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房二 >

第492章

大唐房二-第492章

小说: 大唐房二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全是什么国事为重

这样的消耗和透支下,他病倒也完全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没想到杜如晦这次的病势会来的如此凶猛

在病床上撑了不过大半个月的光景,杜如晦就撒手人寰了,连已经升任定州知府的长子杜构的面都没见着,甭受杜构的妻儿了,就这么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事

杜如晦的离世,对李世民和房玄龄的影响都很大

李世民情绪低沉了一个多月,而房玄龄强撑到科举结束,也跟着病倒在了床榻之上

房玄龄病倒,淑儿比任何一个房家人都紧张,是将方方面面能想到的,对房玄龄病情康复有帮助的事情,全都一股脑的想了个周全是一日不落的早中晚三次问安

淑儿这番举动,让房玄龄夫妇心里很是贴尉,感慨自己儿子娶得这个公主,是个好的

房玄龄和房夫人两人心里都感动了,别人是觉得淑儿这个皇家公主没有架子,是个至孝之人

对于淑儿心里所想,房遗爱大体能够猜到,八成是怕自己老爹这个时候挂了,两人还要继续接着守孝三年,况且,亲爹不必养父母,这三年的孝期自然是要守满的

那样的话,淑儿想要孩子的期盼,怕是又要再往后推上三年了,这样的结果,与淑儿来说,绝对是难受之极

三年又三年的话,她能有几个三年可以耗下去的

当然,这事儿房遗爱心里明白就行,虽然有些个不甚舒服,但淑儿的想法却是无可厚非,何况,淑儿在房玄龄跟前,也着实拉下了皇家公主的架子,行为完全是古人眼里合格的孝顺儿媳妇

房玄龄的情况虽然看着让人担心,好在这么些年,不管多早晚,房家一直严格执行房遗爱的叮嘱,一丝不苟的盯着房玄龄的食疗药补,再加上房玄龄的身子底子本就比杜如晦好很多,此次生病,倒也是有惊无险的挺了过去

房玄龄病愈,松口气的可不仅仅是房家人,就连李世民也长舒了一口气,他可不想短时间内,自己会连接着失去两个左膀右臂,又是老早跟着自己的良臣益友

看着房玄龄病愈,李世民因为杜如晦离世而伤感的心,也渐渐的跟着好转了不少

如历史一般,杜如晦的爵位承袭在了杜构身上

至于杜构和杜荷两兄弟的丁忧折子,李世民为难的看了半晌

十五年的时候,下令整顿户籍之事,今年本打算派人去各道巡查,以来验收当年整顿户籍的结果,二来也打算是让各道巡察使,留心一下各地藩王的举动,免得再出现一个类是汉王李元昌的人物,霍乱大唐安定

而杜荷,就是他打算派往藩王集中的富裕之象河南道的,现在杜如晦一死,杜荷丁忧的话,无疑有些大乱他的计划,让他不得不重安排

即便不舍和不愿意,李世民也不得不批复了杜构和杜荷两兄弟丁忧的折子未完待续)

【第五四九章 讲武堂】

'正文 第五四九章 讲武堂'

在五月房遗爱和淑儿,并着锦麒锦麟,正式的除服,算是给孙芸娘和冯铁匠守满了三年孝

鉴于锦麒锦麟和房珏三个的年纪大,虞正颜给房遗爱提议,让他送两个孩子去国子监,让三个孩子多吸收一下别的有特长夫子的经验和学识,一边将来方便上考场

国子监比之弘文馆,教学要求要严厉的多,房遗爱不想两个孩子太过幸苦,想着是不是让他们去弘文馆

虽说弘文馆里头都是些皇亲勋贵子弟,夫子教学有些宽松,可自己这边不是还有没事儿干的虞正颜,还有守孝在家的杜氏兄弟吗?再不济,还有自己在旁边盯着呢,断不会松懈了三个孩子的功课

当然,房遗爱也要先征询三个个孩子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显然,多年相处之下,虞正颜也算是了解房遗爱的性子,早早的就将弘文馆和国子监的优缺点分析给了锦麒锦麟和房珏

房珏是去弘文馆还是国子监,最终的话语权肯定是落在房玄龄手里,虽说锦麒锦麟两个的去向,房玄龄也能左右,可这不是有房遗爱在呢么,自然他的意见,房玄龄也要认真考虑一下

虽说弘文馆教学比不上国子监严格,当年房遗爱那一科,不也是风风光光的出了一个状元杜荷,也一个探花房遗爱么

呃,当然,真正了解当年的情况的人都知道房遗爱和杜荷两个能够名列前茅弘文馆虽然也有功劳,却绝对不是最大的功臣

听到房遗爱郑重其事的询问,以及说了两种选择之后,房遗爱给与的后继安排,两个孩子结合虞正颜给的提议,想了想,锦麒选了国子监,而锦麟选了弘文馆

锦麒虽然武功学的也不错,但擅长文学,也不喜欢蛮干动手;而锦麟在房遗爱的要求下,学识也能跟上趟,本性好动的他,还是偏爱学武动手觉得这样才有男儿的热血本色,将来才能跟房遗爱一同驰骋疆场

两个孩子的不同选择,基本上全在房遗爱的意料之内

对于锦麟向往的要和自己一同上战场的愿望,房遗爱真心不希望出现,他上过战场,知道战场的凶险,私心里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经历那种九死一生的刺激

看锦麟满心兴奋和向往,倒也不好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况且,这孩子好动的性格也没办法指望他安静的呆在某处,而他又已经落进了李承乾的眼里,房遗爱就算是想法雪藏,都没机会施展

当下,房遗爱将战场的凶险给锦麟严肃的说了一边,同时说,既然锦麟如此选择的话,那么,将来就要加倍努力,平日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平日训练跟上了,战场上才能多一份存活的机会

同时,若是他真的立志上战场的话,现在就要开始学习兵法兵书

见房遗爱赞同自己的志向锦麟兴奋的小脸通红,响亮的应了房遗爱的话答应一定要好好的多学兵法兵书,有空就跟房遗爱和另外几个叔叔伯伯和爷爷请教

房遗爱赞赏的看着锦麟和锦麒,将担忧深深的埋在了心里,从此开始了对锦麟的加强训练,紧密的安排,使得锦麟的空余时间,比之国子监的锦麒和房珏两个来的还要少

锦麟倒是苦哈哈的跟哥哥弟弟吐过苦水,不过,房遗爱一板脸,到了时间,锦麟还是乖乖的按计划去练习

侯君集谋反的事情结束之后,苏定方备了厚礼,去李靖门前认错,将两家暗中的关系重在明面上联系了起来,苏定方重回归李靖门下

因为苏定方的关系,也因为同洲一同作战的关系,李靖对薛仁贵也是另眼相看,喜欢的很,虽然不至于将他同样收在门下,但也不妨碍李靖不时的指点一下

是以,在跟薛仁贵每次谈论兵法的时候,房遗爱都是带着立志要当将军的锦麟

感念于房遗爱早年给与的恩情,薛仁贵倒也没有保留过自己的所学毕竟,兵法一事,虽然教授的师傅,可能吸收领悟到什么程度,端的还得看个人的悟性

锦麟平日里跟着锦麒在一起,做决定的虽说都是锦麒,但并不表示锦麟的脑子就不灵活

一段时间之后,薛仁贵很是喜欢能够做到举一反三的锦麟,也很看好锦麟的将来

对于自己的兵法,也多是学自兵书,还有房遗爱的讲解,虽说现在有自己姐夫和李靖在一旁的指点,薛仁贵也并不觉得自己有能力收锦麟为徒

“我听姐夫说过,李靖将军称赞过李绩将军用兵,兵法之中,李绩将军最善于用正,和当年侯君集的用奇,正好互和互克,侯君集的用兵之道你了解不少,倒是不妨想法子让锦麟拜在李绩将军门下,说不定对这孩子将来,益处不小”越来越看好锦麟之后,薛仁贵忍不住跟房遗爱提议道

房遗爱也合计过这事儿,自己的兵法学自秦琼,当初又有程咬金和尉迟恭在一旁辅教,是在侯君集手底下呆了那长时间,几人的用兵之法,不说学了七八成,四五成也算是有的,自然不适合让锦麟拜入几人的门下

李靖摆明了不想再收旁人入室,苏定方倒是个可以考虑的对象,可惜,薛仁贵说,苏定方说他也没学全师傅的本事,几年之内都不会收徒授艺显然是薛仁贵已经提前在苏定方跟前提过锦麟的事情,不然得不来这样的话

盘算来盘算去,也就剩下上任的兵部左侍郎李绩了

李承乾来房遗爱府邸,看到刻苦练功的锦麟,顺嘴问了锦麟几句,得知锦麟的愿望,是希望有朝一日可以跟房遗爱同上战场乐的李承乾嘴都合不拢,连连夸赞锦麟有志气

跟房遗爱谈论起锦麟,房遗爱说想让孩子再练上两年,打实基础之后,就找机会拜在李绩门下的事情

李承乾点点头,直接热情的将锦麟拜师的事情揽了过去,连拒绝的机会都没有留给房遗爱

想起自己多年前曾经设想过的事情,李承乾将自己想要设立一个可以与国子监相媲美的,专门培养武将的学堂的想法,说给了房遗爱

设立讲武堂的事情,房遗爱早前也设想过,只是跟在秦琼跟前学兵法的时候,听程咬金说过,这东西大家都有门派之见,而且都是师徒相传的宝贵经验和本事,房遗爱提出来,怕是不会有人相应,反而招惹祸端,让人以为他别有用心

也是因此,房遗爱便将此事暂时压在了心底,没敢再提

现在李承乾提出来,即便别人有何想法,也只会认为太子是为了大唐江山和百姓着想,有意见也不会拿自己作筏子

房遗爱很是赞同李承乾的想法,甚至还因此提出了不少憋在心里的想法儿

自己的想法在房遗爱这里得到了肯定,再一想那夜李世民跟自己的谈话,李承乾干劲十足,兴致勃勃的辞别房遗爱,赶回了皇宫,急不可待的去找了李世民

如房遗爱所说,就算是师徒相传,若是发现徒弟性子不对路,师傅的教授还是会有保留的,长此以往下,怕是大唐境内,迟早会出现无领兵之将的局面

再说了,即便个人之间存在着不小的隔阂,若是由李世民这个早年带着他们出生入死的皇帝出面说服的话,晓以大义,说不定讲武堂的事情,能够顺利完成

并不要求他们在讲武堂上掏出看家的本事,只要他们能将各自带兵的经验还有沙场实例,全都详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