说得有道理,裴寂又笑道:“其实普通民众大多是见小利忘大义之人,唐公只要略施小计,便可让关中之民皆颂唐公之德,而无人去关心突厥寇边之痛。”

李渊好奇地问:“具体怎么做?”

“很简单,唐公只说军费紧张,太原运钱未至,向长安每家借一百钱,三天后以一百三十钱还之,如果户户都肯借,说明唐公信誉未失,三天后,唐公以一百三十好钱还之,长安人只会说唐公是诚信之人,而不会再有人说唐公坏话。”

李渊眯眼笑了起来,“此言极善!”

……

当天下午,便有士兵在长安各坊贴出了借钱通告,军费紧张,每户暂借一百钱,三天后还一百三十钱,一切皆是自愿,绝不勉强。

一百钱并不多,一吊钱而已,只能买三升米,家家户户都拿得出,次日一早,坊正挨家挨户去打借条收钱,除了极少数吝啬人家外,几乎家家户户都肯借钱给李渊军队,不过大多是大业六年后铸造的烂钱,三天后,李渊命人将本钱和利息悉数归还,而且都是开皇年间的好钱,一时间,李渊声望暴涨,人人皆颂他是贤仁宽厚的长者,勾结突厥的恶名除了少数人还在议论外,大多数人都忘得干干净净,或者说已经不放在心上。

李渊在关中面临的一场形象危机,就这么被一百三十文钱轻易化解了,而对于有头脑的世家名门来说,李渊勾结突厥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渊能给他们家族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

杨元庆的五千骑兵已经离开了关中,军队撤到平凉郡内,由于窦抗率军抵抗杨玄感对扶风郡的进攻,关内和陇右各郡的郡兵皆已被征调一空,各郡防御空虚,杨元庆率一万骑兵南下,几乎没有任何阻挡。

平凉郡的战略极为重要,是萧关道进入关中的咽喉,尤其长达二十里的弹筝峡,更是穿越六盘山的咽喉要道,又名三关口,弹筝峡最宽处有一里,最窄处不到一丈,两岸峭壁林立,可以说,守住了弹筝峡,也就扼断了萧关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杨元庆的五千骑兵便驻扎在弹筝峡的西入口处,这天下午,刘文静奉李渊之命,前来和杨元庆谈判。

第五章 两个使者

苏定方满脸沮丧地走进大帐,向杨元庆摇了摇头,“失血太多,已经没有救了。”

杨元庆脸色也露出遗憾之色,还是没有能救活他,“把他身子洗一洗,换一身干净衣服,等会儿李渊应该会派使者来,尸体交还给他们。”

苏定方终于忍不住骂道:“虎毒尚不食子,他怎么能狠下心来杀自己儿子,简直连禽兽都不如!”

苏定方并没有看见是李世民射的冷箭,他一直以为李智云是被他父亲下令射死,心中耿耿于怀。

杨元庆笑了笑,“在情急之下,他只想射死我,忘记了儿子还在下面,估计他现在也是在懊悔之中,人心是很复杂的,并不是非白即黑,如果再让李渊选第二次,他未必会射死自己的儿子了。”

苏定方没有听懂杨元庆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他心中还是恨,“可是没有了人证,我们怎么让天下人相信李渊勾结突厥的事实。”

“有圣上的旨意便足够了。”杨元庆微微笑道。

“可是没有了人证……”苏定方还是没有反应过来。

杨元庆拍了拍他肩膀,笑道:“杨广就这么偏袒李渊,就这么信任他么?非要人证物证俱全才肯定他的罪?”

苏定方这才醒悟,他挠挠头,不好意思笑道:“这样说起来,李智云也没有意义了。”

“也不是……”

杨元庆也不知该怎么对苏定方说,这种政治的东西比较微妙,不是苏定方能理解,他便淡淡道:“其实李渊勾结突厥之事,就算现在宣布出来也不会有什么作用,只要他还是代表关陇集团利益,该投靠他的人还是自然会投靠他,不会受突厥之事影响,直到有一天,他不能代表关陇集团的利益了,那么离开他的人就会用大义为借口,就会想起他勾结突厥这件事,这就是政治,骨子里是利益,大义不过是外皮。”

苏定方默默点头,他有点懂了,杨元庆又道:“现在我们面对的,并不是李渊的军队,而是整个关陇集团,我们现在的实力要远远逊于他们。”

“可是……关陇集团就这么可怕吗?我就生长在关中,我感觉不到他们的存在。”

这个问题一直苏定方心中萦绕,他不止听李靖说关陇集团如何如何强大,他就是不明白,他也知道这和自己的阅历不足有关,可是这个问题他不弄清楚,始终是他的一个心病。

杨元庆倒没有想到苏定方有这么浓厚的求知欲,他想了想便笑道:“怎么说呢?我先问你,为什么招募了士兵就能上阵打仗?”

“这个我知道,因为都是府兵,他们平时都有训练,所以募兵就能打仗。”

“既然如此,为何同样是这些府兵,他们在当乱匪时都是乌合之众,而到了关陇贵族手中便成了精锐之军,比如瓦岗军,在李密手中就能做大事,在翟让手中只能是乱匪?再比如毋端儿的八万手下,跟随毋端儿时是乌合之众,无恶不作,但跟随李渊却变成了精锐之军,军纪森严,李渊也并不是什么名帅名将,这是为什么?”

苏定方摇了摇头,他不明白,杨元庆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其实每个人都有两面,野兽的一面,秩序的一面,野兽的一面是散乱而不受约束,是乌合之众,秩序的一面是需要建立制度来凝聚,一旦凝聚起来就是精锐之军,而关陇贵族的强大,就在于他们每个家族都能建立这种制度,一个李密就能把瓦岗军带得有声有色,而关陇贵族中又有无数个李密,一旦关陇贵族支持李渊,那么李渊就能迅速建立一个强大的制度,建立起秩序,就会吸引天下英才去效力。”

苏定方默默念了两句,‘秩序!’他有点明白了,便问道:“所以伯父在关中失败,就在于他没有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他无法建立这种制度和秩序,吸引才智之士来报效,是这样吗?”

杨元庆点点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杨玄感得不到关陇贵族和关陇士族的支持,我同样也得不到,大隋天下,只有山东士族才能和关陇贵族抗衡,只有得到山东士族的支持,我也才能迅速建立起一个强大的秩序和制度。”

“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还不向东走?”

杨元庆笑了笑,他要把这个答案留给苏定方自己去体悟,这时,一名亲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总管,外面有李渊派来的使者求见,说叫刘文静。”

‘刘文静!’

杨元庆笑了起来,李渊怎么如此糊涂,居然把自己军师派来了。

“请他进来!”

片刻,刘文静在亲兵的带领下走进了大帐,刘文静心中的压力很大,当初让李智云去突厥为人质,就是他极力劝说李渊,却没有想到最后李智云落到杨元庆手上,死在长安城下,为此他心中充满了歉疚,他认为自己对此有无法推卸的责任,他只有尽力做事,才能稍稍减轻他心中的负疚。

他上前向杨元庆施一礼,“刘文静参见杨总管!”

“刘司马请坐!”

杨元庆请刘文静坐下,又让亲兵上了茶,刘文静紧张地问:“五公子还在吗?”

杨元庆摇摇头,“我们极力抢救他,但流血太多,没有能救回来。”

刘文静目光黯然,他只是抱一线希望,希望李智云还活着,可现在,这一线希望也断了。

他叹了口气道:“那能否把他的尸首交还给我们?”

杨元庆却没有说话,似笑非笑地看着刘文静,刘文静醒悟,连忙道:“当然,作为交换,我们也会把令尊的遗体交还,而且我已经带来了,就在大营外的车上。”

杨元庆给自己的亲卫队正使了个眼色,亲卫队正立刻出帐去了,杨元庆点点头,“我已命人去交换,刘司马来我这里,就只为这件事吗?”

刘文静苦笑一下道:“自然不是,我家主公希望两家罢手,以和为贵,希望杨总管能尽快离开关中。”

“我现在不是已经离开关中了吗?”杨元庆微微笑道。

“可是……”

刘文静不知该怎么说,他其实是要杨元庆退回丰州,但这话他却说不出口,他便将话题一转,旁敲侧击问:“不知这次杨总管南下,就是为了令尊之事吗?”

“我不是在城下给李渊说了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