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天下枭雄 >

第174章

天下枭雄-第174章

小说: 天下枭雄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捌谕诔で担沙で蹈湛纪诰颍露急阃倍ぃ馊么蟪济呛芪弈巍

苏威的建议让杨广很不高兴,他冷冷道:“前期勘探并不是动工,朕心里很清楚,朕可以给大家一个保证,新都不完成,运河不开凿,这件事就这么定下了,右丞皇甫爱卿听旨!”

尚书右丞皇甫议连忙出列,“臣在!”

“朕任命你为漕渠勘探使,赴江淮考察沿途河渠情况,尽快给朕确定下开凿方案。”

“臣——遵旨!”

皇甫议也不是很赞成,但圣旨已下,他只得无可奈何接受了,大殿内的议论声依然不断,尽管圣上做出了保证,新都完成后再凿运河,但新都限时一年,那么运河最晚在明年此时就要开凿了,还是太仓促,更重要是,圣上名义上说大家一起商量,可实际上他已经决定了,在朝会上只是走走形式,这还不到一个时辰便决定了。

众大臣心中都沉甸甸的,从这个细节便可以看出,当今圣上比先帝还要独断专行,从前的礼贤下士,虚心听谏的圣太子形象已经在他身上看不到了,如果是小事情倒也罢了,偏偏是这样重大的工程,这样急功近利,会使天下民怨沸腾。

杨元庆心中也有点沉重,他发现大臣们竟然没有一个人敢正面反对杨广,像牛弘、裴矩、苏威,他们虽然都是反对开凿运河,但他们说得却很圆滑,先赞成,再提不同意见,其实就是想以拖延的方式来反对,关陇贵族更是集体鸦雀无声。

第一次迁都时群臣激烈反对的情形已经没有了,杨元庆意识到自己竟帮助杨广树立了一次杀威,以至于朝堂的反对声被消灭,真不知自己是做了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

“下面议第二事,审议武举,宣兵部进奏!”

这一次杨广的声音比较小,很多大臣都听不见,旁边一名宦官高声喝道:“陛下有旨,审议武举,宣兵部进奏!”

武举在众大臣的眼中,只是一次变相的禁中武卫的甄选,和朝廷政务没有任何关系,这只是十二卫武将们关心的事情,而且只选五百人,规模太小,没有讨论的意义,甚至连朝议的必要都没有,众多大臣都放松了精神,准备散朝了,此时天亮没多久,还可以去朝房内小睡片刻。

但还是有少数精明的官员发现了异常,按照圣上的性格,能够独断专行的事情,他绝不会拿来和大臣共议,他都会直接批准结束,这个所谓的武举,它所授的军职最高只有八名,远远达不到朝议的标准,甚至连圣上都没必要过目,到兵部就可以结束,然后公榜,很简单的事情。

可圣上居然要在朝会上共议,而且和开凿运河这么重大的事情放在一起,里面肯定有什么特殊情况,至少说明圣上相当重视。

像裴矩更是精明地判断出,不仅是圣上重视那么简单,这次武举可能要出事。

杨广目光冷淡,他要通过这次武举事件,让满朝文武明白他的态度,他的目光向杨元庆所站的方向迅速瞥了一眼,他相信杨元庆会明白他的想法。

武举主考官,兵部侍郎李纲快步上前,躬身施礼,将厚厚一叠录取的名册举过头顶递上。

“臣李纲向圣上禀报武举情况!”

第四十一章 争锋相对

大殿白玉台阶前,李纲高声读着武举的录取情况说明。

“本次武举秉承圣意,以公开、公平考试的方式共录取五百名武将良才,又分甲、乙两榜,其中甲榜录取三百人,乙榜录取两百人……”

李纲说话的声调比较嘶哑,内容冗长,听得满朝文武昏昏欲睡,连杨广也不听了,他慢慢展开刚刚递上的录取名册,目光冷冷淡淡地看着一个个名字,对甲榜他不感兴趣,他的目光落在乙榜上,只有一个个的名字,后面标注着他们骑射出众,兵器娴熟,至于是真是假,他无从查证。

但杨广已经安插了一个证据,渐渐地,他的目光变得凌厉起来,他看见了,‘隋光阳’名列第八,这是他随口编出的一个名字,就是他自己,光阳,也就是他名字的谐音反过来,再加个一个隋朝的姓,居然被录取为第八名,杨广的心中不由迸出一道杀机。

这时李纲读完了,躬身道:“陛下,这次武举完全符合规则,众考官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五百优秀者已录取完毕,请陛下批准放榜。”

宇文述的心中也有点紧张,他没有想到,这件事居然拿到朝会上说,这就多了一点变数,比如刚才杨元庆就在雍王面前说他舞弊,但凭着他几十年的为官经验,他知道,就算大家心里明白也不会有人说出来,这件事涉及不少权贵门阀,没有证据的前提下,没有谁会轻易得罪人。

他看见圣上已经提起笔,准备批准,心中不由一喜,但又随即将御笔放下了,杨广看了一眼众臣,笑道:“朕不能太独断专行,该问问大家的意见,各位爱卿,对武举可有不同意见!”

“陛下,臣有不同意见!”

所有人的目光刷地向大殿外方向看去,只见站在旁听爵官队列中,一人高高举起手,快步走出来。

大殿内顿时响起一片议论声,居然是旁听官员提出反对意见,而且是个很年轻的官员,看他的动作姿态,应该是个军人,这很令人惊讶,像裴矩、长孙晟等人认出了杨元庆,他的心都悬了起来,元庆怎么会上朝了?而且居然为武举出头,这可容易得罪人啊!

杨玄感站在第三列,他的武艺也不错,目光敏锐,一眼认出了儿子,他的心不由一沉,这是怎么回事,元庆居然要为武举出头?杨玄感也猜得到武举中必然藏有猫腻,但这是官场潜规则,大家心里都知道,却没有人会说,因为这很难有证据,得罪人不说,还会自取其辱,所谓审议,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过去,反正也不是什么士子科举之类的大事。

杨玄感却没想到儿子居然冒头出来检举,令人他心中紧张之极,脸色发白,额头上的汗已经出来了。

宇文述的瞳孔剧烈收缩,恶狠狠盯着杨元庆,他没有想到此人真敢站出来,一个小小的边塞镇将竟然敢得罪朝廷重臣,当真是活腻了。

杨广眼中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赞许,倒并不是因为杨元庆出头检举此事,而是他事先并没有让元庆上朝堂检举,但元庆却想到了,说明元庆很了解自己的心思,知道自己要拿此事做文章。

这让杨广感到一种配合默契的愉悦,双方都没有说,但彼此却心领神会,杨广迅速瞥了一眼杨素的位置,发现杨素并没有上朝,他心中一转念,难道这是杨素的安排,但只一念之间,他又知道不是,杨素不会这么刻意的落痕迹,如果是他安排,他就会上朝,以显示和他和此事无关,这应该是元庆自己的安排。

“杨将军,你有什么不同意见?”

杨元庆把一本奏折高高举起,“臣弹劾右武卫大将军宇文述操纵武举,营私舞弊!”

杨元庆此言一出顿时满朝哗然,议论之声响彻大殿,谁也没有想到杨元庆竟然把矛头直接指向宇文述,站在前排的内史令杨约轻轻摇头,这就是大哥看中的杨家良才吗?鲁莽、无知、自取灭亡,把他逐出杨家,是杨家大幸,否则此人会害死杨家。

“陛下,老臣不服!”

宇文述厉声大喝,从朝班中挤了出去,他气得浑身发抖,脸上似火烧一般,拳头捏着咯咯直响,就恨不得将杨元庆一拳打死。

他指着杨元庆大喊:“你血口喷人,老夫今天与你没完!”

一名内侍已经将杨元庆的弹劾奏折接过,递给了杨广,杨广却不看,笑着问杨元庆,“杨将军,你怎么说宇文大将军操纵武举?”

杨元庆不理睬宇文述,朗声道:“宇文述操纵乙榜,乙榜录取的二百人中,至少有百人是由他内定,他每人收取一千到二千吊的贿赂,使乙榜录取不公,他毁了这次武举。”

宇文述愤怒之极,指着杨元庆大吼,“杨元庆,你说我受贿,操纵武举,你有什么证据?”

“我亲眼看见你儿子宇文智及在酒楼上收贿,很多参加武举的世家子弟向他行贿!”

宇文述怒极反笑,指着杨元庆对杨广和满朝文武道:“陛下,各位大臣同僚,你们听听,这就是他的证据,他看见我儿子收钱,他就说我操纵武举,他有什么证据说我儿子收钱?退一万步,就算我儿子收钱,那就和武举有关吗?他借钱给别人,别人还钱给他,又怎么说?”

朝堂内响起一片笑声,这个杨元庆一介勇夫罢了,官场上太幼稚,他居然看见宇文智及收钱就跑来检举,这也叫证据吗?

左骁卫大将军张瑾也轻轻摇头,他以为这杨元庆很厉害,能让贺若弼送命,重创独孤家和元家,没想到他却是如此不堪,不过他却没想到宇文述居然安插了一百多人,这也太过份了,他自己也只安排了十二个人情。

只有裴矩表情肃然,脸上没有一点嘲笑之意,他了解杨元庆此人,绝不会幼稚到这个程度,他是在欲擒故纵,故意示弱,一步步引宇文述上钩。

杨广却不露声色又问:“杨将军,你还有别的证据吗?”

杨元庆点点头,“陛下,臣有一个族兄,他参加了乙榜考试,也向宇文智及行贿了二千吊钱,他的骑射不行,却考了九分,他知道自己行为不当,便退出了武举,陛下可让他来作证,他此时就在朱雀门外,名叫杨巍。”

杨约一怔,怎么积善的儿子和杨元庆混到一起去了?他心中很是不悦。

杨广点点头,“传人证杨巍!”

“陛下!”

宇文述再次反驳,“他是杨元庆的族兄,他怎么能作证?他完全可以帮助杨元庆做伪证,陛下,这不可采纳。”

杨广却摆摆手,“宇文将军不要急,等人来再说。”

宇文述恨得咬牙切齿,心中郁闷之极,圣上竟然一点都不帮他,难道他真怀疑自己受贿吗?他心中也有一丝不安了。

裴矩心中一惊,他已看出一点端倪了,宇文述可是圣上的亲家,杨元庆说这些毫不靠谱的证据,就算是一般人,也要给亲家一个面子,把这件事中止,更何况宇文述还是重臣,圣上更应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