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天下-第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望手出现问题那就不用说了,整个舰船都没有眼睛,那么整个战争的结果就不用说了。
火力组我想就不用细说了,那就是军舰的威力所在没有火炮还有什么能够攻击?那就只能象英勇的“致远”舰一样冲向敌舰与敌同沉。
傍晚的时候那就该炮手训练,炮手的任务比较重,一个炮组有四到五个人,炮长一个负责测量,炮手副炮手各两名,负责开炮清膛,运送炮弹,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没有液压装填方式的时代,所以每天傍晚的时候他们会比别人多练一个小时,陆地上的时间将是主要以打击虚拟目标为主,下达指令,测量,装填等等,协调,速度都有一定的达标要求,我没有指望他们前膛炮的发射频率能够达到每发一分钟的速度,也没有指望他们能有百分之三十的命中率,只要能够达到三分钟两发,五发中一发就行。
到了晚上还有他们忙的,我花钱借的武装舢板让所有的炮手进实弹射击训练,晚上练就是要让他们闭着眼睛都要能把炮弹塞进炮膛,将炮打出。这还不算完,时不时晚上还要把所有部门拉到校场上练习什么“升火起航”啊!“航向六,速度九”啊!“什么射击诸元”“射击标地”啊!这种模拟训练还是很能锻炼人的,起码现在他们晚上撒尿不用让我叫,一个个都成了夜猫子。
“大人,您船的动力部分已经完成,换装已经进行到火力部分,张成大人派我来问一声到底大人要采用何种火炮。“张成的亲兵进到营帐恭敬的问道。
“火力部分,好,那就按这样来。”我把早已经准备好的改装计划拿了出来。
PS:明天上分类强推,一天最少更新两章,大家多多的支持啊~多多的投票~~嘿嘿~~最重要的是给我最诚恳的意见~~谢谢大家,凌晨会再更新一章,在线的朋友都来支持下啊~~~谢谢喽~~
第二十一章改装(上)
“福星号”的改装计划我早在带队上船实习的时候心里就有了初稿,上面通知我成为“福星号”管带的时候我再次到“福星号”上好好看了看图纸,才定下来改装计划,可当时只想着仅对火炮做更换,对一些不合理的船舱位作出调整,如果只是这些连二十天都用不了。
机缘巧合的,让我得到福建水师每年一次的大换装的机会,那我要是不把“福星号”从里换到外我不是亏了。所以我对整个计划做了大幅度的调整,特别是和魏翰,陈兆锵谈话的那两天,更是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在不对“福星号”外壳做调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发挥“福星号”的内部空间。
不过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到底是要把“福星号”带往那个方向,现在有很多军舰主流,决定军舰主流才能决定军舰的发展走向。所谓军舰主流,现在有很多种对军舰发展趋势的理解,其中就有英德为代表的“巨舰巨炮流”,法日的“快舰快炮流”,以及后来法国一段时间的“雷霆流”。(具体好象不叫这个名字,意思就是用大量的鱼雷艇代替主力舰的作用。)而这些流派就决定了军舰改装的方向,考虑到目前“福星号”的内部空间,以及他的外壳大小,我决定还是把“福星号”作为驱逐舰改装比较好,以后的驱逐舰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万能军舰了,有较高的速度,较强的机动力,有较高口径的主炮,有鱼雷这种高威力武器,现在这种军舰在那里都属于万金油型的军舰,而我现在要的就是这种跑能跑,打能打的军舰。
那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福星号”的蒸汽机和锅炉这些动力系统。改装动力系统是现代舰艇最麻烦的事情,因为现代军舰在战斗中取得更多的优势,多数的动力系统都会放在最下面一层,最好能放到水线以下,这样当水线以上的船体受到伤害以后并不影响整个军舰的动力问题,那么想战,想跑可以随心,但是一旦是因为锅炉或者蒸汽机位置过高,导致部分在水线以上,那么受到伤害以后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名词解释:水线,在书中多出现这个名词,每艘船都有个总高,有个吃水线,那么吃水线就是水线,多数军舰都是水线以上装甲更厚,而水线下防护很少或是没有防护。德国最早引进的水线装甲这一概念,而鱼雷出现以后多数水线以下都有防护。)
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和战备固然有很大的关系,同样也和军舰所用锅炉和蒸汽机样式过时,自身过高,超过水线后而在战斗中被击中无法机动有很大的关系。
“福星号”目前所用的动力系统已经是十年前的老东西,虽然多为进口却连现下福建船政自行研制的蒸汽机都还不如,不论是马力还是自高。再加之防护装甲虽然不装但是甲板火炮都要进行换装,那么马力太小的话就不能达到应有的航速,由于船体(船体宽),烟囱数(只有一个),风帆面积(比起千吨大船要小的多)的限制,我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听从魏翰的建议,使用福建船政自制造的康邦省煤2汽缸蒸汽机,体积和质量都比老式的蒸汽机小了近八分之一,而锅炉由原来的2座方型锅炉改为圆形锅炉,这在体积和质量方面又比老式的蒸汽机小了近六分之一,这样由于自重的减少,水线将上升0。1米,但是这些动力系统仍旧能够在水线以下。
马力方面,实际功率能够达到400匹,比起“扬武”号的1350匹的马力当然是不足,但是作为排水量只有五百多吨的小炮舰,那跑起来就是忽忽的,鉴于火炮自重增加的原因和船体过老工艺过老的问题,战斗航速也能够达到12节,如果不考虑船体承受不住的问题的话,达到十五节没有问题。这是蒸汽动力,别忘记我们还有风帆,风帆不进行改装的情况下将能够达到十七节,这在拼命的时候或者是拼命逃跑的时候我想是足够用了。
动力系统的改装自然会影响到煤仓,烟囱,桅杆位置,船员舱位,补给仓,弹药仓的改建问题,最早“福星号”是作为练舰的标准制造的,船员仓和补给仓就更大一些,而弹药仓和煤仓就小很多,反正是都近港训练而用,随时补给都可以的。
我想了想,在线图上做了些删改,将底层的煤仓和底层的弹药仓加大,使用的空间为蒸汽机和锅炉节省出的空间,还有部分缩减的船员舱位,同时将补给舱有限的加大,这些都是为了续航能力而改的,将船上人员缩减为七十人,取消了洋枪队的十人编制,这样能够把多出来的人手放到新式火炮上去。
预计对动力系统的改建时间为15天。(如果真的如此改造30天时间是下不来的,以为要将所有的上层甲板全部拆卸掉,再重新安装,非常麻烦)
第二十一章改装(下)
接着改建的是二层建筑,“福星号”共分三层,最底层自然是动力舱,再上来的就是二层建筑,二层建筑看似不重要,因为多是一些繁杂区,例如:厨房,食堂,船员舱,舰长室,弹药舱,枪械仓库,杂物室(各种工具,沙袋等战斗或者灭火时候要用的)等等。其实并非如此,二层建筑可以说是影响到一艘军舰快速作战能力最重要的部分。而真正的船只设计师除了对整个船形以及甲面火炮有更好的创意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二层建筑的设计,也就是这里的设计最能看出一个船只设计师的功底。
船员舱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战斗人员舱,枪械仓库设在这附近,设有三个向上的出口两道旋梯和二道攀爬梯,后部为后勤人员舱,厨房补给舱等都设在这附近,设有向下出口三个,其中一道旋梯,两道滑竿。后部还会有两道攀爬梯向上,一个为通讯组出口,一个为紧急出口。
二层的弹药舱要与下部的煤舱位置错开,原本想将弹药舱设在水下,可惜的是空间实在不够,所以只能占了一部分二层空间。同时弹药舱靠外壳离船壳有一定距离,四周设有防火隔舱,并有浸湿了的棉花加沙袋加固,减少火灾事故之外还有一定的防护装甲的作用,舱内设有两个帮浦,一个出水一个入水,作用当然是排水或是为了给炮弹降温。二层弹药舱需要有至少通向三个炮台区,分别是左弦,船头和船尾,因为中国人的习惯是用左弦接战,至于右弦的炮台区将堆放部分炮弹,或者将一部分炮弹置于望台下,便于运输的地方。经过改装后弹药舱能携带150MM炮弹450枚或者120MM炮弹540枚,均衡携带量将为150MM炮弹120枚,120MM炮弹150枚,鱼雷六条,机关炮弹2000发。(通常标配是每门高口径炮50发,机关炮500发)
二层建筑预计改装时间18天。
然后要改进的就是“福星号”的火力系统,这是最关键的部分,杀敌灭船就靠它。原本船头有武器是威斯窝斯70磅(160mm)前装六角膛钢炮1门、法华士40磅前膛钢炮1门,射界很小,分别是180度和270度,改掉这些是必然的,我是很想装三联炮台的,可惜现在没有,就算有了光自重就把船搞沉了,我只能在船头放两门150MM的后膛速射炮两门,首选克虏伯,其次,阿姆斯特朗也行,世界上也就这两个炮厂现在有这种速射炮,江南制造局也有,不过故障率很高。算一下火力与自重的对比,两门速射炮等同七十磅炮一门和40磅炮一门,每门仅重四吨。
其实这里用到了我和魏翰他们一起设计出一种叠加式半防护炮塔,既前一炮塔的后部支撑后炮塔的前部,两个炮塔各有一个通道口通往弹药舱,前面的防护装甲为47MM的钢板,没办法只能把普通钢板拿上来做了个半圆防护塔,不过即便这样也比以前露天架设炮位来的好。重量根本增加不到那里去
福星号船左右两侧加船尾各有一门法华士,射界不错,位置也还可以,关于另三门炮的位置我不想变了,只是把40磅炮换成120MM后膛速射炮,而且船尾也使用上这种叠加式炮塔。炮嘛!这个用江南制造局的就可以,原本这种炮在希肖老头的船上有很多,不过由于我还有其他用途,暂时就不暴露自己的火力了。
这120MM速射炮四门的重量比三门40磅炮要