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帝国-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年前的一幕幕场景映入眼帘,青春年少之时,鲜衣怒马,笑傲江湖,何等的畅快开心,远没有今天这样烦恼。
李明赢最崇拜的人就是李元昊,在这位伟大的君主,西夏开国武烈皇帝带领下,党项人屹立于西北,百年不倒,男儿就应该像他那样活着。
当年的西夏帝国,是因为占据了富饶的河西走廊,甘州沙州凉州等地,再加上宋朝的疲弱,才有如此辉煌成就,而眼下凉州尽为元封所有,北灭蒙古,西平突厥,南定中原,一个庞大而又朝气蓬勃的帝国正在诞生。
而现在的西夏,除了河套地区之外,土地贫瘠,气候苦寒,百姓不足五十万众,铁器茶叶丝绸布匹都依赖进口,战略空间极其有限,想以一隅之地对抗刚刚兴起的中原霸权,是那么的可笑,那么的愚蠢,但李明赢必须去做。
即便死,也要死个风风光光,轰轰烈烈,像真正的男人那样在战斗中死去。
西夏与汉的战争在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也是一场短暂的战争,因为西夏内部产生了分歧,趁着儿子领兵在外,老西夏王指挥卫队发动了第二次政变,铲除了少壮派,切断了他们的后勤补给,单方面向汉军媾和。
与此同时,大公主亲自领兵西进,剿灭叛军,李明赢将同时面对自己的结拜兄弟,亲生父亲和姐姐三个敌人。
这三个人是他最亲近的人,却要兵戎相见,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剧。
西夏军在毛乌素荒原和汉军展开决战,此时西夏军已经分裂,除了三千铁甲军依然忠于太子之外,其余的西夏军都选择了中立,不再奉太子命令。
一边是孤零零的三千铁甲,一边是汉军六万重兵,马刀对大炮,三千对六万,胜败可想而知。
强悍的西夏骑兵一次次的发动冲锋,都被汉军的大炮和火枪所粉碎,战马在炮火中嘶鸣,骑士们踏着战友的尸体勇敢的前进着……
傍晚时分,阴冷的天开始飘雪,双方暂时休战,西夏军中只剩下四百多活人,还都挂彩,四面已经被合围,粮草也尽了,等待他们的唯有战死而已。
忽然对面打起白旗,几个人慢慢走了过来,李明赢强打精神,也带着两个人迎上去,双方在死人堆里会面。
李明赢的白色战袍已经变成了血红色,银色长枪的缨子也被鲜血染成了黑色,但依然英姿勃发,嘴角漾着笑意。
荒原上的风呼呼地垂着,将对面之人衣服上的鹅黄色丝带吹的啪啪直响,李明赢干涩的笑了笑,喊道:“大哥,姐姐。”
来者正是元封和李明雪。
“小弟!”李明雪喊了一声便哽咽了,从小她就最疼这个弟弟,现在搞得兵戎相见,一边是弟弟,一边是丈夫,让她肝肠寸断却又无能为力。
“别打了,跟我回家吧。”元封淡淡的说。
李明赢摇摇头:“大哥,你知道么,我一直不甘心被你的风头压过,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没有机会超越你,你还记得当初我们的约定么,万一兵戎相见之时,只会不遗余力的战斗,真的英雄是不需要人怜悯的。”
元封无语,李明赢是西夏太子,少壮派的领袖,自小就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让他投降,比杀了他还难。
不投降只有死亡,李明雪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她泪眼婆娑道:“小弟,别打了,你打不过的。”
“没有打完,怎么之道,姐姐,我儿子还小,就托付给你了,大哥,咱们再来打过,说好不许留手哦。”
说罢,李明赢留下最后一个灿烂的微笑,转身去了,身影依旧挺拔,在暮色中蹒跚而去。
最后的战鼓鸣响了,西夏铁骑在似血的残阳下发动最后的决死冲锋,四百骑兵发出的轰鸣,竟如十万大军般浩荡。
汉军阵地,元封冷冷的下令:“开炮!”
……
西夏太子李明赢,战死于毛乌素荒漠,终年二十五岁,白马银枪小霸王的传说,将永远流传于河套内外,阴山南北。
第8章 大明
四月,元封率军返回燕京,随队前来的还有傅有德一家,西夏王一家,由于李明赢的顽抗,西夏王室不得保留,改为世袭公爵,居于京城,并且不得出任官职,而傅有德一家,由于平乱有功,封侯爵,赏银万两,其长子依旧领军镇守大同。
路过山西的时候,元封特地去五台山清凉寺拜佛,与一名年轻和尚相谈甚久,坊间流传这个和尚就是大周末帝张承平,但是汉王并未承认,只是下诏重塑清凉寺大佛金身,又赏赐了千亩良田。
燕京正式更名为北京,作为汉的另一个首都,和南京遥相呼应,河北省更名为北直隶,按照南京皇宫的格式修建皇宫,地址选在中海南海之东,工程浩大,元封又不愿意强征民夫,影响农桑,所以只好蚂蚁搬家,一点点的建造。
蒙古战事已定,赵定安封狼居胥,平定漠北,蒙古人小儿夜啼皆可以其名止之,大军南返,百姓无不夹道欢迎。
满都古勒已经被擒,押往南京,以备太庙献俘之用,北伐大军不做停息,旋东进辽东,准备讨伐高丽。
高丽王闻之,先发制人,派东北面元帅,知门下省事李成桂统兵北上,渡过鸭绿江以抗王师,李成桂行至半路,念军饷粮草不济,士气低落,此去必然兵败授首,与其送死不如回国一搏,取而代之。
李成桂大军南返,占领松京,罢黜高丽王,旋又拥立傀儡,终于还是按捺不住自己取而代之的野心,再废之,迁都汉城,以权知高丽国事的含糊头衔上表北京,愿意称臣。
汉军也是久战之师,士卒厌战情绪强烈,鉴于高丽已降,元封便正式册封李成桂为王,并赐国号“朝鲜”。
……
至此,北方大定,元封仿效唐制,在漠北设立安北都护府,管理蒙古各部,在辽东设立安东都护府,屯田镇守,控制女真等少数民族,又改敦煌为西京,西凉国为安西都护府,永镇西疆。
北京设立完整的六部衙门,管理北直隶以及安北、安东两个都护府,以李善长为相,代管北京,汉王率队返回南京。
此时的南京,已经摆脱了战争的阴影,恢复了往日的繁华与荣光,秦淮河上依然是纸醉金迷,大街小巷千灯万盏,彻夜笙歌。
汉王返京,百官到江边迎接,黄土垫道,万民欢呼,夹道欢迎,来到紫禁城前一看,到处都已经粉刷一新,战火焚毁的午门箭楼重新修建,比以前更加雄伟壮丽,连广场上的铺地砖都换了一遍。
进了午门,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四下里花团锦簇,宫女太监都穿着簇新的绸缎袍子,御林军金盔金甲,朱漆杆的金瓜斧钺,威风凛凛,器宇轩昂。
这才是帝王家应有的景象,元封兴致勃勃,龙行虎步登上城楼,俯瞰紫禁城,不禁大为满意,这些文臣打仗不行,搞建设还真是行家里手,这么短的时间就将几乎被战火焚毁的紫禁城修缮一新,真乃大功一件。
“这紫禁城修的真是金碧辉煌,不知道要耗费多少木料砖石油漆铜铁啊,户部的钱够不够用啊。”元封禁不住感慨道。
柳迎儿陪同左右,娇笑道:“当然够用了,不但够用,还有富余呢,工部冯大人精打细算,把修缮皇宫剩下的边边角角都拿回家用了,一点也不浪费。”说着伸手一指城内某处,元封抬眼望去,只见一座富丽堂皇的宅院正伫立在皇城内,看地点应该是某位大臣的宅邸。
“这是?”元封回望身后众臣。
一个大臣慌忙出列跪倒,诚惶诚恐道:“臣冤枉!”
元封认得这是工部尚书冯一山,以前大周时期当过工部侍郎的,献城的时候也有功劳,所有就留用了,没想到却是个贪赃枉法的大蛀虫。
“孤又没有说什么,你何来的冤枉?”
冯一山做贼心虚,额头上渗出一层细细的汗水,嗫嚅道:“那是臣的宅院,并没有僭越啊。”
“哦,是这样啊,有没有僭越是一说,有没有贪墨就是另一说了。来人啊,摘了冯大人的帽子,送到都察院发落吧。”
两个侍卫上前,将冯一山架走,众臣战战兢兢,没有一个人敢说话的,元封也没有了游览的性质,打发了群臣,回武英殿的住所去了。
南京街头,某间西北风味的拉面馆,虽然已经是夜晚时分,依然在挑灯营业,店里没有一个客人,小伙计在门口的椅子上打着瞌睡,头一点一点的。
忽然一男一女两个客人上门了,看服装好像是西北人,专门奔着这家面馆来的,小伙计揉揉眼睛,冲着柜台后面喊了一声:“两碗面。”
那个女客又添了一句:“再来一壶酒,一碟干切牛肉。”
片刻后,酒饭上齐,两人慢慢吃了起来,小伙计又开始愁眉苦脸的打瞌睡,柳迎儿对元封道:“慢慢吃,过一会有好戏看。”
元封摸不着头脑:“京城街头,首善之地,难道还有人作恶不成?”
柳迎儿笑而不语,指着远处道:“来了。”
一群汉子气势汹汹的过来,拿着铁锤镐头等物,来到小店门口,一人喝道:“三日期限已到,还不搬家,给我砸!”
元封顿时明白柳迎儿的意思了,强抢豪夺而已,不过单凭柳迎儿的本事,制止此事不在话下,为何把自己拉来,狐疑之下,他出来质问道:“你们是谁家的奴才,夜晚至此,强行拆迁是何道理?”
为首的汉子见元封器宇轩昂,这京中藏龙卧虎,他也不敢造次,便道:“我家老爷要建宅子,此间正好位于西北角,所以出资买下,没想到他们拿了钱竟然不搬,这又是何道理。”
拉面馆的老板此刻跑出来驳斥道:“这家门面靠街,盘下来花了我们一千两银子,你们扔下十两银子就要我们走,这不是逼人性命么!”
汉子道:“那我们不管,反正官府也判决了,你要是不服,尽管去告,我们等着你,不过奉劝你一句,想打赢官司那是做梦。”
听到这里,元封心头火起,怒斥道:“还有没有王法!反了你们了!”
汉子冷笑一声道:“过路人,莫管闲事,不然吃不了兜着走。”
元封怒道:“强取豪夺,这件事我非管不可,你家老爷姓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